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操
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和《夢李白二首》是同一時期的作品,當時詩人棄官遠遊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前二首詩中的懷疑總算可以消除了,但懷念與憂慮卻絲毫未減,於是杜甫又寫下《天末懷李白》表達牽掛之情。
《天末懷李白》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寫作背景】這一首和《夢李白二首》當是同一時期的作品。詩中設想李白於深秋時節在流放途中,從長江經過洞庭湖一帶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懷念和同情。
《唐宋詩醇》:"悲歌慷慨,一氣舒捲,李杜交好,其詩特地精神。"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晚唐大詩人,號稱「詩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
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他的詩號稱"詩史"
【鑑賞】此詩以涼風起興,對景相思,表達了對李白的一片牽掛之情,併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
這首因秋風感興而懷念友人的抒情詩,感情十分強烈,但不是奔騰浩蕩一瀉千里的表達出來,感情的潮水千迴百轉,縈繞心際。低迴婉轉,沉鬱深微,實為古代抒情名作。
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時李白坐永王璘事長流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杜甫因賦詩懷念他。
首句以秋風起興,給全詩籠罩一片悲愁。時值涼風乍起,景物蕭疏,悵望雲天,此意如何?只此兩句,已覺人海滄茫,世路凶險,無限悲涼,憑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卻反問遠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經意的寒暄,而於許多話不知應從何說起時,用這不經意語,反表現出最關切的心情。
這是返樸歸真的高度概括,言淺情深,意象悠遠。以杜甫論,自身淪落,本不足慮,而才如遠人,罹此凶險,定知其意之難平,遠過於自己,含有「與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無邊揣想之辭,更見詩人想念之殷。
代人著想,「懷」之深也。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瀟湘洞庭,風波險阻,因慮「江湖秋水多」。李慈銘曰:
「楚天實多恨之鄉,秋水乃懷人之物。」悠悠遠隔,望訊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語以祈珍攝。然而鴻雁不到,江湖多險,覺一種蒼茫惆悵之感,襲人心靈。
對友人深沉的懷念,進而發為對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達」,意謂文才出眾者總是命途多舛,語極悲憤,有「悵望千秋一灑淚」之痛:「魑魅喜人過」,隱喻李白長流夜郎,是遭人誣陷。
此二句議論中帶情韻,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長,有極為感人的藝術力量,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長蘅評:「一憎一喜,遂令文人無置身地。
」這二句詩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是對無數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
此時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愛國詩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這位千載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點,所以詩人飛馳想象,遙想李白會向屈原的冤魂傾訴內心的憤懣:「欲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這一聯雖系想象之詞,但因詩人對屈原萬分景仰,覺得他自沉殉國,雖死猶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亂,一清中原,結果獲罪遠謫,雖遇赦而還,滿腔的怨憤,自然會對前賢因秋風而寄意。這樣,「欲共冤魂語」一句,就很生動真實地表現了李白的內心活動。最後一句「投詩贈汨羅」,用一「贈」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載同冤,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詩相贈以寄情。
這一「贈」字之妙,正如黃生所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讀杜詩說》)
這首因秋風感興而懷念友人的抒情詩,感情十分強烈,但不是奔騰浩蕩、一瀉千里地表達出來,感情的潮水千迴百轉,縈繞心際。吟誦全詩,如展讀友人書信,充滿殷切的思念、細微的關注和發自心靈深處的感情,反覆詠歎,低迴婉轉,沉鬱深微,實為古代抒情名作。
《春日憶李白》與《天末懷李白》兩首詩都表達了對李白的思念之情、說明在抒發情感上各有什麼側重?
3樓:石榴妹
杜甫、孟浩然同是盛唐時期的兩位著名的詩人,由於相似的不幸的人生經歷,具有極其相似的詩歌風格,是滿懷豪情的盛唐頌歌,是政治理想與心胸抱負的抒懷,是對仕途失意的失落與對社會的批判的表達,是遊賞遣興與閒適的生活的再現,是真摯的鄉情、友情、親情等真性情的流露,是隱居生活的閒適與閒適當中透露出來的壯志難酬的情懷的抒發,是濃郁的羈旅愁情的表白,是入仕與歸隱的矛盾交織的悲哀,是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主導下的不同抉擇的傾情陳述。但是,同中有異,表現為:杜甫的名門,孟浩然的清貧;杜甫的真情,孟浩然的狹義;杜甫的現實的深刻揭露,孟浩然的超脫現實的清靜無為;杜甫的憂國憂民的真情流露,孟浩然的感慨身世的壯志未酬;杜甫的心中有國民的集體主義情懷而產生入仕與歸隱的矛盾,孟浩然的出生貧賤,擔憂物質基礎的個人主義情懷而產生入仕與歸隱的矛盾;杜甫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浩然以道家思想為主導。
一、不幸的人生經歷 1. 首先杜甫、孟浩然出生就不同,杜甫出生官宦而孟浩然出生貧寒,杜甫遠祖是名將,祖父又是初唐詩人,可謂是書香門第,杜甫從小就有延續「家族興旺」的責任感,孟浩然終身布衣,經歷以隱逸和漫遊為主,他的目標不是延續「家族興旺」,而是振興家庭改變貧困落後的局面。 2.
