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服飾特點,內蒙古的特色服飾

2021-05-17 16:27:59 字數 5500 閱讀 3686

1樓:匿名使用者

顏色上男的服飾

顏色偏重暗色 女的是鮮豔的顏色 蒙古的服飾是蒙古袍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

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2樓:小帥哥

大體分為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製成。男子冬季多戴尖頂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多戴前進帽或禮帽。

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歡穿長袍,穿長袍時腰帶是必備的,靴子尖稍向上翹起。

3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

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

男女長袍下襬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阿巴嘎蒙古族服飾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菸盒等飾物。

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

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髮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髮根,髮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還有比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錫林郭勒蒙古族服飾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飾工藝。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

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

**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溼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製。

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製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稜形的。

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

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製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服裝方面,回族老漢愛穿白色襯衫,外套黑坎肩(老鄉稱「馬夾」)。

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繡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苗族: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儲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 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製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係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

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豔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

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傣族: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傣族男子服飾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淨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

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

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將長髮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

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傣族女子服飾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髮挽髻,在髮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

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4樓:女式多款包包

服裝色彩鮮豔很有特色

5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的服飾特別有民族特點,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製成。

男子冬季多戴尖頂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多戴前進帽或禮帽。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歡穿長袍,穿長袍時腰帶是必備的,靴子尖稍向上翹起。

內蒙古的特色服飾

6樓:匿名使用者

1. 蒙古袍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傳統服裝。但其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最早原始的蒙古人服裝,是用植物葉子編排而成,僅是遮體。

從事狩獵業以後,以獸皮加工製作衣服。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衣著漸以家畜皮製作,但很簡樸。據《蒙古祕史》記載,羊皮短衣是古代蒙古人主要的服裝。

隨著蒙古族與其他民族的交往,尤其是唐宋以後,大批的布匹、綢緞、天鵝絨織錦進入蒙古族各地。在樣式上,蒙古族吸收了突厥、契丹的圓領長袍,束腰罩襆頭、穿短靴等適於牧獵的服裝,並根據自己民族喜好加以改進,這就是蒙古袍。據13世紀蒙古汗國時代有關文獻的記載:

其服為右衽(當時的突厥為左衽),道服領,少數為方領,以氈、皮、革、帛製作,衣肥大,長拖地,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內,一裘毛向外,男女樣式相似。

這種服式,後稍經改革,沿用至今。分夾、棉、皮3種。冬以羊裘為裡,多用綢、緞、布作面,夏穿布、綢、緞、絹等料。

一般用紅、黃、紫、深、藍等色。袖長窄,不擺不開尺,衣襟及下襬多用絨布鑲邊,邊寬約6—9釐米。穿著時稍向上按,以紅、紫等色長約3—4綢緞帶緊束腰部,兩端飄持腰間。

男子習慣腰帶右邊掛蒙古刀,左邊掛煙具、繡花荷色等飾物。

2. 蒙古靴

蒙古族一年四季都穿靴。蒙古靴分尖靴、皁靴、暖靴、皮靴、長統靴等,種類很多,式樣各異。皮靴尖稍上翹,靴底為手納的,靴面用牛皮、馬皮、驢皮,靴內有襯皮或襯氈,靴身寬大,可套棉襪,靴側可藏刀。

高筒靴約一尺高,筒口呈馬蹄形。也有低筒靴,穿布靴的也不少。

半農半牧或農區的蒙古人穿的靴有許多變化,東部蒙古穿靰鞡鞋,這種鞋用牛皮、馬皮製作,似船形,內墊靰鞡草,用布包腳穿鞋,在冰天雪地不凍腳。過去牧民自己作鞋,後來製鞋工業逐步發展就很少做鞋,多從市場上購買。

3. 頭飾

蒙古的髮式頭飾經歷了一個較大的變化過程。遠古時,蒙古先民男女多拖發。「拖發者,就是馬頭髮拖在後邊,於發端總這以結」。

7世紀時。男女髮式的區別已較明顯,男「皆被髮,婦女盤發」。到13世紀,「被髮」便很少了。

而且人們已注重頭飾。已婚婦女多戴固姑帽。其帽呈長筒形,高約一尺,用樺樹皮成。

外面倉著花綢子,綴著各種珠子。

明代,蒙古族新婚婦女披長紅衣,戴固姑帽。同時,也有戴一種帶簷的蒙古帽。據說這種帽最初的設計者為忽必烈皇后察必夫人。

到了清代,由於受滿族影響,男子都把周圍的頭髮剃去,只留顱後發編結為辮,垂下腦後。女子,一般都到成年待嫁時,方才蓄髮。未婚女子多梳單辮,扎紅辮根。

貴州已婚婦女,多仿效滿族婦女的如意頭、一字頭、大拉翅等髮型,梳大頭,「梳撐子」。但在民間,在邊遠草原,大多還保持蒙古族傳統髮式。已婚婦女梳髮髻,滿族在頭頂,蒙古族在腦後。

