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杭州人沒習慣不像外地人習慣老多。還要訂金什麼的,跟賣人一樣
請問在杭州結婚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2樓:匿名使用者
杭州結婚習俗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說媒
杭州民間婚禮,基本上沿襲南宋婚禮的習俗遺風。
舊時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極濃,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請媒婆說合,叫做「穿婚」。男、女方問卜得吉「定帖」後,男家擇日備禮邀女家,兩親相見,謂之「相親」如女方
中意,即以金釵插於冠髻中,名曰「插釵」 若不如意,則送綵緞兩匹,謂之「壓驚」。
二、訂婚
正式結婚前的一種儀式,古稱「締姻」 ,又稱「傳紅」訂婚這天,兩家都掛燈結綵,廳上供和合二仙神馬,燃點紅燭,邀請親友吃訂婚酒。
三、行聘
訂婚後,男家要行聘,古稱「納徵」,現在俗稱「聘禮」「財禮」。
根據男家情況,以送金銀、綢緞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禮,稱為「回盤」。
四、發奩
結婚日期確定前一日要發奩,俗稱「發嫁妝」。
舊時,富裕大戶嫁妝甚厚,嫁妝先在家中佈置陳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後,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須照樣陳列,最前面的嫁妝,必為子孫桶,桶內盛有紅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妝無論如何豐富齊全,唯眠床必須男家準備 女方家長必須在棉被內放一些花生 ,以討 生兒育女 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
婚禮的正日,俗稱「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轎抬至男家大廳,晚間,百燭齊燃,燈火輝煌,稱為「亮轎」。
女方早一日亦要備席請新娘,稱為「辭家宴」 ,俗稱「別親酒」。
古俗,婚禮系昏禮,須晚間舉行。
杭俗大都在日間,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時為多,花轎從男家出發,到女家後停在廳上。
新娘由喜娘伴隨著遍辭父母和家屬親戚,然後,由一人執紅燭,一人執紅燈籠,引上花轎。 花轎由四人槓抬,官宦人家還可以鳴鑼喝道。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風俗
六、三朝回郎
即新親上門,就是女方親屬上男方去,舊時都要在結婚第三天舉行。
現在男方習慣第二天就邀請女方父母及兄弟姐***。舊時還有吃三道茶等禮節,現在吃一餐新親上門酒。
婚後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孃家,拜見岳父岳母,俗稱「雙回郎」。
舊時,新娘回孃家,多則住一月,少則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杭州結婚習俗中的禁忌 :
男女婚事禁忌生肖相剋,認為「白馬怕青牛」、「豬猴不到頭」、「兔龍淚交流」、「雞狗相配是斷頭婚」等等。禁忌娶屬虎的女子,認為女屬虎命硬,要克丈夫、公婆。迷信「紅蛇白猴滿堂紅,福壽雙全多康寧.赤兔黃狗古有,萬貫家財賽北斗」。
禁忌五六月結婚,認為五荒六月,結婚不利。有的禁忌五月、七月、九月結婚。喜慶日忌打碎器皿。
浙江人的風俗習慣
3樓:熱心網友
浙江人的風俗習慣如下:
1、臘月二十三,小年。農村人一般要大掃除,辦年貨,送灶君菩薩上天。也有些地方在這一天祭祖。過年拉開序幕。
2、大年三十,除夕夜。貼對聯,放鞭炮、煙火,吃年夜飯,守歲,祭天地菩薩。有些地方在這一天開始給「壓歲錢」了。
年夜飯是比較隆重的,家人要團聚,飯菜要豐盛,要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除夕飯不能全吃完,要留飯於初一吃,取「吃剩有餘」之意。守歲一直到晚上12點,新歲到來,煙花慶祝。
3、正月初一,過大年。首先是「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爭先恐後打「開門炮」,一般認為,越早越好。
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有講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災難,並表示接新年。三發鞭炮越是聲音巨集亮清脆,越是吉祥。
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裡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紅花滿地,喜氣洋洋,此時,年味最濃。
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內,晚輩給長輩拜年。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習俗在浙江部分地區還保留。
5、春節期間的習俗。新年鼓:春節期間,民間娛樂活動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樂。
新春天亮,小孩結隊成群,沿街敲鑼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則集合村民,演奏各種樂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歡樂而熱鬧。
4樓:元氣一號
1、浙江立夏習俗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崔駰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喝冷飲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際,氣溫逐漸上升,這一天龍泉人都喜歡吃「豌豆糯米飯」和「烏米飯」。其中,「豌豆糯米飯」大概是浙江目前傳承得最好的立夏飲食習俗,翠綠的豌豆搭配鮮豔的火腿、筍丁,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都令人垂涎三尺。「烏米飯」則最受老人和孩子們喜愛,龍泉人往往在立夏前幾天就開始張羅著和家人一起享用了。
2、浙江結婚習俗
說媒雖然是舊時的一種結婚習俗,但是在浙江地區,卻也保留了這個結婚習俗。浙江一帶有很多都是南宋遷居的人,因此,這種傳統的結婚習俗也被儲存了下來。
或許在很多地區,結婚就是結婚,可以不用訂婚,但是在浙江結婚習俗中,訂婚也是婚嫁習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結婚之前,必須要先訂婚,之後,定親的兩個家庭都要張燈結綵,供和合二仙神馬,還需要邀請親朋友來吃訂婚酒。
實際上,這裡所說的行聘指的便是下聘禮了,這也是舊時的一個結婚習俗,在浙江一帶仍然十分流行。不過現在行聘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了,男方只需要按照事先與女方商定的規格來行聘即可。
3、浙江飲食風俗
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1)其中的「宋嫂魚羹」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裡以打魚為生。
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裡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宋嫂魚羹」,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嚐的日益見多。
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嚐宋嫂魚羹,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2)「龍井蝦仁」因取杭州最佳的龍井茶葉烹製而著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龍井村獅子峰所產為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據傳此茶起源於唐宋、明清以來,經當地人民精心培育,品質獨特。有史載「龍井茶真品,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乃至味也」。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
