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買萌的軟糖
一直維持了2023年,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2樓:守護迷途
科舉制度就是從隋朝才有的。
隋朝的科舉制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3樓:天下的大路
隋朝的科舉制對後世的影響: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促進了教育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朝廷。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參加國家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它是從隋朝以後的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三十一年(2023年)清**廢除科舉制度為止。
4樓:匿名使用者
利:開創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 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選拔人才提供了借鑑加強了透明度 平等競爭得到實現 促進了後來朝代盛世的出現 適應封建社會發展 是歷史的進步 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提高了**的文化素質和辦事能力弊:讀書做官這一人生定式開始形成 人們開始盲目地追求功名 明清時期八股取士開始盛行 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關乎社會發展的實務策等考試內容漸漸廢除 重文輕理現象嚴重 科舉考試由皇帝和主持的**命題 思維單一 漸漸變成統治者加強封建統治的思想工具 使中國落後於世界的潮流 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屈辱的百年史
5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
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和地方擔任**。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定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個人覺得,科舉制在前期是很有用的,甚至是那是公平的,唯一的選舉人才的方式,但明清時期由於限制成為「八股取士」,危害性越來越大,已經培養不出人才,出來的全是奴才。終於被社會淘汰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
科舉原來目的是為**從民間提拔人材。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東亞日本、韓國、越南均有效法中國舉行科舉,越南科舉的廢除還要在中國之後。
十六至十七世紀,歐洲傳教士在中國看見科舉取士制度,在他們的遊記中把它介紹到歐洲。十八世紀時啟蒙運動中,不少英國和法國思想家都推崇中國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務員敘用方法,規定**文官通過定期的公開考試招取,漸漸形成後來為歐美各國彷效的文官制度。
英國文官制所取的考試原則與方式與中國科舉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納了科舉的優點。故此有人稱科舉是中國文明的第五大發明。今天的考試製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舉制度的延續。
6樓:匿名使用者
最直白的一個就是開創了一種新的選賢與能的制度。對後世影響相當大。
隋唐時期科舉制的積極作用
7樓:清茶半盞
積極作用: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也對中國甚至是世界歷史都產生了十分主要的影響
內.科舉制度開容
創了通過公開考試選拔****的制度,是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發展過程中最有效、最進步的一個階段,也是世界上較早的文官考試製度.科舉制度為隋唐時期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做出巨大貢獻。
介紹:隋文帝時期,正式廢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公元605年,隋煬帝設定進士科,標誌著科舉制正式創立。
隋朝奠定了科舉制度的基礎,以後歷代歷朝沿用,並逐漸豐富完善。唐代,科舉成為定製,宋元明清四代繼續相襲。至清朝光緒31年,即2023年,清**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共推行2023年。
科舉的實質,是封建統治者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隋朝的時候,科舉主要考有關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叫試策,按照成績的高低錄取。
最初,分科取士剛剛草創,沒有統一法度,進士考試還沒有形成固定的制度,但是讀書、應考和做官的基本框架已經確立。
到了唐朝,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帝王積極推進科舉制度改革,選拔了大量寒門人才。
8樓:1天_堂
隋唐時期科舉制來
的積源極作用:
1、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2、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3、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
4、讀書一考試—做官三者聯絡,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繁榮。
9樓:小狗_也要叫
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起了抑制門閥的作用.
二.擴大了官吏**.
三.提高了**的文化素質.
四.大大加強了**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科舉制度的確立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10樓:張為臻老師
587年,隋文帝正式設立分科考試製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選官不問門第。科舉制度初期設諸州歲貢,規定各州每年向**選送三人,參加秀才與明經科的考試,606年,隋煬帝增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
——常識制度篇。
隋唐的科舉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1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官吏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此後,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重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2023年。
12樓:淚
積極影響: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消極影響:
使儒學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隊伍壯大,但導致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
13樓:匿名使用者
隋朝時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分為三個方面: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14樓:hch星空
科舉制度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謝謝。
15樓:我是沐夏
改變了古代統治者選拔人才的方式,為社會營造學術的氛圍,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宣揚了平等的觀念,適應了社會的進步,加大了統治選官渠道,為國家培養人才,鞏固統治者的專權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實行有何意義?
16樓:匿名使用者
意義:打破門第限制,為一般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機會;有利於朝廷選拔和籠絡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維護社會穩定;有利於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對後世和西方的文官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17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
科舉原來目的是為**從民間提拔人材。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東亞日本、韓國、越南均有效法中國舉行科舉,越南科舉的廢除還要在中國之後。
十六至十七世紀,歐洲傳教士在中國看見科舉取士制度,在他們的遊記中把它介紹到歐洲。十八世紀時啟蒙運動中,不少英國和法國思想家都推崇中國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務員敘用方法,規定**文官通過定期的公開考試招取,漸漸形成後來為歐美各國彷效的文官制度。
英國文官制所取的考試原則與方式與中國科舉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納了科舉的優點。故此有人稱科舉是中國文明的第五大發明。今天的考試製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舉制度的延續。
18樓:匿名使用者
打破貴族世襲官位制度,網羅社會人才,緩解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據我所知就這幾個
19樓:匿名使用者
隋朝時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分為三個方面: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請說出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是如何產生髮展並完善的
20樓: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標誌著科舉制度的正式誕生。唐太宗時,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的考試內容,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為江南貢院,佔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另闢有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製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隋唐兩朝的鼎盛與科舉制的關係,隋朝的科舉制與明清朝科舉制有什麼不同
1有利於統治者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統一。2選拔了一批促進國家發展的優秀人才 3激發了教育的發展 4看重詩賦文章,促進了唐朝文學的繁榮 科舉制所帶來的大量人才,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因為那是科舉制剛剛建立,所以作用很大,到明清時,科舉的內容已經開始固化,所以明清之後的科舉已經成為統治者...
科舉制的誕生標誌著什麼,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的標誌是什麼
我國科舉制度誕生的主要標誌是 隋煬帝時期正式設定進士科 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的標誌是什麼 1 隋煬帝大業二年 公元606年 始置進士科,進士科的設定,標誌著科舉制的創立。2 簡介 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 所有,允許自由報考 即 懷牒譜自薦於...
宋代科舉制的變化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科舉制度在宋朝得到極大的發展和完善,對宋朝的文化和社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科舉制度重文官 輕武將,有效地鞏固了皇權。北宋建國後,就逐漸採取許多措施,嚴格考試程式,增加錄取名額,提高被錄取人的待遇。從宋太祖後期起,舉人經禮部試之後,必須再通過皇帝親自主持的 殿 試 才算合格。這樣,被錄取的人便成為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