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關鍵是什麼

2021-03-19 18:22:31 字數 5696 閱讀 1181

1樓:匿名使用者

有核心技術才有競爭力,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才不被別人左右,想***,人家光拿專利費就比你造機器掙得多。像中國的戰鬥機發動機不就是核心技術的問題嗎,要出口戰鬥機,還得看人家臉色,像蘋果和三星,htc打官司,不就是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嗎

為什麼要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2樓:貝斯和鼓最帥了

原因為: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技術能力是骨骼,製造能力是肌肉,創新設計就是給軀體注入靈魂,一個產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中國製造」真的到了需扭**力方向的時候,應該「給自己穿上行頭了」。中國製造從拼數量、拼規模,到拼質量、拼**,終於在世界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現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術、拼設計了,這決定著中國經濟的未來。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創造就是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而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

早在2023年經合組織(oecd)稱,在研發支出方面,中國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增長了1倍以上。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釋出的最新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的全球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再創新高。

其中,由中國受理的專利申請量超過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專利局的總和,名列世界第一,中國專利申請增量佔全球總增量的98%。

現狀

以蘋果手機iphone的產業鏈價值分佈最能說明問題。據調查,從美國進口一部在中國組裝的iphone手機是178.96美元,實際零售**要在兩倍以上.

其中快閃記憶體(24美元)和螢幕(35美元)是在日本生產的;資訊處理器和相關零部件(23美元)是韓國製造的;全球定位系統、微電腦、攝像機wifi無線產品等(30美元),是德國製造的;藍芽、錄音零件和3g技術產品(12美元)是美國製造的。除此之外,材料費用、各種軟體許可證和專利費用,合起來近48美元。最後算下來,在中國組裝環節的費用不過只有可憐的6.

5美元!這意味著富士康一類的公司以及成千上萬的中國勞工,從那部時尚而尖端的手機裡,只能分享3.6%的價值,按零售價計算不足2%!

蘋果手機的利潤分配就說明了一切,中國人制造了蘋果手機,但沒有創造蘋果手機,大量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接觸有毒物質,但最後我們分配利潤最少。

轉變的意義

從蘋果公司例子不難看出中國製造的向中國創造轉變勢在必行,技術能力是骨骼,製造能力是肌肉,創新設計就是給軀體注入靈魂,一個產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喬布斯的偉大,在於其對工業設計苛刻甚至極端的追求。與蘋果相比,「中國製造」真的到了需扭**力方向的時候,應該「給自己穿上行頭了」。

中國製造從拼數量、拼規模,到拼質量、拼**,終於在世界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現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術、拼設計了,這決定著中國經濟的未來!

沿著思路,人們還會繼續發問:喝一杯香濃的咖啡,與「到星巴克坐一坐」,這之間又有什麼本質差別?前者只與口味或嗅覺有關,而後者卻成了美國人的社交名詞——星巴克連鎖咖啡店,是一個讓你放鬆、發呆,或者會見好友的去處,它甚至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流行文化視窗,讓**、書籍、電影之類的文化產品與咖啡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再看看那些進入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公司吧。體育用品製造商耐克,說自己「不僅僅提供高效能的運動裝置,而且承諾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時尚服裝品牌阿瑪尼稱,「穿上阿瑪尼,你便成了阿瑪尼」,它意味著成功,休閒和品位,而該品牌創始人阿瑪尼,那個70歲的白髮老頭,還準備涉足汽車內飾和特色餐飲業;英特爾公司只是提供一個看不見的晶片嗎?不!

