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詳細點,不要回答是人文社會科學

2021-05-27 10:29:14 字數 5508 閱讀 8214

1樓:琳子爺

先說「科學」。比較公認的解釋是:「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

」這是在名詞意義上的解釋。還有一個形容詞意義上的解釋,就是「符合規律的」或者說「符合實際的」之類的意思,所謂「教育要符合科學」、「這種教育不科學」(或「很科學」)。顯然,現在人們爭論點決不是後者意義,而是前者。

因此,「很科學」之類的意義我們可以排除在我們的爭論之外。

再說「教育」。簡單地說,「教育是人類有目的的培養人、影響人的實踐活動。」

其實,要弄清教育是否是科學,還可以從面臨的物件上入手。科學要解決的是「物」的問題,即使是研究「思維」,也是從邏輯形式方面抽象地進行研究,基本上不涉及人本身的情感、價值等等因素。而教育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準確地說,是人的心靈(因為醫學也是解決人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說「教育不是科學」,有的朋友老想不通呢?這可能是把「教育」同「教育學」混淆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說「從事教育」「學教育」「搞教育」,這三個教育的含義是不同的。

「從事教育」意思是「教育實踐」,「學教育」的「教育」是指「教育學」,「搞教育」的「教育」,可能是「教育實踐」也可能是「教育學研究」。

如果說「教育學是科學」,似乎說得過去,因為教育學是總結教育實踐經驗、概括教育實踐活動的系統理論。

但是,即使把「教育學」、「教育研究」完全歸入「科學」,也是值得商榷的。這正是我們今天爭論的焦點!

人們現在一般認為,人類有三大知識體系(當然,這是相對區分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注意:不是「人文科學」而是「人文學科」)。

我同意這種說法。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同,人文學科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知識體系,是關於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的人文主義學科。自然科學關心的是事實和規律(因果聯絡),社會科學(比如社會學、管理學等等)關心的是組織和效率,而人文學科則關心的是價值和意義。

那年我在陝西師大讀書,著名學者尤西林教授給我們講課時,我第一次聽到「人文學科」這個詞,感到很不解。因為我以前都說的是「人文科學」。當時我就在課堂上舉手問尤西林教授:

「為什麼不說『人文科學』而要說『人文學科』呢?」我至今記得尤老師很瀟灑地一揮手,斬釘截鐵地說:「『人文學科』千萬不能說成『人文科學』!

這不是一個用詞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我們對人文精神、人文世界、人文意義的理解。因為人文學科不是科學!」

是的,我現在越來越接受這種觀點:人文學科不是科學!

美籍華人學者林毓生說:「人文學科絕對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學。」他的理由是:

「人文學科所關心的問題,基本上是無法用『科學方法』或者是一般人所瞭解的『社會科學』來解答的。」(林毓生:《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以上論述還沒有直接涉及「教育」。現在,我們進入「教育」。

作為實踐層面上的「教育」,無疑不是科學。可能這不會有多大的爭議。當然,具體到教育教學內容,我們會涉及到科學知識(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會運用一些科學方法。

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教育實踐本身不是科學。因為它所涉及的物件,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社會而是人的內心。

但現在正是因為一些教育者不自覺地把教育當作科學技能的施展,當成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所以,師生關係成了人與物的關係。科學中的客觀、冷峻、共同規律,取代了教育中應有的對情感、心靈交融和對獨一無二個體心靈宇宙的關注。

作為理論層面上的「教育」稍微複雜一些。關於教育學的歸屬――是屬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屬於人文學科,至今沒有定論。在教育學研究方面,幾百年來,一直存在著「科學」與「人文」的兩種思路和方法。

(參見杜時忠:《人文教育論》)

在古代,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因為當時「一切盡在哲學中」,教育學當然也不例外。但到了近代自然科學取得成功之後,實證主義把自然科學奉為人類知識的典範,因而在人文學科領域掀起了一股實證化的思潮,而且一切學科都必須經受「科學性」的檢驗,在此背景下,教育學開始向「科學」進軍。

