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蒹葭君子于役》為例談談《詩經》的藝術特色可舉多

2021-05-14 12:11:43 字數 5291 閱讀 1059

1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特色]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一、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蒹葭》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什麼人?

他為什麼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麼身份?為什麼他那麼難以得到?

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迫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朦朧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朦朧,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麼空靈而富有象徵意味。

二、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

「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裡,由於追尋者和被迫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何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

《蒹葭》的成功,就在於詩人準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三、意境的整體象徵

《蒹葭》一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衝擊;讀者可以從這裡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裡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

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曼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它「復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徵,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徵,這大致上就是象徵性詩歌意境的建構過程。

論述《詩經》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2樓:u愛浪的浪子

【1】思想內容:

1.反映勞動生產的詩篇《芣苢》勞動過程《葛覃》終年農事活動《七月》

2.反映剝削與壓迫的詩篇《碩鼠》《伐檀》

3反映徵徭離亂的詩篇《君子于役》《東山》

4.愛國主義的詩篇《采薇》《無衣》

5反映婚姻愛情的詩篇《氓》

6反映社會黑暗腐敗的政治諷刺詩《南山》

7祭歌史詩《民生》

【2】藝術特點:

1.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3.復沓的章法

4.四言為主的句式

5.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

比較《君子于役》與《蒹葭》兩首同題詩在主題表現與藝術手法上的異同、並談談你對詩歌的朦朧美的認識。 5

3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為《秦風》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詩,這裡表現的是一個尋求友誼(或者愛情)過程中最終失望的心理活動,深情抒發了尋求伊人而不得的誠摯感情,形象地描繪了此時此地的悽愴處境。

《蒹葭》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詩。詩中寫在一個深秋的清晨,秋露給霜,蘆荻揚花,詩人來到迂曲的河岸上,尋找他(她)眷戀的情人。他(她)佇立河畔,面對蕭索悽清、露華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發出了與「所謂伊人」已遠隔的浩嘆。

接著詩人逆流而上去尋找,道路是那樣的崎嶇而遙遠;順流而下去尋找,她(他)又彷彿在水的**。伊人似近而遠,忽隱忽視。但他(她)含情脈脈地痴想著,直到太陽升起,把秋露晒乾。

至此,一個為尋找意中人而執著不捨的青年人形象,已經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全詩感情真摯熱烈,寫得哀婉清麗,情調纏綿,既有對意中人深情的尋訪,又有未遇的惆悵。一再「溯洄」、「溯游」,幾度尋蹤求索,不避險阻,可謂情真意切。

詩歌採用反覆疊唱的章法,更顯得韻味綿長,而開頭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起興,描繪了一幅悽清蕭颯、露凝霜結的晚秋圖,更抒發了詩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結的心緒。

《蒹葭》這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

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淒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於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君子于役》為《王風》的著名詩篇。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首思夫詩。這是一首妻子懷念久投不歸的丈夫的抒情詩。眼前景、心中事巧妙地融為一體,詩中有畫,富於田園生活氣息。

第一章頭三句開門見山地點出女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徭役已經很久了,不知何時才能回家,主人公思念丈夫之情油然而生,情思泉湧。「雞棲於塒」三句,轉入寫眼前生活實景,借景抒情。她看到夕陽西下時,禽畜紛紛歸家,上窩的上窩,入圈的入圈,各歸其所,悠然安憩,聯想起萬物皆定時有所歸,只有自己的丈夫長期在外,徭役無期,歸期難卜,因而「如之何勿思?

」——怎能不令人思念牽掛而柔腸寸斷呢?最後兩句照應開頭兩句,把主人公思夫之情用委婉的語氣表達出來。

第二章頭兩句進一步強調丈夫服役時間之長久和無盡期。「曷其有佸?」——何時才能團聚?

