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李將軍列傳》著手著重分析《史記》在刻畫人物形象上的特點。
《李將軍列傳》是《史記》中久享盛譽的名作。作者以讚頌的激情、錯綜變化的筆法,多層次地描繪了李廣傳奇的、悲劇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萬世。《太史公自序》雲:
「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向之,作《李將軍列傳》。」本篇列傳圍繞著精於騎射,勇敢作戰;熱愛士卒,不貪錢財;為人簡易,號令不煩三個特點,刻畫了李廣這樣一個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將的英雄形象,而對李廣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對他以及他整個家庭的悲劇結局,表現了無限的惋惜與同情,對漢代皇帝用人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時,作者在李廣坎坷悲慘的一生際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滿腔悲憤與辛酸。
司馬遷刻畫人物形象,首先是能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徵加以渲染,使人物的個性特徵非常突出。「善騎射」是李廣的基本的個性特徵,能觀整篇作品,系以李廣善騎射為情節發展主線。李景星在《四史評議》中說:
「(司馬遷)敘其射法,曰『廣家世世受射』,曰『射匈奴』,曰『射鵰』,曰『射白馬將』,曰『射追騎』,曰『射石』,曰『射虎』,曰『射裨將』,曰『射性亦天性也』,曰『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內,度不中不發』,末又附敘李陵之善射、教射,與篇首『世世受射』句相應,或正或則,或虛或實,直無一筆犯復。蓋太公負一世奇氣,鬱一腔奇冤,是以藉此奇事而發為奇文。」司馬遷的這樣表現手法,使讀者對所表現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個鮮明的第一印象。
提到李將軍,人們首先就會對他百發百中的箭術豎起大姆指。
司馬遷在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時,能充分注意到他們的家庭出身、文化教養、社會經歷等各方面的因素,給以恰如其分的表現,不但展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徵,而且對形**物個性特徵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顯示,有時一開始就對人物性格的發展作了鋪塹。李廣是秦時名將李信之後,出身騎射世家,早年以「良家子從軍擊胡,殺首虜多」;跟隨文帝出行,又以「衝陷折關及格猛獸」而得到文帝的讚賞;還曾「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這些關於家世和早年經歷的描寫,顯示出李廣的騎射高超和勇猛善戰的特點,所以他在以後的與匈奴大大小小七餘戰之中,才能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勇猛殺敵,立下無數的漢馬功勞,連匈奴人聽到他,也稱之為「漢之飛將軍」。
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特徵,是《史記》刻畫人物形象的又一重大特色。最大的矛盾莫過於戰爭,《李將軍列傳》就是李廣一生與匈奴的戰爭史。李廣一生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作者用精細的筆觸,繪聲繪色地寫下了三個完整、生動的戰鬥故事。
這三個戰鬥故事分別從三個不同的側面表現了李廣的超人的膽略和勇猛善戰的精神。第一個是追捕射鵰人,突然遇敵,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他從容自若,指揮戰士佯裝「誘騎」,使敵方上當受騙,終於化險為夷,安全回師。表現出他的臨危不懼和沉著機智;第二個故事是受傷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敵不備,飛身奪馬,且戰且逃,最後脫險而歸。
表現出他的善抓時機,勇脫困境;第三個故事是被十倍於己的左賢王軍隊包圍,他率領全軍將士浴血奮戰,即使**過半,仍鼓舞士氣,沉著應敵,一直到援軍趕來,迫使敵人解圍而去。表現出他身先士卒,頑強堅定。
這三則故事表現了李廣作為一個將軍在臨敵應對、指揮戰鬥上的超絕的軍事才能和他堅定勇猛的個人品質,但遠沒有表現出李廣的全部性格特徵,李廣的高尚的品格和高潔的人格,主要還是通過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通過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是《史記》人物形象刻畫的又一重要特色。《史記》中的細節描寫,真實、生動、活潑、形象,具有極強的表現能力。
我們來看《李將軍列傳》中的幾個細節描寫:第一個是: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這個細節表現出李廣力大勇猛,為後文寫李廣年老猶請兵作戰提拱了可能;更射之不能復入,也表現出李廣在面臨危急情況時能發揮出更大的潛力;李廣射虎,即表現出他有恃勇無畏的英勇豪氣,又表現出他為鄉鄰除害的英雄俠義,為李廣死後,「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埋下伏筆。第二細節: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
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這個細節的描寫,活生生刻畫出一個平易近人,惜兵如子,而又忠厚老實的將軍形象,正因為李廣平素對士關懷備至,所以後來被左賢王十倍於己的軍隊包圍時,將士才會捨生忘死地和他一起浴血殺敵,雖死傷過半卻仍能堅持到底。
《史記》刻畫人物形象是客觀而全面的,對於所讚賞人物的缺點和所貶斥人物的優點是實事求是、毫不掩飾地描寫。程不識治軍規規矩矩,一板一眼,是作者所不欣賞的,但對他「然亦未常嘗遇害」給予了肯定。李廣是司馬遷大加讚賞的人物,但對於他「殺已降」和「殺霸陵尉」這兩個汙點並沒有文過飾非,而是本著「不虛美,不隱惡,直書,實錄」的精神,既寫了李廣可歌可泣的一面,也真實地寫出了他心地狹隘,缺乏大將氣度的一面,這是難能可貴的。
《史記》刻畫人物形象,除了運用通過細節描寫顯示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外,最常用的方法還有正敘側寫法和反襯對比法。文帝惜廣之不遇,曾曰:「如令子當高祖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從側面來頌讚的烘托李廣高大的高大形象。
在《李將軍列傳》中,反襯對比的方法是用得最多的。李廣和程不識治軍,一個自由靈活,一個循規蹈矩,王夫之說:「不識之正行伍,擊刁斗,治軍薄,守兵之將也;廣之簡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將也。
