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那天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來祭祀屈原裡面所含的意義是什麼

2021-05-24 18:52:22 字數 5713 閱讀 9902

1樓:貓兒萬踐踐

1、 農曆五月初五為我國的端午節,這一天有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傳說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愛人陷害後,投汩羅江自盡。當時楚人含沙射影他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著船去追趕拯救,一直追到了洞庭湖。

這就是龍舟的起源。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便划龍舟以紀念屈原,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兒,以免它們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天人們還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

因怕糯米飯或蒸粽糕被魚兒吃掉,所以要用竹筒裝著,以後又改用箬葉包著米代替竹筒盛飯。慢慢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2、《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

」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3、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一起吃粽子,紀念屈原用英語怎麼說

2樓:我的團長是檸檬

on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race dragon boats and eat zongzi together to ***memorate qu yuan。

端午節,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吉日祭祀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3樓:匿名使用者

people hold dragon boat races, eating the dumplings to ***memorate qu yuan 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4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有什麼典故!

5樓:夢魅月影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6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紀念屈原。屈原五月五

日投汨羅江之後,人們每年這個時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

據說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名叫區曲的人,曾夢遇一位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說:「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後你們要把楝葉和米塞在竹筒裡,或用蘆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因為蛟龍是害怕楝葉、蘆葉和五彩絲的。」後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據說就是這一緣故。

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龍舟競渡是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之一。龍舟競渡有緬懷屈原的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每到這一天便吃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一直延續至今!!

8樓:254216105會

屈原知道不?紀念他的

為什麼端午節那天要吃粽子、賽龍舟?

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端午節的風俗: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 家家懸鐘馗像, 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 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 夢見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紅無襠褲, 赤腳, 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赤雙足。

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隻吞下,明皇喝問, 大鬼奏日, 臣姓鍾馗, 即武舉不第, 願為陛下除妖魔, 皇醒後, 瘧疾愈, 於是令畫工吳道子。 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影象, 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 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趕迫拯救, 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 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 盛行於吳,越、楚。

臺灣開始有尤舟競渡是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均舉行尤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之舉,近英國人亦仿效我國人作法, 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 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 他們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 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

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

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

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遊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遊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雄黃。香藥,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廣州端午節那天為什麼要吃粽子? 賽龍舟?

10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廣東每年端午節前後,不少父母都有帶著小孩到江邊浸泡「龍舟水」的習慣,以祈福孩子身體健康,快快長大。

11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

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裡,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

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著說:"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國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

"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著又嘆氣說:

"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

"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託夢說:"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

"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屈原說:

"有辦法,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

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裡,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

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著說:

"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國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

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著又嘆氣說:"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

"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

"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託夢說:

"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

"屈原說:"有辦法,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

"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

端午節的來歷?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中國什麼時候打算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的偉大詩人屈原。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各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 蒿草 艾葉,薰蒼朮 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 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當年屈原眼看自己...

端午節除了賽龍舟 吃粽子還有什麼習俗

不知道。我哪神啊!你問我,我問鬼啊!真是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什麼傳統習俗?掛艾草與菖蒲,沐蘭湯,放風箏,佩豆娘,採茶 制涼茶,畫額,躲端午,佩長命縷,戴香包,避五毒,採藥,飲蒲酒 雄黃酒 硃砂酒,端午雨,鬥草 吃粽子,賽龍舟空間裡咯哦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還有什麼習俗?端午節除了吃粽...

賽龍舟的習俗是怎麼來的請問端午節賽龍舟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

賽龍舟是我國端午節民間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賽龍舟在廣州亞運會被列為正式比賽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