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鑺辯播餜槝
我就是學外語專業的,其實這個每個人想法不一樣,我是當初報志願分低沒的選了覺得這個也還行就來了,像我同學就是單純的特別喜歡外語
2樓:小柳
我就是咋了,啥想法都沒有
上大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3樓:分享魅力
大學將賦予你足夠的時間和實踐去認真思考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將重新樹立你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有這麼一個故事動搖了很多人的想法。在南方某城市一個大學生畢業了,同在一個城市做木匠活打工掙錢供他讀書的父親發現,兒子的工作每個月4000不到,而他做木匠活每個月能掙7000多,大學畢業的兒子一個月的工資還比不上他一個農民打工掙錢多。
於是這位父親開始思考了,兒子這大學唸的意義到底在**?
那麼,大學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我想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更是即將高考的你所關心的話題。用一句話來概括,大學究竟帶給我們什麼,帶給我們的不是其他,而是「眼界」。
所謂的眼界,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見識。
直觀的來說,一個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就會受他的語言文字所困。一個不懂外語的人,就會受自己本國語言文字所困。那麼,大學能夠幫助我們認識那些世界呢?
1認知的世界
首先是認知。進入大學,才知道大學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
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他會受限於他所在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帶給他的認知框架。但他認識一個全新世界的路被堵住了,或許他可以通過其他的路去發現外面的世界,但顯然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價。
如果說高中的學習帶給我們的認知疆域是1,那麼大學帶給我們的認知疆域至少是100,更關鍵的是,大學還帶給我們一種想象,在那100疆域之外可能還有更大的疆域,這需要想象力,更是一種新的可能性。
2思維的世界
其次是思維的世界。到了大學,我們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的身邊存在很多的問題,所有的問題不再有標準答案。和高中「我問—你答」和「我說—你做」式教育不同,大學裡不再有人要求做什麼,而是你自己要回答你想做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人生責任感的真正起點,沒有人對你負責和需要你負責,但你需要對自己負責。
由此可見,大學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思考本身,還教會了我們為什麼要思考。因為有了這樣的能力,我們不再人云亦云,我們開始真正的思考和規劃我們的人生。
3社會的世界
第三是社會的世界。進了大學終於明白,每個人的生活有那麼大的差別。你所瞭解的,可能對別人來說是未曾經歷的,而別人所經歷的,可能對你來說是聞所未聞的。
大學的同學是大學送給每一個學子的珍貴禮物,這份禮物除了友誼的珍貴之外,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的每一個同學背後都是一個社會的真實側面。透過他們你可以認識什麼是真正的社會。
除此之外,大學還給了我們身在圍牆內,偶爾出去溜達溜達瞭解社會的機會,比如社會實踐和企業實習等。
相反,我們看到許多在高考中失利的學子,突然被拋入社會的洪流,開始還有些許勇氣和銳氣,但最終都在遍體鱗傷中沉淪於現實,不再懷有希望。不再心懷希望,這對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是多麼殘酷但又無奈的事實。
大學是什麼,大學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我想這個問題,對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人來說,他會期望找到一個標準答案。但對一個上過大學的人來說,他期望的找到的是一種觀點一種參考,而這也是上沒上大學的區別。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大學是一次讓我們站在巨人肩膀上遠望未來的機會,莫要辜負了人生中第一次如此重要的機會。莘莘學子們,此時不奮鬥,你更待何時!