它帶來的是「由技術所推動的最前沿的生活」。「在高手雲集的世界裡,正常化和標準化就意味著一無所有。」所以,可能基於對雷同的恐懼亦或厭惡,瑞典人創造了宜家(ikea),重新塑造和詮釋了人類的家居文化。

中國人已經用「made in china」證明了自己吃苦耐勞的商業意志,而一個新的挑戰已經赫然擺在眼前,我們能否可以在想象力無邊界的「無形時代」,真正展現中國人的智慧?那就是中國創造。

1.國家投入

早在2023年經合組織(oecd)稱,在研發支出方面,中國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增長了1倍以上。在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也剛剛取代德國,位居全球排行榜的第五位

2.教育投入

以往,日本和韓國曾在大學教育上大舉投資,以實現其經濟現代化,如今中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自2023年以來,中國大學生數量增長了逾3倍,達到1600萬人。美國每年培養13.

7萬名學士以上學位的工程師,中國培養出35.2萬名此類人才。據留學服務中心的統計顯示,截止2023年我國的各類留學回國人員達81.

84萬人,有72.02%的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建設自己的國家。

3.改革教育體系

許多觀察人士認為,中國若想提高創新能力,需要改革的不僅僅是學術研究機構,還包括教育體系。大學教師們表示,大學過多地關注理論和機械式的學習,在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方面關注不夠。班級的人數也過多:

一些博導需要指導50多名學生。

麥肯錫(mckinsey)的一份報告估計,在中國大學的工程類畢業生中,只有10%具備在跨國公司工作所需的實用技能和語言技能。該諮詢公司警告稱,中國即將出現人才短缺的局面。中國人甚至這樣稱呼此類學生——「填鴨式」,他們擅長記憶事實和通過考試,但非常缺乏主動精神。

在儒家傳統的薰陶下,中國對教育非常重視,但也極度尊重權威。僱主們經常抱怨稱,儘管他們僱用的大學畢業生似乎在理論上很出色,但很難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必須克服年輕大學畢業生沉默寡言的毛病,中國**正努力解決某些問題。

中國在課程設定上做了一些變動,強調交流和團隊合作,同時建立了一批一流大學作為核心,它們將得到額外的資源。

4.企業

阻礙創新的最大障礙之一,可能不在實驗室或教室,而是**的命運。過去二十年來,小型私營企業一直是創新的主要動力之一,而中國的金融體系沒有為私營企業家提供足夠的支援。中國國有企業佔據了約75%的銀行貸款,並在1300家上市公司中佔據主導地位。

儘管研究型公司有時需要數年時間,數以百萬美元計的花費,才能將產品推向市場,但中國企業家往往不得不依靠家庭成員或非正規的貸款網路,來籌集初創資金。「在建立一個後院工廠方面,非正規網路確實相當有效,」麥肯錫大中華區總裁高安德(andrew grant)表示,「但如果你希望轉變為一個1000人的業務,它們就不起作用了。」

在日本和韓國,研究集中在那些有財力冒險的大公司身上,例如索尼(sony)和三星(samsung)。然而,在中國,大公司多為國有企業,經營企業的高管對於冒較高風險頗為敏感。「其中一個關鍵是金融體系,」里昂**經濟學家安迪·羅思曼(andy rothman)表示,「問題是,這個體系是否能夠真正將資金配置到私營企業,為它們的自主研究提供資金?

」 羅思曼編制了一份有關中國科學動力的報告。

途徑當然還有許多,在此不再累述,總而言之,只有我們每個人,每個團體,每個組織時時,處處,事事持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精神,中國創造就能夠實現國家的真正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就一定會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4樓:恏乄亖

因為中國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更多地進行中國創造,才能使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提高。

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勢在必行,技術能力是骨骼,製造能力是肌肉,創新設計就是給軀體注入靈魂,一個產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拓展資料

創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那些引起社會深刻變革的重大技術成就,更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國家新增發明專利越多,顯然未來產生影響世界的重大創新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從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機構釋出的各類統計資料看,我國已經具備了專利申請方面的數量優勢,在邁向創新強國的道路上,關鍵是如何把這種專利數量優勢,轉化為現實中的創新優勢,提升創新的質量。