但從赫爾巴特開始,教育學逐漸走上了一條科學-實證化的道路:它先以心理學為基礎,後以社會學(調查統計)為榜樣,到了現代,教育研究又開始運用社會調查、統計、測量等方法與技術,「教育心理化」的趨勢越來越成為主流,並以此奠定並強化「教育是科學」的觀點。到了當代,不但用「資訊輸入、輸出、反饋」之類的短語成了教學過程常見的描述用語,而且「教育技術化」成了時代口號。

「不僅教育過程的目的在於追求經濟效率,即『在最短的時間內灌輸最大數量的知識給學生』,而且教育研究也講究效果即對教育實踐的改進和教育研究更加實證化科學化。」(杜時忠:《人文教育論》)。

「k·克勞爾、w·布瑞欽卡、l·m·阿利希和瑞斯納等人以科學的實證研究正規化,試圖建立教育現象與事實的因果解釋理論,把理論法則化和操作化。」(金生閎:《理解與教育――走向哲學解釋學的教育哲學導論》)――對教育研究來說,這是一幅多麼可怕的「科學」前景!

我認為,教育學更接近於人文學科,因為它關注的不是因果,不是規律,不是物性,而是價值,是精神,是人性。教育學研究的教育現象,不是精確的而是模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係不是人與物的的關係,而是人與人的關係,準確的是說,在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已經融為一個整體。

雖然教育學研究中不排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乃至容納其研究成果,比如前面所說的心理學、社會學,還有經濟學、物理學、數學和現代資訊科技等等。但是,這不意味把教育就是科學本身。一個電影導演在創作時,也需藉助於現在科技手段以豐富和完善其藝術表現力,但如果誰因此而認為電影是科學,導演是科學家,則顯然很荒唐。

同樣道理,我們不能因為教育研究中運用了一些科學手段,便斷定教育學是科學。因為手段並不能決定一門學科的歸屬。(正是在這一點上,許多人對「教育科學」表示質疑,而我贊同這種質疑。

)當然,在人們不重視科學手段的時候,我們強調教育研究的「科學性」是必要的。但今天,當教育研究正走向「唯科學」或者說「科學主義」的時候,我們強調教育學更接近於人文學科,是有現實意義的。

「唯科學」教育思潮,試圖以「科學」來解釋教育學,並以自然科學的學術規範來規範教育學研究,因此,講究「嚴密的體系」、「嶄新的正規化」以及令人眼花繚亂而又曇花一現「學術名詞」;於是,各種一線老師讀不懂的教育學論著便應運而生了;而蘇霍姆林斯基等人的著作則被不少「教育家」們譏為「沒有體系」。而「唯科學」(不客氣地說,實質上是「偽科學」)的「研究成果」總是散發著自然科學的氣息:公式、圖表、曲線……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統計資料和調查材料,似乎就不能算學術論著。

尤其要命的是,「唯科學」教育思潮,把教育實踐也視為「科學的技術操作」,把學校當作「人力加工廠」,把教師當作工人,學生當作加工物件(既然如此,師生之間哪有「朋友」之說),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教學方法上,都追求一種規範、統

一、精確、共性的程式和法則。 在教學內容上,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被「科學之刀」精確地肢解、切碎,然後往學生腦袋裡源源不斷地注入……

還是那句老話:在教育(包括教育學)向科學進軍的過程中,「人」失落了!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我們強調教育的人文性,並不排斥教育中的科學教育。換句話說,我們反對教育中的科學主義,但與此同時則大力弘揚教育中的科學精神――比如求真精神、批判精神,等等。科學精神是一種不迷信任何權威的自由精神,這與人文精神恰恰是相通的。

在愚昧仍然盛行的中國,這種科學精神尤其需要。

如果要「超脫」一點或者「客觀」一點說:教育學應該超越科學與人文的對立而追求一種以「人文」為主同時融合「科學」的一種有機整合。這是一種理想境界。

但在今天科學主義氾濫的時代,在「唯科學」思潮仍然在侵吞教育的時代,作為一種糾偏,我寧肯大聲疾呼:教育,不屬於科學,而屬於人文學科!