無限的思念、無限的痛苦表現在這句深沉的發問中,並以家庭的溫暖反襯出丈夫長年隻身在外的孤苦與淒涼。再睹入暮時禽畜的各歸其所,進窩入圈,飽食安息,聯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勞苦無依,深情地發出「苟無飢渴?」的疑問與關心。

這帶有疑問與希望之句,內涵豐富,有對丈夫在外可能不得溫飽的擔憂,更有對丈夫能夠溫飽的希望。這句比上一章未句「如之何勿思?」更深刻、更委婉、更細膩,具體地表現出主人公對丈夫思念與關懷之情。

全詩用了4句「君子于役」反覆詠歎,每句領起一層,一層深似一層地表現了主人公思夫之情。運用眼前的生活景象聯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長期有家不得歸,令人無限思念與牽掛。感情真摯、細膩,讀來蕩氣迴腸。

詩中巧妙地運用對比和烘托的方法,創造了日暮黃昏的典型環境,同思婦孤寂、焦慮和深沉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象極鮮明感人。全詩沒有一個「怨」字,而句句寫的都是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繁重的兵役、徭役給千百家庭帶來的育苦。詩的內容單純質樸,體現了民歌的本色。

對詩歌的朦朧美的認識:

朦朧美在《蒹葭》中得到了最佳的體現,它以獨具特色之筆將我們帶到了充滿水鄉澤國情調的境界之中。讓我們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流連忘返。那麼,究竟什麼是詩歌的朦朧美呢?

其實朦朧美幾乎是所有藝術的審美形式之一,不論繪畫,書法,**,交往,都普遍存在著。畫家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哲學家說:

距離產生美,書法家說,書貴氣韻神采,**家說,**貴在飄逸空靈,這些都是不同領域裡對朦朧美的提法。而在詩歌領域中,詩歌的朦朧美就在於渾涵委婉,就是淡化物件的缺點,盡情的通過自己的想象,去豐富審美物件內涵,去美化它,以加深對它的情感。很多時候,擁有朦朧美的詩歌是斷裂的、跳躍的。

而且用了變形的手法。所以往往很含蓄,回味綿長,充滿了夢幻似的"朦朧美"。這不僅僅在《蒹葭》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獲取了很好的效果。

而且,在此以後,朦朧詩也以詩壇中獨特的一員,發揮其獨特的魅力。不論是晚唐的李商隱、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異軍突起的朦朧詩派,他們都用自己的詩歌詮釋了朦朧美的含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兩者都以「相思」為主題,《蒹葭》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表現了主人公對戀人和美好的執著追求和欲求不得的惆悵心情。而《君子于役》則是對在外服役丈夫的思念,隱含著對徭役和戰爭的不滿。兩者都有整體象徵的藝術特點,《蒹葭》中還運用了比興的手法。

朦朧美通過物件的模糊不確定形成一種特定的意境,誘發了人的好奇心,使得讀者通過自己對詩歌的感覺和理解進行想象,激發人的**心理,給人營造一種似乎清楚又似乎不清楚的朦朧氛圍。

5樓:沉默★杯具

《君子于役》為《王風》的著名詩篇。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首思夫詩。這是一首妻子懷念久投不歸的丈夫的抒情詩。眼前景、心中事巧妙地融為一體,詩中有畫,富於田園生活氣息。

第一章頭三句開門見山地點出女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徭役已經很久了,不知何時才能回家,主人公思念丈夫之情油然而生,情思泉湧。「雞棲於塒」三句,轉入寫眼前生活實景,借景抒情。她看到夕陽西下時,禽畜紛紛歸家,上窩的上窩,入圈的入圈,各歸其所,悠然安憩,聯想起萬物皆定時有所歸,只有自己的丈夫長期在外,徭役無期,歸期難卜,因而「如之何勿思?

」——怎能不令人思念牽掛而柔腸寸斷呢?最後兩句照應開頭兩句,把主人公思夫之情用委婉的語氣表達出來。

第二章頭兩句進一步強調丈夫服役時間之長久和無盡期。「曷其有佸?」——何時才能團聚?

