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能強加給別人,講究的是仁愛待人,算是一種自我品行的體現。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往往是對待那種品德不好的人的態度。
兩句話的語境和物件還是有差別的。
2樓:常駐本吧總執事
不要糾結這個,中國俗語中自相矛盾的太多啦。
1、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俗話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2、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3、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4、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可俗話又說:殺雞給猴看!
6、俗話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俗話又說:交淺勿言深,沉默是金!
古人說的這兩句話是不是有矛盾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樓:真黑丶盟主
不矛盾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好有壞(相對的)。有人曾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卻回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們可以看出面對友善的人我們要以德報德,從而延伸成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達到自己首先就是在以德待人,這樣別人才會以德報德的對待你;而面對不友好的人,我們應當避而遠之,如果他們對我們造成了傷害,我們就應當以直報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們不再對別人作惡。
「自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的原話是強調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出自《中庸集註》,意思是說我們以別人的辦法去治理別人,後半句為「其人能改,即止不治。」也就是說如果他改了就停止。
4樓:小劉老師
並不矛盾,是針對了不同的物件而言的。你看: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針對小人惡人,對傷害自己的人就不應該隱忍退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身邊的一般人的,所謂人心向善,將心比心,你不喜歡的不希望成為負擔或傷害的,別人也一定如此,所以,你自己都不願意的,也就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5樓:藍雨霏
不矛盾,兩句有前提,第一句是別人對我們不好的時候,第二句是我們不要主動對別人不好
6樓:唯愛孝琳
要完整的理解中國的這句老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個人認為至少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理解什麼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中國為例。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當遭到外來威脅,甚至是入侵時,為了有效的保護自己,有時候就必須得以同樣的手段和辦法來進行還擊,從而讓對方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和明白,什麼叫做「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ps:任何的道理(理論)都是要靠實踐來證明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這就是一種實踐。因此,即使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也是成立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古語矛盾之處多的去了
8樓:冬紫蒙
第一句是與人相處對待之道,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與第二句不同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古人觀點當然不一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否有矛盾,
10樓:陌封痕
不矛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能強加給別人,講究的是仁愛待人,算是一種自我品行的體現。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往往是對待那種品德不好的人的態度。
兩句話的語境和物件還是有差別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前者是為人處世的理念,後者是指人的理念。「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讓別人感同身受的方法。己所不欲,則是自己的仁者之行。
12樓:芊羽氓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這兩句話作用的語境及含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整句話解釋為,如果自己身體不想要的結果或精神不情願被這樣對待,就不要使得別人遭受不想要的結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對待。
就是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出自宋。朱熹《中庸集註》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既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什麼還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3樓:箭嘯
孔孟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要在講忠恕之道。是一種人生態度。在對待別人惡意時,孔子認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在人生修養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應該不是孔孟提出的。(孟子認為在君臣關係上,應該也必須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但是這不是在自己人身修養上所提倡的)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其本意也不能只理解為只是報怨。
再者,中國的歷史很長,出現幾種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正常的。如果把幾種人生觀或世界觀混為一種學說,那出現矛盾是正常的。
14樓:蘆葦叢沙鷗
我以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普通人來說的,並不涉及人性的善惡.
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卻是對惡人或曾傷害過你的人而言的.
對待的人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行為.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也就是自己強加給別人的一定也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你既然這麼幹了,肯定也是想要了,所以就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6樓:匿名使用者
勿施於人是不侵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抵抗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那個"其人之道"非我所欲,既然是我所不欲的事他施於了我,我自然要"還治其人之身"了.
18樓:天空狠狼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嘿嘿………………
19樓:鑫光驕子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施於人則必然會得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結果.
