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

2021-05-29 21:35:13 字數 5004 閱讀 7474

1樓:張

少不讀水滸

原因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原因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老不讀三國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2樓:最愛

中國自古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

這前句話好懂: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

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為什麼「老不讀三國」呢?照孔子的說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欲耳不逾規矩」,年紀大了就是隨心所欲都會不逾規矩,看看三國有什麼要緊的?難道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像錢鍾書在《圍城》裡形容老頭子談戀愛如老房子著火一樣燒起來沒救?

還是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個個變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說要變曹操早變了,何至於到老了看了三國後再變?

「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看似振振有辭,其實卻不耐推敲:首先,說老頭子本來就壞,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擴大化嫌疑——老頭子中固然有康生、**等壞蛋,不還有孔夫子、海青天這樣的好人麼?其次,年輕人看了三國,使起壞來,不更可怕麼?

他們比起老頭子來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機會。

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一個閱歷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

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

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這種說法較為平和折中。

我想,所以「老不讀三國」,就是因為三國一書有太多的人世滄桑與人生感慨在裡面,老年人讀了難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其實,《三國演義》開篇那首調寄《臨江仙》說得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們以這樣的心態來讀這部書,則少也可讀,老也可讀。質之高明,不知以為如何?

3樓:匿名使用者

少不看水滸,是因為年輕人氣盛,怕看了水滸學梁山好漢闖蕩。老不讀三國是防止老同志學裡面的老謀深算,老奸巨滑。另外還有男不讀紅樓,女不看西廂,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防止不學好。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應當怎樣理解這句話?

4樓:韓琴

一,「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二,「少不讀水滸」一方面是因為水滸裡面主要是江湖義氣,兄弟感情,一言不合就造反,水滸傳中一味好勇鬥狠,少年人讀之無益,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徒增長其好勇鬥狠的毛病。

另一方面是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三,「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是權謀之術,老年人人生經歷多,只能進一步使其心機深沉、貪得無厭。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徒增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擴充套件資料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說白了就是營造一個適合各自成長時期的的精神環境。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因為少讀水滸容易學梁山好漢的義氣,不好好學習去混***,老不讀三國怕老了讀起來感慨壯志未酬,英雄遲暮。

李漁有言曰:「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

5樓:匿名使用者

少不讀水滸

原因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原因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老不讀三國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6樓:極速香香

古代俗語,意為少年不應讀水滸,老年不應讀三國。指年少的時候不讀《水滸》,上年紀後不應該讀《三國》的俗語

少不讀水滸 解析

解釋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解釋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老不讀三國 解析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三:「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7樓:野有蔓草

這是一句俗語,也就是民間人們對《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適宜閱讀物件的基本評價。

《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也就是說人在壯年的時候,精力旺盛,有激進的進步熱情,這個時候最要注意的是戒除爭鬥。

而《水滸傳》中多是一些行俠仗義、勇猛好鬥的人,如果血氣方剛的少年人讀它,更容易跟人爭鬥,所以說:「少不讀《水滸》」。

同樣是《論語·季氏》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這是儒家修身的說法,從一個更現實的角度來看,老年人經歷了大半輩子風風雨雨,大多深諳世事,如果這時候再去閱讀處處陰謀暗算、勾心鬥角的《三國演義》未免更加工於心計,貽害於人。所以說:「老不讀《三國》」。

8樓:逆天小涯

年輕人不要讀水滸,因為讀了容易衝動;

老年人不要讀三國,因為各種計謀費腦筋,讀了容易頭疼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水滸是一部特別熱血的書,而年輕人本來就很熱血,

如果他在讀了水滸傳就特別容易惹事,

而三國本來就老謀深算,和老年人一樣的特點,加在一起也是很不得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紅樓吧 少年人血氣方剛 怕看了水滸也學著生事端 老人看了紅樓怕禁不起**紅杏出牆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誰說的?

11樓:yu598白羽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這句話源於何處已很難考證,也有人說是金聖嘆,但並沒有專門的依據。

一、解釋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二、原因

1.少不讀水滸: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2.老不讀三國

「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三、金聖嘆簡介

1.金聖嘆(2023年4月17日—2023年8月7日),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2.金聖嘆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

3.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為什麼說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少不讀水滸,老來不讀三國是一句自古代俗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 水滸傳 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 三國演義 一 少不讀水滸的原因 1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 易於衝動,看了 水滸 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2 因為 水滸 對人性 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

對這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做出解釋

年輕的時候有激情,有夢想,敢想敢幹,不怕困難,不要去讀水滸這種太多的社會黑暗和雜亂的人物活動思潮 到了你老的時候,已經經歷的人生的磨難,經歷許許多多的辛酸苦辣,在去讀三國,就不會有太多的感觸了,已經學會放下了。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 這句話是誰說的?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 是一句古代俗語。這句話源於...

民間說法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道理是什麼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它的意思是什麼呢?它又蘊含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就為大家解讀這兩句話。1 少不讀水滸。水滸傳 相信大家都瞭解,特別是一些中年以及老年人,他們就是看著水滸傳長大的。水滸傳 主要講的是一群好漢反抗宋朝統治,但是最後失敗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在 水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