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活活動與文學活動的關係,及文學活動在生活活動中的地位是

2021-03-20 08:02:08 字數 6535 閱讀 7458

1樓:黃黃

文學活動**於生活活動,又高於生活活動.文學活動能夠引導生活活動更加有質量.

文學活動與生活活動是怎樣的關係?文學活動在生活活動中處在什麼位置?

2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生活活動是文學活動的前提。人的生活活動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系統。馬克思將其概括為兩大基本層次:

物質實踐活動和精神活動。文學活動屬於審美精神活動的範圍。文學活動作為一種審美精神活動在人的生活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且具有意識形態特徵。

文學活動是人類生活活動的一個方面,而生活活動是人類特有的、有別於動物活動的存在方式,是一種歷史的、生產的、文化的範疇。生活活動具有以下幾點內涵:它體現為人和自然交換的過程,它具有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特性,並且它是對人本質力量的確證。

文學活動作為生活活動的一個方面,它以意識形態話語的方式來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時,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創造出人們審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內)。

文學活動在生活活動中處於什麼位置?

3樓:御妹

按照馬克思所說,用藝術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動,則可稱為審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動,如各種門類的藝術,文學屬於審美精神活動的範圍。

精神活動分為非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和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非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主要指自然科學。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則是建立在一定物質經濟基礎之上,併為該經濟基礎服務的,所以也叫觀念性的上層建築,如政治、法律、文學藝術、道德等。其中哲學、文學藝術等跟物質經濟聯絡具有間接的性質,所以恩格斯稱之為「更高的即更遠離物質經濟基礎的意識形態」。

所以文學活動作為一種審美精神活動在人的生活中處於重要地位,並且具有意識形態特徵。

4樓:謇士恩淦丁

可以渝悅你的身心,淨化你的靈魂,提高自身的修養,使自己說話做事,舉手投足更有魅力!

文學理論課後答案

5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理論教程

第一章基本概括:

6樓:子良

恩恩。。。。。。。頭疼。。。。。搜搜哈。。。。。。。。。。。。。。。。。。

7樓:君臨天下

這個似乎有點難度哈,慢慢來,好好想想,嘻嘻!

文學活動與生活活動是怎樣的關係

8樓:一尊骷髏

生活活動可以說是物質文化,文學活動可以說是精神文化。吃飯是生活活動,看書是文學活動,只有吃飽了飯才會有精力看書,如果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誰還會去看書呢?因此,文學活動是建立在生活活動的基礎之上的。

個人見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人的一般生活活動和文學活動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9樓:陳再雨露姬

一般來說。人扯蛋時,只需要嘴巴活動,大腦可以關掉開關。

10樓:54不懂事

一個是動手,一個是動嘴

請問誰有《文學理論導引》(王先霈,孫文憲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課後習題的答案? 50

11樓:藍凌洛葉

思考問題:

1.文學活動與生活活動是怎樣的關係?文學活動在生活活動中處在什麼位置?

答:人的生活活動是文學活動的前提。生活活動導致人與物件之間的詩意情感關係,生活活動導致人的自覺能動的文學創造。生活活動使文學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

位置:作為一種審美精神活動在人的生活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且具有意識形態特徵。

2.文學活動的四種理論視角各自的理論依據是什麼?請簡述之,並指明它們的片面性。

答:文學活動的四種理論視角分別從文學活動的四個要素為依據。從作品角度出發的本體論(形式主義);從作家角度出發的接受論(接受美學主義);從世界角度出發的再現論(現實主義);以及從讀者角度出發的表現論(浪漫主義)。

3.簡要論述文學起源上的「勞動說」。

答:勞動提供了文學活動的前提條件:人類的生產活動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動的前提,這一方面在於人要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另一方面,在於人就是在這種生產活動中生成的。

勞動產生了文學活動的需要,人的活動都伴隨著一個自覺的目的,而這一目的又是源於某種需要而設定的。史前人類在勞動中,為了協調行動,交流情感資訊,減輕疲勞等,就由這些需要產生了語言和最初的文學。

勞動構成了文學描寫的主要內容。遠古遺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寫了當時人們勞動生活的內容。

勞動制約了早期文學形式。早期的文藝形式同勞動過程直接相關,所以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結合體。

4.試辨證說明文學發展的諸多原因。

答:文學發展的動力、動因問題有如下觀點:有的認為是社會風氣的變化。

有的認為文學的發展與時代的變化密切相關。有的認為是某種非人力可改變的因素。另有學者從文學內部來探求文學發展動因,以為文學的發展像自然界執行一樣只在於它的內在動因。

另外有學者認為文學的發展只是文學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組合引起了形態變化。另有大部分學者認為文學發展的根本力量在於勞動。

以上原因各有側重,但在終極意義上應說是經濟因素決定了文學發展,直接意義上往往是上層建築各部門的相互影響制約文學的發展。總的來說,各種觀點由於所處的歷史時期,社會意識形態及分析角度雖各有不同,但都在某個方面以獨有的方式闡釋了文學發展的原因。

文學理論教程(童慶炳)幾個問題

12樓:匿名使用者

名詞解釋:

巫術說:認為文學活動的發生起點是巫術儀式。英國人類學家詹.

