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荀子的觀點,是否同意,為什麼

2021-03-19 18:22:34 字數 4681 閱讀 7932

1樓:沐杉居士

荀子(約公元前340年—前245年),趙國人,名況,字卿,又稱孫卿。《史論·荀卿列傳》記錄了他的生平。荀子十五年始來遊學於齊,至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

後來被逸而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在此期間,他曾入秦,稱秦國「治之至也」。又到過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面前。最後老死於楚國。

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入室**。

《漢書·藝文志》著錄《孫卿子》三十三篇,蓋為三十三篇之誤,與今本合。梁啟超在《荀卿與〈荀子〉》一文中說:「今案讀全書,其中大部分固定推定為卿自著。」這是研究荀學的主要資料。

荀學的主要特色是兼綜道家,調和儒法。其基本理論是「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調和禮、法的政治思想,重在「解蔽」的認識論,「化性起偽」的性惡論。

荀子的自然觀與儒家不同,主要是繼承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他的《天論》是一篇傑出的黃老之學自然哲學著作。他把「天」完全解釋成自然現象。

他說:「列星隨旋,日月遞(同照),日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是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從這個自然之」「天」出發,他又提出:「明於天人之分」的觀點,他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荀子明確地把人與自然分開,同時又強調人能改變自然,作用自然的思想,荀子「明於天人之分」把「天」看作是獨立於人的自然界,這是繼承老莊的思想。

但是,他又強調「人」能積極改造「天」,這又吸取了儒家,法家思想,從而與早期道家有明顯的區別。他提出:「大天而思之,孰物莆而制之!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這在黃老道家至先秦各家思想中,都是富有生氣,充滿活力,進取的人生觀,其重要價值在於強調主體(人)對於客體(環境)的積極改造,強調人的創造性活動,為中國思想文化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重視「禮」學的,這似乎是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傳統。其實,荀子對孔子的「禮」學進行了歷史的改造,他重新解釋了「禮」的產生與社會功能。他提出:

「禮起於何也」?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變數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分之慾,以養人之慾,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禮論》)很明顯,荀子把「禮」解釋為調解財產關係,調解社會關係的倫理範疇和標準。這是一種新生活的思想,是在醞釀一種新興制度的誕生。

荀子的「禮」已經包含了「法」的思想,所以他的「法」實際上也就是在封建社會中起不成文「法」的作用, 這就是有了調和禮法的傾向。 他也曾明確說:「禮者, 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者也。

」(《勸學》) 因此他提出的治國指導思想或治國的思想綱領便是:「隆禮重法, 則國有常, 尚賢使能, **知方。」(《君道》)又說:

「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立重法愛民而霸。」(《大略》)

孔子本來重視內者的修養,強調對事物的體悟,並沒有提出系統的認識理論。荀子主要是繼承了《管子》的《心術》(上大)、《內業》、《白心》等四篇黃老著作思想,而發揮成系統的認識理論,這至少是在先秦思想家中最出色的。他的認識主要反映在《勸學》、《解蔽》、《正名》、《天論》、《性惡》等篇**中。

荀子認識論的主要特點是區別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第一次明確了認識的物件是客體,是強調「緣天官」(根據感官接觸外界事物),「懲知」(理性分析)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何謂天官?他說: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天論》)人為什麼會產生認識呢?荀子認為:

人的認識開始於「緣天官」和「天官之意物」(《正名》)。所謂「意物」是指人的感覺器官接觸外界事物後而對事物產生的意象。不同的天官接觸不同的事物,形體、色理、川目異;聲音清濁、調竽奇聲,川耳異;甘、苦、鹹、淡、辛酸、奇味、以口異。

(《正名》)「耳,鼻,目,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君道》)但是,他認為這樣產生的認識並不一定準確,有時會受到各種「冥蔽」,因而必須做「解蔽」的工作,以照「實情」,而定是「理」。「解蔽」就要靠「徵知」。

何謂「徵知」?荀子說:「心有徵知,徵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

然而,徵知必將天官之當簿(同薄)其類,然後可也。」(《正名》)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徵知,是指人運用思維(心)把天官接受來的各種意象進行歸類分析,得出類似理性的認識,所以,「徵知」的基礎是「緣天官」然而又突破了「天宮之意物」的認識。在「徵知」中最重要的是「心」主神明功能。

「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天論》)「心者,形這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解蔽》)。古人無「思維」的概念,故以「心」為思維器官,「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

」(《解蔽》)所以荀子認為要得到一個正確的認識,必須「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天論》),即正確發揮「感官」與「思維」的作用。

荀子隆禮重法的政治思想是以其「化性起偽」的性惡論為哲學基礎的,而荀子的「天人相分」的自然觀的思想模式運用在人性論問題上自然引匯出「性偽之分「的命題。也認為人性惡是天然的,而後天的「善」則是人為教育的結果,這叫做「偽」。「虛積焉,能習焉,而後成,謂之偽。

」(《正名》)

孟子主性「善」, 荀子主性「惡」。荀子通過批判孟子而闡出了自己的理論。 他認為:

「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 順是, 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 生而有疾(嫉)惡焉, 順是, 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 生耳有耳目之欲, 有好聲色焉, 順是, 故注亂生而禮儀文理亡焉。然則從(縱)人之性,順人之性,必生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景。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社義之道(導),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些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性惡》)

