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出,黃河清的典故

2021-05-13 19:35:23 字數 3083 閱讀 3351

1樓:進北人

出自明·程登吉:《幼學瓊林》

傳說黃河五百年變清一次。甚至還有「千年難見黃河清」的說法。

資料:黃河的水經常是渾濁的,很早就被人們注意到了。

春秋時期,魯襄公八年(前565),晉國的盟國鄭國受到楚國的攻擊,是屈從於楚?還是抗擊楚兵等待晉兵來救?鄭國的當權者出現兩派,爭論激烈。

主張歸順楚國的子駟,引詩為喻:「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意思是一個人想在有生之年見到黃河變清,幾乎不可能,等晉國出兵來救,也是等不上的。

(《春秋左傳·襄公》)結果是他這一派佔了上風。那時的人們,以為自然界和人世間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聖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災、冰雹、蝗蟲、**、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災害,都被看成是人們特別是「天子」幹了壞事,上天降下的懲罰。

據歷史記載,古代黃河經常氾濫,「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孟子·滕文公》)。「河災之羨溢,害中國也尤甚」(《漢書·溝洫志》)。後來有大禹治水,「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

」(《孟子·滕文公》)。不過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大概也僅能做到減輕水患,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解決黃河的問題。據史料記載,自公元前602年即周定王五年至2023年的2500多年中,黃河下游決溢1590多次,改道26次。

據專家研究,殷商王朝曾多次遷都,至少有5次是因為避開水災。(鄧拓:《中國救荒史》;王嘉蔭:

《中國地質史料·河流》等)

在漢武帝劉徹統治中國的強盛年代,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黃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陽西南)決口,「氾濫為中國害,菑樑、楚,破曹、衛,城郭壞沮,蓄積漂流,百姓木棲,千里無廬,令孤寡無所依,老弱無所歸。」(桓寬:《鹽鐵論·申韓》)

以後20多年水患不斷,持續減產。漢武帝不得不派出數萬士兵去修堤堵口,並動用了修建宮室的建築材料,還曾帶著**去參加堵口背柴投水,把白馬和自己佩帶的玉投在河中以祈求河神的保佑。(《漢書·溝洫志》;《史記·河渠書》)

「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里一時清」([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八回),成為古時中國人的夢想。

這個聖人,當然不是普通人,也不是指孔夫子這樣的學問家,只是那些君臨天下的帝王才擔當得起。幾千年來,許多中國人總是希望出個好皇帝,能夠帶來「河清海宴」的太平盛世。

「黃河清」被視為會給人們帶來幸福的祥瑞,但「黃河清」與聖人出究竟有什麼因果關係,沒有人能說清楚,期盼「河清」,不過是一種希望擺脫現實煩惱的精神寄託。

其實黃河水並非都是不清,得看是那一段,漢朝初年成書的《爾雅》已注意到,「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爾雅·釋水》)。即黃河在匯合眾多支流前,並不渾濁。

經過近代的科學考察,準確地知道,5464公里長的黃河,只是1992公里長的中下游是渾水,佔總長度一半以上的黃河上游,即從河源至河口鎮這一段,水是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國河流泥沙公報》2023年)

在黃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時間變清的時候,即史書中作為祥瑞記下的「河清」,並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據地質學史專家李鄂榮先生考證,中國歷史上的「河清」,有記載可查的便有43次,首見於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如從此時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李鄂榮:

《黃河下游地上懸河的形成》;《說說黃河的「黃」》)

不過中國古代的學者習慣於坐而論道,忽視對自然界的實地考察,對於黃河的瞭解,大多侷限在眼前所見和道聽途說。唐人孟郊「誰開崑崙源?流出混沌河」(孟郊:

《泛黃河》)、宋代王安石「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黃河》)等詩句,都不過是文人想象之作。

而出現「河清」,顯然也與什麼「聖人出」無關。大概誰也不會認為宋徽宗是個聖人,但他在位時,竟出現過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彈冠相慶,用各種形式來****,大觀元年(1107)「乾寧軍言黃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晝夜,詔以乾寧軍為清州」(《續資治通鑑》)。「黃河清」被譜寫成新曲流傳(蔡絛:

