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瞎起個破名吧
宋遼儀和盟約的名稱是什麼?
澶淵之盟
訂立於哪?一年?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
盟約內容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2樓:鮑博裡史瓦格
公元2023年1月宋遼訂立「潭淵之盟」
1·澶淵之盟,宋夏議和是在少數民族不斷進攻北宋政權,威脅北宋安全的情況下不得已而議和的。
2·北宋統治者是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接受了屈辱條件,這種和議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之上的
3·每年給予少數民族政權大量的歲幣,增進了國家的財政負擔,造成積貧積弱,財政困難。 4·統治者為了轉嫁危機,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引起了階級矛盾激化。起義不斷。
5澶淵之盟結束了戰爭狀態,維護了兩國之間的經濟交流,有利於雙方開展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
遼和西夏訂立盟約,名稱是什麼
3樓:
試題答案:(1)a、遼,b、北宋,c、西夏(2)澶淵之盟(3)金、南宋、西夏對峙形勢圖(4)郾城大捷,岳飛(5)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宋遼盟約,特點1,宋遼盟約的內容有什麼主要特點
4樓:
宋夏和約,是屈辱的條約,宋向西夏小國交納歲幣 苟求一世之安,西夏向宋稱臣,是因為西夏是少數民族政權,另外歷史上西夏就是中原政權的臣屬,因此向中原政權稱臣不足為怪,代價卻是宋要向其交納歲幣。宋遼盟約,也就是澶淵之盟,宋真宗在戰況完全有利的前提下向「胡虜」屈膝投降,每年向遼進貢,以求苟安。
宋遼簽訂的盟約稱之為( )內容是( ),產生了什麼影響這個盟約簽訂後產生了什麼影響( ) 5
5樓:火炎炎燚
宋遼簽訂的盟約稱之為(澶淵之盟 )內容是( ),產生了什麼影響這個盟約簽訂後產生了什麼影響( )
內容: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 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
影響澶淵之盟對於宋遼來說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此對於宋來說,遼停止南下,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戰爭,經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至仁宗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對於遼來說,歲幣緩解了遼經費緊張的麻煩,而雙方開商埠互市,更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至澶淵之盟以後,宋遼100餘年不曾發生戰爭。
6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
奠定了邊境穩定,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特點1,宋遼盟約的內容有什麼主要特點
7樓:蠱惑擺
宋遼儀和盟約的名稱是什麼? 澶淵之盟 訂立於哪?一年? 宋真宗景德元年(依00四)十二月 盟約內容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宋遼議和盟約的名稱是什麼 訂於哪一年 結果如何
8樓:林止月
澶淵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
宋朝大臣王欽若主張遷都□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準力請宋真宗趙恆親征。宋真宗被迫北上。這時寇準倚重的將領是在歷次抗遼戰鬥中屢立戰功的楊嗣和楊延朗(楊業之子,後改名延昭)等人。
楊延朗上疏,建議「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但末被採納。宋軍在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一作覽),遼軍士氣受挫。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催促下,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宋軍士氣為之一振。
宋、遼兩軍出現相峙局面。 遼軍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進行一次物資掠奪和政治訛詐,因折將受挫,表示同意與宋議和。宋真宗只希望遼軍能儘快北轍,不惜代價,於是遣使向遼求和。
十二月,宋、遼商定和議,交換「誓書」,約定:宋朝每年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對方逃亡的「盜賊」,雙方可以依舊修葺城池,但不得創築城堡、改移河道。此外,又約定遼帝稱宋帝為兄,宋帝稱遼帝為弟,宋遼為兄弟之國。
盟約締結後,宋、遼形成長期並立的形勢,兩國之間不再有大的戰事,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這個也算不上不公平,但是這也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因為此後宋遼保持和平120多年。
遼和北宋簽定的盟約是?內容?意義
9樓:輕舟淺渡
宋遼簽訂的盟約稱之為(澶淵之盟 )
內容: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 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
意義:澶淵之盟對於宋遼來說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此對於宋來說,遼停止南下,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戰爭,經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至仁宗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對於遼來說,歲幣緩解了遼經費緊張的麻煩,而雙方開商埠互市,更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
至澶淵之盟以後,宋遼100餘年不曾發生戰爭.
