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作者通過聯想,表達對友人異常關心和掛念的句子是

2021-05-30 10:12:32 字數 5062 閱讀 1966

1樓:匿名使用者

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用擬人手法表達對友人思念之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2、賞析

一、二兩句,側重於寫景和敘事。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淒厲。

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無縫!

次句敘事。「過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到達龍標。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這裡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難,自然條件非常惡劣。

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關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

三、四兩句則轉為抒情。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

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與明月」,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託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裡的天涯淪落人。

結句奇語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風也擬人化了,願隨迅疾的長風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過五溪」遙相呼應,語意有異,其實相同,都是指王昌齡的貶謫地龍標。至此,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一片真摯的友情,一顆赤誠的心。

全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正是李白善於吸收樂府民歌豐富滋養的結果。六朝吳聲歌曲《子夜秋歌》已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佳句;初唐詩人齊擀《長門怨》是一首列入「相和歌辭」的樂府詩,詩中「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也是以擬人手法寫月的絕妙好辭。顯而易見,李白對以上前人的詩句既有所繼承,也有所創新。

詩人含英咀華。 自鑄偉詞,使語意一新,意境一新。清人施補華評此詩「深得一『婉』字訣」(《峴傭說詩》),恰好道出李白此詩深得樂府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樓:孫旭老師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ie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心的名句。

4樓:韓琴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心的名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全詩原文如下: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全詩的白話文意思是: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以抒發感憤,寄託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

「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兩句突發奇想,借月傳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詩人想到:

我還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託付給這皎潔生輝、純潔多情的明月,讓它隨風飄到遠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縣)以西的友人身邊去吧!這「愁心」,概言之,是為友人處境而愁;細析之,則又包含著關切、牽掛、不平、同情、憂慮等多種複雜的感情,真是纏綿悱惻,一往情深!這「直到」,表面上描繪明月清風飛越萬水千山,直抵夜郎龍標,實際上烘托詩人心飛神馳,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表達對遠方朋友思念的詩句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參參瑪莉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

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訊息?

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羈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10樓:請喊我學霸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

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此詩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

「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

①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月;

②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

③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11樓:劉

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12樓:匿名使用者

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作者為什麼要寫「楊花」「子規」

寫 楊花 且 落盡 是先點時令,這樣的 暮春 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 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 子規 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由於詩人李白,在揚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

聞王昌齡左遷遙有此寄的意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

1 應該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聽說王昌齡被貶謫到龍標這個地方所以做這首詩送給他。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 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原文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3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