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作中影響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因素

2021-03-19 18:34:32 字數 5713 閱讀 2860

1樓:匿名使用者

根際微生物(rhizosphere micro***ani**s):植物根表及近根土壤中的微生物。根際一詞是希爾特納於2023年提出的,指植物的根表以及受根系直接影響的土壤區域。

根際微生物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根際以外的微生物不同。根際微生物數量常比根際以外的微生物數量高几倍至幾十倍,個別的細菌群可高達上千倍(平板計數)。這兩者的數量比稱為根土比(r∶s),表示植物根系對微生物的影響程度,所以又稱根際效應。

根際微生物以細菌為主,並且是革蘭氏陰性菌佔優勢。常見的有假單胞菌、黃桿菌、產鹼桿菌、土壤桿菌和色桿菌等。根際中的革蘭氏陽性短桿菌、球菌、芽孢桿菌反而比根際以外少。

真菌、放線菌的根際效應一般不明顯。原生動物於根際有增長,它們以細菌為食,數量高峰出現在細菌數量高峰之後。在表土以下的根際藻類很少。

根際細菌中需要氨基酸營養的菌數大,生長速度快。根際中氨化細菌較多,根土比可在100以上,能積極分解根際有機氮化合物,但在根際中積累的無機氮化合物並不多,它們一方面被植物吸收,另一方面被微生物固定。根際內纖維分解菌也較少,分解根區脫落細胞的胞壁纖維素。

如果有硝酸鹽存在,根際的反硝化作用相當強,反硝化細菌的根土比可在1000以上。自生固氮菌在很多植物根際數量較大,如在小麥及燕麥根際的圓褐固氮菌;在雀稗根際的雀稗固氮菌;在熱帶雜草俯仰馬唐根際的產脂固氮螺菌。後兩者還可進入植物根內,它們的固氮能力均較強。

植物根系的分泌物以及根系的脫落細胞,為根際微生物提供了營養。植物根分泌物有各種氨基酸、有機酸、碳水化合物等,它們都是一般腐生性細菌利用的營養物質。植物種類、品系、年齡及生理狀況都影響根分泌物的質和量,因而也影響根際微生物的類群和數量,一般在植物初花期,根分泌物多,根際微生物數量最大。

在植物生長後期,根際微生物結構也有變化,一般表現為真菌及放線菌的數量增多。

影響群落結構的因素有哪些?

2樓:群主你是豬嗎

影響群落結構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競爭:如果競爭的結果引起種間的生態位的分化,將使群落中物種多樣性增加。

(2)捕食:泛化種的作用:捕食提高多樣性、過捕多樣性降低:特化種的作用:捕食物件為優勢種,多樣性增加;捕食物件為劣勢種,降低多樣性。

(3)干擾:在陸地生物群落中,干擾往往會使群落形成斷層(gap),斷層對於群落物種多樣性的維持和持續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干擾水平下能維持高多樣性。

(4)空間異質性:環境的空間異質性:環境的空間異質性愈高,群落多樣性也愈高;植物群落的空間異質性:植物群落的層次和結構越複雜,群落多樣性也就越高。

影響群落結構的主要因素有哪5個

3樓:聽風

影響群落結構的因bai素有以下幾個

du。(1)競爭:如果競zhi爭的結果引起種間的生dao態位的分化版,將使群落中物種多樣性增加。權

(2)捕食:泛化種的作用:捕食提高多樣性、過捕多樣性降低:特化種的作用:捕食物件為優勢種,多樣性增加;捕食物件為劣勢種,降低多樣性。

(3)干擾:在陸地生物群落中,干擾往往會使群落形成斷層(gap),斷層對於群落物種多樣性的維持和持續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干擾水平下能維持高多樣性。

(4)環境的空間異質性:環境的空間異質性愈高,群落多樣性也愈高;

(5)植物群落的空間異質性:植物群落的層次和結構越複雜,群落多樣性也就越高。

影響群落結構或生物多樣性的因素有哪些

4樓:a証

群落結構形成原因及意義(1)原因:群落中,各個種群分別佔據不同的空間;是在長期自然選擇基礎上形成的對環境的適應。(2)意義:有利於提高生物群落整體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

群落結構的影響要素

5樓:◢赤衣◣湮

群落結構總體上是對環境條件的生態適應,但在其形成過程中,生物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競爭與捕食。

競爭對群落結構的影響

競爭對群落結構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對種間競爭在形成群落結構的作用問題上,最直接的證據可能是在自然群落中對物種進行引進或去除實驗,schoner和 cornell 就分別對種間競爭研究的文獻進行過統計(分別達184和72 例研究),平均有90%的例證說明有種間競爭,表明自然群落中競爭是相當普遍的。他們的結果還表明,海洋生物中有種間競爭的比例較陸地生物多;大型生物間比小型生物間高;而植食性昆蟲中競爭比例低,因為綠色植物到處都有,較豐富,很少被一食而空,所以為食物資源而競爭的可能性比較小。

已有證據表明,競爭是群落形成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但競爭的重要性在多個群落間顯然是不同的,而且常常只是影響物種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小部分。

那麼為什麼許多調查結果顯示的競爭往往是不強烈的呢?

