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的佛教與原始佛教有什麼根本區別

2021-03-19 18:37:55 字數 5933 閱讀 4203

1樓:女神姐夫

1、信眾規模不同

1)中國化的佛教發展很好。佛教自西漢傳入中國,南北朝時興盛起來之後一直穩步發展,傳播至中國大部和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區,影響上億人口。

2)印度原始佛教目前信徒極少,印度大約只有0.8%的人口信仰佛教。佛教在發源地印度被邊緣化,遠不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信徒多,甚至不如錫克教等。

2、演化不同

1)中國化的佛教和中國本土的道教,儒家,相互融合了不少。

2)印度原始佛教逐漸與印度教相互融合。

3、修行方式不同

1)中國化的佛教,強調以佛陀的一生行持為榜樣,以成佛為修行的最終目標,追求菩薩道的普渡眾生。按照佛陀的眾生平等,人人本來均有如來智慧德相的理念,強調通過佛法無量劫的修持,眾生都能成佛。

通過菩薩行的「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的修習,歷經52道菩薩道階位的修持(稱「菩薩」,意為具有大覺心的眾生),最終成就佛果。

2)印度原始佛教,主張恪守戒律。託缽乞食,注重禪修,精密觀照,以羅漢的解脫為目標,強調修煉自我的聲聞乘。

主要通過「八正道」等自我修持,達到最高第四果阿羅漢果(斷盡三界煩惱,超脫生死輪迴)和辟支佛果(觀悟十二因緣而得道),然不認為除釋尊外其他眾生能成就佛果。

4、僧人戒律不同

1)中國化的佛教,僧人必須食素。認為人吃肉有促成殺生的罪,在因果經中還提到一個人**是因為他吃肉。

2)印度原始佛教,僧人可食「三淨肉」。

(1)那隻禽獸不是親自或叫他人殺 ( 那隻禽獸不是特地被殺來供養他的 ) 。

(2)沒有見到那禽獸被殺時的情況。

(3)沒有聽到那隻禽獸被殺時所發出的叫喊聲。

2樓:狗臉歲月你別催

原始佛教是部分西方部派佛教學者提出的概念,指稱釋迦牟尼創教及其**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並認為自己所在部派的佛教即是正宗原始佛教。由於年代過於久遠,而古印度的書面佛經記載在印度現也基本失滅殆盡,佛陀時代的書面記載更無有發現,目前,系統保留下佛經最完整的是中國的三藏經典。

佛教主要教義是比較確定的,主要集中於佛說的「四諦」。四諦即四種真理,分別稱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苦諦是說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等八種痛苦。

集諦解釋苦的根源在於有慾望,想長生打不到,想不死總要死,這就產生苦。而且,有慾望就會有言行,結果便造了業(指活動的結果),只能不斷輪迴轉世,不斷經受生老病死等一切苦。滅諦是說要消滅苦,就要消滅造成苦的慾望,消滅慾望就能達到「不生不死」的最高境界,佛教稱這種境界為涅盤。

道諦是指要達到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就要修道,包括學習教義,遵守戒律,打坐靜修,參禪唸佛等。佛教修道講究「八正道」,分別是正見(正確的信仰)、正思(正確的思考)、正語(正確的言論)、正精(正確的努力)、正業(正確的行動)、正命(正確的生活)、正念(正確的思想)、正定(正確的自我專心)。此外修行以「五戒」為主,包括戒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飲酒。

另外,佛教不承認婆羅門教的經典和宗教特權。佛教認為,不論人出生於哪一個瓦爾那,只要自己按照佛德教訓修行,就能達到不生不滅的涅磐境界。佛教這種不承認瓦爾那區別的態度,吸引了很多下層民眾。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這樣說:「胡適當年寫《中國哲學史》半途輟筆,就是因為當時不懂佛學寫不下去了。還有一位我國當代著名的史學家范文瀾早年曾對佛教文化採取過虛無主義態度,但到了晚年卻開始系統地鑽研佛經,表示自己需要補課。