《鐵圍山叢談》),還在韓城建立記載這些祥瑞的「河瀆碑」。此碑至今尚在。可是立碑後僅僅15年,這個導致北宋亡國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兒子欽宗一起被金兵俘虜帶走了。

(和吉:《司馬祠———黃河札記》)

明代永樂二年冬的「黃河清」,也是被大肆渲染的一次,顯然與朱棣是以臣下起兵奪得皇位,需要以此來證明他是「奉天承運」有關。

將「黃河清」作為聖人出宣揚得最厲害的,是清雍正四年那一次,大抵也是因為雍正皇帝得位的合法性受到懷疑,同時這個皇帝「於天人感應之際,信之甚篤」。(《雍正起居注》)

這次「河清」的規模比較大,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從雍正四年十二月上旬末開始,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和江蘇五省的河水漸清,次年年初仍可見到。(乾隆《陝西通志》;乾隆《山西通志》)。在得到「河清」的奏報之後,雍正表面上說「受寵若驚,不以為喜,實以為懼」,實際上是喜不自禁。

不僅趕快派**去向埋葬在景陵裡的父親康熙報告好訊息,去黃河致祭河神,而且把一大批**官升一級。自己還動筆寫下《河清頌》二千餘言,命河道總督田文鏡在江南清口(今淮陰縣西南)建立「御製黃河澄清碑」,刊刻其上,說是感謝河神,實是給自己表功。

電視劇《雍正皇帝》中的田文鏡,是以勤勞任事,一心為國而得到皇帝的信任與拔擢。歷史上真實的田文鏡,也確實是一個肯幹實事,深得雍正的信任為數不多的大員之一,但從他在這次「河清」中的表演來看,仍是個拍馬有術之人。他在奏章中讚頌雍正「德備中和,功同參贊。

……已臻於無為之聖治。是以天不愛道而七政齊輝,地不愛寶而九河告瑞。……臣考之典籍,黃河十年一清,至聖之君以為大瑞,然從未有清至一千里,久至一月,如今日之獨盛者也。

通省臣民莫不歡呼,踴躍稱頌。皇上朝乾夕惕,聖德格天,昭此大瑞,以垂億年斯年之巨集庥;遇此奇逢,幸生六道化成之盛世」。吹捧得無以復加了。

61年後,乾隆五十三年,山西又見「黃河清」,巡撫明興上表報喜,卻沒想到乾隆皇帝的態度和他老子截然相反。不但沒有給予獎勵,還被訓斥了一通。乾隆甚至對古人也作了批評:

「歷代史策,侈陳符瑞,大率出於傅會鋪張,無關實政。」稱「河水澄清,雖亦間有之事,但似此侈陳祥瑞,誇示休徵,殊屬無謂」。還指出,上年黃河剛鬧過水災。

與其出「河清」這樣的祥瑞,還不如不要氾濫成災。揭露了**們報喜不報優的惡習。最後向臣下宣示:

「現在晉省既有河清之事,則下游各省,自必由漸澄清。該地方官不奏則已,倘亦有似此具奏者,再將此意,明降諭旨,以示朕敬天勤政,以實不以文至意,將此先諭明與知之。」不許再打這種****的報告了。

上樑正了下樑就不歪。所以李鄂榮先生查到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這一次「河清」,就成為中國歷史記載中最後的一次。

黃河水的清濁,是自然現象,與聖人出不出無關。

關於黃河的典故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

有關黃河的典故,詩詞,成語有哪些

鯉魚跳龍門,九曲黃河十八彎 您好!詩詞有 1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 涼州詞 2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 登鸛雀樓 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 將進酒 4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使至塞上 5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張養浩 潼關懷古 6...

黃河落日古清生的賞析,一朵小花古清生賞析

對黃河恢弘氣勢的讚美,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1.具體表來述 癒合般的期待裡,滿源心的驚悚,拜bai望那火焰般最後du的絕世一吻 的作zhi用。題型分析 dao劃線句 設計思路 考察同學是否可熟練掌握劃線句題型。答案及評分標準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1分 將夕陽沉暮比作太陽與大地的一吻,並通過作者視覺上的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