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共有六個,極地東風帶,中緯西
風帶和東北(南)信風帶,南北半球相似。
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環流,分別為: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在簡化後(認為大氣在均勻地面上運動),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產生大氣的三圈環流,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
在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處近地面為東北風,即東北信風。同理,產生了剩餘的幾個風帶。同時,在海路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如西伯利亞高壓一樣的高(低)壓中心,隨季節變化,出現了季風環流(氣壓帶風帶的季節位置移動也是成因之一)。
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佈
2樓:匿名使用者
0附近是赤道低壓帶,0到30°之間是低緯信風帶,30°附近是副高,30多到60是中緯西風帶,60附近是副極地低壓帶,60多到90是極地東風帶,90附近是極地高壓帶,南北半球都是這樣。
*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會集體移動:直射點往北移,氣壓帶風帶整體北移;往南移同理。
*若直射點在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低緯信風(東南風)會越過赤道,成為北半球的信封(西南信風),30°原本為副高,被信風代替,副高北移,同理其他風帶。
*直射南半球,則南移。
怎樣解釋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佈圖。
3樓:白尾黑小貓
氣壓帶形成分步驟來解釋:
1、假設沒有地轉偏向力,地球表面均勻
低緯赤道地區獲得太陽能多,氣溫高;高緯極地地區獲得太陽能少,氣溫低
由熱力環流模式可知,赤道地區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赤道低氣壓帶),極地地區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極地高氣壓帶)。近地面氣流由低緯向高緯流動,高空氣流由高緯向低緯流動。
2、考慮地轉偏向力,地球表面均勻
赤道氣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壓,空氣向南北擴散
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北右南左),空氣在30°附近偏轉成與等壓線平行,不在向高緯運動而堆積,迫使氣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壓(副極地高氣壓帶)。近地面空氣向兩側分流,一支流向赤道,形成低緯環流圈;另一支向高緯流去。
極地高氣壓帶空氣向低緯方向流動,與副熱帶高壓帶來的暖氣流在60°附近相遇,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上升氣流,於是在副極地地區近地面形成低壓(副極地低氣壓帶),高空空氣向兩側分流,形成中緯、高緯環流圈。
風帶形成: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北右南左)
1、高緯空氣由極地高氣壓帶流向副極地低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偏轉成偏東風(極地東風帶)
2、中緯度地區,空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副極地低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偏轉成偏西風(盛行西風帶)
3、低緯度地區,空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偏轉成偏東風(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帶,南半球為東南信風帶)。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樓:匿名使用者
*0附近是赤道低壓帶,0到30°之間是低緯信風帶,30°附近是副高,30多到60是中緯西風帶,60附近是副極地低壓帶,60多到90是極地東風帶,90附近是極地高壓帶,南北半球都是這樣。
*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會集體移動:直射點往北移,氣壓帶風帶整體北移;往南移同理。
*若直射點在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低緯信風(東南風)會越過赤道,成為北半球的信封(西南信風),30°原本為副高,被信風代替,副高北移,同理其他風帶。
*直射南半球,則南移。
地理問題 寫出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佈圖,分佈規律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規律:一共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氣壓帶和風帶間隔分佈;氣壓帶中高低氣壓帶間隔分佈。
詳細介紹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
6樓:相愛
我按順序寫出來吧,你可以邊看我寫的邊畫個地球的圖,這樣好記些.
從上到下,先是 極地高氣壓帶 90度極地東風
60度 副極地低氣壓帶
盛行西風
30度 副熱帶高氣壓帶
東北信風
0度 赤道低氣壓帶
東南信風
30度 副熱帶高氣壓帶
盛行西風
60度 副極地低氣壓帶
極地東風
極地高氣壓帶 90度
7樓:丟了那些花兒
這裡有課件
自己畫一次
就記住了
8樓:匿名使用者
赤道地區為赤道低氣壓帶,南北緯三十度左右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六十度是副極地低氣壓帶,九十左右為極地高器壓帶。他們之間分別為信風帶,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
9樓:
《科學世界》07年4期上有詳細介紹
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佈規律
10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之間。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點自赤道逐漸北移至北迴歸線。
夏至時,氣壓帶和風帶比春分時北移5°左右。這時的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與北緯10°之間;由於太陽直射北迴歸線的時間很短,低氣壓帶來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氣壓帶不可能移到北迴歸線附近。但這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過赤道,吹送到北半球,並偏轉成西南風。
從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又逐漸南移至赤道;從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迴歸線。這時地面上的氣壓帶和風帶,比秋分時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時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氣壓帶這時已南移至赤道與南緯10°之間,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可一直吹送到赤道,並有一部分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北風。
由於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所以在南北緯5°—15°、35°—45°、60°—70°之間的地帶便成為風帶的過渡地帶。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幾個很簡單的問題。
11樓:o綠色背影
箭頭代表氣流於運動的方向
風到達北緯30附近上空時偏轉成了西風:赤道地區受熱較多暖空氣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氣壓,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地區)南北分流.以往北走的氣流為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極上空(南風),但一旦偏離赤道,則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北半球向右偏),南風逐漸向右偏轉成西南風,到達北緯30度附近上空時偏轉成西風,此時地轉偏向力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風向不再變化,在北緯30度緯線上空並與該緯線平行,