這位史學家對人說,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和文化關係如此之深,不懂佛學就不懂中國文化。可是現在人們還是不重視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對玄奘這個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翻譯家、旅行家、語言家和佛學大師,在西方學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給他留下了應有的篇章。

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把他尊為歷史上的四大偉人之一。但在中國,人們反而只知《西遊記》裡的唐僧,不知中國文化史上的玄奘。更有甚者,有人還把佛教文化,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單純地當作生財之道,發生了許多不該發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國不尊重文化的話柄。

現在許多人雖然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著佛教成分。語言是一種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吧!我們日常流行的許多用語,如世界、如實、實際、平等、現行、剎那、清規戒律、相對、絕對等等都來自佛教語彙。

如果真要徹底摒棄佛教文化的話,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因此,今天在制訂文化發展戰略時應該提出認真研究佛教文化精華的問題。」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千餘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間經歷代高僧大德的弘揚提倡,許多帝王卿相、飽學之士也都加入這個行列,終於使佛教深入社會各個階層。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則與儒、道等相結合、相融會、相激盪,然後匯入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大海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之一,為中華文化放射出燦爛輝煌的光芒。

文化的內容極其廣泛,專案極其繁多,凡人類從野蠻進化到文明的一切總成績,都可以叫文化。因此,這裡我僅想舉出文化中的『文學』一項,用梁啟超、胡適等先輩們的話來說明佛教的輸入,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與貢獻。

梁啟超認為佛教對中國文學有五大影響:

(一)國語實質的擴大:因佛典的翻譯,我國詞彙即增加了三萬五千多個。

(二)語法及文體的變化:佛典的科判疏鈔之學,為有組織的解剖性文體首次在中國的出現。而禪宗的語錄,更是中國文學的一大革命。

(三)文學情趣的發展:我們近代的純文學,像**、歌曲等,皆與佛典之翻譯有著密切關係。孔雀東南飛、水蘭辭等長篇敘事詩的產生,大概就是受東晉曇無讖所譯馬鳴『佛所行贊』的影響。

又大乘經典,皆以極壯闊之文瀾,演繹極微妙之教理,增進了中國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國人的詮寫法,宋元以後章回**受其影響不少。

(四)歌舞劇的傳入:我國最初的歌舞劇——撥頭(亦名缽頭),據近人考證,就是從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國傳來的。

(五)字母的仿造:隨著佛教的輸入,梵文也跟著進來,我國高僧仿照梵文字母來應用漢字切音,因此有唐代守溫『見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製作。

胡適則認為佛教的輸入,對中國有三大影響:

(一)佛教的譯經諸大師,用樸實平易的白話文體來翻譯佛經,但求易曉,不加藻飾,形成一種白話的文體,佛寺禪門成為白話文與白話詩的重要發源地。

(二)佛教文學最富想像力,對於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國文學,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國浪漫主義的作品,像《西遊記》等**是印度文學影響下的產物。

(三)印度文學很注重形式的佈局與結構。『普曜經』、『佛所行贊經』、『佛本行經』等都是偉大的長篇故事;『須賴經』一類是**體的作品;『維摩詰經』、『思益梵天所問經』等是半**、半戲劇的作品。這些佛經的輸入,對後代彈詞、平話、**、戲劇的發達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貢獻,又佛經的散文與偈體夾雜並用,也對中國後來的文學體裁產生影響。

僅就『文學』一項而言,已經夠我們大書特書了。我之所以不怕長篇累牘地來引述它,就是希望我們提高警覺,同時對佛教給以更多的關切與注目。佛教絕不是一般等閒的宗教,無論就人生的任何角度來看,佛教都與我們有密切的關係,尤其它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更是功不可沒。

3樓:帥帥的良

有三個名詞須要說明下,那就是:「根本佛教」、「原始佛教」及「南傳佛教」。這些名詞,都是近代日本的佛學家喊出來的,本來是沒有的。

【根本佛教】

日本佛學家把小乘教稱為「根本佛教」,其實是不正確的,而且正好相反。為什麼呢?因為整個佛教的「根」與「本」都是大乘,而不是小乘。

為什麼?因為若無佛世尊的大乘心,為度無量眾生出生死苦海,因而出家、修道、 證果、說法,世間怎麼會有佛法?又,如果佛無大乘心,為度眾生不辭勞苦,證果不久就入涅盤,怎麼會有佛法留傳下來?

