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的主人是誰,他們是我國古代那個時期的什麼人

2021-05-15 02:26:07 字數 4861 閱讀 8296

1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葬。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長沙為漢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

該墓地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又曾被附會為長沙王劉發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雙女」。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23年發掘了1號墓。1973至2023年初,發掘了2號、3號墓。

2023年出版了《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相利倉於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號墓發現「長沙丞相」、「侯之印」和「利倉」 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利倉本人。 1號墓發現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屍體,墓內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應是利倉的妻子。

3號墓墓主遺骸屬30多歲的男性,可能是利倉兒子的墓葬。3號墓出土的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樣,標誌著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分別打破2號墓和3號墓,則其年代應再晚些。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馬王堆漢墓的主人是誰?

2樓:北京創典文化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在長沙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

馬王堆鄉有一處特別的地方,那裡是方圓250米的土丘,土丘的中部,殘留著兩個高16米的土冢,這就是通常所指的「馬王堆」。這方土丘的兩個土冢大小相似,中間連線,形狀非常像一個馬鞍,人們就叫「馬鞍堆」。而長沙話的「鞍」和「王」的讀音相似,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人們念走了音,「馬鞍堆」就變成了「馬王堆」。

在這兩個土冢中,東邊的是一號墓的封土堆;西邊的是二號墓的封土堆。三號墓的封土堆幾乎全被一號墓的封土所覆蓋,外表上很少露出痕跡。馬王堆周圍是平坦的田地,瀏陽河從它的東面轉向西北蜿蜒流過,河的東面和北面是連綿的低矮山丘。

馬王堆的西面不遠處,是注入瀏陽河的一個不大的湖泊。千百年來,馬王堆就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靜靜地沉睡著。有人說,「馬王堆」的名稱與五代十國時期的楚王馬殷有關。

923年,後唐取代後梁,馬殷被冊封為楚王,以長沙為統治中心,管轄湖南全省、江西西部、貴州東部和湖北南部地區。930年,馬殷去世,其子馬希範繼位。

至北宋,楚國滅亡,馬殷家族統治湖南達數十年之久。在長沙保留著不少關於馬王的古蹟,如會春園、九龍殿、馬王街等,而馬王堆也被認為是其中之一。在楚王馬殷家族消失數百年後,清人認為馬殷及其家族死後葬於馬王堆。

也有說此處是馬殷父子的疑冢,即假墳,所以沒有稱為陵,而是稱作堆。除了這種說法之外,還有人認為「馬王堆」是由西漢時期長沙定王劉發的母親程、唐二姬的「雙女墳」而得名的。

長沙王劉發的母親唐姬,原是漢景帝的寵妃程姬的侍女。有一天,漢景帝傳喚程姬侍寢,但程姬身體不舒服,然而皇上的旨意不可違抗,程姬便想出一個辦法,從她的侍女中挑選了身高相當、容貌相似的唐兒,代替自己與景帝**。那晚景帝宴罷歸房,醉眼矇矓,在昏黃的燈光下未及細看,就與唐兒同床共寢。

唐兒因此懷上龍種,為景帝生了個兒子,便取名為劉發。後來景帝知道了實情,因為劉發是侍女所生,身份低微,所以在他長大**後,景帝便將他封為人口1.5萬戶的長沙王(死後諡號定王),並讓其遠離長安。

劉發也知道自己的身世,雖遠在長沙,卻十分思念兩位母親。

於是,他就派人在長沙城內築起一座土臺(即後來的定王臺),時常登高遠眺長安城,表達對兩位母親的思念。在唐、程二姬相繼去世後,劉發將她們的屍體由長安運至長沙,安葬在城東外的土堆中,並在土堆上豎立起一根高大的旗杆,杆上吊掛一個大紅燈籠。每當劉發站在定王臺上遠眺大紅燈籠時,就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兩位母親。

北宋《太平寰宇記》也記載說,這裡是西漢長沙定王劉發埋葬他母親的「雙女冢」。根據史料所記載,劉發兩位母親的埋葬地點與馬王堆的位置十分吻合,況且在時間上也頗為吻合,所以劉發母親的墓葬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釋。但後來發現,在看似只有兩個墓冢的土丘下,居然有3座墓穴,而且3座墓葬的時間相距20多年。

其中,在二號墓發現了「長沙丞相」、「軑侯之印」和「利蒼」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是軑侯利蒼。一號墓中有一具年約50歲的女性屍體,墓內出現了刻有「妾辛追」3個字的骨質印章,說明墓主應是利蒼的妻子。

