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使用者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可能是一個千古**。
按照傳統的說法,帝堯放棄了自己不肖的兒子丹朱,將天下共主之位讓給賢德的帝舜,而帝舜也放棄了自己無能的兒子商均,把天子之位讓給功蓋天地的大禹。這種傳位以德不以親的做法,稱作「禪讓」。然而這種說法有多少真實性呢?
主張禪讓說法的,主要是後世的儒家學者,最早記載的是孔子及其**所著的《尚書》。然而,儒學家終究不是史學家,儒家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等,因此極力推崇所謂的「大同」社會。
對「禪讓」持截然相反觀點的有《韓非子》和《竹書紀年》。《韓非子·說疑》中記載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竹書紀年》中說: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丹朱,使不與父相見。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大家都知道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者,法家可不會虛構什麼理想的社會;《竹書紀年》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比司馬遷的《史記》要早幾百年,而且是國家正史(《史記》並不是國家正史)。司馬遷在《史記》中引用《尚書》記載了禪讓的故事,然而,一些史料,特別是甲骨文的大量發現,證明《史記》中有很多錯誤之處。相反,甲骨文的記錄與《竹書紀年》的內容驚人一致。
堯舜時代以前已形成子傳父業的傳統,不可能到了堯舜突然來個「禪讓」,據記載,黃帝之後傳位給其孫顓頊,顓頊之後傳給其侄帝嚳,帝嚳之後傳給其子摯,摯不仁,諸候立摯的弟弟堯為帝。從以上帝傳譜系來看,基本上是子傳父業,堯也是黃帝的後代,因其兄摯昏庸無道才被諸侯立為君主的。而禹以後,就是公認的「家天下」,因此,歷史上出現這樣一個「禪讓」的真空時期,也不於理不通的。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
再來看看五帝的關係:
從上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血緣關係,只不過舜是黃帝孫子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而且後來多半是旁支,到他這一代時,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了,就象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一樣,將《史記》的說法就是「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所以,在舜之前都是父子(叔侄)相傳,如果在舜之前也都是禪讓的話,那麼「禪讓」還有一點可信度。後來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禹之後就是父子相傳的家天下。
所以,這兩次僅有的「禪讓」放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很難站得住腳。
可笑的是,堯舜禹如此充滿血腥的「禪讓」,後世之人紛紛效仿。歷史上共記載了十次「禪讓」事件,除上述兩次外,還有以下八次:8年,西漢的孺子嬰禪讓給新朝的王莽;220年,東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西晉武帝司馬炎;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南朝宋武帝劉裕;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禪讓給南朝齊高帝蕭道成;502年,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南朝梁武帝蕭衍;557年,南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南朝陳武帝陳霸先;581年,北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朝文帝楊堅。
其中曹丕在接受漢獻帝「禪讓」後脫口而出了一句話:「舜禹受禪,我今方知」,可見後世英雄早已看透了堯舜禪讓「作秀」的真相,不過沒有人說破而已。
近年來考古發掘表明,堯、舜、禹的時代很可能貧富分化已非常嚴重,已經邁入階級社會,從墓葬規制和陪葬品的多寡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的等級。比堯、舜、禹時代還早3000多年的西水坡和城頭山遺址,都發現了人殉,人殉是人類邁入階級社會的重要標誌。而就算仍處於原始社會,連猴群產生猴王都難免經過一番爭鬥;丟一根骨頭,幾隻狗都要拼命去爭搶,禪讓的傳說實在太溫文爾雅,太過理想化了。
堯、舜、禹三代君位相傳,與其說是不切實際的禪讓,不如說是攝政官和君主的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即便在傳說中,帝舜和大禹經常會聚諸侯,發動戰爭,甚至斬殺不肯從命的重臣,其權威之重,權力之大,許可權之廣,也並非原始社會的部族聯盟長所能夠擁有的。
因此,我判斷堯舜禹「禪讓」是儒生們改編的一些美好的、理想化的故事。其實,我認為即使篡權,舜和禹也都是聖人,是明君。就象李世民一樣,他通過暴力手段殺兄、射弟、逼父,用最血腥的方式奪取政權,但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造福於黎民百姓,後人還是一樣的稱頌他。
還有韓非子提到的商湯和周武王,都是弒君之臣,但都被萬世敬仰,因此,這些儒生們不必為這樣的現實作掩飾。
希望更多的考古發掘找到更有力和更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堯舜禹是禪讓還是篡權。
2樓:匿名使用者
是禪讓。
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前,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於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唐堯傳位給虞舜,同時傳了允執厥中四個字;虞舜傳位給大禹,成為五千年治國的國家哲學。