怎麼會有佛教出現於世?故知佛的大乘無量悲心才是佛教自首至尾、自始至終的「根本」;是故當知:大乘方為佛教的根本,因此,「根本佛教」實是大乘 亦即:

大乘才是「根本佛教」!諸學佛者應詳審細究,萬不可盲目地人云亦云,作顛倒說,而言「小乘教是根本佛教」,這不但錯解了佛意,也辜負了佛的本心:以佛實不教人只求自度,不顧眾生;佛在經中在在處處勸發菩提心,希望眾生皆發無上菩提之心,荷擔如來家業,廣度眾生,是故佛法行人,自受益已,切莫背棄佛恩,應作大乘行人,是則為佛之真子。

千萬不可愚迷不清,人云亦云,妄造重罪而不覺知。

【原始佛教】

又有佛學家把小乘教稱為「原始佛教」,這在用詞上,同樣也是大為不當,因為諸佛菩薩的「最初發心」,才真正是佛教的「原」與「始」;若無此最「原始」之大發心,即無人為度眾生而修行;若無人為度眾生而修行,即無人發無上菩提心(只為自度者,不算真正發菩提心);若無人發菩提心而修行,則無人能證菩提,成就佛道、廣度眾生;若無人成佛道,說法廣度眾生,怎麼會有佛教?是故應知,佛教之「原始」,實在於諸佛菩薩之一念悲心,發菩提心,而累劫勤苦修行,自致成佛,廣度眾生。故佛教之「原始」為一切佛菩薩之悲心、 菩提心,亦即是「大乘心」,是廣度一切眾生之心,而絕非是隻求自利的小乘心。

而今之人,業障重,迷糊不清,生顛倒見,反稱小乘為佛教之原始;以知見顛倒故,反過來勸大乘人轉而修學小乘,背舍大乘,而發揚小乘精神,以為修學根本;如此勸人背舍大乘,速令佛種斷絕,罪咎不輕。故知稱小乘教為「原始佛教」,亦是一大錯謬,如此用詞之不當,會誤導眾生,學佛之人應能善於分別了知;不但應如實了知,且應常如是自勉勉他:我應「常隨佛學,成就大乘,不學羅漢。

」【南傳佛教】

所謂「南傳佛教」,也是日本佛學家喊出來的,這個詞是個中性之詞,不含褒貶,所謂「南傳佛教」,是相對於「北傳佛教」而言。北傳是指傳到中國的大乘佛法。須知,佛在拘屍那城雙樹林入涅盤前,佛對阿難說:

我欲涅盤,為我敷床座,頭朝北,腳朝南,因為將來我的**向北傳,小法向南傳。故知北傳之大乘如佛之「首」,南傳之小乘如佛之足。因此智者應知:

何者是「本」、 何者是「末」?何者是「先」、何者是「後」?不要隨人作顛倒說,違佛本意,辜負於佛。

又,眾所周知,末法時期魔強法弱,眾生修行,魔事重重。在《大般若經》及《大智度論》中,都有「覺魔事品」,經論上說:什麼是「菩薩魔事」呢?

若菩薩舍大悲心,棄捨大乘,而退墮修行小乘,即是菩薩魔事。為什麼?因為菩薩若舍大乘,趣學小乘,即無法圓成佛道,廣度眾生,因此眾生即不能得度生死苦海,而常出沒六道,長劫墮於魔之數中,增長魔之勢力,因此魔大歡喜。

是故當知:若菩薩棄捨大乘,墮於二乘,即是菩薩魔事。大般若經上又說:

若菩薩墮於外道或凡夫之貪求境界,亦是菩薩魔事。為什麼?因為若菩薩不一心趣求修證清淨佛法,而貪取外道、凡夫雜染之法,於其境界心生愛著,貪戀不捨,如此則自度尚且不能,何況能證菩提、廣度眾生?

