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彈戲牡丹
一、《桃花源記》的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
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
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
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
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訊息。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
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說,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二、《桃花源記》的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三、《桃花源記》的作者出處
【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一、創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二、作品賞析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這個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
作者借用**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歷為線索故事。
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
2樓:匿名使用者
句子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譯: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他進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
3樓:思楊
小妹妹小弟弟你也太有才了要是我們那時候讀初中有電腦可以上了估計考試都滿分了吶
八年級上冊語文桃花源記全文改寫成記敘文
一 桃花源記 的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 眼前的景色 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
八年級練習冊中桃花源記中關於昨夢錄的問題答案
我能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漁人甚異之 阡陌交通 不足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2.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研讀第二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我的研讀 4.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閱讀題,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全部
1.本詩主要描寫了清新 幽靜 恬淡 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2.皎潔的月光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3.最後兩句詩人覺得 山中 比 朝中 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表達了渴望安逸閒適的生活,對官場名利的厭惡之情。二 望嶽 1.泰山的神奇秀力和巍峨高大的景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