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蕩生活的歷史事例生活中咬文嚼字的例子有哪些?

2021-05-28 20:31:41 字數 5453 閱讀 6153

1樓:瘋狂的王老闆

陶淵明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

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淵明生於公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盪,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

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來視察,這位**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祕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穫,遇到天災人禍,即使勞作也是一無所獲.晚年的陶淵明生活貧困,特別是一場大火把他的全部家當毀於一旦之後,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歲時,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嚮往.

除詩之外,他還給後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詩並記》等.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在那裡沒有動亂,沒有朝代變更,沒有國家君臣,沒有徭役賦稅,百姓過著豐足、與世無爭的美好生活.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使這篇作品產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後世人們一直把這種空想的社會稱作「桃花源」.

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氣節去換取某種物質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莊子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

「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

「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 秋水》)

莊子此時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背後則是楚國的官位——兩者巨大的差距使這道選擇題看起來十分容易.但是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

多少人在這種「累」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後的權勢.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

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繡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裡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裡,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裡,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裡自由自在地活著呢?兩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

寧願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個故事,即便不是客觀的歷史事實,至少是莊子的心靈真實的反映.它體現了莊子超凡脫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出拒絕**的驚人內力.莊子的這種堅持,讓我們知道精神可以達到的高度,更提醒我們:

精神是有貞操的.事實上,莊子的行為,確實使一代代「學而優則仕」的讀書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時,內心裡總存有祕而不宣的羞恥感.

******的一生,是坦蕩無私,淡泊名利,一心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首先,是一心為公,淡泊名利.***到**蘇區時,儘管大家由於折服其才能而推薦他做紅一方面軍的總政委,但他執意不肯,而強調***的經驗、長處,堅持重新任命***為總政委.

在遵義會議上,他作為 「三人團」成員之一,在全力支援***的同時,主動承擔責任,自我批評,避免會議可能出現的僵局,確保會議成功.會後,他作為「黨內委託在軍事指揮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自覺地退居於助手的地位,讓***全權指揮紅軍的軍事行動,確保***在黨內軍隊的領導地位的逐步確立.其次,是顧全大局,相忍為黨.

***認為「領導者在必要時應忘記他所受的侮辱」.在中國革命的複雜環境中,處在黨內鬥爭漩渦之中的他,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他總是忍辱負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面對黨內鬥爭中對自己的各種誤解,甚至是惡意中傷,他報以忍受和緘默,竭力維繫黨的團結統一.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當他組織實施反冒進受到錯誤批評時,儘管心情很沉悶,但仍然努力忘卻所受的屈辱,帶領周圍同志團結奮鬥,勤奮工作,以儘量減少思想路線的失誤帶來的損失.三年困難時期上下交困,怨言頗多,為顧全大局,即使有些問題不是他的責任,他也毫無怨言地主動承擔起來,以求大家向前看.「*****」中,儘管他自己處境十分艱難,仍然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的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博大胸懷.

他一方面以血肉之軀挺身抗擊,力挽狂瀾;另一方面又顧全大局,忍辱負重,苦苦周旋,苦撐危局,以維護黨和國家的最高利益.第三,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曾說過「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牛一樣努力奮鬥,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

」「為人民服務而死」,這是他畢生的追求,也是對他一生最好評價.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臨危不懼,處險從容.為了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幸福,幾十年如一日,日理萬機,三更未眠五更起,緊張、不知疲倦在工作.

2023年,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擔了超負荷的工作,常常連續工作幾個晝夜,累了只能扶著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會睡著」!2023年,彌留之際的他從昏迷中醒來,便對醫生說,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在這裡幹什麼呢?快去照顧其他同志要緊,他們那裡更需要你們.

他投身革命的大半個世紀裡,傾心血於人民,盡赤膽於祖國,唯獨沒有自己.他真正地成為世人欽羨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總之,***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的完美統一,是共產黨人理想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永恆的價值.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2樓:夢想被那什憋醒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

陶淵明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來視察,這位**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

不料他的祕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

「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

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

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穫,遇到天災人禍,

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嚮往.

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使這篇作品產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後世人們一直把這種空想的社會稱作「桃花源」.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氣節去換取某種物質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生活中咬文嚼字的例子有哪些?

3樓:meng啊哈

咬文嚼字亦稱鑽牛角尖,在於死摳字眼。

賈島一次在想一句詩『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好一點的時候,一不小心頂撞了韓愈的轎隊,結果韓愈不但沒生氣,反而幫賈島參謀,最後認為『敲』字較好,因為僧人一般懂禮教,不會不敲而推的。就是這個典故,比喻反覆斟酌品味來挑選。其實象做詩做到賈島那樣,實在苦悶得很,哪還有什麼詩的韻味呢。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 字。

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

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

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 「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電視劇《金粉世家》有一集裡,「國務總理」金某和朋友談話時說:「疾風知勁草,坦蕩識忠臣。」(見字幕)「坦蕩」應為「板蕩」,「忠臣」應為誠臣」。

「板蕩」一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蕩》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蕩」便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唐太宗《賜蕭蠫》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把「板蕩」寫作「坦蕩」,當是音近致誤 。

一天, 乾隆聽到紀曉嵐罵他" 老頭子"乾隆讓其解釋. 他說:口稱萬歲是老.

萬眾之首為頭. 天之嬌子是子. 合起來就是老頭子。

這完全體現了紀的口才能力。以前有個大財主 家有萬貫 但還很小氣 他為了富上家富 並炫耀自己 在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父進士 子進士 父子皆進士,婆夫人 媳夫人 婆媳均夫人。

一天傍晚, 有個窮秀才從這家門口路過 看了這副對聯不禁暗笑, 便用筆偷偷的把其字稍微改動,第二天財主一看 當是就氣的昏倒在地,父進土 子進土 父子皆進土,婆失夫 媳失夫 婆媳均失夫。

朱光潛的《咬文嚼字》一文中,郭沫若先生的咬文嚼字是指什麼

提高對文字的分析理解和使用能力。郭沫若改劇本,李光謝虎,還有推敲的故事 讀完朱光潛的 咬文嚼字 對閱讀和寫作有何啟示 1 讓我想起福樓拜的話,無論你描寫什麼事物,要說明它,只有一個最恰當的名詞 要賦予它運動,只有一個最恰當的動詞 要區別它的性質,只有一個最恰當的形容詞.你必須不斷地推敲,直到找準這個...

有關生活中的馬克思主義的事例,先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然後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解釋。2000字以上。求解!

比如處理學習方法和自己的實際情況的關係啊,就是處理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個人性格和別人性格的關係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啊自身發展和周邊環境的關係體現聯絡的普遍性啊等等好多 人有優點有缺點體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啊 1 比如,我們要想認識一些原理,要做些與原理相關的題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其實這就是馬...

生活中浪費資源 汙染環境的事例要事例,事例要貼進生活,急需)

使用一次性筷子,對人體有害,浪費木材。扔塑料袋,不可降解,白色汙染 建設節約型社會 是我們珍惜 節約資源時喊的一個口號。可是,又該怎樣才能真正做到節約資源呢?為什麼要大力推薦節約呢?下面請聽聽我的心聲吧!先說水資源。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水量為2100多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