因此魔大歡喜,長其勢力故。所以須知:菩薩墮於凡夫、外道境界,亦是菩薩魔事。

如上所說,最近有人在研究所謂「大乘非佛說」,倡言大乘法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各位,請注意,這是我個人(此處指成觀法師)的一點點心得,但亦是依佛意所說。下回若有人提出所謂「大乘非佛說」的論調,你可以反問他:

「那麼大乘究竟是誰說的?若說小乘法才是佛所說的,那麼佛本身是大乘還是小乘?」若回答佛自身是小乘,則世間不可能會有任何佛法傳下來,因為佛自身若是小乘,則是隻求自度,只求自度者,頂多只成阿羅漢,不會成佛,佛既不成「佛」,世問怎會有「佛法」?

應只有「羅漢法」! 這不是很清楚嗎?所以佛自身並不是只求自度的小乘!

佛累劫修行,自住大乘。若「佛自身是大乘」,則「大乘是佛說」,即確定無疑。又,「除了佛之外,一切世間更無有人能說大乘。

」有些小根小智人,尤其是小乘行人,他們與大乘行人最大的差別即在於:大乘行人把佛當「佛」看,而小乘人把佛只當「阿羅漢」看,他們把佛稱為「大阿羅漢」,跟阿羅漢沒有任何分別,就好像外道人與一些世俗學者,把佛只當凡夫看,只當一個出了家的太子看,是「教育家」(如孔子一般),甚至呼佛為「瞿曇」(附註:此為佛之俗姓,又譯為喬達磨)

小乘法中,在其五戒、 八關齋戒儀都這麼說:「如阿羅漢所教,我× × 盡形壽不殺生」;或是:「我× × 一日一夜不殺生,如阿羅漢所教,乃至不偷盜等等。

」但是大乘菩薩道的儀軌中則是說:「如諸佛所教,我× × 一日一夜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 不邪淫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大乘、 小乘,其中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為何小乘人視佛為阿羅漢呢?因為自心的境界到那裹,則所能看到的也只能到那裡。對一個憤世嫉俗之人而言,世上所有的人在他眼中都是壞人,多少都有些問題;他所持的想法,是與他自己的心態相應的。

反之,心地好的人,看大家也都是好人;心地不善之人,這個世界所現在他眼前的,即是他自心的反應!不善。一個人的境界、心量有多高、 多大,其所見之物也就隨之而有那麼高大,小乘人的境界,最高只能達到阿羅漢,因此他們所能信受的、所能見到的境界,也僅到阿羅漢為止,與他們的心量適成正比。

所以身為大乘行人,當聽見有人在謗佛毀法之時,不要不聞不問地隨他去,更不能愚迷胡塗隨聲附和,應當盡力維護正法,不縱容、 不姑息,如是,正法才有常住的希望。

佛教與科學,佛教與科學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佛陀說過這個世界是由各種因緣而組成,並非 神 的創造。所存在的並不是只有這個世界而已還有其他世界的存在。當科學家發現宇宙的時候才證明佛陀的宇宙論是正確的。之後也證明有情生物以及無情生物是有各種細胞以及物質所組成,而這些組成的複雜程度超乎人類的想象,而宇宙中也存在許多物質。這就是佛典所記載的宇宙觀。生...

怎樣理解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既有內在的聯絡,又有根本性的區別。聯絡 二者的聯絡在於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實踐過程,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思想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是特指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有哪幾處,中國有哪些佛教聖地

中國佛教五大名山分別為供奉文殊菩薩的山西五臺山 供奉觀音菩薩的浙江普陀山 供奉普賢菩薩的四川峨眉山 供奉地藏菩薩的安徽九華山,供奉彌勒菩薩的浙江雪竇山。中國佛教的聖地分別供奉文殊菩薩 觀音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彌勒菩薩 五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已成為蜚聲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