20樓:匿名使用者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自然之道,迴圈反覆。
做人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1樓:靈貓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 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們社會所要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設"。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用別人的辦法來懲治別人,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
對付小人,壞人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豈不是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了嗎
22樓:虎踞江南
樓主的說法未免有些片面。
要完整的理解中國的這句老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個人認為至少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理解什麼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中國為例。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當遭到外來威脅,甚至是入侵時,為了有效的保護自己,有時候就必須得以同樣的手段和辦法來進行還擊,從而讓對方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和明白,什麼叫做「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ps:任何的道理(理論)都是要靠實踐來證明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這就是一種實踐。因此,即使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也是成立的。
23樓:星火夢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被他人侵略。如果他人沒有攻擊你,有怎麼會談得上還治其人之身。
而且還治只是那一個人,對於不同的人我們應該不同的對待,在當今的社會我們只能這樣才能生存下去。從這些方面來說,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但當今社會的確缺乏愛心、人們太過自私是我們無法否認的。
我們的確需要改變,需要一場心靈的革命,需要一個發起這場革命的領袖、一個倡導者。
請用反例解釋為什麼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4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主張對付和整治惡人,應該「以其之道,還治其身」,直到他改正為止。其實上人際關係中,並非這樣簡單的重複可以解決問題的,這樣惡性迴圈下去,往往會使問題更加的複雜化,造成「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局面。
況且,矛盾的產生往往是由於疏於溝通,缺乏理解,或是一時衝動作出違反本意的事情來的,如果,對方也採取同樣錯誤的手段「還治其人」,那隻能犯相同的錯誤,而且明知不對犯同樣的錯誤,其性質是一樣的惡劣:比如打架鬥毆,惡魘相對---等等的,傷害的不至是對方同樣是自己。 儒家倡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要在講忠恕之道。
是一種人生態度。在對待別人惡意時,孔子認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其本意也不能只理解為只是報怨。
再者,中國的歷史很長,出現幾種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正常的。如果把幾種人生觀或世界觀混為一種學說,那出現矛盾是正常的。 我認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應該有侷限性的。
在非原則問題上,非敵我關係上,不適用。但是在有關國家主權問題上,則是很奏效的!
25樓:匿名使用者
欺人是錯的 你在用欺人的辦法就是更錯的 名知錯還做 不是錯上加錯嘛。
26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種誠信叫做奸詐」看嚴嵩父子從起家讒害忠良倒臺就知道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以牙還牙"是否矛盾
2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孟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要在講忠恕之道。是一種人生態度。在對待別人惡意時,孔子認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在人生修養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應該不是孔孟提出的。(孟子認為在君臣關係上,應該也必須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但是這不是在自己人身修養上所提倡的)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其本意也不能只理解為只是報怨。
再者,中國的歷史很長,出現幾種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正常的。如果把幾種人生觀或世界觀混為一種學說,那出現矛盾是正常的。
28樓:匿名使用者
那就用「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秒殺他
29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是君子,一種是小人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僅僅是為了自己
樓主的說法未免有些片面.要完整的理解中國的這句老話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個人認為至少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理解什麼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中國為例.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當遭到外來威脅,甚至是入侵時,為了有效的保護自己,有時候就必須得以同樣的手段和辦法來進行還擊,從而讓對方真正的 深刻的理...
請問什麼叫作「請君入甕」?什麼又叫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請君入甕比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比喻用來整治別人的方法,來整治他自己 有人告密文昌右丞周興和邱神勣串通謀反,太后 武則天 便命令來俊臣審這個案子版。一天 權來俊臣請周興到家裡作客,他們一邊議論一些案子,一邊相對飲酒。來俊臣對周興說 有些囚犯再三審問都不肯認罪,有什麼辦法使他們招供呢?周興說 這...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豈不是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了嗎
樓主的說法未免有些片面。要完整的理解中國的這句老話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個人認為至少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理解什麼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中國為例。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當遭到外來威脅,甚至是入侵時,為了有效的保護自己,有時候就必須得以同樣的手段和辦法來進行還擊,從而讓對方真正的 深刻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