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我國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它是根據什麼來計時的

2021-05-25 02:16:51 字數 6270 閱讀 1817

1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太陽照射在日晷上柱子的投影來記時

2樓:匿名使用者

日晷讀音:rìguǐ

(1) [sun's shadow]∶太陽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sundial]∶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

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代人利用日影來定時刻的計時器。日晷的種類很多,根據晷面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種,功能也不盡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日晷是我國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它是根據什麼來計時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老師告訴你

拿今天的標準詞彙說是依據太陽直射高度角。

日晷是古代計時工具,它是怎樣發明的?

4樓:wui崔

日晷是我們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它是由一個帶有刻度的圓盤和一個指標構成,它是通過觀察指標在刻度盤上影子的位置,來計量一天中時間的變化。像我們的中華世紀壇,就是按照日晷的模樣來計算的。

它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而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所以雖然它是用來計時的,但是在陰天或者夜晚的時候,就補鞥發揮他的作用了,因為它就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所以天氣不好,它也就罷工了,畢竟在那個年代是沒有電的。

人類使用日晷的歷史非常遙遠,古巴比倫在遠古時期的2023年前就開始使用了,中國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是開始使用日晷計時了。

所以不得不說我們的祖先是很聰明的,會利用太陽的東昇西落來計算我們每天的時間,讓我們現在可以有時間可計算。

5樓:青春恍若浮兮

日晷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由一個帶有刻度的圓盤和一個指標構成的。

6樓:永伴他樑是我

日晷包含一根表(晷針)和有刻度的晷面,可分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及垂直式日晷三種。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主要是因為祖先根據日落規律而總結出來的。不同時刻反映出不同的現象而長期時間積累下的經驗。

8樓:維娜心

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來計時的,不但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

9樓:暮光夢緣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10樓:愛生氣的貓

日晷是通過觀察指標在刻度盤上影子的位置,來計量一天中時間的變化.

11樓:雅兮

它是利用太陽的東昇西落,來計算我們每天的時間的。

12樓:永伴他樑

日晷本義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陽的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裝置,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陽陰影的指標、承受指標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線組成。

13樓:韓禹雪

日晷由一根晷針和一個刻有刻線的晷盤組成。當太陽的方位變動時,晷針在晷盤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樣。

中國古代祖先最早使用的計時工具是什麼

14樓:biubiu哩

日晷,或者沙漏,水漏。

我國古代,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方法或工具。

圭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

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15樓:笨笨

我國古代,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方法或工具。

圭(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

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16樓:雲白0220風清

1、中國古代祖先最早使用的計時工具是太陽鍾。 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

二者統稱為太陽鍾。

2、 公元前1300~前2023年,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記載。《詩經·國風·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

確切記載使用圭表的時間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陽鍾在陰天或夜間就失去效用。為此人們又發明了漏壺和沙漏、油燈鍾和蠟燭鍾等計時儀器。中國古代應用機械原理設計的計時器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利用流體力學計時,有刻漏和後來出現的沙漏;一類採用機械傳動結構計時,有渾天儀、水運儀象臺等。

此外,還有應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據日影方向測定時間)計時的日晷,它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計時器之一。

17樓:青陽莉莉

額,日晷,或者沙漏,水漏。

還有什麼古代的計時工具,除了日晷和沙漏。

18樓:百度使用者

圭表\刻漏\沙漏\渾天儀\水運儀象臺\大明燈漏

19樓:血刃阿琪

我國古代,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方法或工具。 圭(讀作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

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讀作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

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

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計時方法之外,我國古代人們還用「沙漏」、「火計時」、「燭光計時」等方法來計時。 漏壺計時的方法持續了幾千年。

查理大帝在位時還從訶倫哈里發那裡得到過一隻裝有時針和鳴擊器的漏壺鍾,它用純金製成,做工精巧,富有藝術性。直到十二世紀,一名僧侶發明了沙時鐘,漏壺才逐漸被沙時鐘取代。最後,彼得·亨蘭發明了平衡輪,克里斯蒂安·海根斯發明了擺錘,在此基礎上,才製成了類似於今天的鐘表。

日晷是我國古代人民發明的計時儀器,請教一下地理老師,瞭解它的計時方法

20樓:右軍大令

日晷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由一個帶有刻度的圓盤和一個指標構成,它 是通過觀察指標在刻度盤上影子的位置,來計量一天中時間的變化。

中華世紀壇就是以日晷的形狀設計的。

21樓:遨遊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代人利用日影來定時刻的計時器。日晷的種類很多,根據晷面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種,功能也不盡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日晷是計算時間工具對不對,日晷是古代計時工具,它是怎樣發明的

日晷 讀作gu 又稱 日規 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 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 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 15分鐘 日晷是古代計時工具,它是怎樣發明的?日晷是我們古代用來計時的...

日影觀測儀計時原理,日晷的工作原理是用來計時的

是根據太陽執行的軌跡,來測定的。當太陽從升起到落下投影會跟著變化由長變短,再由短變長。一天中最短的時候,就是正午。一年中正午時影子最短的日子就是夏至,最長的日子就是冬至。這完全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一天當中只有正午太陽是最高的,自然影子就短了,同樣一年的變化也是這樣。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計時的儀器叫什...

古代用來測量時間的工具是什麼,古時候計量時間的工具是什麼?

日晷 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 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 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 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 15分鐘 漏壺 漏刻 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