「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 創新從來不會一蹴而就-人民網

5樓:長纓在手

因為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

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made in prc)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籤之一,因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和他龐大的工業製造體系,這個標籤可以在廣泛的商品上找到,從服裝到電子產品。

中國製造是一個全方位的商品,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中國製造在進行物質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將人文文化和國內的商業文明連帶出口到國外。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

2023年3月,工信部組織修訂《「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2023年)》,將於近期印發。該指南旨在把《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避免重複建設,突出所專所長,打造中國製造「新版圖」。

中國創造就是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而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

認識和反思「創造力」

首先我們需要端正對「創造力」的認識。創造力是一種價值重塑,更是一種思想解放,是選擇以新的發展觀發展經濟的視域和氣度。文化產業是文化、知識和技術高度關聯的產業,其每一個環節都高度依賴創新和創造。

沒有思想的解放、觀念的革新,難以開啟創造力的閘門。必須看到,現實生活中「求同」的思想使我們拘泥保守、害怕出新,「中庸」的觀念使我們安於現狀、麻木懈怠,「內斂」的性格使我們習慣於「拿來主義」。由此便出現了這樣的尷尬與矛盾:

一方面我們對文化發展與文明進步侃侃而談,另一方面對文化轉型與產業升級的路徑又一籌莫展。在我們的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有利於發揮創造力的體制機制還有諸多不完善之處,創新及其成果的保護、轉化和應用尚不健全,全社會投入創新的環境和氣候尚未形成,創意人才的活力沒有得到有效激發,能夠貼近群眾需求、市場認可度高的優秀文化產品依然缺乏。此外,以一味「立異」的方式取代「創意」、「創造力」,這樣的認識誤區也亟須我們反思。

開啟全民創新的閘門

激發文化創造力,需要以深層次改革為動力。從國家文化發展規律和市場執行規律來看,一旦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產業政策的調整、文化投融資體制的創新、文化市場準入條件的放寬等,都將成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機組成部分。激發文化創造力,需要優化文化創新的社會環境。

人才是文化不斷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永動機」,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和文化發展環境,才能湧現出更多敢為人先、執著求索的創新人才。保護智慧財產權是激發創造力的基礎,只有當創造力真的成為一種財產,並像其他財產一樣受到法律保護時,創造力才能成為生產力,因而,培育良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是當務之急。

激發文化創造力,需要開啟全民創新的閘門。全民文化創造力的充分釋放是文化繁榮的基礎。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是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

只有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才能使創造力不斷迸發,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持續不斷的動力。

提升文化產品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加快的當今時代,創造力是一種生產力,創造力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多寡是評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希望。

這一維度意味著我們今天要想保護創造力,不僅需要具備堅定的人本精神,還要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閉門造車和自欺欺人的自閉式發展必然造成前沿文化產品的缺失,必將拉大與國際文化產業發展潮流的歷史性差距。而要想緊緊把握世界文化產業發展的動態,從文化產品生產的內容到形式都必須放置於全球文化需求的背景下來考量,必須瞄準更大的市場。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學好化學的關鍵是什么,學好化學的關鍵是什麼?

學好化學的關鍵是掌握物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絡,形成一個物質體系網路,而在這個網路中的物質又要各個擊破,比如主族元素,可以以第二第三週期的元素為代表元素,那麼他們可以形成哪些化合物和單質,這些物質怎樣相互轉換,反映的特徵等等,這就可以建立一個網狀體系,一般的輔導書上都總結得很好,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已有的總結...

你認為中國農村發展的關鍵是什麼?

中國農村發展的關鍵是 深化農村土地等基本制度改革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在專家們對 十二五 中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點提出的建議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深化農村土地 公共資源配置 公共服務 金融等基本制度改革。改善基礎設施 加強研發和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技術 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正確認識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的關係,關鍵是運用

勞動二來重自性 勞動二重 性,指的是生產商品的bai具體勞動和抽du象勞動這二重屬性。zhi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 勞dao動物件 所用工具 操作方法 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