喬.弗雷澤 :在《金枝》中較早提出了巫術與文學的關係問題,他認為,巫術有兩條原理「相似律」:

同類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觸律」:甲乙二物接觸後,施力於甲可影響乙,施力於乙可影響甲。

遊戲說:認為文學源於遊戲或本質上就是遊戲。康德最早從理論上系統闡述遊戲說,認為藝術是「自由的遊戲」,其本質特徵就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換言之,藝術作為自由的遊戲,就是合目的性和無目的性、有意圖性和無意圖性、藝術和自然的統一。

斯賓塞、席勒:「過剩精力」是文藝與遊戲產生的共同生理基礎;動物的遊戲侷限在身體運動的方式,而人還有想像力的遊戲;人的藝術活動是一種以審美外觀為物件的遊戲衝動。遊戲衝動創造了一個活的形象。

德國學者谷魯斯:遊戲有隱含的實用目的;藝術活動可以歸結為「內模仿」的心理活動,它在本質上與遊戲相通。

論述:1試述生活活動對文學活動的美學意義

文學活動作為生活活動的一個方面,以意識形態話語的方式來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內);同時,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創造出人們審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外)。

文學活動是人類生活活動的一個方面,而生活活動是人所特有的、有別於動物活動的存在方式,是一種歷史的、生產的、文化的範疇。文學活動作為一種審美精神活動在人的生活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且具有意識形態特徵。

人的生活活動是文學活動的產生前提。

1、生活活動特性導致人與物件之間的詩意情感關係

動物對事物感覺的角度是單一的:生命本能的

人的感覺與物件保持一種自由的關係,是多樣化的:功利的、倫理的、道德的、詩意的

人的活動的多種意義:經濟技術、革命實踐、審美創造。

2、生活活動特性導致人的自覺能動的文學創造

人的活動的美學意義:文學創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自覺的能動的創造,達到了全面地表現人的本質特性。

3、生活活動特性使文學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

人在審美王國和詩意世界中體悟自身的價值。

2文學的話語蘊藉具體有哪幾種典型的形態?

含蓄:含蓄是文字的話語蘊藉的典範形態之一,指在有限的話語中隱含或蘊蓄彷彿無限的意味,使讀者從有限中體味無限。

沈祥龍:《論詞隨筆》含蓄者意不淺露,語不窮盡,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

葉燮:《原詩•內篇》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託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於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

含混:話語蘊藉的典範形態之一,指看似單義而確定的話語蘊蓄多重不確定意義,令讀者回味無窮

含蓄與含混:含蓄突出表達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闡釋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話語蘊藉特性。

3文學創造的主體有什麼特點

主體必須具有主體性。所謂主體性,就是人在與客體的特定關係中體現出來的主動性、主導性即自由自覺的創造性。沒有主體性的人包括作家就不是真正的主體。

「寫作的作家」不一定具有主體性。只有處於文學生產活動中並具有主體性的即自由自覺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的主體。

文學活動屬於價值判斷的活動,更具體地說,屬於審美價值判斷的領域。在文學活動中,主體對客體的活動也是一種觀念活動,通過具有審美價值的客觀事物即審美客體的直觀感受、情感體驗,對物件作出審美判斷和評價,並在此基礎上運用文學話語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世界。因此,文學創造的主體即是美的體驗者、判斷和評價者,又是美的創造者。

4文學創作的材料**是什麼?

客觀的社會生活。第一,是整體性的社會生活,即多方面生活的交融,現象與本質、具體與一般統一的生活。第二是具有審美價值或經過提煉而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

第三是作家體驗過的生活,即思維化、情感化的生活。

社會生活作為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總和,極為豐富和寬廣,而作家所感受、體驗到的生活總是有限的。文學創造的客體是特殊的社會生活,當它處於自在狀態時,仍不能成為文學創造的真正的現實客體,作家對生活的體驗是一種審美的體驗,是一種情感體驗,情感體驗比任何別的體驗更具主觀性。經過體驗的生活才成為主客觀統一的具體生活材料。

5藝術發現的心理特徵是什麼?

