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古文

2021-05-14 14:45:02 字數 5229 閱讀 8952

1樓:卓越教育

一、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多朗讀。通過朗讀培養語感。

2.多背誦。通過背誦掌握實詞、虛詞的用法。

3.勤做練習。掌握常用文言詞和特殊句式。

4.勤查工具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文言文翻譯書是必備工具書。

二、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識

1.會翻譯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重點掌握一些重要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一些特殊句式。

三、通假字

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卻棄而不用,臨時借用了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別字。例如:

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

四、一詞多義

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句中意義往往不同,閱讀時應根據具體的語境確定詞在句子中的意義。

如:1河曲智叟亡以應(回答)《愚公移山》

2殺之以應陳涉(接應、響應)《陳涉世家》

3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應該)《**》

五、古今異義詞

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

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於古義。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專指長江、黃河,現在除了指長江、黃河外,更多用於泛指,指一切江、河。

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於古義。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中的「親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的家庭或它的成員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員,現代漢語中則不能用於自己家庭中的成員。

3.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犧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現在則表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彩發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詞,「卑」指地位低下,陸游詩「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卑」即此義,「鄙」指見識短淺;而現在則是個地道的貶義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品質惡劣。

六、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裡,某些詞,主要是實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語句中臨時改變它的功能,即改變原來的詞性。這種現象就是詞類活用。

古漢語詞類活用,常見的主要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作狀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或名詞,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數詞活用為動詞,數詞的使動用法等等。

a、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在古代漢語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活用後的意義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只是動詞化了。

1.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前:上前,靠前

b、形容詞用作動詞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盡:吃盡,吃完

2.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走完

c、形容詞用作名詞

1.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出師表》)良實:善良誠實的人。

2.造化鍾神秀(《望嶽》)神秀:「奇麗的景色」的意思。

d、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一般來說,其主要作用是充當謂語,但有時也出現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這就是動詞活用為名詞了。

1.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射:意為射箭的本領。

2.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人(《捕蛇者說》)出、入:這裡都活用作名詞,意為出產的東西、收入的錢財。

e、名詞作狀語

1.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如:道遇水,定伯令鬼走。(《宋定伯捉鬼》)道:名詞用作狀語,意為在道上、在途中。

2.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手段或依據,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船:

用船。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表示工具,意思是用箕畚裝運土石。

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法:表示行為的憑藉,意思是依照法令、按照法律。石青糝之(《核舟記》)石青:

用石青。

3.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徵、狀態,如: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犬:是用比喻的方法修飾動詞「坐」,表示狀態,意思是像狗一樣地坐。

4.時間名詞作狀詞,表示時間,如:日扳促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日:用在動詞前,有「天天」、「每天」的意思。

f、使動用法

謂語動詞含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

1.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2.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苦惱。

g、意動用法

謂語動詞含有「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作什麼」的意思。

1.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賓客: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賓客。

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

七、常見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謂語對主語加以判斷的句子。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而表示判斷的。常見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者」表示停頓,「也」表示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2、......., ......也。(主語後面不用「者」)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今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知」。「是」意思是「這」,復指前面的主語。

2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今譯:病在肌膚裡,是針炙能夠**的。

3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

今譯:南陽的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則」「即」「為」「則」等幫助判斷。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今譯: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色。

2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今譯:該立為皇帝的是公子扶蘇。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斷的,這是較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西湖遊記二則》)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個詞或某個成分的現象,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主要有:

1.省略主語

(病)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病)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醫)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今譯:病在肌膚,是針炙能夠**的;病在腸胃,是火劑湯能夠**的;病在骨髓裡,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轄的,當醫生的就沒有辦法了。

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改之。(《論語》十則》)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3.省略賓語

1投(之)以骨。(《狼》)

今譯:把骨頭扔給(狼)。

2君與(之)俱來。(《隆中對》)

今譯:你和他一起來。

4.省略介詞

林盡(於)水源。(《桃花源記》)

今譯: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沒有了。

(三)倒裝句

我們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語序跟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子叫倒裝句。主要包括:

1.謂語前置(主語後說)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賓語前置

大致有三種情況:(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於動詞前;(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

如「1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遊記》)

2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3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4宋何罪之有?(《公輸》)

5唯利是圖(成語)

3.介賓短語後置

1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介賓短語「於富者」置於謂語「語」之後)

2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四)被動句

和現代漢語一樣,主語不是動作的發出者,而是動作的承受者,這樣的句子我們叫被動句。

1.用「為」「為......所」「見」「於」「被」等標誌詞表示被動。如:梅花為寒所勒(《西湖遊記二則》)「為......所」表被動。今譯:梅花被寒冷冷抑制。

2.不借助被動詞,概念上表示被動。如: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此句雖無表被動的介詞和結構,但主語「帝「是被動者。這是一種意念上的被動。今譯:天帝被愚公的誠意所打動。

八、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2)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a.變單音詞為雙音詞;b.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c.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2樓:已矣曾經

不需要的,生僻字就是不常用,也不會作為考點的,最重要的是不影響閱讀,在上下文的語境中,你還是可以瞭解到大概意思的。

3樓:呦呦呦

先把課內文言文掌握好,對於一些常用字可以進行一個整理,多刷課外文言文,重點字詞記下來,反覆鞏固,瞭解題型,熟悉題型。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就是對付考試,對付了就完了,千萬別學!

說為什麼。

古文是古人用的,寫文章用的,說話並不都用。因此,沒有語言的基礎,也就是孩子出生根本就不聽古文,是後學的!那麼現在多數用普通話,也是不聽古文,寫作一般用白話文,也不用古文。

結果學古文等於這樣學

學生+白話文+古文

也就是古文要翻譯成白話文才懂。注意這裡,懂得的基本不是古文,而是白話文!結果古文學不會,也學不好!不是所有人都學不會,學不好啦!

注意到了嗎?這種方法跟學英語是一個方法,因此大多數英語英文的也學不會,學不好!

如何學好文言文,怎樣才能學好古文?

文言文是高中必考部分,學好文言文是需要時間和方法的。1.預習 課前一定要藉助註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要重點關注四類詞 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和詞類的活用。2.結合語境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 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要結合 語境 去揣摩。3.記句式 文言句式...

如何快速學好文言文,怎樣才能學好古文?

文言實詞以單音詞為主,這與現代漢語詞彙以雙音詞為主有很大區別。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齊地方千里 這裡的 地方 是兩個詞,是 土地 方圓 的意思,而今天變成一個固定的意思了。可見,如果不把握文言實詞以單音詞為主的特點,就會因在理解上失誤而答錯題。在答題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組詞的方法,將古文中的單音片語...

我就要成為一名高中老師了。現在我對上好古文還沒有信心。請問

古文是來 高中語文的自重要部分,必須要教好,否則會誤人子弟的,你雖尚未進講臺但你的潛意識已對學生十分負責了,難得可貴呀!我是一位退休了三年的老高中語文教師,據我和我的學生的從教經歷,我認為,對於即將從學校畢業的 準老師 來說,在尚未站講臺前,不說是古文,教哪樣都信心不大,但這種信心不足和顧慮既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