一般認為:1 自然選擇可能已有效地通過生態位劃分而避免了競爭(或者抹去了過去競爭的痕跡);2 在一個環境斑塊中,具有強競爭力的物種共存,因為它們並不利用相同的資源;3 物種也許僅僅在種群爆發、資源短缺時才發生競爭。

捕食對群落結構的影響

捕食對形成群落結構的影響,視捕食者是泛化種還是特化種而不同。對泛化種來說,捕食使種間競爭緩和,並促進多樣性提高。但當取食強度過高時,物種數亦隨之降低。

對特化種來說,隨被選食的物種是優勢種還是劣勢種而異。如果被選擇的是優勢種,則捕食能提高多樣性,如果捕食者喜食的食競爭力弱的劣勢種,多樣性就會隨著呈現型下降趨勢。

干擾對群落結構的影響

干擾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干擾不同於災難,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但它經常會反覆的出現,使物種沒有充足的時間進化。近代多數生態學家認為干擾是一種有益的生態現象,它引起群落的非平衡特性,強調了干擾在群落結構形成和動態中的作用。

1 干擾與群落的缺口

連續的群落中出現缺口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缺口經常由干擾構成。森林中的缺口可能由大風、雷電、砍伐、火燒等引起;草地群落的干擾包括放牧、動物挖掘、踐踏等。干擾造成群落的缺口以後,有的在沒有繼續幹擾的條件下會逐漸地恢復,但缺口也可能被周圍群落的任何一個種侵入和佔有,並發展為優勢者,哪一種是優勝者完全取決於隨機因素,這可稱為對缺口的抽彩式競爭。

但是,有些群落所形成的缺口,其物種更替是有規律性的。新開啟的缺口常常被擴散能力強的一個或幾個先鋒種所入侵。由於它們的活動,改變了條件,促進了演替中期種的入侵,最後為頂級種所替代。

在這種情況下,多樣性開始較低,演替中期增加,但到頂級期往往稍有降低。

2 中度干擾假說

缺口形成的頻率影響物種多樣性,據此,t.w.connell等提出了中度干擾假說,即中等程度的干擾水平能維持高多樣性。其理由是:

一、在一次干擾後少數先鋒物種入侵缺口,如果幹擾頻繁,則先鋒種不能發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樣性較低;

二、如果幹擾間隔期很長,使演替過程能發展到頂級期,多樣性也不很高;

三、只有中等干擾程度使多樣性維持最高水平,它允許更多的物種入侵和定居。 類 型 作用方式 實 例 捕食者 抑制競爭者 海洋:海獺、海膽陸地:

依大小選擇性採食種子的動物 食草動物 抑制競爭者 大象、兔子 病原體和寄生物 抑制捕食者、食草動物競爭者 粘液瘤菌、采采蠅 競爭者 抑制競爭者 演替中的物種更替,如森林中的優勢樹種和雜草 共生種 有效的繁殖 關鍵的共生種依賴的植物資源傳粉者、傳播者 掘土者 物理干擾 兔子、地鼠、白蟻、河狸、河馬 系統過程調控者 影響養分傳輸速率 固氮菌、菌根真菌分解者 群落的環境不是均勻一致的,空間異質性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有更加多樣的小生境,所以能允許更多的物種共存。

植物群落研究中大量資料說明,在土壤和地形變化豐富的地方,群落會有更多的物種;而平坦、同質土壤的群落多樣性低。harman 研究了淡水系統軟體動物種數與空間異質性的相關性,也得出棲境質型別越多,淡水軟體動物種數越多的正相關的關係結果。

macarthur等通過研究鳥類多樣性與植物物種多樣性和取食多樣性之間的關係,發現鳥類多樣性與植物種數的相關,不如與取食——高度多樣性相關明顯。所以對於鳥類生活來說,植被的分層結構比物種組成更為重要。在草地和灌叢群落中,垂直結構不如森林群落明顯,而水平結構,即鑲嵌性和斑塊性,就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從表上可知,每一類植物群落都是由幾種生活型的植物所組成,但其中有一類生活型佔優勢,生活型與環境關係密切,高位芽植物佔優勢是溫暖、潮溼氣候地區群落的特徵,如熱帶雨林群落;地面芽植物佔優勢的群落,反映了該地區具有較長的嚴寒季節,如溫帶針葉林、落葉林群落;地下芽植物佔優勢,反映了該地區環境比較溼冷,如長白山寒溫帶暗針葉林;一年生植物佔優勢則是乾旱氣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區群落的特徵,如東北溫帶草原。 群落型別 ph. ch.

h. cr. t.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94.7 5.3 0 0 0 鼎湖山南**帶常綠闊葉林 84.

