1樓:妖道
您好,您所問得應該是李白的那首《送友人》吧。
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全詩使用意向頗多, 青山、白水、孤蓬、浮雲、落日等,在意向的選用上整體給人自然明快、高遠寥闊的感覺。
您所說的「營造了。。。氛圍」和「渲染了。。。氣氛」實際上是一個概念,本詩營造了一種友人送別但並不悲傷的氛圍,整體上描繪了一幅清新明朗的畫面。
詩歌前兩句,渲染了怎樣的氛圍?
2樓:姬覓晴
《夜書所見》前兩句渲染了秋風和梧葉來表達思鄉之情,原文如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3樓:98姆巴佩
詩歌前兩句描寫了花園的圍牆曲折,
柳樹昏暗若隱若現,
人靜山空
小窗內折射書一盞孤燈的光亮的情境,
渲染了夜深人靜,月色朦朧的氛圍。
4樓:邢臺市技師學院
苑牆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註釋】: 湖,西湖。 冥冥,昏暗貌。 西陵,今浙江蕭山縣。 此詩描繪西湖夏日夜景。景物生動形象,動靜相協。
詩歌前兩句渲染了怎樣的氛圍
5樓:幸運的愛知道
《夜書所見》這首詩的前兩局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營造出一種淒寒、孤寂的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2、這句詩巧用典故、擬人修辭手法1)用典:「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辭官典故。
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秋上心頭使人愁」,更能傳達詩人當時客居在外,鄉愁滿懷的心境。2)巧用擬人。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一「送」一「動」,寓情於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思緒。這些物態聲情的詩文,怎不把讀者帶進這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難返,惆悵滿懷。
「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動淒涼心境,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綿長
《送友人》(李白)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
6樓:匿名使用者
《送友人》這首詩通過對送別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李白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青山綠水間,作者與友人並肩而行,情意綿綿,這次一分別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萬里飄零,再見不知何日,表達了友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
7樓:陌上塵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徵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淒涼痛苦,難捨難分。
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位。
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麼徐緩,戀戀不捨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徵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悽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註釋 [1]郭:外城.
[2]為別:作別。
[3]孤蓬;一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萬里徵:萬里行。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8樓:久遠的褲衩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最能表現作者這一情感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徵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淒涼痛苦,難捨難分。
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位。
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麼徐緩,戀戀不捨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徵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悽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9樓:tony班大耗子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詩,除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
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
「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
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意思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
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裡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
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
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
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10樓:匿名使用者
《送友人》通過……(此處省略50字)
11樓:淚隨意放縱
表達了詩人戀戀不捨之情。
12樓:流金記憶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幽婉離別。。。
13樓:世冬梅靳以
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起句點出送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繼寫友人別後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後四句寓情於景,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十五夜望月作者運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氛圍
14樓:喬木查
此詩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皎潔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彷彿鋪上了一層霜.樹上的鴉鵲已進入了夢鄉,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飄灑下來,沾溼了庭中的桂花.
這一幅清雅、靜美的圖景不禁誘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輪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濃濃的愁思落在了誰家?
中庭地白樹棲鴉: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樹棲鴉」,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溼桂花」:這句詩讓我聯想到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溼庭中桂花.
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樹吧?
這樣,「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你看他選取「無聲」二字,那麼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
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麼豐富的美的聯想.
「今夜裡明月團圓人盡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誰家」: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裡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低迴賞月,神馳意遠呢?
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明點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
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悽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誰家」,就是「誰」,「家」是語尾助詞,無實義).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儘管也在望月,卻並無秋思可言.
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痴情,手法確實高妙. 後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在煉字上,1.
一個「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雨霖鈴上闋運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寒蟬 蟬的一種 長亭 古代貢遠行者休息的地方 要在這個地方送別 驟雨 陣雨 詞人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將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作者寫 雨巷 採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悽婉而唯美的意境美和幽微而細膩的象徵美 雨巷 ...
詩歌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關山月 描繪了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關切和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淒涼而又雄渾悲壯.詩人將戰士的思鄉 家人的思親融於廣闊蒼茫的景色裡,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傷.李白用廣闊蒼茫 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思鄉的意...
送友人李白頸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 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頸聯 浮雲遊子copy意,落日故人情 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 對 落日 遊子意 對 故人情 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 浮雲 落日 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