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解憂
三首詩歌表現方式不同。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過對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描寫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這些意象解讀為反映當時黑暗的社會的縮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
《棄婦》是現代詩人李金髮所寫的一首現代詩。詩人用大量的意象,象徵棄婦幽隱悲苦的心理,表現她的孤寂的生存。而棄婦,亦可以代指棄兒,可以是被這個世界或者被他人所拋棄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孤獨寂寥生存的個體或靈魂。
《我》,借鑑的是英國現代詩的「玄學思辨」,即一種思辨想象力。這是一種新的想象方式,與以自然物象為主的傳統詩歌的意象想象力不同:後者是一種對自然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前者則是從理性的角度,對社會現代生活的思辨。
但這種思辨,又不同於純理性的思辨,而是充滿著**感覺和情感。即所謂的「思想知覺化」。思辨想象力,是一種藝術的抽象,也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一個基本特徵。
舊體詩和新體詩有什麼區別,舊體詩有那些要求
2樓:面壁
如果現在說「舊體詩」和「新體詩」,多是指「舊體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和「自由體」,看題主的口氣,應該也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平時讀的舊體詩中,一般每句的字數是一樣的,即三言詩是每句三字,四言詩是每句四字……我們平時多見的,是五言詩和七言詩。舊體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都須押韻,但近體詩在平仄搭配方面更為講究,有專門的規則,古體詩基本也就是押韻即可。我們平時學到的舊體詩多是近體詩,太多,以至不好舉例,如所有的律詩都是,但優秀的古體詩也是很不少的,如李白的《將進酒》等長詩(這類的不等長句古詩都是古體),等長句的古體詩,如孟郊的《遊子吟》、《登科後》,李紳的《憫農》,杜甫的《望嶽》(這首形似五律其實不是)、崔顥的《黃鶴樓》(這首形似七律其實不是)等。
自由體,也就是現代體詩,每句字數、是否押韻皆無硬性要求,可說沒有硬性規則,關鍵看內容是否有詩意。
按說兩類詩沒有高下之說,都能寫出精彩的詩句。但目前的現實中,新體詩似有墮落之勢。剛剛拜讀了所謂的梨花體、羊羔體等,感覺也沒什麼出奇的,現在的新體詩(自由詩)的主流似乎本來也就這樣,說白真白,說玄真玄。
還是讀舊體詩吧,感覺現在還是舊體詩更好懂,也更實在。舊體詩不等於是古詩,當代喜歡作舊體詩的大有人在,包括我自己。
3樓:匿名使用者
舊詩:又稱「舊體詩」。我國古代的詩歌體裁,包括古體詩、新體詩和近體詩,主要指五言、七言律詩和五言、七言絕句。其名稱是作為「五四」新文**動產生的新詩的相對物出現的 。
新詩:又稱「現代詩」。與舊體詩相對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動以後產生的新體詩,包括現代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本身沒新舊之分,是時間的劃分,語文老師要講的吧,我忘了
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現方法是?
5樓:解憂
主要表現手法是象徵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
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呼叫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
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徵主義方法寫詩的是李金髮。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詩裡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地抒情形象。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但朦朧的詩意。
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裡,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象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象。這樣以象徵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餘香和回味。
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
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 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深情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徵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大去處。
6樓:匿名使用者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當時**《**月報》編輯的葉聖陶收到這首詩以後說這道詩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這首詩彷徨在江南的悠長的雨巷,等待著一位較好的姑娘,也許是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盡頭,也許是她回家時必然要穿過這條小巷,冬去春來,日復一日,「我」又穿行在小巷之中了,除了春雨打在油紙傘上的聲音之外,雨巷是顯得那樣的寂寥、悽清,更觸人愁的是「我」希望逢著的這樣姑娘又偏偏結著愁怨,她家的籬牆頹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命運的打擊?