禪讓(拼音:shàn ràng),是指統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
「禪讓」可分「內禪」與「外禪」,「內禪」為帝王將帝位讓給同姓人,「外禪」謂天子禪位於外姓,如堯讓位於舜。
中國上古五帝時代(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相當於「中原龍山文化」的後半期。年代資料參見詞條「三皇五帝年表」,下同)產生中國領導人的制度。
在實行「禪讓」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時代」(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實行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血統繼位制,國家最高領導人在風姓家族中產生。
該制度於公元前2023年被廢除。五帝時代是所謂「公天下」時代,實行一種「擬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以產生國家領導人的制度,這是一種非血統的或稱「擬血統」的王位繼承製。從黃帝開始,王位基本上不傳於嫡系長子。
黃帝姬姓,禪位於嬴姓少昊;少昊禪位於黃帝的孫子顓頊;顓頊先傳位於嫡長子(稱「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顓頊族子嚳繼承,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傳位於兒子帝摯;帝摯禪位於異母弟伊祁姓的堯;帝堯禪位於姚姓的舜;帝舜禪位於姒姓的禹。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一次順序(公元前202年—589年)
漢朝(公元前202年—220年)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
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
晉朝(266年—420年)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
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順帝劉準禪讓給齊高帝蕭道成
南齊(479年—502年)502年,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梁武帝蕭衍
樑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
陳朝(557年—589年)589年,陳朝滅亡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二次順序(386年—923年)
元魏(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拓跋廓禪讓給周孝閔帝宇文覺
北周(386年—557年)581年,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文帝楊堅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禪讓給梁太祖朱溫
後梁(907年—923年)923年,後梁滅亡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三次順序(947年—2023年)
後漢(947年—951年)951年,後漢皇太后李三娘下誥將後漢皇位禪讓給周太祖郭威
後周(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
宋朝(960年—2023年)2023年,宋朝滅亡
堯,舜,禹天子之位的傳承到底是禪讓還是篡權奪位
3樓:叮叮小喵兒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可能是一個千古**。
按照傳統的說法,帝堯放棄了自己不肖的兒子丹朱,將天下共主之位讓給賢德的帝舜,而帝舜也放棄了自己無能的兒子商均,把天子之位讓給功蓋天地的大禹。這種傳位以德不以親的做法,稱作「禪讓」。然而這種說法有多少真實性呢?
主張禪讓說法的,主要是後世的儒家學者,最早記載的是孔子及其**所著的《尚書》。然而,儒學家終究不是史學家,儒家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等,因此極力推崇所謂的「大同」社會。
對「禪讓」持截然相反觀點的有《韓非子》和《竹書紀年》。《韓非子·說疑》中記載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竹書紀年》中說: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丹朱,使不與父相見。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大家都知道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者,法家可不會虛構什麼理想的社會;《竹書紀年》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比司馬遷的《史記》要早幾百年,而且是國家正史(《史記》並不是國家正史)。司馬遷在《史記》中引用《尚書》記載了禪讓的故事,然而,一些史料,特別是甲骨文的大量發現,證明《史記》中有很多錯誤之處。相反,甲骨文的記錄與《竹書紀年》的內容驚人一致。
堯舜時代以前已形成子傳父業的傳統,不可能到了堯舜突然來個「禪讓」,據記載,黃帝之後傳位給其孫顓頊,顓頊之後傳給其侄帝嚳,帝嚳之後傳給其子摯,摯不仁,諸候立摯的弟弟堯為帝。從以上帝傳譜系來看,基本上是子傳父業,堯也是黃帝的後代,因其兄摯昏庸無道才被諸侯立為君主的。而禹以後,就是公認的「家天下」,因此,歷史上出現這樣一個「禪讓」的真空時期,也不於理不通的。
堯,舜,禹真如傳說所說,是「禪讓」的君主嗎
4樓:剛榮
不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可能是一個千古**。
按照傳統的說法,帝堯放棄了自己不肖的兒子丹朱,將天下共主之位讓給賢德的帝舜,而帝舜也放棄了自己無能的兒子商均,把天子之位讓給功蓋天地的大禹。這種傳位以德不以親的做法,稱作「禪讓」。然而這種說法有多少真實性呢?