當時安徽地區用「雀舌」、「鷹爪」之茶葉嫩尖製作珍貴菜餚,杭州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配以鮮活河蝦仁製作炒蝦仁,故名「龍井蝦仁」,不久就成為杭州最著名的特色名菜,遐邇聞名。
(3)「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
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餚,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
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製作魚餚。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讚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
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鬆門地區出產的「臺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臺鯗好醜不一。出臺州鬆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
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鯗凍。
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乾,即可食用。
(4)「乾菜燜肉」是紹興名餚,是用紹興特有的黴乾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黴乾菜,黴乾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擴充套件資料:
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2023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2023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2023年的良渚文化等文化遺存。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象徵樟樹為省樹、蘭花為省花。
金錢松(吉祥之樹)、銀杏(長壽之樹)、毛竹(富民之竹)、榧樹(造福之樹)為浙江省特色樹。
梅花(高潔之花)、荷花(清純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為浙江省特色花。
飲食【主詞條:浙江菜】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佳餚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東部沿海漁場密佈,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眾多的地方風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以充分體現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所用海鮮、果蔬之品,無不以時令為上,所用家禽、畜類,均以特產為多,充分體現了浙菜選料講究鮮活、用料講究部位,遵循「四時之序」的選料原則,選料刻求「細、特、鮮、嫩。」
5樓:匿名使用者
1、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
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巨集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開啟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
「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裡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紙花滿地,燦中雲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現在放鞭炮在城鎮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2、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於香案。
中堂懸掛祖宗影象,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簷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3、接三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粘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4 拜祖: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
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裡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並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唸經才有效),放鞭炮。
最後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5、行香:正月初一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冠帶乘輿,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裡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
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俗語說:
「誰人最早開殿門,今年一定賺大銀。」老年人到各廟宇拜殿神,主要祈禱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於階層、行業、性別、年齡等不同,來拜神者絡繹不絕,有求做生意發財的,有求農業豐收的,有求子續嗣,等等。
較大的廟宇如東甌王廟,拜神者要給廟祝紅包,如祈禱靈驗,每年初一有錢者,要用重達百餘斤的大蜡燭還願。
拓展資料
1、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2、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2023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2023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2023年的良渚文化等文化遺存。
3、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參考資料
藏族有什麼風俗習慣,藏族的風俗習慣
禮儀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7623435 常生活中見到長者 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
河南有那些風俗習慣,河南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剪紙 捏麵人 吹糖人 畫糖畫 繡花鞋 民俗演藝 說評書 敲大鼓 河南的傳統風俗習慣 河南人過年都哪些風俗習慣?在河南等地都有著這樣一個過年的歌謠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蒸棗花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兒,捏鼻兒 餃子 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
香港有什麼風俗習慣,香港旅遊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香港復人所指的煲蠟 編輯本段制 煲蠟專 指中秋節期間,利用月餅鐵罐作器皿 焚燒報紙或使用蠟燭等雜物用作煲蠟的火源,大量蠟燭 正確地說應該是高溫液態的蠟 造成火團的玩火行為。蠟液燃燒得最猛烈之時,而向火團噴水 使之產生高大火焰。煲蠟極為容易引 災。滾燙的蠟液接觸到 可能造成第 燒傷。香港年輕人尤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