另外,三號墓裡的遺骸應該是30多歲的男性,所以可能是利蒼的兒子。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國相利蒼於漢惠帝二年去世,而長沙正是漢代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通過歷史記載、文物鑑定以及其他因素的綜合考慮,尤其是墓中的漆器款識、封泥、印章等各種物件給人們提供的有力證據,於是最終斷定一號墓墓主為利蒼之妻,二號墓墓主為利蒼本人,三號墓墓主為利蒼之子。

一號墓墓主名字叫辛追,是利蒼的妻子,比利蒼要年輕很多,利蒼去世的時候,她才30歲左右,美貌非凡,富貴優雅。長沙國丞相利蒼生於戰國末年,逝世於公元前186年。他早年參加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

漢初任長沙國丞相,被封為軑侯,食邑七百戶。「軑」便是利蒼的食邑,封地在河南省羅山縣和光山縣之間,也有的說在湖北省浠水縣蘭溪鎮。三號墓墓主利豨是利蒼和辛追的兒子,利蒼去世後繼承了封號,成為第二代軑侯。

利豨的兒子第三代軑侯離開了長沙到首都長安做官。之後,利豨的孫子***軑侯任過武官,因為擅自調兵而被判處死刑,受到赦免才保住了一條性命,不得不回到原籍成為平民。於是,利家的侯爵再也沒有了。

早在2023年,長沙地區進行大規模考古挖掘時,年輕的夏鼐就對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王仲殊十分肯定地說:「這不是五代馬殷父子的墓,而是一座漢墓,可能屬於西漢早期,馬王堆名不副實。」可是,墓裡面的主人到底是誰呢?

正當人們疑慮重重的時候,漢墓發掘工作結束,一切疑慮和猜測煙消雲散,墓主人的神祕面紗終於被揭開了。

馬王堆漢墓主人是誰?

3樓:北京創典文化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在長沙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

馬王堆鄉有一處特別的地方,那裡是方圓250米的土丘,土丘的中部,殘留著兩個高16米的土冢,這就是通常所指的「馬王堆」。

在這兩個土冢中,東邊的是一號墓的封土堆;西邊的是二號墓的封土堆。三號墓的封土堆幾乎全被一號墓的封土所覆蓋,外表上很少露出痕跡。

馬王堆周圍是平坦的田地,瀏陽河從它的東面轉向西北蜿蜒流過,河的東面和北面是連綿的低矮山丘。馬王堆的西面不遠處,是注入瀏陽河的一個不大的湖泊。千百年來,馬王堆就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靜靜地沉睡著。

有人說,「馬王堆」的名稱與五代十國時期的楚王馬殷有關。

923年,後唐取代後梁,馬殷被冊封為楚王,並以長沙為統治中心,管轄湖南全省、江西西部、貴州東部和湖北南部地區。

930年,馬殷去世,其子馬希範繼位。至北宋,楚國滅亡,馬殷家族統治湖南達數十年之久。

在長沙保留著不少關於馬王的古蹟,如會春園、九龍殿、馬王街等,而馬王堆也被認為是其中之一。

在楚王馬殷家族消失數百年後,清人認為馬殷及其家族死後葬於馬王堆。也有說此處是馬殷父子的疑冢,即假墳,所以沒有稱為陵,而是稱作堆。

除了這種說法之外,還有人認為「馬王堆」是由西漢時期長沙定王劉發的母親程、唐二姬的「雙女墳」而得名的。

長沙王劉發的母親唐姬,原是漢景帝的寵妃程姬的侍女。有一天,漢景帝傳喚程姬侍寢,但程姬身體不舒服,然而皇上的旨意不可違抗,程姬便想出一個辦法,從她的侍女中挑選了身高相當、容貌相似的唐兒,代替自己與景帝**。

那晚景帝宴罷歸房,醉眼矇矓,在昏黃的燈光下未及細看,就與唐兒同床共寢。唐兒因此懷上龍種,為景帝生了個兒子,取名劉發。

後來景帝知道了實情,因為劉發是侍女所生,身份低微,所以在他長大**後,景帝便將他封為人口15000戶的長沙王,諡號定王,並讓其遠離長安。

劉發也知道自己的身世,雖遠在長沙,卻十分思念兩位母親。於是,他就派人在長沙城內築起一座土臺,即後來的定王臺,時常登高遠眺長安城,表達對兩位母親的思念。

在唐、程二姬相繼去世後,劉發將她們的屍體由長安運至長沙,安葬在城東外的土堆中,並在土堆上豎立起一根高大的旗杆,杆上吊掛一個大紅燈籠。每當劉發站在定王臺上遠眺大紅燈籠時,就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兩位母親。