5 5.4 4.1 4.

1 0 浙江中**帶常綠闊葉林 76.7 1.0 13.

1 7.8 2 秦嶺北坡溫帶落葉闊葉林 52.0 5.

0 38.0 3.7 1.

3 長白山寒溫帶暗針葉林 25.4 4.4 39.

8 26.4 3.2 東北溫帶草原 3.

6 2.0 41.1 19.

0 33.4 島嶼的物種數與面積的關係

島嶼由於與大陸隔離,生物種遷入和遷出的強度低於周圍連續的大陸。許多研究證實,島嶼中的物種數目與島嶼的面積有密切關係。島嶼面積越大,島嶼上的物種數越多,島嶼面積與島嶼上物種數的關係可以用簡單方程描述為:

s = caz

或用對數表示:lgs = lgc + z (lga)

式中:s —— 種數;

a —— 面積;

z 、c —— 兩個常數。

2.3.4.2 macarthur 的平衡說

島嶼上的物種數雖決定於島嶼的面積,但它是物種遷入、遷出和滅亡平衡的結果,這是一種動態平衡,不斷地有物種滅亡,也不斷地由同種或別種的遷入而補償滅亡的物種。

島嶼上物種的平衡關係可用圖3 — 2說明,以遷入率曲線為例,當島上無留居種時,任何遷入個體都是新的,因而遷入率高。隨著留居種數加大,種的遷入率就下降。當種源庫(大陸上的種)所有的種在島上都有時,遷入率為零。

滅亡率則相反,留居種數越多,滅亡率越高。遷入率取決於島嶼與大陸距離的遠近和島嶼的大小,離大陸較近且面積大的島,其遷入率高;遠而小的島,遷入率低。同樣,滅亡率也受島的大小影響。

遷入率曲線與滅亡率曲線交點上的種數,即為該島上**的物種數。根據平衡說,可說明下列四點:

1 島嶼上的物種數不隨時間而變化;

2 這是一種動態平衡,即滅亡種不斷地被新遷入的種所代替;

3 大島比小島能「供養」更多的種;

4 隨島距大陸的距離由近到遠,平衡點的種數逐漸降低。

平衡學說和非平衡學說

對於形成群落結構的一般理論,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即平衡學說和非平衡學說。

平衡學說認為共同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物種種群處於一種穩定狀態。其中心思想是:

1共同生活的物種通過競爭、捕食和互利共生等種間相互作用而互相牽制;

2生物群落具有全域性穩定性特點,種間相互作用導致群落的穩定特性,在穩定狀態下群落的物種組成和各種群落數量都變化不大;

3群落實際上出現的變化是由於環境的變化,即所謂的干擾所造成的,並且干擾是逐漸衰亡的。因此,平衡學說把生物群落視為存在於不斷變化著的物理環境中的穩定實體。

非平衡學說的主要依據就是中度干擾理論。該學說認為,構成群落的物種始終處於變化之中,群落不能達到平衡狀態,自然界的群落不存在全域性穩定性,有的只是群落的抵抗性(群落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和恢復性(群落在受干擾後恢復到原來狀態的能力)。

比較平衡學說和非平衡學說,除對干擾的作用強調不同以外,一個基本的區別是:平衡學說的注意焦點是系統處於平衡點的性質,而對於時間和變異性注意不足;而非平衡學說則把注意的焦點是系統在平衡點周圍的行為變化過程,特別強調時間和變異性。兩個學說另一重要區別是把群落視為封閉系統還是開放系統。

環境中,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因素有哪

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有 溫度 水分和含氧量。環境中,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因素有哪 環境中,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因素有環境溫度 光照強度 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礦質元素的 及土壤含水量,其中最主要的是環境溫度 光照強度 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光照 由於影響了光反應 溫度 影響了酶的活性 co2濃度 ...

光電效應實驗中,影響測量截止電壓因素有哪些?截止電壓測量方法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我們用一定頻率的光照射金屬板,就有光電流產生.也就是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從金屬表面逸出.被告打出的光電子的動能不同,其中具有最大動能的光電子是克服金屬表面阻力做功最小的 逸出功 我們叫最大初動能,ek.當我們加一反向電壓,使具有最大初動能的電子也沒能運動到電源正極,電路中就沒有電流了...

人壽保險定價假設中影響定價假設的公司特點因素包括

影響定價假設的公司特點因素包括保費增長目標對公司的重要性。公司定價方法有 成本導向定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產品單位成本為基本依據,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 的定價方法。需求 彈性。需求 彈性指商品的需求對於 的變動的反應。如果 發生微小變動,需求量幾乎不動,稱為這種商品需求無彈性 如果 的微小變動使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