近、現代,東部區蒙古族婦女的頭飾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所變化。雖不象阿拉善、鄂爾多斯、烏珠穆沁地區婦女戴著上為髮套,下有串串珍珠,前有流蘇,後有流穗那種富麗堂皇的頭飾,也比校講究頭飾的美觀。她們常選用珍貴的珊瑚、孔雀、瑪瑙、翡翠做華麗闊綽的裝飾品。

在牧區放牧的姑娘們,則繫著精選的華美豔麗的頭巾。女性在舊時代,從扎耳朵眼。成年後,普遍戴耳環。

老年婦女的耳環多是略小於銅錢的玉石耳環。極少數的男子也有戴耳環的,不過只戴一隻耳環。

內蒙古服飾、飲食、民居的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服飾特點:

大體分為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部分。顏色上男性的服飾顏色偏重暗色,婦女的是鮮豔的顏色 蒙古的服飾是蒙古袍 。穿著大體分為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部分。

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製成。男子冬季多戴尖頂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多戴前進帽或禮帽。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穿的靴子尖稍向上翹起。

內蒙古飲食特點:

蒙古族人的傳統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乳酪、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燻雞、肉乾、哈達餅、蒙古餡餅、蜜麻葉、德興元燒麥等。

傳統食品分為白食和紅食兩種。白食蒙古語叫查幹伊德,是牛、馬、羊、駱駝的奶製品。紅食蒙古語叫烏蘭伊德,即牛、羊等牲畜的肉製品。

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按照蒙古族的習慣,白色表示純潔、吉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禮遇。

居民特點:

蒙古人是草原的子民,霜風冷雨、嚴寒酷熱的蒙古大草原鍛造了蒙古人堅韌不屈的性格,草原上粗礪的沙子、凜冽的寒風勾勒出蒙古人特有的面貌:蒙古族人體形粗壯,面寬耳闊,眼睛有神,顴骨突出,頭髮捲起,聲音洪亮,臂力過人,威猛彪悍,成為匹夫之勇的楷模。熱情奔放的蒙古人能歌善舞,蒙古族的舞蹈堪稱美的極致演繹著蒙古族人遊牧的生活氣息。

遼闊的草原和遊牧的生活方式鍛造了馬背民族熱愛自由、敢愛敢恨的性格。但自改革開放以來,他們正逐漸改變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部分蒙古人開始過定居生活,並從遼闊草原走向廣闊的市場,地域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很多已經漢化了。

拓展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資源主要由草原、古蹟、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森林景觀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民俗遊覽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那達慕等;名勝古蹟包括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圖召、烏素圖召、白塔,包頭市的五當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園,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遼上京、遼中京、大明塔,鄂倫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

內蒙古漢族領土,內蒙古有漢族嗎,內蒙古是蒙古國的

這問題什麼意思?內蒙古是相對於蒙古國 俗稱外蒙古 而言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民族區域自治形式的省份,稱內蒙古自治區。在內蒙古的土地上,生活著漢族 蒙古族 回族 滿族 達斡爾族 鄂倫春族等幾十個民族的人民,其中主體民族是蒙古族,但人口數量最多的是漢族。漢族人口占79 蒙古族人口占17 內蒙古蒙族和...

內蒙古和蒙古的區別,蒙古與內蒙古有區別嗎?

內蒙古是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也稱為外蒙古,外蒙古原來也是中國的,上至 清朝,明朝,元朝,宋朝,唐朝,都是華夏領土,新中國成立後卻出了個外蒙,這有當時國際複雜的問題造成的,也有說是外蒙是中蘇戰爭 的緩衝隔離帶,也有說外蒙有很多是國民黨舊部。蒙古與內蒙古有區別嗎?1 內蒙古是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

內蒙古有哪些銀行,內蒙古有哪些銀行

政策性銀行 1 中國人民銀行 2 國家開發銀行 3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國有商業銀行 1 中國銀行 2 中國工商銀行 3 中國建設銀行 4 中國農業銀行 5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全國股份商業銀行 1 招商銀行 2 中信銀行 3 浦發銀行 4 交通銀行 5 興業銀行 6 中國廣大銀行 7 華夏銀行 外資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