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字謎怎麼說的,「圍魏救趙」是說誰?

2021-05-29 12:19:15 字數 5711 閱讀 3127

1樓:

謎面 :棋牌詞語解封打法,打一成語

謎底: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是說誰?

2樓:牧o穆

孫臏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涉及人物:

齊:田忌、田嬰、孫臏

魏:龐涓、魏惠王、龐蔥

趙:趙成侯、丕選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參見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3樓:月下者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擴充套件資料

圍魏救趙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訊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

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

4樓:枕邊吹風會

「圍魏救趙」是說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

公元前354年,魏**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

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5樓:王珂

指戰國時期的趙、魏兩國。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期齊國用圍攻魏國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邯鄲(今河北邯鄲)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公元前354年,魏**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田忌準備直趨邯鄲。

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6樓:夢裡心落

說的是戰國時期的趙、魏兩國。

詞語原指戰國時期齊國用圍攻魏國國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邯鄲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典故: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

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圍魏救趙是指齊國,魏國一場戰爭的解釋,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古文中提到過使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的故事很多,列舉名著中的兩篇如下:

1、《三國演義》第三十回中: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 操既自出,寨心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 』之計也。

2、《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倘用『圍魏救趙 』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

7樓:親吻瑪多

歇後語:孫臏救邯鄲——圍魏救趙。

涉及人物:

齊國:田忌、田嬰、孫臏

魏國:龐涓、魏惠王、龐蔥

趙國:趙成侯、丕選

邯鄲之難,趙求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

」鄒子曰:「不如勿救。」段幹綸曰:

「弗救,則我不利。」田侯曰:「何哉?

」「夫魏氏兼邯鄲,其於齊何利哉!」田侯曰:「善。

」乃起兵,曰:「軍於邯鄲之郊。」

段幹綸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魏也。

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

」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鄲拔。齊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擴充套件資料

公元前354年,魏**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

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8樓:我是大角度

圍魏救趙中的主人公指的是齊將田忌、孫臏。

魏國攻擊趙國時,田忌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

圍魏救趙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近義詞:聲東擊西 圍城打援 調虎離山  避實就虛

反義詞:無的放矢

相關詞彙分析:

一、聲東擊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1.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2. 【出自】:《淮南子·兵略訓》:

「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3.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二、圍城打援 [ wéi chéng dǎ yuán ]

1. 【解釋】:軍事術語,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誘使敵人派兵援救,然後以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

2. 【出自】: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五章:「'圍城打援'的辦法,不是常使用嗎?」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軍事方面

三、調虎離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1. 【解釋】: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2.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3. 【示例】: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 ◎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四、避實就虛 [ bì shí jiù xū ]

1. 【解釋】: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迴避要害。

2. 【出自】:《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3. 【示例】:但執筆之際,~,顧彼忌此,實在氣悶。 ◎魯迅《致臺靜農》

五、無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1. 【解釋】: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實際。

2. 【出自】:***《改造我們的學習》:「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

3.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9樓:多肉

「圍魏救趙」是說孫臏。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

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叄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擴充套件資料

圍魏救趙

成語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成語解釋: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0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成語用法:圍魏救趙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成語辨形:魏,不能寫作「味」。

近義詞:聲東擊西

反義詞:圍城打援

成語例子: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圍魏救趙是36計的哪一計,圍魏救趙屬於三十六計的什麼計

圍魏救趙故事梗概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回將,孫臏為軍師 答,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三十六計 勝戰計 瞞天過海 圍魏救趙 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 趁火打劫 聲東擊西敵戰計 無中生有 暗渡陳倉 隔岸觀火 笑裡藏刀 ...

圍魏救趙是一條怎樣的計策,圍魏救趙是一條怎樣的計策

圍魏救趙 見於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 孫臏率軍往救。孫臏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圍魏救...

孫臏想到「圍魏救趙」這個辦法的思考過程是如何的 請你還原一下他當時的內心

首先,我們看圍魏救趙中魏國輸在哪。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圍魏救趙是解了專趙國的邯鄲之圍,所 屬以是成功的 但其實不然,至少不完全對,圍魏救趙雖然是上上之策,但其目的僅為解救邯鄲之圍就顯得太膚淺了 這次能解邯鄲之圍,以當時魏國的軍力而言,要不了丟就又能再次圍困邯鄲,而此時又用圍魏救趙之計就顯得黔驢技窮了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