10樓:原創詩歌愛好者
澶淵之盟,歷史上第一個條約。
11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
2023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宋遼形勢圖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勸阻,才勉強至澶州督戰。宋軍士氣大振,大挫遼軍銳氣。
於是,雙方議和。最終議定:遼宋約為兄弟之國;雙方維持舊疆,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各守邊界;宋方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稱為歲幣。
史稱「澶淵之盟」。澶淵之盟是宋朝「守內虛外」政策的必然產物,宋朝的妥協使遼國得到很多好處。但是,「澶淵之盟」後宋遼邊境出現了平穩的局面。
宋與遼的和戰:
宋太宗統一中原和南方後,為了奪取幽雲十六州,親自率兵向遼進攻。宋軍包圍了幽州城,並在高粱河向遼的援軍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負傷中箭倉惶逃走。
雍熙三年(986年),宋軍趁著遼朝內部矛盾重重,宋太宗再度分兵三路進行北伐,東路軍以曹彬為統帥,中路軍以田重進為統帥;西路軍以潘美為統帥,。結果,出了中路軍全身而退外,其餘均被殲滅。從此宋朝放棄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計劃,開始採取消極防禦的措施。
2023年,契丹軍隊大舉南下,雙方在澶州議和,雙方維持舊疆,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各守邊界;宋方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稱為歲幣。
澶淵之盟後,宋遼的對峙局面形成。在一個世紀中,雙方基本維持了和平的局面。宋遼邊疆的安定,雙方**興旺,使者往來不斷,加強了漢族和契丹族的友好關係,促進了民族融合。
宋與西夏的和戰:
元昊稱帝都,與宋朝不斷交兵,雙方損失都很嚴重,於是元昊請和。2023年,雙方訂立和議:元昊取消帝號,北宋封元昊為夏國主,夏對宋稱臣;送每年給西夏歲幣;重開邊境**。
從此以後,宋夏之間基本上維持了和平的局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遼和宋訂立盟約的歷史背景
12樓:空城守舊夢傳奇
宋遼簽訂的盟約稱之為(澶淵之盟 )
內容: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 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逗助軍旅之費地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
意義:澶淵之盟對於宋遼來說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此對於宋來說,遼停止南下,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戰爭,經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至仁宗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對於遼來說,歲幣緩解了遼經費緊張的麻煩,而雙方開商埠互市,更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
至澶淵之盟以後,宋遼100餘年不曾發生戰爭.
條的偏旁名稱是什麼,「糸」的偏旁名稱是什麼
條的部首是 木。條的偏旁是 夂 zh zh ng 木 m 糸 的偏旁名稱是什麼 糸本身就可作偏旁,有時簡寫作 糹。糸拼音 m s 注音 一 部首 糸部,部外筆畫 0畫,總筆畫 6畫,五筆 xiu 倉頡 vif,鄭碼 zaaa,四角 22903,結構 上下,電碼 4761,區位 8473 統一碼 7c...
昆蟲的名稱是什麼特點是什麼,昆蟲的名稱是什麼特點是什麼?
不知道你說的名稱具體指哪一類,俗名 統稱沒什麼規矩,和當地人的文化和生活相關,學名有統一規定,有雙名法 屬名 種名 和三名法 屬名 種名 亞種名 一般用某種昆蟲最突出明顯的特徵命名,也有用地名和人名的 有紀念意義 書寫文字為拉丁文,當然還有許多命名規則。有興趣可以參看國際動物命名法規。昆蟲記中昆蟲的...
古代警察的名稱是什麼,古代的衣服的名稱是什麼
1 古代的警察名稱叫捕快。2 捕快 捕役,捕拿盜匪之官役也 而 快內手,動手擒賊之容官役也 因二者性質相近,故合稱為捕快。捕快的稱呼起源於哪朝無法考證,但是至少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前期就擁有了類似職能的人,這是最初捕快的雛形,他們負責緝捕罪犯 傳喚被告和證人 調查罪證。3 捕快的雛形 根據我國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