惆悵、嫵媚動人,顯得高潔而孤傲,詩人拿丁香來比喻姑娘顯然寓有深意。我國古詩裡有好些吟詠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
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不過丁香姣好,卻又容易凋謝。
丁香一樣的姑娘,即做著脆弱的夢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姑娘終於來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樣」——看來兩顆心靈已經接近於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終於從身邊飄然而過,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兩人的距離又重新拉開。
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鬱病,因而同病相憐;然而又正因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們就是這樣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著,追求著……
從詩的更深的象徵性意蘊看,這首詩中的姑娘形象其實就是詩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現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顏色,連同她的太息與惆悵,莫不帶有可望而不可即——執著追求但又無法把握的象徵意味。
詩人就這樣表達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勞的那種孤苦心情。在《雨巷》裡,姑娘的形象帶有悲劇色彩;抒情主人公——遊子的形象(孤獨的遊子形象貫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帶有悲劇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樣高潔,帶著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靈是美麗的,外表是嫵媚的。
不過,這樣的姑娘實在太難找到。因此,在理想主義的期望面前,他總是困惑的,懷有一種氣質性的悲劇感。
戴望舒熟讀法國詩人魏爾倫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氣質說,他也接近魏爾倫。魏爾倫《無言的歌集》表達了巴黎公社失敗後不知所措的知識分子若悶沮喪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其基調是對於詩人的理想和他周圍的骯髒生活相脫節的悲劇感。戴望舒這首詩表現了從「五四」運動中激昂地飛騰起來的理想,同淹沒於血泊之中的1925-2023年大革命現實相脫節的悲劇感。
他的詩雖然不是反抗和戰鬥的詩,但也不是屈辱和忍受的詩。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無法實現的理想這個悲劇主題蘊涵有時代的特徵。
《雨巷》是一篇重象徵重暗示的抒情詩。戴望舒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儘可能使這種感情隱蔽一些,朦朧一些,設法將真事隱去。《雨巷》雖也有象徵派的感覺,但它不帶有某些象徵派的神祕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摯的感情做骨子,有古典派的內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鋪張而不虛偽,華美而有法度。
我們推測,《雨巷》這首詩,它的被隱蔽在「想像」裡面的「真實」,可能是詩人的一段感情際遇,在這段生活中的感情體驗成了詩的骨子。詩裡大概多少還保留了一些《雨巷》的悲劇感和孤獨感,是通過悠長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牆,冷冷的哀怨的濛濛細雨等環境渲染和遊子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繪來暗示的。一切都沒有說穿,沒有點透,然而我們懂了,感覺到了。
正因為詩人沒有把詩的意義限定在一個層面上,我們從詩領會的東西才更多了。
誠如葉聖陶所說,《雨巷》在**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詩共七節,每節六行,每行長短不等,押韻的位置錯綜變化,常用首語重疊,加上奇特的字句組合,似斷實連的分節跨行,使得全詩迴盪著一種深沉的優美的旋律,細膩而傳神地暗示了詩人低迴而迷茫的心境。
急!《雨巷》(戴望舒) 選擇其中的一段進行賞析(主要從 意象 字頓 語言 情感 等方面進行賞析) 50
7樓:解憂
第三節賞析如下:
第三節「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
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悽清,又惆悵。」這丁香一樣的姑娘,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終於姍姍走來了。她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讀到這裡,我們恍然有所領悟:
原來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樣的美麗,也有姑娘一樣的高潔,也有姑娘一樣的憂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姑娘是我的心上人?
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許是,也許都不是。
我們不必追問得那麼具體,也不必回答得那麼確切。因為詩畢竟是詩,正如前人所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詩,大都不是直接對現實的摹寫,而往往是一種隱蔽靈魂的宣洩。正如一位詩家所說:「一個人在夢裡洩露自己的潛意識,在詩作裡洩露隱蔽的靈魂,然而也只是像夢一般朦朧的。
從這種情境,我們體味到詩……是在於表現自己與隱藏自己之間。」
8樓:摩羯
《雨巷》第二節賞析如下:
早年曾經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革命失敗後,信仰失落,對國家的前途,個人的前途都充滿了失望和迷惘。因此,在這首詩裡詩人在低沉的調子裡,抒發了自己沉重而又不乏堅韌的情緒。
再次,這首詩同樣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我失落情緒的寫照。作品中的「我」是憂愁和迷惘的,而所要尋找的「姑娘」也同樣是憂愁和迷惘的。姑娘的情緒和形象正是詩人自我形象的寫照,或者說就是詩人的「鏡相」。
在連綿細雨中,詩人懷著痛苦而朦朧的「希望」,「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詩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獨傷感的,是自戀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裡,卻也寄寓著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失望和痛苦的情緒。
武則天是李旦的媽嗎,武則天和李旦,李隆基關係怎樣
是的,看來武則天作為傑出的政治人物無情之至,連讀者都不敢信了.李旦是武則天和高宗第八子 公元684年被武后擁立為帝,690年被廢。710年其子李隆基剿滅韋后,擁李旦為帝,712年讓位與李隆基,死於716年,時年55歲 是,而且是四個兒子中最小的。是的。三樓的說的對,武則天真的是為了權利不擇手段!肯定...
結合《出發》,分析穆旦詩歌的主要特點
再表達的藝術活動。詩歌朗誦就是朗誦者用清晰的語言,響亮的聲音,優美的體態,引入的動作把原詩歌 穆旦詩歌 出發 表達的思想感情 穆旦詩歌 出發 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對上帝的虔誠 皈依和自我救贖,希望通過世俗的修行,得到靈魂的解脫。穆旦 出發 告訴我們和平又必須殺戮 而那可厭的我們先得去歡喜 知道了 人 不...
戴望舒的小詩我思想,概括戴望舒的我思想這首詩所表達的主要意思
我是蝴蝶,故我思想,一萬年後小花的輕呼,無夢無醒的透過雲霧,斑斕的彩翼來震撼我,蝶戀花的故事,有時就是那麼殘酷。我有才吧 哈哈 呃,挺意識流的,俺是文盲 概括戴望舒的我思想這首詩所表達的主要意思 我思想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萬年後小花的輕呼 透過無夢無醒的雲霧 來震撼我斑斕的彩翼 這首詩是說作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