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作文600初二記敘

2021-05-12 17:13:06 字數 6276 閱讀 8350

1樓:慵懶的賢者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

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

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

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巨集博。

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地道中國人,一生只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一個是可親可敬的祖國母親。

我的祖國母親,從古至今「養」成了許多「習慣」。這些習慣說的俗一點,就是她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歷時悠久,其中「祁紅」算是出名的了。***爺爺曾為它誇讚:「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的話,可見祁門紅茶的名、醇、香和地道。飲祁門紅茶的人骨骼強壯,紅茶中的多酚類(綠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壞骨細胞物質的活力,可見「祁紅」是名不虛傳呀。

食品文化更是繁多,就拿各位最熟悉的粽子說吧。粽子是因為屈原的故事而流傳的。那你們知道粽子為什麼要用艾葉包嗎?

告訴你們吧,因為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嘛,現在同學們都只能看到媽媽們準備艾葉和肉、米包粽子了。

不同的國家,服裝也不同。中國的服裝文化最早就有清淡平易、寬 抱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樣, 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的特點。

祖國的傳統文化 還有許多許多,我寫一天也寫不完。不過,只要我們心中知道它,遵守這種傳統,那我們就是一名優秀的中國人!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的人是我們。氣憤的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卻被韓國人給申報為了文化遺產,這不的不說是一種恥辱。如情人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盛行的今天,我覺得作為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更應該巨集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蝕。

首先我們來看下什麼叫文化呢?在中國古代"文治教化"即禮樂和典章制度等。什麼叫傳統文化呢?

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個民族中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分為物質文化:歷史典籍等……與精神文化:

社會心理,風俗習慣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傳統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願意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力。我願意多多地與朋友們分享中華文化的精華,願意奮力探索已經被淡忘的遠古文明,願意接近每一個樸素的古老民族。

我的視野縱貫千古,橫及八荒,遨遊馳騁,此樂何及?

優秀傳統文化徵文六百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一、 何為傳統文化

所謂傳統文化,廣義上看應包括中國有史以來的所有文化,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狹義上主要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的中國儒釋道文化,特別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學。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中華民族各種思想文化的總和,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

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內容十分豐富, 與世界各國的民族文化相比, 有著不同的特點。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有體現在有形的物質方面的, 有體現在精神方面的; 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特別是優秀的道德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主要體現在這樣幾方面:

一、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並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

二、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文化所講的「力行近於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這與實踐品格具有某種一致性。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三、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為「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貴的。

四、有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五、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

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這種對真理執著、獻身精神是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上述種種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地的一部分,僅此就足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羅素曾說過:

「中國文化的長處在於合理的人生觀」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深刻認識和概括。

七、勤勞勇敢, 富於革命的精神。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由於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雙手才創造出世界最早的四大發明, 又號禮儀之邦。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 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於革命傳統的民族……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

八、注意人際和諧的精神。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是和諧, 簡稱「和」。「和」即是不同的事物相聚集而達到平衡。

可以說是多樣性的統一。孔子第一個把「人」同「仁」聯絡起來, 並把「仁」解釋為「愛人」。「仁」既是一種最高的道德原則, 又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品質。

在人和人的關係中, 「和為貴」只有從「愛人」出發, 才能達到「人恆愛之」的彼此相愛的和諧關係。

九、顧全大局的精神。在眼前的區域性的利益和長遠的、關係到戰略全域性的根本利益之間, 中國傳統文化更重視的是後者。它把前者稱作小利, 而稱後者為大利。

孔子強調, 不論國家或個人, 都不可因只顧小利而妨礙大利。

十、中華民族具有努力自我修養的精神。孟子講「人皆可以為堯舜」, 這一切都是同正心、誠意、克己、自省的功夫相聯絡的。「見賢思齊, 見不賢而內自省」, 「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 曾子要求經常「三省吾身」, 孟子講「養性」、「養身」、講「良知」、「良能」, 直到宋**學家們主張「尊德性」, 明代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 都特別強調道德的修養踐履功夫, 認為這是知善、行善並達到成賢成聖的最重要的關鍵。

三、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今我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密切關係。

第一, 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 都是以不同的文化道德傳統和價值觀念作為指導的。每個民族, 都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傳統文化, 任何一個人都要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包括傳統道德在內的傳統文化的哺育和影響。在實現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 究竟怎樣對待自己的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 這是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個著眼於未來、大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國家和民族, 必然不會忘記自己的歷史, 更不會拋棄本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中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是為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而實行的現代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優秀的傳統道德,更有特殊的意義。

第二, 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就必須吸收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切優秀成果, 包括西方近代倫理思想文化的優秀成果。但是, 我們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 要排除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應當看到, 由商品經濟的負面影響所誘發的自私自利、見利忘義、損人利己和損公肥私的行為, 是極端有害的。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 人們必然會面臨著多樣化的價值取向, 但是, 社會主義根據其基本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的要求, 在價值導向上必然是一元化的, 這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道德, 也就是用民族的美德來更好弘揚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道德。

總之,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 其根本目的在於振奮我們的民族精神, 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在於使社會主義道德有更豐富的內容, 有更能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 有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於能更好地協調社會主義的人際關係, 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於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 真正成為我們的社會思想的主旋律, 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祝你學習進步,☺望採納!如有疑問,請追問。

☆☆ ☆☆ ☆☆ ☆☆

★★ ★ ★★

☆☆ 祝你學習 ☆☆

★★ 進步 ★★

☆☆ ! ☆☆

★★ ★★

☆☆ ☆☆

★★ ★★☆☆

徵文優秀傳統文化伴我成長,徵文優秀傳統文化伴我成長1200字

優秀傳統文化伴我成長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美德,你就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準則和真諦。成長過程是一個吸納他人,展示自我的過程。他是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沒有休止符,我們要...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作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作文怎麼寫

寫作思路 安排文章的結構,如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以及開頭,結尾,過渡等。文章中前後內容的關照呼應,文章的首尾照應。正文 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裡。這是外國著名思想家 屠格涅夫的名言,雖然只是那麼短短的一句話,但它已經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不可動搖。對於祖祖輩輩 生...

傳統文化有哪些凝聚作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什麼重要作用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這個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共性所在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什麼重要作用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