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潑水節 火把節
關於我國少數民族民風民俗的簡單概況
中國各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
2樓:蕭伯納大師
壩地區,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產稻穀、甘蔗、樟腦、咖啡等農作物,經濟作物,出產柚木、紫檀、鐵力木等珍貴木材,還有野象,犀牛、金絲猴、孔雀等珍禽異獸,被稱為「孔雀之鄉」。
傣族男子上身穿短衫,下著長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有紋身的習慣。婦女穿窄袖短衣和筒裙。
住房是幹欄式建築,西雙版納、德巨集瑞麗一帶的竹樓別具風格。傣族信奉佛教,過去西雙版納未成年的男子幾乎都要過一段僧侶生活,識字唸經,才能還俗回家。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尤其是孔雀舞具有鮮明獨特的民族風格,深受我國各族人民的喜愛。
黎族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區。這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錢鈴雙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黎族婦女精於紡織。宋末元初,著名紡織家黃道婆高超的紡織技術,就是在黎族地區居住了40多年學到的。黎族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甘薯等,還盛產橡膠。
黎族婦女在腦後梳髻,上插用箭豬毛或金屬、牛骨製成髮簪,披繡花頭巾,上衣對襟開胸無扣,下穿無褶織繡花紋的統裙。盛裝時戴項圈、手鐲、腳環、耳環等。男人上穿無領對襟衣服,下穿前後兩幅布的吊幨。
部分地區的黎族人保留著紋面、紋身風俗。黎族人喜歡吃水飯。肉食用火燒或生醃,醃肉摻加米粉、野菜等,酸漬後長期儲存。
蒙古族「蒙古」最初只是眾多的蒙古地區部落中的一個,後來演變成民族的名稱。他們的生活方式獨具特色。他們冬季穿皮衣,外罩絲綢或布面,夏季穿布袍,袍身肥大不開叉,俗稱蒙古袍。
他們居住的是圓形的蒙古包。蒙古族人民喜歡吃牛羊肉和奶食品、喝紅茶。
蒙古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以及新疆、青海、甘肅、河北和東北三省等地區。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自稱「維吾爾」,有「聯合」、「協助」的意思。他們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多聚居於天山以南的各綠洲,也有少數分佈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縣。
維吾爾族很早就從遊牧畜牧業轉向定居農業了。南疆乾旱而溫暖,北疆寒冷、雨雪充足。在盆地邊緣和戈壁上開發綠洲,是維吾爾族農業的一大特色。
維吾爾人一般穿棉布衣,男子穿的對襟長袍稱「袷袢」,婦女在寬袖衣裙上套黑色對襟背心。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俗稱「尕巴」。未婚少女梳十幾條髮辮,以長髮為美。
飲食方面以面為主,喜歡喝奶茶,吃用玉米麵或白麵烤制的饢。抓飯是節日和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用羊肉、羊油、胡蘿蔔、葡萄乾、洋蔥、大米制成,用手抓食,別有風味。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和木壘、巴里坤兩個自治縣,少數分佈在甘肅和青海等地。
哈薩克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他們的服裝多用皮毛製成,長袖肥身,便於騎乘。男子在冬天穿皮大氅,腰繫皮帶,右側佩掛小刀。
婦女穿連衣裙,天冷時外罩對襟棉大衣。姑娘們的花帽上常用貓頭鷹羽翎做帽纓,十分美麗。婦女們所戴的白布披巾繡有各種圖案。
哈薩克人以肉類和奶製品為主食。哈薩克牧民按季節轉換牧場,春、夏、秋住圓形氈房,俗稱「宇」,冬季住平頂土房。
哈薩克人熱情好客,進餐時,主人獻上羊頭,客人要將羊頭右面頰上的肉***下來放在盤中,再***一隻羊耳給座上的年幼的人,這是表示接受的禮節。
藏族藏族分佈在**自治區和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他們大多居住在高原地區,從事高原畜牧業。
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傳佛教。過去,喇嘛教的上層人物與各地豪強結合,在**、青海等地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統治。15世紀以後,尊崇**和班禪兩位活佛。
以前,藏族地區實行封建農奴制,占人口95%的農奴被剝奪了一切生產資料,過著奴隸的生活。新中國成立之後,**地區實行了民主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作了主人,開始了民族的新生。
藏族人身穿長袖短褂,外套寬肥的長袍,右襟繫帶,腳穿牛皮長靴。為便於活動,袒出右肩或雙臂,兩袖繫於腰間。男子將髮辮盤於頭頂上,女子將髮辮披在肩上。
農區女子大多在腰間繫一條圖案絢麗的圍裙。農區以糌粑為主食,喜歡喝酥油茶;牧區以牛、羊肉為主食。**大部分地區不吃飛禽和魚。
獻哈達是藏族一種獨特的禮儀。哈達是特製的絲織長巾,一般分白、黃、藍三色,在拜訪謁見時雙手獻上,表達敬意。
高山族高山族主要居住在臺灣島的山地、東南沿海縱谷平原和蘭嶼上。由於地區、語言的差異,內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誘人,雅美人等不同的名稱。高山族有本民族的語言,但各地語言差別較大,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製成,樣式各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褲。婦女穿短上衣、圍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紋繡,並佩戴用貝殼、獸骨磨成的裝飾品。
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於雕刻和繪畫。
高山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種植水稻、旱稻、粟、黍等。雅美人以捕魚為主,同時飼養雞、犬、豬。排誘人主要養牛。
中國56個民族都有什麼民風民俗?
3樓:木牛事兒
1、傣族節日習俗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
。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2、苗族制度風俗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一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集團。鼓社一般由同宗的一個或數個自然村寨組成,小的幾十戶或百來戶,大的幾百戶乃至上千戶。
一個社共立一個鼓祭祖,有共同的宗教節日、共同的地域觀念和共同的習慣法規,穿同一服飾,操共同的方言。
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制酸湯、酸菜、酸辣,醃製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苗族喜飲酒。
3、蒙古族祝壽習俗
祝壽是蒙古族人民為老人舉行的一個禮儀慶典。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的。一般在六
十、七十、八
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二十
五、三十
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蒙古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4、朝鮮族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5、布依族年節食俗
有的節日與漢族相類似,有些則為本民族所專有,如"了年"(正月最後一天)、三月三(地蠶會節)、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祭盤古)、吃新節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團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飯",六月六吃"煮雞"等,大都與民族傳說和鄉風教育有關。
4樓:走走停停
族民風民俗: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
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
5樓:千山鳥飛絕
1、高山族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2023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臺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
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蒙古族將「9」視為吉數。
3、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曆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4、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
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縣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
5、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
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豔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
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少數民族風俗的作文,關於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作文在600700字左右,急幫幫忙啊!
國的版圖上有56個少數民族 而每個民族的特色都是與眾不同且別具特色。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 維吾爾族。因為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並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維吾爾族目前有800多萬人口,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 滿族 回族,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於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前五名。維吾爾族擁...
中國少數民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資料?????????????????????????
中國這個具有有就歷史的大國,共有56個民族,當然漢族應該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他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中國共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 是對漢族以外的人口居少數的民族的總稱。目前中國少數民族共有5...
中國五大主要少數民族是什麼中國的少數民族有哪些
蒙古族 壯族 回族,藏族 新疆維吾爾族。中國 在相應的民族主要居住區設定了自治區 分別是 內蒙古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一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西遼遷入黃河流域,並同當地的漢族 維吾爾族 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