無限的思念、無限的痛苦表現在這句深沉的發問中,並以家庭的溫暖反襯出丈夫長年隻身在外的孤苦與淒涼。再睹入暮時禽畜的各歸其所,進窩入圈,飽食安息,聯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勞苦無依,深情地發出「苟無飢渴?」的疑問與關心。

這帶有疑問與希望之句,內涵豐富,有對丈夫在外可能不得溫飽的擔憂,更有對丈夫能夠溫飽的希望。這句比上一章未句「如之何勿思?」更深刻、更委婉、更細膩,具體地表現出主人公對丈夫思念與關懷之情。

全詩用了4句「君子于役」反覆詠歎,每句領起一層,一層深似一層地表現了主人公思夫之情。運用眼前的生活景象聯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長期有家不得歸,令人無限思念與牽掛。感情真摯、細膩,讀來蕩氣迴腸。

詩中巧妙地運用對比和烘托的方法,創造了日暮黃昏的典型環境,同思婦孤寂、焦慮和深沉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象極鮮明感人。全詩沒有一個「怨」字,而句句寫的都是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繁重的兵役、徭役給千百家庭帶來的育苦。詩的內容單純質樸,體現了民歌的本色。

對詩歌的朦朧美的認識:

朦朧美在《蒹葭》中得到了最佳的體現,它以獨具特色之筆將我們帶到了充滿水鄉澤國情調的境界之中。讓我們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流連忘返。那麼,究竟什麼是詩歌的朦朧美呢?

其實朦朧美幾乎是所有藝術的審美形式之一,不論繪畫,書法,**,交往,都普遍存在著。畫家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哲學家說:

距離產生美,書法家說,書貴氣韻神采,**家說,**貴在飄逸空靈,這些都是不同領域裡對朦朧美的提法。而在詩歌領域中,詩歌的朦朧美就在於渾涵委婉,就是淡化物件的缺點,盡情的通過自己的想象,去豐富審美物件內涵,去美化它,以加深對它的情感。很多時候,擁有朦朧美的詩歌是斷裂的、跳躍的。

而且用了變形的手法。所以往往很含蓄,回味綿長,充滿了夢幻似的"朦朧美"。這不僅僅在《蒹葭》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獲取了很好的效果。

而且,在此以後,朦朧詩也以詩壇中獨特的一員,發揮其獨特的魅力。不論是晚唐的李商隱、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異軍突起的朦朧詩派,他們都用自己的詩歌詮釋了朦朧美的含義。

古詩中以寫景結尾有何妙處蒹葭這首詩每章前四句的寫景有何好處

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移家別湖上亭 唐代詩人戎昱於搬家時所作.詩人採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創造全詩如童話般的意境.抒寫了詩人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捨的深厚感情.全詩是說,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 藤蔓輕盈招展...

在《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請思考 這些景物描寫在詩

景物特點是清秋蕭瑟.用了這些景物起興,引出追求 伊人 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悵情感.全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意境優美.繼續追問 是描寫了哪些景物,不是景物有什麼特點 是 蒹葭生長茂盛,白露由霜到被蒸發,這些景物首先交代了地點是河邊,時間是深秋早上,其次渲染了一種蕭瑟冷落的氣氛 反襯出主人公濃濃的思鄉之情,...

我女兒於11點5分出生,請大師分析下五行以及取名字適用的以及不能用的偏旁,我姓張謝謝

五行分析 八字偏弱,八字喜 土 最好用五行為 土 的字。檢視五行詳解 生肖分析 龍,起名宜有 水 金 玉 白 赤 月 魚 酉 人 氵 釒 亻等部首為吉。五格分析 姓氏張的五行屬性是火,姓名學筆畫是11畫。vip可定製五格起名 張倩影 倩 影 五行 火金土 倩從生肖上看,生肖為龍,名字中應有亻部首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