杜甫的時代是712年—770年,是橫跨「安史之亂」的,他一生的奔波相當艱辛,不僅屢次落第而歸,而且還要東奔西走,到處逃難奔波,在他的一生中,對社會的現實的認識極其深刻,充滿批判,但批判之中又由「恨」轉「愛」,其「憂國憂民」的情思貫穿整個時代,綿綿不絕。孟浩然沒有經歷過「安史之亂」的浩劫,他的一生沒有杜甫那樣的大起大落和驚心動魄,卻和杜甫一樣有著不幸的仕途經歷,都為著心中的理想而不停奮鬥,但始終落得懷才不遇的境地。這不是他們自身的原因,而是盛世背後的黑暗的社會現實造成的。
在黑暗的官場面前,他們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歸隱,但由於主客觀的不同處境,入仕與歸隱的內心矛盾又衝擊著他們,使他們意欲超然卻無法忘懷,壯志未酬之志躍然詩中,充滿了陣陣愁情。陣陣愁情加速了他們的衰老和病情,孟浩然之死:「時新病起,相見甚歡,浪情宴謔,食鮮動疾而終」①杜甫之死:
病死於舟中,他的絕命詩是《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二、 滿懷豪情的盛唐頌歌 1. 杜甫與孟浩然在初期兼有滿懷豪情的盛唐詩歌。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其對才俊之士充滿了景仰,特別是「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飲者的豪放不羈,才俊的顯赫才氣,顯示出盛唐氣象。孟浩然的《登安陽城樓》寫江城春日才子群公的閒情逸致、城郭綠洲的開闊景緻、美麗動人的神話色彩,三者融為一體,盡顯盛唐之音。 2.
不過,孟浩然的詩歌當中除了描寫盛唐氣象的豪邁情懷之外,還有杜甫詩歌中所沒有的俠義精神,孟浩然的《同儲十二洛陽道中作》有「珠彈繁華子,金羈遊俠人。酒酣白日暮,走馬入紅塵。」展示了少年任俠的作風,創造了生動鮮明的洛陽遊俠形象。
三、政治理想與心胸抱負 1.杜甫、孟浩然在出生盛唐的時代背景之下,都充滿了心胸抱負和入仕的慾望,富有遠大的政治理想。雖然他們一再的落地而歸,但心中的信念讓他們始終不肯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的理想躍然詩中,充滿豪情。
杜甫的《望嶽》是最能體現他遠大理想和心胸抱負的詩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將全詩推向高潮,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勢,充滿了傲視群雄,自命不凡的高度自信精神。 2.與杜甫的《望嶽》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前四句寫洞庭湖浩渺巨集闊、涵容天地、巨浪排空,景象雄壯,氣勢磅礴。
「蒸」字、「撼」字富有強烈的誇張色彩,景中注入遠大抱負和胸襟,後四句表達希求汲引之意,自然含蓄態度中肯。
四、仕途失意的失落與對社會的批判 1.杜甫、孟浩然都是空有一身抱負卻落得兩手空空,始終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艱難的入仕之路和百般無奈的落第而歸,使他們開始對當權者產生了不滿的情緒,開始對仕途產生懷疑,進而進行了大膽地揭露和批判。
2.杜甫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到《樂遊園歌》,再到《麗人行》,其批判的力量也在加強,反抗的情緒也在升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最含蓄的批判,它的主旨也只是入仕的迫切心情,但從「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可以看出杜甫的憤憤不平之情,《樂遊園歌》寫出了歌舞昇平中感受到的深刻的社會危機,而《麗人行》則直面得諷刺了楊國忠兄妹的荒淫和奢侈,「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通過勸人迴避來反襯出楊家的不可一世。 3.
孟浩然從《田園作》到《京還留別新豐諸友》,再到《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其批判的力度也在加強,反抗的情緒也在升溫。《田園作》也只是入仕的迫切心情,但詩中也開始感嘆朝端無親故,揭露當時朝廷用人唯親的腐敗現實,到《京還留別新豐諸友》開始懷疑入仕濟世的人生道路,再到《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的與黑暗腐敗官場決絕的態度。 4.