這方土丘的兩個土冢大小相似,中間連線,形狀非常像一個馬鞍,人們就管它叫「馬鞍堆」。而長沙話的「鞍」和「王」的讀音非常相似,也不知到了哪朝哪代,人們念走了音,「馬鞍堆」就變成了「馬王堆」。

北宋《太平寰宇記》也記載說,這裡是西漢長沙定王劉發埋葬他母親的「雙女冢」。

根據史料記載,劉發兩位母親的埋葬地點與馬王堆的位置十分吻合,在時間上也頗為吻合,所以劉發母親的墓葬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但後來發現,在看似只有兩個墓冢的土丘下,居然有3座墓穴,而且3座墓葬的時間相距20多年。

其中,在二號墓發現了「長沙丞相」、「軑侯之印」和「利蒼」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是軑侯利蒼。

一號墓中有一具年約50歲的女性屍體,墓內出現了刻有「妾辛追」3個字的骨質印章,說明墓主應是利蒼的妻子。

另外,三號墓裡的遺骸應該是30多歲的男性,所以可能是利蒼的兒子。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國相利蒼於漢惠帝二年去世,而長沙正是漢代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

通過歷史記載、文物鑑定以及其他因素的綜合考慮,尤其是墓中的漆器款識、封泥、印章等各種物件給人們提供的有力證據,於是最終斷定一號墓為利蒼之妻,二號墓為利蒼本人,三號墓為利蒼之子。

一號墓墓主名字叫辛追,是利蒼的妻子,比利蒼要年輕很多,利蒼去世的時候,她才30歲左右,美貌非凡,富貴優雅。

但是,歷史上對辛追沒有明確的記載。有人說,這個名叫辛追的神祕女子是景德鎮浮樑人,在那片瓷與茶文化交融的土地上曾經留下她的足跡。那裡仍然有很多和她有關的遺蹟,也有許多關於她的傳說。

長沙國丞相利蒼生於戰國末年,逝世於公元前186年。他早年參加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漢初任長沙國丞相,被封為軑侯,食邑七百戶。

「軑」便是利蒼的食邑,封地在河南省羅山縣和光山縣之間,也有的說在湖北省浠水縣蘭溪鎮。

約在公元前204年,利蒼攜妻子辛追,帶著剛滿週歲的兒子利豨來到長沙國任職。不久,鄰國淮南王英布叛變,利蒼勸說第二代長沙王吳臣誘殺了吳臣的姐夫英布。長沙王之子吳淺、長沙丞相利蒼因此均被封為侯。

利蒼即成為第一代軑侯。

三號墓墓主利豨是利蒼和辛追的兒子,利蒼去世後繼承了封號,成為第二代軑侯。利豨的兒子第三代軑侯離開了長沙到首都長安做官。

之後,利豨的孫子***軑侯任過武官,因為擅自調兵而被判處死刑,受到赦免才保住了一條性命,不得不回到原籍成為平民。於是,利家的侯爵再也沒有了。

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墓主人是誰簡述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的內容及其藝術成就

馬殷 852年 930年 字霸圖,許州鄢陵 今河南鄢陵縣 人,五代十國時期南楚開國君主。馬殷早年以木匠為業,後投入秦宗權軍中,隸屬於孫儒部下。孫儒戰死後,馬殷作為劉建鋒的先鋒,南下湖南,攻佔潭州等地,成為馬步軍都指揮使。乾寧三年 896年 劉建鋒被殺,馬殷推為主帥,逐步統一湖南全境。唐朝任其為湖南留...

馬王堆挖掘時間是哪一年馬王堆漢漢墓那一年發掘

馬王堆 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陳列在湖南省博物館院內。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挖掘出土。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組織尚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屍體相似。它既不同於木乃伊,又不同於屍臘和泥炭鞣屍。是一具特殊型別...

馬王堆墓主人的推測是怎樣被證實的

可是,墓裡面的主人到底是誰呢?正當人們疑慮重重的時候,漢墓發掘工作結束,一切疑慮和猜測煙消雲散,墓主人的神祕面紗終於被揭開了。馬王堆三號墓墓主到底誰呢?馬王堆漢墓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 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