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的定義是什麼法律的定義是什麼

2021-03-19 18:36:08 字數 3761 閱讀 2241

1樓:匿名使用者

違法,也稱違法行為,是指特定的法律主體(個人或單位)由於主觀上的過錯所實施或導致的、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依法應當追究責任的行為。

違法行為表現為超越法律允許限度的權利濫用、作出法律禁止的行為以及不履行法定的積極義務等。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2樓:匿名使用者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

1、定義不同:

違法是指一切違反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行為,其外延極為廣泛。

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徵: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

2、犯罪必定違法,但違法不等於犯罪。

3、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同:

違法對於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但同樣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損害,所以應受到相應處罰。

犯罪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對於犯罪分子,應給予嚴厲打擊。

3樓:匿名使用者

違法: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企業事業單位、公民和社會團體,違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規)的規定,從而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

違法的構成要素包括:1.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

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2.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係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4.

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定的法人。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

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

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違法」一詞可以作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違法,包括刑事違法(犯罪)、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狹義的違法則指犯罪以外的一般違法。

法律的定義是什麼

4樓:百度律師

法律,是國家復的產物制,是指統治階級bai(統治集團就是政du黨,包括國王、君主),為zhi

了實現統治dao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式,所頒佈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1]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式制定、修改並頒佈,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可劃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範,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法、商法、國際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等)。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範的總稱。

5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法律,誰代表國家呢?

犯罪的定義(含義)和特徵分別是什麼?

6樓:8愛de就是你

犯罪,是指對犯罪各種內在、外在特徵的高度、準確的概括,是對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簡要的說明。犯罪概念一般分為形式概念、實質概念、混合概念。中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觸犯了法律。

我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的規定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特徵

1、危害性

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質特徵在於它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刑法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某種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認為是犯罪。由此可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質和量的統一。

2、違法性

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對犯罪行為的否定的法律評價。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沒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沒有犯罪。

因此,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3、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對於刑法 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這裡所謂刑法所保護的利益,就是法益。刑法法益是關係社會生活的重要利益,對此,中國刑法第十三條關於犯罪概念的規定中作了明文列舉,這就是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上述法益,可以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這些法益被犯罪所侵害而為刑法所保護,因此,法益侵害性揭示了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

4、懲罰性

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徵,它表明國家對於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犯罪是適用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後果。

如果一個行為不應受刑罰懲罰,也就意味著它不是犯罪。應受懲罰性並不是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消極的法律後果,它對於犯罪的立法規定與司法認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立法上,應受懲罰性對於立法機關將何種行為規定為犯罪具有制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重罪與輕罪,主要是根據犯罪的輕重程度劃分的,其劃分的意義在於實體與程式兩個方面:從實體上來說,重罪與輕罪的劃分在犯罪的認定與刑罰的適用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例如,未遂犯的處罰範圍就與重罪和輕罪有關,重罪的未遂一般都要處罰,而輕罪的未遂只是在法律有規定的場合才予以處罰。刑罰的適用與重罪和輕罪的劃分更具有直接關聯。

例如緩刑,一般來說只能適用於輕罪。從程式上來說,重罪與犯罪的劃分在訴訟程式的選擇和管轄級別的確定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例如,在訴訟程式分為普通程式與簡易程式的情況下,對於輕罪一般只能適用簡易程式。此外,在確定管轄級別的時候,重罪由較高階別的法院管轄,輕罪由較低階別的法院管轄,這也是一般的原則。

7樓:匿名使用者

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並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特徵:(1)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徵。

(2)犯罪是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誌。(3)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刑罰當罰性是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結果。

被告人的法律定義是什麼,法律的定義是什麼

被告人,即原告人的對稱,是訴訟過程中的主要當事人之一 被告人在民事訴訟中稱之為民事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稱之為刑事被告人,顯而易見,刑事被告人就是指被司法機關,受害人等控訴犯罪行的人,審結果,刑事被告人可能被宣告無罪釋放 法案報道過程中經常會碰到 被告人 被告 這兩個法律術語,如果不知兩者的區別,往往...

備案的法律定義是什麼

備案是指向主管機關報告事由存案以備查考。行政法角度看備案,實踐中主要是 立法法 和 法規規章備案條例 的規定。備案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備份登記,備份在案,以便審查。備案並不意味著審查,並不必然導致審查程式的啟動。如果備案機關認為需要審查,可以啟動審查程式。如果有人對備案的內容提出異議或申請,備案機關就應...

盜竊的定義是什麼,在法律上偷的定義是什麼?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祕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祕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根據 刑法 的規定,對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 入戶盜竊 攜帶凶器盜竊 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