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避諱真心丶
「緌」讀「rui」 ,第二聲,意思是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籍」讀「jie」,第四聲,意思是憑藉、依賴。
「糹」和「委」組成的字是「縷」,讀「lv」,第三聲。
擴充套件資料蟬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話釋義: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創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讚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2樓:匿名使用者
緌,讀ruí,意為古時帽帶打結後下垂的部分;
藉,讀jiè,意為憑藉、依賴。
「糹」(俗稱「絞絲旁」)為「糹」的簡體。
擴充套件資料《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託物寓意的詩。
全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話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作者託物寓意,
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3樓:匿名使用者
真是改變命運,學習知識豐富於自己的修養,有待提高
4樓:煩又得起名字
只是繁簡體的差別,都沒錯的。
虞世南《蟬》 詩中的「緌」的讀音是什麼?
5樓:帥氣的小宇宙
虞世南《蟬》 詩中的「緌」的讀音是ruí。
原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話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首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纓」指代達官貴人。顯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蟬的形象中了。
6樓:匿名使用者
【ruí 】
釋義:1.古時帽帶打結後下垂的部分
2.像纓飾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後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流4.繫結
5.繼續
典故:緌,系冠纓也。——《說文》。謂纓之垂者。
喪冠不緌。——《禮記·檀弓》
冠緌纓。——《禮記·內則》。孔穎達疏:「結纓頜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唐· 虞世南《蟬》
組詞:繢緌 隈緌 纓緌 冠緌 蟬緌 修緌 翠緌 緌緌 紳緌 蟹匡蟬緌 蟬緌蟹匡
7樓:道悌郯傲旋
緌(ruí
)《說文》:緌,系冠纓也。緌是指似纓飾的下垂物。
虞世南《蟬》中「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其中垂緌本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詩句中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虞世南《蟬》 詩中的「緌」讀什麼音
8樓:武夷山大道
拼 音 ruí
部 首 糹
筆 畫 14
五 筆 xtvg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古時帽帶打結後下垂的部分:「葛履五兩,冠~雙止。」
2.像纓飾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後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流。
4.繫結。
5.繼續。
虞世南《蟬》 詩中的「緌」讀什麼音? 謝謝!
9樓:忘記停留的過客
緌( ruí )
《說文》:緌,系冠纓也。緌是指似纓飾的下垂物。
虞世南《蟬》中「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其中垂緌本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詩句中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10樓:楊山鋼
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垂緌(rui):下垂的帽帶,此指蟬低頭。 音同 瑞就是系帽子的繩子
虞世南的詩《蟬》的第一句「垂緌飲清露」,的「緌」字,新華字典,新編字典裡都找不到啊!有人又用過「穗
11樓:匿名使用者
緌ruí
<名>纓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緌,系冠纓也。—— 《說文》 。謂纓之垂者。
喪冠不緌。—— 《禮記·檀弓》
古代冠帶結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纓。—— 《禮記·內則》 。孔穎達疏:「結纓頜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
似纓飾的下垂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唐·虞世南 《蟬》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註於竿首為之。後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遊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頂端所飾的染色鳥羽或旄牛尾,用以別貴賤);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緌 - 備註
緌ruí
《動》繫結 【tie】
躡履緌冠。——宋·佚名《沁園春·壽東屏》
繼續 【continue】
緌,繼也。——《爾雅》
虞世南的《蟬》的解釋
12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
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全詩譯文如下: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作者介紹: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餘姚(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
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原有詩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古詩《蟬》中的「緌」是什麼意思?
13樓:
緌( ruí )
《說文》:緌,系冠纓也。緌是指似纓飾的下垂物。
虞世南《蟬》中「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其中垂緌本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詩句中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14樓:毋迎南彭菲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
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虞世南的《蟬》是什麼意思?
英語數字的讀法,英語中各種數字讀法
讀作 three hundred andeighty seven thousand,seven hundred.英語數的讀法 十位數和百位數之間加and 俊狼獵英 團隊為您解答。補充一下 英語數字是三位一分,只有個百千,百萬,十億,萬億等,單位分別是 one,ten,hundred,thousand...
南北朝時的詩人王籍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則認為「一鳥不鳴山更幽」,黃庭
這題選a,考察的是矛盾統一性和對立性的問題,矛盾的統一性表示矛盾的兩方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以其對立面為其存在條件,如沒有愛你就不知道恨 王安石的觀點把靜和噪完全對立起來,不知道兩者是互相依存的!正因為山很靜,你才能聽到鳥叫,才格外真切地感受到山的安靜!鬧市你聽得清鳥叫嗎,顯然不能 文科生吧!上來c...
個人簡歷中的慣籍怎麼寫,我是安徽的要寫安徽還是中國
是籍貫。不是慣籍 原則上是寫你出生的城市 包括市 縣 自治區 如果是安徽合肥的 就寫 皖合肥 戶籍部門對籍貫的定義是 擁有中國國籍的公民18週歲以前的戶籍所在地,戶口簿上一般照抄父親的 這個嚴格來講,要寫上國加上省,但不用寫市。你應該寫中國安徽,而如果你是合肥的,那麼合肥就不能寫了。這個要寫安徽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