孟浩然的態度很明確,要與官場決絕,所以他選擇歸隱,而杜甫不會也不願意決絕,他要繼續爭取為國效力。但我們知道,不管是杜甫還是孟浩然,他們實際上都不會願意決絕的。他們的入仕與歸隱的矛盾至始至終沒有調和。
杜甫的批判直指唐王朝,揭露封建制度本身的黑暗,揭露王公貴族的荒淫的奢侈並暗示它所潛伏的危機。孟浩然雖然也直接批判當時朝廷的腐敗,但更多是針對它用人唯親政策上面的腐敗,並不像杜甫那樣全面揭露,可以說,杜甫的批判和揭露是深層次的,並且隨著他深入社會現實的瞭解而更加深刻地揭露出來,孟浩然的批判和揭露是淺層次的,他卻沒有像杜甫那樣去了解社會現實,他主張的是超脫現實、清靜無為這一點是不同的。
五、遊賞遣興與閒適的生活 杜甫、孟浩然,在早年都有著對美好生活得嚮往和享受,不論是野外郊遊還是與友人同飲,都充滿了歡快的情調。孟浩然的《遊鳳林寺西嶺》和杜甫的《題張氏隱居二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壺酒朋情洽,琴歌野興閒。
莫愁歸路暝,招月伴人還。」和「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都寫出了同友人暢飲至深夜而歸的歡快心情。
六、真摯的鄉情、友情、親情,富有真性情 1. 杜甫和孟浩然都是性情中人,都極富真性情,他們的詩歌當中充滿了鄉情、友情和親情。杜甫的詩歌以友情為主,抒發對友人的思念和同情,《春日憶李白》寫出了對李白的懷念之情,表達了杜甫與李白之間的深厚友誼,《天末懷李白》則寫李白被流放而抒發的不平,表達了對奸佞小人、社會現實的憤慨以及患難見真情的友誼和思念之情。
杜甫的鄉情、親情詩以《月夜》為代表,詩人借月抒情,深刻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揭示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 孟浩然的鄉情、友情、親情詩就更多了,有對妻子思念的鄉情、親情、同時也是愛情詩的《他鄉七夕》,而愛情詩恰恰是杜甫所沒有的。
也有懷念友人的友情詩,以《秋登萬山寄張五》為例,和杜甫的《天末懷李白》相似的是孟浩然的《送袁十嶺南尋弟》,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懷念,讀來感人肺腑。 3. 孟浩然的真性情詩是很多,但是,卻沒有杜甫的同情士卒的百姓的詩歌,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在其詩歌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是孟浩然所缺少的情感。
七、隱居生活得閒適與閒適當中透露出來的壯志難酬的情懷 1. 仕途的失意和黑暗腐敗的唐王朝使杜甫、孟浩然對仕途產生了懷疑,從而選擇了逃避現實,超脫現實,選擇隱逸的生活方式。孟浩然的隱逸詩很多,大多反映出隱居生活的閒適,有《北澗浮舟》,全篇洋溢著詩人讚美襄陽山水、樂在故鄉隱居的思想感情,還有《過故人莊》中的濃郁的鄉村風味和淳真的人情美,杜甫的隱逸詩開始於760年成都草堂落成後,杜甫棄官華州,寓居成都草堂,開始了短暫的隱居生活,這一時期生活相對安定,詩人心情相對愉悅。
以《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為代表,「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通過寫自由自在的戲蝶舞和嬌鶯啼,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生活圖景,傳達出輕鬆愉快的隱逸之情。 2.
但是,不論杜甫還是孟浩然,他們在隱居生活的閒適中卻仍然沒有忘掉自己的政治抱負,始終有著壯志未酬的情懷。杜甫的《野望》寫詩人寄野望而抒其家國之恨,感嘆自己不能為國效勞。「唯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這兩句言詩人感時而思報國,讀來感人肺腑。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懷辛大》寫夏夜水亭納涼和對友人的懷念。前四句寫詩人隱居生活得閒適之趣,後四句在懷友中流露出他的孤獨與寂寞,特別是「恨無知音賞」暗示壯志難酬的悲哀。 w
李白的樂府 歌行在創作上有何特點
李白 701年2月8日 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漢族。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 李太白集 傳世,詩作...
李白創作關山月的時間,關山月是李白在他的什麼時期寫的?中期還是晚期,寫這個詩歌的時候他身處何處身居何位置?。
關山月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古。是在盛唐李白晚期時候寫的。李白活著的時候 701 762 關山月是李白在他的什麼時期寫的?中期還是晚期,寫這個詩歌的時候他身處何處身居何位置?晚期 關復山月 是唐代制偉大詩人李白bai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du五古。此詩寫遠zhi離家鄉的戍邊將士da...
夢李白二首的創作背景,夢李白二首詩的關係
這兩首詩是乾元二年 759年 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李白與杜甫於天寶四載 745年 秋,內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後容,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懷念。公元757年 至德二載 李白因曾參與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牽連,下獄潯陽 今江西省九江市 乾元元年 758年 初,又被定罪長流夜郎 今貴州省桐梓縣 乾元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