教育學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

2樓:科學普及交流

教育學屬於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

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人文科學:是以人為中心的科學,同是人類的自我認識。人文科學是指以人的社會存在為研究物件,以揭示人的本質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目的的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僅僅是一種真理性探索,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價值觀和社會集團的利益。人文社會科學對社會實踐的依賴,具體體現為社會實踐對人文社會科學的促進和制約兩個方面。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有什麼區別?教育學這個專業屬於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

3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科學: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

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人文科學:是以人為中心的科學,同是人類的自我認識。人文科學是指以人的社會存在為研究物件,以揭示人的本質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目的的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僅僅是一種真理性探索,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價值觀和社會集團的利益。人文社會科學對社會實踐的依賴,具體體現為社會實踐對人文社會科學的促進和制約兩個方面。

教育學屬於社會科學,

教育研究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

4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就是科學 社會學就是社會學。沒有甚麼「社會科學」。叫社會科學是錯的。

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的,人文學 社會學 教育學 是互不統屬的學科。

教育學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詳細點,不要回答是人文社會科學。

5樓:超級江湖小生

從定義出發,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物件,歸納總結人類教育活動的科學理論與實踐,探索解決教育活動產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教育問題,從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希望能夠幫到您!

6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科學,主要是提高社會風氣和綜合素質

人文社會科學 是什麼意思

7樓:demon陌

兩者的最主要的區別,除了研究物件有所不同之外,還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不但要像自然科學那樣回答研究物件「是什麼」、「為什麼」,而且通常還要對研究物件作出直接或間接的價值判斷,也就是通常還要回答「合理不合理」、「應該怎麼樣」。也就是說,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往往包含著研究主體對研究物件的價值判斷。

正因為如此,首先,人文社會科學的內容就通常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徵。人文社會科學各具體學科的研究物件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進而也就使得人文社會科學的內容有了鮮明的時代性特徵。

更重要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對研究物件作出價值判斷的時候,總是深受時代精神的影響,使研究成果打上時代的印記。因此,無論是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的形成或是運用,都不能與特定時代的背景性因素相分離。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個性特徵,也是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主要區分點。

其次,人文社會科學通常體現出一定的民族性。民族性具體表現為不同民族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性。一個民族的獨特民族文化精神必然向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物件和研究者滲透,這樣,民族性也就必然反映到一個民族的人文社會科學的內容中來。

還有,人文社會科學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發展歷史階段,往往可能具有某種階級傾向性。在這一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由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物件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階級背景,主客觀因素互動作用,使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活動和研究成果可能具有某種階級傾向性。

但是,在談論人文社會科學可能具有某種階級傾向性時,一定要區分種種不同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的民族性和可能具有某種階級傾向性的問題,教材談得比較充分,這裡就不多說了。

什麼是人文科學,什麼是人文素養?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其中包括人文科學 和思維科學是科學體系的三大支專柱,是人們認知屬 維護 改善自然 社會和思維的工具。人文科學是指以人的社會存在為研究物件,以揭示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為目的的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僅僅是一種真理性探索,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價值觀和社會集團的利益。人文社會科學對社...

貴州師範大學教育學綜合文科學的什麼

教育學 綜合文du科 1 專業必修課zhi 中國教育dao史 外國教育史 教育心理學 課程與回教學論 教育研究方答法 教育原理 教育哲學 學校管理 教育行政學 班級管理技能等課程 微格教學理論與實踐 比較教育學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2 專業選修課 綜合素質系列講座 家政學 傳統文化系列講座 sps...

人文科學的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兩者的關係是怎樣的

我覺得有點相關,畢竟人生活在自然中,很多人文理念都是從自然中感悟來的。現在每個學科關係都很密切,比如,喬布斯的蘋果設計,彙集藝術家 科學家的想法來融合。自然科學是個基礎把,人文科學是昇華。1 人文科學 是研究人類的信仰 情感 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門科學的總稱內。2 自然科學 研究容自然界物質形態 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