藝術發現是作家在內心積累了相當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無意識地依據自己認識生活和評價生活的思想原則和審美傾向,對外在事物進行觀察或審視時所得到的一種獨特的領悟。

藝術發現的心理特徵如下:①它是作家心靈的一種驀然領悟;②它是作家獨特眼光(即混融著思想原則、審美傾向以及個性、人生理想等內容而形成的一種定勢)和非凡觀察力的結合,體現著深層的心理內容;③藝術發現雖然是對外在事物一種獨特的把握。但在這種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個機緣,使這個機緣的某一突出之點與作家個人體驗的契合;④藝術發現的結果並不改變原來的事物(或事件),而只是把透過獨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從而在直覺中出現一個新的創造物。

藝術發現是一部作品發生的契機,也是一次文學創造活動開始的「由頭」。沒有它,很難設想會有文學創造一連串活動的。

6試述靈感特點與個人體會

創造性思維過程中認識發生飛躍的心理現象。它的外在形態是圍繞某一主題線索在思考中突如其來的頓悟。她來臨時的突出特徵是非預期性和轉瞬即逝性,不及時捕捉就難以再現。

7直覺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是什麼?

本意指視線、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過程而對事物的底蘊或本質作出的直接瞭解和揭示。

作用:對某一獨特事物(或現象)的瞬間把握;發覺故事(或現象)背後的內蘊。

8如何理解藝術構思中的綜合活動?

綜合是藝術構思方式之一,指的是作家圍繞某一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許多舊材料,使之糅合成一個能夠體現自己意圖的完整的有機的藝術形象的構思過程。

特徵:定向性;選擇性;重新整理性;

9比較藝術構思中突出和簡化的異同點。

突出:作家在構思時從紛繁蕪雜的思緒中抓住一個形象,調動各種材料加工手段為其服務,使之明確、清晰、與眾不同的構思方式。

簡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說幾句,略去具體細節而抓住主幹,形神兼備的傳達出形象的大致輪廓與內在精髓的構思方式。

區別是,前者以濃墨重彩或者淡化背景來吸引讀者注意力,後者則將意象或者意念上的遮蔽物統統剝掉,只留下那最核心、最能表現本質的要素。

10什麼是陌生化?試舉例說明。

陌生化:詩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見過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實地描寫它以消解「套版反應」進而使讀者產生某種新奇感的構思方式。

11如何把握文學創作中「行之於心」到「行之於手」的變化?

「形之於心」到「形之於手」

含義:作家把心中經過藝術構思已初步成熟的「形象」(包括意念),轉化為語言、文字等符號,再用「手」寫出來,落到紙張上

過程:「轉化」;「操作」

複雜性:

作家頭腦中所構思的那個形象,已成為一個「創造物」,而非生活中某個外在物象;物化活動開始後,構思活動還在進行;作家遣詞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動機的強弱,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內外難符

常見問題:

創作意圖有時不適應人物性格發展邏輯。

作家創作動機的中途轉換。

12如何理解即興創作?

即興 含義: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內在衝動的作用,興會來臨,在文字操作過程中迅速地創造出某作品的狀況

產生:需要足夠的材料儲備和情感積累;要有氣氛和契機;作家綜合心力的集中爆發,長久醞釀的產物。

和作家所稟受的天賦、氣質等先天因素以及後天所掌握的本領、技巧有關

13說明藝術真實區別於生活真實

與生活真實不同,藝術真實以假定性情境表現對社會生活內蘊的認識和感悟。

內蘊的真實:以「歷史理性」的眼光,透過生活真實的表層對社會生活的內蘊作出藝術的揭示和表現。

社會生活內蘊的層次:真相事理層;歷史文化層;哲學意味層;

假定的真實: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現社會生活的內蘊;

a.浪漫型和象徵型作品

 把現實形象與幻想的非現實形象融會,如《西遊記》、《變形記》

 以虛擬形象世界取代現實的形象

b.現實型作品

 藝術情境是虛構的、假定的,如《雷雨》

c.假定與「真」 :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

什麼是春心眉,為什麼說文學是生活活動

春心眉又叫 柳條眉 眉頭到眉尾越來越細,前端粗,後端細。此眉型彎曲的回幅度相當大,同時呈答 現弧型的這種眉毛,且從眼頭長長的到達眼尾的後方。眉形從某個角度來說反應了一個人的性格態度。一對漂亮的眉形,就像名家設計的頭髮一樣,有絕對的加分效果,不同眉形給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同。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 眉形 的歷...

教師在通過日常生活活動中實施幼兒智育時應該注意什麼

教師在通過日常生活活動中實施幼兒智育時應該注意幼兒的理解能力。你好,首先就是要維護好學生的生命安全,其次就是帶領孩子去參加一些益智的活動,開發孩子的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幼兒活動中說扮演的角色應該是 支持者 合作者 引導者。一切幼兒活動皆適用,包括智育內容。其次要注意,活動必須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徵...

請你談一談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教育價值有哪些

可以很好的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學會與人相處。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蘊含著哪些教育價值和學習的契機 互幫互助在大課間的時候一起做遊戲,還有吃飯的時候 簡述幼兒園生活活動的意義 生活經驗的 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為日後的生活打基礎 幼兒園一起生活中蘊含著什麼樣的教育價值觀,這些價值對幼兒的發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