4樓:fvs之驕子
上大學對我意味著給了我一次人生的起點和跳板,對於普通的我來說,這是唯一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機會了
5樓:匿名使用者
上大學這個概念非常模糊:上什麼大學、**的大學;專科、本科、還是研究生。現在有相當多的人認為上大學「用處不大」,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用」主要是個實用的問題,大學裡學習的東西涉及理論性的東西很多,很多學生畢業發現自己學的東西和社會需求嚴重脫鉤,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卻又成了社會大學裡的新生。
理論的不斷深化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實踐,大學生在學校學習很多理論對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確實有大的幫助,但是理論如何用於開拓實踐,學生們就不會了。
把「理論」用於對付考試題裡的abcd恐怕是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無論怎麼樣學,最後也都是一個複製了很多資源的儲存器,他缺乏自己重新組合資源的能力,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與諾貝爾獎無緣。通過系統的學習,原有的知識就是那麼多,人人都可以來學,但是通過一定的知識積累,去解決未知的問題,就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了。缺乏開創能力的中國人才,也是目前一個普遍的問題。
作為人,拿學習作為以後謀生的資本,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普遍學習的心態,最後導致的結果還是一個學的「死」的問題,他學習的宗旨,造就他不可能「快樂的思考」,造成他對於自己擁有資源的使用並那麼順暢,所以他也並不能創造出什麼。當然簡單重複的技能已經夠他謀生用的了,他現在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所以這個人才就繼續人才下去,反正作為一個龐大體系裡中的微不足道的小東西而言,只要能夠生存並有所發展,他就滿足了。
教育體制,加之人自身,造就了現在的大學生的學習理念、學習心態、學習氣氛。上大學意味著抱著最後的幻想渴望學習真知識。(卡)
6樓:yuyu魚小姐
這個問題對於剛進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可能體會不怎麼深刻,但是對於已經在社會工作幾年的人來說,還是有蠻深的體會的
答主來自普通家庭,家庭條件一般,甚至大學的學費都是通過助學貸款才能夠上學的,但是這不影響最終還是順利完成了大學的學業。
高考的時候,家裡只有一個條件,非重本大學不上,意思就是,不是重點的大學,還不能唸了,只能去打工,對於一個18歲的人來說,這個要求,很惶恐,慶幸,還是考上了。
大學對於答主來說,意味著
1、不需要剛成年就步入社會,幹著低下的工作,拿著低廉的工資,扮演底層的社會角色,看著大家冷漠的臉色
2、不會因為知識水平不高而導致自己的三觀狹隘,不會輕視自己,也不會過分羨慕別人,更不會貪小便宜,粗俗無知,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和好好保護自己
3、知道世界的寬廣,有一個文明有素養的成長環境,結識層次相當的好人,養成良好的習慣
4、擁有通向較高社會階層的敲門磚,雖然一再有一些聲音告訴你們,讀書無用,大學生滿街都是,但是作為過來人還是很誠懇告訴你,如果你原生家庭各方面條件都不如意,請你好好讀書,不然你真的一無所有,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5、能夠讓自己有可以仰仗的自信,不低於他人的文化水平
6、能夠有更多的職業選擇,能夠有更高的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夠有選擇其他的底氣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大學不意味著什麼
回答這一問題,比回答大學意味著什麼要容易些,所以我們不妨從這裡開始。
我們帶著各種期望、目的甚至夢想來到大學,有些註定是要幻滅、破產的,有
些則得到了滿足,但在這滿足的過程中,又帶來了無盡的失望、空虛和遺憾。
中國的老話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屋」。影響所及,一些人以財
色為目的而上大學,這幫人終究會失望。因為大學畢業後的收入,恐怕不會比
一般人高,而大學中的女生,遠比飯店的服務員要少些姿色。不過,這些人層
次太低,不值得我們多費筆墨。
另 一個普遍的想法,是認為大學能夠使我們學到謀生的真本事,學到對社會有
用的技能。這話不算錯,但嚴格他說還是一種誤解。大學是能傳授給我們許多
知識、技 能,但這不是大學教育的全部目標,甚至不是其主要目標。許多畢業
生都心裡明白:大部分同學在學校中學到的大部分技能,到了社會上都被束之
高閣,專業對口、 學有所用者,嚴格說還到不了一半人。有許多人把這種現象
歸結為中國教育體制的不合理、專業設定與生產實踐脫節等等,其實,這又豈
是中國的問題。有人統計 過,美國絕大部分大學生,最後也都是學非所用。於
是有人乾脆稱美國的大學教育為「浪費教育」,相形之下,中國的情況似乎要
好多二、大學:心靈的故鄉
我用「心靈的故鄉「來描寫我的母校北大,這肯定不代表所有北大校友們的感
