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習中國文學!但其中多是文言文?不知怎麼才好

2021-05-14 14:42:41 字數 4133 閱讀 1036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建議你去聽下 王財貴教授在北京圖書館講的一場講座 論語你讀了嗎?

你就會知道學中文的最捷徑的路子就是從背論語開始,然後你在大學 中庸 四書五經 論語是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你需要一部好的工具書,比如辭海或者說文解字之類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多看古文,多理解難點!你一定行的!

漢語言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史》裡的文言文要不要背?怎樣才能把這個學好呢?

4樓:捉摸不透男人応

要學好《中國古代文學史》,需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熟悉和掌握中國古代歷史。

二、具備文言文紮實的功底。

三、讀懂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

四、在通讀的基礎上,關注文學史的發展脈絡。尤其是形式的繼承和創新,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所體現的傾向。

五、閱讀課文之外所涉獵的古代文學作品。 簡而答之,僅供參考。

適合準大學生讀的中國文學經典,不要文言文的

5樓:芊芊細草叢

然後我個人安利餘秋雨的 文化苦旅 ,這本書很開眼界。

餘華的 活著 也很不錯。

在現今的中國文學中,文言文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6樓:飛雪

當然有,要不然引用,成語,還有些俗語什麼的不就都沒了嗎,還有好多現代文的用法也是用了古文的表達方式的

中國文學平民化運動期間,誰最早提出棄用文言文,改用白話文/

7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

他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

另外還有胡適等..

8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戊戌年),裘廷樑作《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明確地提出了「崇白話而廢文言」

五四時期最早提出廢文言用白話的是胡適

中國的白話文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白話文是從清末出現的。

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清末的「新文體」是夾用口語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象小腳放大的「語錄體」。

三十年代的「大眾語」提倡徹底的口語化,文體改革趨於成熟。

漢語主要白話文主要有四種,他們分別是官話白話文(京白)、吳語白話文(蘇白,如右圖)、粵語白話文(廣白)以及韻白。除了以下四種,還有很多白話。未能識別屬於何種方言大類的,統稱為「土白」。

我們生活中所常說的白話文,是指官話白話文。

擴充套件資料

白話文的特點:

白話文,淺顯通俗,在語言上,生動、潑辣、粗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表現力。綜觀「五四」白話文運動,它廣泛吸收了西方的詞彙資源、語法結構,在語言、文字、思想等多層面。

這場運動不只是「語言內部的自足變革」,它同整個思維觀念的革新及國家現代化運動緊密聯絡。「白話」與「文言」的較量,很大層面上也是兩種不同價值體系與社會意識形態的撞擊。

10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文是唐宋以來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起初只用於通俗文學作品,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等,及宋元以後的部分學術著作和官方文書。

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才在全社會上普遍應用的。

胡適作為白話文運動的首倡者,他深諳思想內容與文體形式的關係,「我也知道有白話文算不得新文學,我也知道新文學必須有新思想和新精神。「

五四前後,革新思潮澎湃,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舊文學不是指舊時期的文學,而是指舊性質的文學,它的特點是文體是文言的,內容是新穎的,思想是革命的。

11樓:小雨手機使用者

中國的白話文是六朝的時候開始出現的。

一、由於歷史的變遷,書面文字原地不動,而人們日常交際的口語卻必然要發生變化,所以大約從六朝起文言文便與口語有了明顯的脫離跡象。

可是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語音的差異並不妨礙人們閱讀上的理解,所以言文不一致不是什麼迫在眉捷的事情,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二、也因為先秦兩漢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寫的,而這部分作品又是漢文化的源頭,所以後世歷朝歷代的文人們就自覺地堅持了一種仿古文創作,這等於是人為地加劇了言文不一致的局面,並最終形成了漢語長期的言文不一致。

三、而恰恰是這種貌似背離了語言發展規律的創作行為,卻造就了漢文明綿延數千年而不斷絕的奇蹟,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表達了漢文人在文化態度上的絕對自信。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白話在宋元時期就出現了.

宋話本**最早使用白話.如:《碾玉觀音》;

明朝的《三言》,《二拍>>也是古白話短篇小集.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也是古白話.

現代白活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

第一篇白話**是魯迅的《狂人日記》,

第一部白話詩歌是胡適的《嘗試集》.

13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 狂人日記 清末的時候出現

中國文學史,古文運動

14樓:

起因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兩漢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於用。

西魏蘇綽曾仿《尚書》作《大誥》,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體,未有成效。隋文帝時下詔禁止「文表華豔」,李諤上書請革文華,都沒有扭轉頹風。唐初文壇,駢文仍佔主要地位。

唐太宗為文也尚浮華。

經過史學家劉知幾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張;王勃提議改革文弊,但他們自己的作品,仍用駢體;陳子昂也揭櫫復古的旗幟。唐玄宗天寶年間至中唐前期,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樑肅、柳冕,先後提出宗經明道的主張,並用散體作文,成為古文運動的先驅。韓愈、柳宗元則進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論,並寫出了相當數量的優秀古文作品,當時有一批學生或追隨者熱烈響應,終於在文壇上形成了頗有聲勢的古文運動,把散文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領導人物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為了復興儒學。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

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柳則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成就 韓、柳提倡古文,在當時是經過一番鬥爭的。韓愈曾說:「僕為文久,每自測意中以為好,則人必以為惡矣。

小稱意,人亦小怪之;大稱意,則人必大怪之也。」(《與馮宿**書》)然而,面對時人的非難和嘲笑,韓愈毫不動搖。他「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不斷壯大了古文運動的隊伍。

韓愈的學生有李翱、皇甫□、李漢等人,他們又轉相傳授,推動了古文運動的開展。韓、柳諸人注意汲取口語中的新鮮詞彙,提煉為一種接近口語的新的書面語言,寫下了許多優秀作品,擴大了書面語言的表達功能,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新的散文傳統。唐末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寫的一些諷刺現實的小品文,也都用古文體,可說是承襲了古文運動的餘風。

15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韓愈和柳宗元有感於駢文(時文)盛行,發起了一場向先秦兩漢學習文章的運動,主張文以載道等。相對於當時的時文——駢文,先秦兩漢文章被稱為古文。

16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人物,韓愈、柳宗元,主張「文當師法秦漢」

為什麼中國人不使用文言文了逐漸成為白話文

17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是書面用語,清朝和**初年使用的。後來的文人,像胡適,魯迅都提倡用白話文寫作

中國文學平民化運動期間,誰最早提出棄用文言文,改用白話文

18樓:

樓上的別亂答明明是胡適在中國文學平民化活動期間,最早提出棄用文言文改用白話文

的是:胡適 。 胡適2023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

在這篇文章裡提出改革我國的文字,即用白話文作為語言的工具,白話文不僅可以用來寫文章,作詩,作為交流工具等,取消文言文作為交流的工具,胡適認為文言文是死的文字,白話文才是活的文字。

藝術文學中國文學

藝術有 舞蹈,繪畫,文學等很大範圍 而文學有地域之分,如西方文學,東方文學 而東方文學中又有區域之分,如中國,日本,西亞,東南亞等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成就 一 古代根據人的社會地位,對 死亡 各有其名稱。禮記 謂天子死為 崩 諸侯死為 薨 大夫死曰 卒 士曰 不祿 庶人曰 死 清代,對於王 公 侯 伯...

魯迅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是什麼,魯迅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是什麼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 散文 雜文 木刻 現代詩 舊體詩 名著翻譯 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 建立了中國 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 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 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 自由性 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

中國文學上的之最,中國文學上的四個之最

一 中國文學之最 1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 詩經 2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3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4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5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6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8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