」通過對比,突出了李廣的獨特風格。廣之從弟李蔡,「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而封列侯;李廣出入鋒鏑,身經百戰,至老卻「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官不過九卿,以蔡之無能封侯反襯廣之有功無賞,表現出英雄不遇於時的莫大悲哀。李廣一生轉戰沙場,為保衛漢朝邊境的安全立下漢馬功勞,卻始終都只作個副將,而「諸部校衛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非但如此,他作為一名軍人沒有戰死沙場,反而死在自己的刀劍下,這個對比表現出的悲劇是發人深思的,不僅表現出李廣的個人悲劇,而且寄寓了作者對漢朝用人制度的批判。
漢代朝廷對待李廣的態度與士卒對待李廣的態度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對李廣的軍事才能都有清醒的認識,但卻都不予以重用,尤其是漢武帝,以「數奇」的迷信思想排斥李廣而重用自己的親族。址卒對於李廣是「樂從李廣」,「愛樂為用」,李廣死後,「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
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表現出李將軍深受士卒愛戴。
《史記》中,司馬遷對人物的評價,有時也構**物形象刻畫的一部分。「太史公曰:『《傳》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
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太史公的這一段評價通過自己的觀察而說出,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伸手可觸,有畫龍點睛之妙。
《史記 李將軍列傳》運用了那些方法,來刻畫李廣人物形象的? 20
2樓:匿名使用者
這篇文章通過描寫被譽為「飛將軍」的漢朝名將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後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劇英雄的形象。文章敘事突出重點事件,善用對比手法,注重細節描寫,是《史記》中的傳記名篇。
通過這些描述,文章表現了李廣戰績卓著,卻長期受壓抑最終被迫自殺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李廣才略、人品的欽佩,對李廣不幸遭遇的同情。
同時也揭露出朝廷的賞罰不公,刻薄寡恩,黑暗無道。同時,文章真正寫出了漢武帝時期征討匈奴的廣大將士的英雄氣概和忠魂毅魄,因此千載以下讀此傳時還有「英風如在」之感。
3樓:空白
《李將軍列傳》。西漢司馬遷作。載於《史記》。
通過描寫西漢"飛將軍"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後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劇英雄的形象。文章敘事突出重點,多細節描寫,是《史記》中的傳記名篇。
(1)抓住主要特徵,突出人物形象。
通過著力描寫一些生動的故事及細節,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選擇兩次有代表性的戰鬥:一次是遭遇戰,二是脫險戰,在敵眾我寡、緊張驚險的戰鬥描寫中表現了李廣驚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略。
如對射殺匈奴射鵰手,射殺敵軍白馬將,射退敵人的追騎,誤以石為虎而力射沒簇,甚至平時還常以射箭與將士賭賽飲酒等這些細節的精心描寫,表現李廣的善射,生動地展示了這位名將的風采。
(2)用剋制、含蓄的敘事筆法,表達深沉、強烈的愛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觀認識。
如,在「匈奴大入蕭關」時,漢文帝可惜李廣的生不「遇時」,很有意味,引用其語也包孕對漢文帝時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評。在文章結尾李廣「引刀自剄」後,寫道:「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
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這裡沒有議論,沒有抒情,而作者對李廣的讚揚、同情、以至悲憤和辛酸,都蘊涵於敘述之中。
(3)用對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運,豐富人物形象。全文在處處寫李將軍事蹟的同時,也記錄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為了使李廣形象富有立體感,文中引用漢文帝的讚歎: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賦予的「飛將軍」稱號,從側面烘托表現李廣的才幹。
(4)語言通俗,極富文采。
如,寫李廣與匈奴的遭遇戰,因寡不敵眾,全軍震恐。這時李廣鎮定自若,號令全軍向匈奴軍逼近,以示壯膽。「廣令諸騎曰:
『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十六個字,分為四句,兩個「前」字,意義不一。
第一個「前」字,寫口令,概括了李廣如雷霆之聲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氣勢上壓倒敵軍,爭取死裡求生。第二個「前」字寫進行,表示全軍整齊前進的豪壯氣勢。一個「止」字,顯示全軍巋然不動的意志。
十六個字,長短四句話,淋漓盡致地描繪出漢軍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精神,勾畫了一場兩軍交兵的大場面,真是精妙。
《通典》的內容表現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原則?
杜佑編撰 通典 的目的,是要揭舉先代 政治之大方 為唐朝統治者提供 龜鏡 按照 經邦濟世,治國安民 的原則,他認為治理國家,經濟條件最重要,所以列食貨典 十二卷 為九門之首,下面依次為選舉典 六卷 職官典 二十二卷 禮典 一百卷 樂典 七卷 兵典 十五卷 刑典 八卷 州郡典 十四卷 邊防典 十六卷 ...
為什麼他對我表現出了喜歡可我並不覺得開心還很厭惡
他對你表明了心意,說喜歡你,在乎你,但是你並不開心,也許是他並不是你喜歡的那種型別,還有可能是他的性格不好,種種可能導致了你不喜歡他,所以才會這樣子的,沒有關係,以後的人生路上會遇到各種風景,各種人好好保護,總會遇到對的人的。說明你不喜歡他,覺得他很猥瑣。如果你喜歡一個人的話,你應該會開心才對呀。還...
《月跡》中孩子們的心理變化表現出了什麼
尋月所見和孩童心理的發展變化過程 在屋中的穿衣鏡上看到了月亮,沒多久,月亮在鏡上消失了,孩子們很失望 孩子們跑到院子裡尋找月亮,滿院子的白光 玉玉的 銀銀的 月亮 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 有桂樹,有嫦娥,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 善解人意的奶奶給每人一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中都有一個月亮,喝下去,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