荀子的「性惡」論為其「隆禮重法」主張提供了哲學論證;但不論是「性善」論抑或「性惡」論,都旨在論證教育必要,為發展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由此可見,荀子的思想基本特徵是綜全百家,出入道法,這正和「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黃老之學相契合,具體地說:第一,《荀子·天論》系統地論述了「明於天之分」的自然天道觀與氣物論。這是發揮早期道家老子的思想而比老子更為積極,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題。

這即是「黃老之學」的思想特點;第二,《荀子·大略》明確論述了「無為而治」的「君人南面之術」。主張:「主道之人,臣道和事。

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詔而萬物成,家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工賈亦然。」《荀子·天論》謂:「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此「官人」指天文曆法,星相學者)守天而自為守道也」。《荀子·君子》雲:「天子…足能行,待相者然後進;口能言,待官人然後行。

不視而見,不聽而聰,不言而信,不慮而知,不動而動,告至備也。天子也者,勢至重,形至佚,心至愈(愉),志無所詘,形無所勞,尊無上矣!」第三,《荀子》中的《解蔽》,《天論》,《正名》,《勸學》等篇論述了「黃老之學」的「形名學」內容。

荀子主張:「制名以指實」,「王者之制名,名定而辯,道行而志通。」(《正名》)這和《黃帝四經》中說的「道順死生,物自為名,各刑(形)已定,物自為正。

」「知虛實動靜之所為,達於名實(相)應,盡知請(情)偽而不惑,然後帝王之道成」是完全一致的;第四,荀學的特色是調和儒法,隆禮重法。《荀子·強調》:「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荀子·君道》:「隆禮重法則國有常,尚賢使能**知方。」這和《黃帝四經》中說的「法度者,正之致也。

……(省)苛事,節賦斂,毋奪民時,治之安。無父之行,不得子之用;無母之的德,不能盡民之力,父母行備,則天地之德也」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荀子思想和孔孟儒家思想的重大區別那更是明顯的。第一,在天人關係上,孔孟強調「天人合一」荀子主張「天人相分」;第二,在歷史觀上,孔孟主張「法先王」,荀子強調「法后王」;第三,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孟主張「王道」,反對「霸道」,荀子提倡兼用王道霸道;第四,在人性論問題上,孔孟主張「人性善」,荀子主張「人性惡」,「其善者偽也」。

總而言之,荀子對先秦的思想文化做了綜合的批判與總結,對於形成中國文化的主體結構和格局,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僅次於孔子的歷史性貢獻。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對於荀子《勸學》的觀點,你是否同意,為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勸學》主要論述思想品德的學習修養,關於學習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講得不多。誦《經》讀《禮》,當然也是學習文化知識,但它們只是文化知識的一部分,屬於社會科學領域。對於自然科學知識,荀子沒有提及。

這是很大的缺憾。這不僅是《勸學》的問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這種缺憾是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不為人們所重視造成的。

並且,中國知識分子幾千年來習慣走讀書做官的道路,把科學技術當作是雕蟲小技,旁門左道,影響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也應指出,《勸學》雖然沒有正面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問題,但對我們學習現代科學技術仍有很大的啟發。「假與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這些話是作比喻用的,但是客觀上卻說明了學習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的觀點,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啟發和鼓勵人們利用外物來增強人的能力,要學習現代科學技術來提高生產力、戰鬥力。至於荀子講學習需要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等等,不僅對思想品德的學習修養適用,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同樣適用。

它精闢地總結了學習的規律和經驗,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荀子勸學寫出任意兩條你所受到的啟發對於荀子的觀點你是否同意為什麼

3樓:

1、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病,水為之,而寒於水。說明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的就是這個道理;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只要能持之以恆,積少成多,便能掌握豐富的知識,所謂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荀子的勸學篇,在現代對青年人來說,也是有很好的啟發教育的。

前女友說挺想我的單獨見面她不同意為什麼

你們畢竟在一起過擁有一段快樂的時光那段時光只屬於你們倆,她不同意是因為她不知道該怎麼面都你也不好意思見你 拿你當禮拜天過過 別在意 她只是在刷存在感 前女友和我都結婚了,但是前女友說願意和我單獨見面,我問究竟還愛我不,她也不正面回答!她說不想和我成 分析什麼呢,見個面不就什麼都明瞭的,呵呵 如果見面...

微信把好友刪除了,沒有經過我同意,為什麼他又加回來了

你刪除別人之後,別人給你發一個資訊就會知道,然後他可以再次傳送好友申請。如果你沒有同意通過,那他是加不了你的,也沒有辦法給你發訊息的。或者你也可以把他加入黑名單,你就不會收到他的好友申請。選擇你要刪除的好友。點選右上角。按刪除即可。我今天刪了幾次同一個人,他還是把我加上了,沒經我同意呀!求解 微信把...

男領導喜歡我,我不同意,為什麼同事們預設我們在一起了

沒保持好之間的距離,行動上也沒有做出來。結果大家就誤解了也有可能。也有可能是你領導故意散播出來的。因為他是你的領導他要自己的面子啊,他不會和別人說你拒絕他了,但是別人也不會問的,你有不會給別人說的,所以別人就當你們在一起了 緣份 讓你們相識 增加彼此的瞭解 雙方就不反感 深入相互的內心 就有了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