受。但我發現,有一些我素不相識的人也用同樣的詞彙來形容他們各自的母
校。大學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它能給你提供一種精神資源,這種資源能夠幫
助你應付各種環境和挑戰,並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你的人格和才智,而不被壞境
所奴役。大學的教育過程,就是培養這一資源的過程。
十 九世紀有位叫約翰•享利的教育家(亦是位紅衣主教)曾這樣說過:如果有
兩種大學,一種只是對修滿許多課程並考試及格者授予學位,而另一種既無教
授也無考 試,只是把一定人數的年輕人召集在一起過二三年,之後把他們送出
學校,那我肯定選擇後者。因為「當一大群年輕人,具有青年所有的敏銳、心
胸開闊、富於同情 心、善於觀察等特點,來到一起,自由密切交往時,即使沒
有人教育他們,他們也必定能相互學習;所有人的談話,對每個人來說就是一
系列的講課,他們自己逐日 學得新的概念和觀點,嶄新的思想以及判斷事物與
決定行動的各種不同的原則。……」也許,這話說得不夠周全,因為許多專業
性很強的課程,不僅需要老師的傳 授,還需要實驗、實習等一系列嚴格的訓練
程式。但是,約翰•享利所提出的自由討論的方式,卻適合於大學教育的最主要
最本質的內容,即培養上面所提到的那種 精神資源。
對人生意義的反省、各種行為原則的確立、對社會上種種是非的價值判斷、為
應付意外挫折所需的品性和勇氣等等,所有這些都將構成我們精神資源的重要
部分。放棄了這些,等於放棄了更為豐富的人生。
三、大學:開放還是封閉
這 幾年,要求大學面向社會、走向社會,甚至主張不要大學的圍牆的呼聲可謂
甚高,學生們開始走出校門,搞社會實踐、勤工儉學、聯絡畢業後的工作,甚
至辦公司, 做買賣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總的說來,人們異曰同聲強調
的是一點:學生應該瞭解社會,適應社會。學生不能大學生腔了,否則將一事
無成。這些道理,乍 聽起來很有說服力,但仔細分析起來,似是而非的東西就
很多了。
所謂「學生腔」,不過是指學生那種天真的理想主義,但一個社會若連這點天
真 這點理想都沒有,這個社會還會有活力嗎?再者,現在大學拼命鼓勵學生走
出校門,據說這樣能加深他們對社會的認識,但是,一個學生畢業後至少要在
社會上泡四 五十年,有的是認識社會的機會,而他們一生在大學裡的時間,最
多不過四、五年,漢是前者的十分之一!從這絕無僅有的
四、五年裡再抽出許
多時間到社會上去, 是否明智呢?
四、教育,是一種無保留的對話
在我們的社會中,上過大學,便算是受了「高等教育」,然而,在嚴格的意義
上說,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有許多許多幾乎沒受過什麼教育,他們在
大學接受的,只是訓練。人們之所以意識不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混淆了教育
與訓練的不同。
訓 練是什麼?訓練是使人得以學會一種或幾種以前不會的技能的過程。就像學
騎自行車的過程一樣。教育不同於訓練之處在於:教育可以使人的心智得到更
新。在教育 中,你不僅僅要學會幾樣別人已掌握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發現自
己,改造自己。甚至可以說,教育是一種使你的人格死而復生的過程。
現在,也許我已不必回答大學對我們意味著什麼了。嚴格他說,她對每一個人
都有不同的意 味,這要看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和精神投入其中。根據我個人的經
驗,我只想對比我年輕的一代這樣說:懷著一種虔敬、誠懇、熱情而敏銳的心
靈走進這聖潔的殿堂, 全神貫注地追尋你的理想,不要顧及世俗的種種利害,
更不要懼怕有朝一日這理想將被現實撞得粉碎。因為,當你的靈魂成長得足夠
強壯時,面對現實,你將感到更有力量。
你好,我是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專業大二的學生,馬上要分方向了,現在一共兩個方向 電力系統和電力電子
我是工大電氣的今年考本校的電力電子考上了 的確每年選電力系統方向的人比較多但學院基本是按照個人意願分方向的 至於成績不好就沒選擇權也是嚇人的 其實本科階段這兩個的差別並不大 我們班同學的就業情況電力系統和電力電子差不多 至於你說的外企我們班是沒人找到外企的活 要想去外企就考研考外校的電力電子機會比較...
我是法語專業大四的學生,想去法國公立大學讀研究生,想申請經濟
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你沒有經濟類學科的基礎,可能要降級讀。比如你國內本科畢業,本來應該是讀master的,可能過來要從licence3開始讀。這屬於轉專業了。申到什麼樣的學校 這怎麼說,什麼層次的學校?這要看你本身的法語水平 運氣。另外需要提醒一點的是,你在國內無論申請哪個法國大學,拿到預錄...
我是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考研以後想當大學老師,不知道要考哪個方向,請高人指點
無論哪個專業,一定要考一個211或者985工程院校,這是最基本的,很多學校同時要求本科也是211或者985.不太容易,在學位氾濫的今天,要想留校基本是博士文憑,還有很多重點的高校需要海外求學經驗,如果你是大三,我建議你可以考一下雅思託福,申請一下國外大學的碩士文憑,這樣回來就很有希望了,大學的英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