主張禪讓說法的,主要是後世的儒家學者,最早記載的是孔子及其**所著的《尚書》。然而,儒學家終究不是史學家,儒家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等,因此極力推崇所謂的「大同」社會。
對「禪讓」持截然相反觀點的有《韓非子》和《竹書紀年》。《韓非子·說疑》中記載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竹書紀年》中說: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丹朱,使不與父相見。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大家都知道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者,法家可不會虛構什麼理想的社會;《竹書紀年》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比司馬遷的《史記》要早幾百年,而且是國家正史(《史記》並不是國家正史)。司馬遷在《史記》中引用《尚書》記載了禪讓的故事,然而,一些史料,特別是甲骨文的大量發現,證明《史記》中有很多錯誤之處。相反,甲骨文的記錄與《竹書紀年》的內容驚人一致。
堯舜時代以前已形成子傳父業的傳統,不可能到了堯舜突然來個「禪讓」,據記載,黃帝之後傳位給其孫顓頊,顓頊之後傳給其侄帝嚳,帝嚳之後傳給其子摯,摯不仁,諸候立摯的弟弟堯為帝。從以上帝傳譜系來看,基本上是子傳父業,堯也是黃帝的後代,因其兄摯昏庸無道才被諸侯立為君主的。而禹以後,就是公認的「家天下」,因此,歷史上出現這樣一個「禪讓」的真空時期,也不於理不通的。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
再來看看五帝的關係:
從上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血緣關係,只不過舜是黃帝孫子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而且後來多半是旁支,到他這一代時,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了,就象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一樣,將《史記》的說法就是「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所以,在舜之前都是父子(叔侄)相傳,如果在舜之前也都是禪讓的話,那麼「禪讓」還有一點可信度。後來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禹之後就是父子相傳的家天下。
所以,這兩次僅有的「禪讓」放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很難站得住腳。
可笑的是,堯舜禹如此充滿血腥的「禪讓」,後世之人紛紛效仿。歷史上共記載了十次「禪讓」事件,除上述兩次外,還有以下八次:8年,西漢的孺子嬰禪讓給新朝的王莽;220年,東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西晉武帝司馬炎;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南朝宋武帝劉裕;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禪讓給南朝齊高帝蕭道成;502年,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南朝梁武帝蕭衍;557年,南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南朝陳武帝陳霸先;581年,北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朝文帝楊堅。
其中曹丕在接受漢獻帝「禪讓」後脫口而出了一句話:「舜禹受禪,我今方知」,可見後世英雄早已看透了堯舜禪讓「作秀」的真相,不過沒有人說破而已。
近年來考古發掘表明,堯、舜、禹的時代很可能貧富分化已非常嚴重,已經邁入階級社會,從墓葬規制和陪葬品的多寡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的等級。比堯、舜、禹時代還早3000多年的西水坡和城頭山遺址,都發現了人殉,人殉是人類邁入階級社會的重要標誌。而就算仍處於原始社會,連猴群產生猴王都難免經過一番爭鬥;丟一根骨頭,幾隻狗都要拼命去爭搶,禪讓的傳說實在太溫文爾雅,太過理想化了。
堯、舜、禹三代君位相傳,與其說是不切實際的禪讓,不如說是攝政官和君主的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即便在傳說中,帝舜和大禹經常會聚諸侯,發動戰爭,甚至斬殺不肯從命的重臣,其權威之重,權力之大,許可權之廣,也並非原始社會的部族聯盟長所能夠擁有的。
因此,我判斷堯舜禹「禪讓」是儒生們改編的一些美好的、理想化的故事。其實,我認為即使篡權,舜和禹也都是聖人,是明君。就象李世民一樣,他通過暴力手段殺兄、射弟、逼父,用最血腥的方式奪取政權,但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造福於黎民百姓,後人還是一樣的稱頌他。
還有韓非子提到的商湯和周武王,都是弒君之臣,但都被萬世敬仰,因此,這些儒生們不必為這樣的現實作掩飾。
希望更多的考古發掘找到更有力和更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堯舜禹是禪讓還是篡權。
大曆山堯舜禹的詳細,大曆山 堯 舜 禹 的詳細資料
舜是堯的女婿bai,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du娥皇和zhi女英嫁給了舜。dao舜和禹?好像版除了政治關係沒別的了。權禹的父親叫鯀,因為治水不力被舜處死,舜又召禹治水,在禹成功後禪位於他。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堯從父親帝嚳那裡繼承帝位,並開創了 禪讓制 的先河...
禹堯舜的關係,黃帝和堯舜禹的關係是什麼?
生平介紹 堯 堯帝,姓尹祁,號放勳。因封於唐,故稱 唐堯 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堯到年老時,由四嶽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
堯舜禹時期的王位繼承到底是禪讓還是逼宮
堯在bai位七十年後,年紀老了du。他的兒子丹朱很粗zhi野,好 有人dao推薦丹朱繼位,堯專不同意。後屬來堯又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討論繼承人的人選問題。大家都推舉虞舜,說他是個德才兼備 很能幹的人物。堯很高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 女英嫁給舜,並考驗了三年才將帝位禪讓給舜。舜,號有虞氏,傳說是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