為什麼會發生偏轉? 因為受到兩個力- 地轉偏向力和氣壓梯度壓力, 為什麼不是西南風? 因為在30度維度附近 兩個力抵消了,沒有力施加 自然就不會改變方向
3.為什麼會堆積下沉
剛才說到30度附近 收到的兩個力抵消了 沒有前進的動力 然後呢 赤道方向仍然不斷地來風 然後受重力影響 就會下沉 形成堆積
有問題隨時追問~
全球有幾個氣壓帶和風帶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三圈環流的角度,地球近地面有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是高低氣壓帶相間分佈,從而在兩個相鄰氣壓帶之間有一個風帶。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氣壓帶,南北緯30°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緯60°附近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兩極區的極地高氣壓帶。
風帶有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中緯(盛行)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
氣壓帶和風帶的範圍
13樓:匿名使用者
氣壓帶是由於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於是形成不同的氣壓區域,這些區域就是氣壓帶。赤道附近受太陽輻射熱量多,溫度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
氣壓帶,由於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於是形成不同的氣壓區域,這些區域就是氣壓帶。
假設地球表面是平滑、均勻的,氣壓水平分佈表現出緯向帶狀。地球上的水平氣壓帶有七個,它們是:
①2個極地高壓帶:分佈在北極和南極極區,使空氣受冷收縮、積聚,而高空氣流輻合,質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壓帶。冬季強度增大,範圍擴充套件;夏季勢力減弱,範圍收縮。
②2個副極地低壓帶:分佈在南、北緯60°及其兩側,各約五度。由於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熱空氣向北移動來自極地高氣壓帶的冷空氣南下(北半球)兩者相遇熱空氣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壓而形成的。
③2個副熱帶高壓帶:分佈在南、北緯20~30°的強大高壓帶,是自低緯高空向極流動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發生質量輻合形成。它隨季節南、北移動達幾十個緯度,活動範圍約佔地球的一半,是對大氣環流影響最大的氣壓帶。
④1個赤道低壓帶:分佈在赤道附近。由於終年高溫,空氣受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的關係
熱膨脹上升,到高空向兩側外流,引起氣柱質量減少,低空形成低壓帶。全球七個緯向氣壓帶排列規則,而且高、低壓帶交錯分佈。
氣壓帶可隨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而南北平移。就北半球而言,氣壓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上下移動各約五度。
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陸分佈差異的情況下,由於三圈環流,在氣壓帶之間形成的全球性大氣環流。全球性大氣環流分佈在不同緯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質的大氣水平運動地帶,叫做風帶。
風帶共有六個,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南)信風帶,南北半球相似。
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環流。分別為: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在簡化後(認為大氣在均勻地面上運動,忽略海陸因素等對風帶影響),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產生大氣的三圈環流,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處近地面為東北風,即東北信風。同理,產生了剩餘的幾個風帶。
同時,在海陸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如西伯 利亞高壓一樣的高(低)壓中心,隨季節變化,出現了季風環流(氣壓帶風帶的季節位置移動也是成因之一)。
14樓:漫步丶蝴蝶
氣壓帶分佈:按照地理位置,從赤道向兩極依次分為 :赤道低壓帶(分佈在赤道附近),副熱帶高壓帶(南北緯30度附近),副極地低壓帶(南北緯60度附近).極地高壓帶(南北極點附近).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
結果,由於大氣環流的規律性,使得地球上氣壓帶,風帶的分佈也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從全球看,氣壓帶與風帶是相間分佈的,即兩個氣壓帶之間必定存在一個風
帶。再從氣壓帶來看,全球七個氣壓帶是高低相間分佈的,且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佈。而風帶的分佈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佈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風帶,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
各氣壓帶的高低性質主要取決於各氣壓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氣流的區域,必定為高氣壓帶,而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則為低
氣壓帶。七個氣壓帶中,三個低壓帶,四個高壓帶。關於風向的確定,主要依據高低氣壓的相對位置和風帶所在的半球(南或北),因為風總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
區,並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高壓帶一定是風的輻散區,而低壓帶一定是風的輻合地。
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型別為什麼沒有熱帶沙漠氣候
受氣壓帶和風帶 交替控制的只有兩種氣候 a.地中海氣候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 b.熱帶草原氣候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 熱帶季風氣候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屬於單一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這個內容確實是不同的輔導材料的歸納不是一樣,有的是認為熱帶季風的夏季風由...
為什麼南亞季風形成的原因有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而東亞沒有
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在這裡詳細解釋很麻煩的。教材在講季風的形成時,分版為東亞和南亞兩部分對吧。東亞是權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最大的大陸 亞歐大陸 與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導致東亞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最明顯,季風強 冬半年西北風,夏半年東南風 南亞則不同,它是由於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造成的。夏季,氣壓帶...
氣壓帶和風帶位置,是隨什麼的季節移動而移動的
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的變化而移動。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夏季 冬季,指的是北半球的 其實,也就是,太陽直射點往哪兒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就往哪兒移動。比如,太陽直射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就往北移,太陽直射南半球,氣壓帶風帶就往南移。同樣,熱帶草原地區的動物也跟著遷移。氣壓帶和風帶位置,是隨 太陽直射點 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