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七落
一、由於早期九江境內有九條河湧流入西江而得名。
二、九江境內有多條河湧。古人以「九」概「多」,而取鄉名為九江。
三、嶺外湞江水、湟川、武溪、貪泉皆名川,匯眾流入於海,若潯陽之九派然,越人名之為九江。
四、《南海九江鄉志》《九江儒林鄉志》記載,九江之名,取自西江下游九江大洋河段,古「九江大洋灣」即今偶山(俗稱「擔擔沙」)上、下游附近一帶河段。
注:九江並沒有「儒」一簡稱,只是個別人在九江論壇或口頭上流傳,官方並沒有承認! 九江話(九江鎮方言)是九江鎮獨有的語言,有自己獨特的詞彙和語法、讀音也與粵語有所不同,是九江不可或缺的文化。
九江話是上幾代留給我們寶貴的特有粵語方言,它有別於純正的粵語,有一種獨特的風情,正所謂鄉音不改,鄉情不變。九江方言的正統讀音被許多九江人忘卻,作為我們九江人嘴邊的文化,我們需要行動起來,保護九江方言文化。 九江龍舟平時沉於水底,以泥埋藏防木質腐朽。
每年舉行龍舟活動前夕都會「起龍」,把龍舟從水下的泥土中挖出,然後清潔龍頭、龍尾,上漆翻新,準備工具、飾品。舉行活動當天天未亮時要裝上龍頭龍尾,然後進行「採青」。天亮後,龍舟盛裝打扮,在九江圩湧段來回遊弋表演,稱為「游龍」。
翌日,結契的龍舟相聚競渡,爭奪高標,互贈彩旗,互到村裡拜訪,請吃龍舟飯。晚餐後,結契龍舟在河湧裡划行,互相送別,俗稱「送契」,有鬧至深夜方休。活動一般持續2-3天,也有連續幾天。
結束後,復將龍舟沉埋於水底。
九江划龍舟並不是在端午節,而是在國慶節。(五一勞動節在沙頭舉行龍舟賽)在九江、沙頭,明、清兩代已經很盛行在端午划龍舟了。**時期,划龍舟活動改在秋涼初屆、農事稍歇的**月間舉行。
抗日戰爭勝利後,定位10月10日划龍舟;新中國成立後,則在10月1日遊龍、賽龍舟慶祝國慶,端午不再划龍舟。 九江雙蒸酒——香港的廣告唱到街知巷聞,是酒類中的萬寶路。
九江雙蒸酒始創於清朝道光初年,距今已經有差不多200年的歷史。兩個世紀以來,承集數代九江先輩的辛勞與智慧,九江雙蒸酒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釀造技藝。它主要以大米為原料,用大米、黃豆製成酒麴,採用續添蒸飯、再度發酵、冷卻餾酒、齋酒貯存、陳肉醞浸、精心勾兌、過濾包裝的方法釀造而成,具有「玉潔冰清、豉香純正、醇滑綿甜、餘味甘爽」的獨特風格。
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在南海九江獨特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藉助西江河畔適宜的區域性氣候、清冽的水質和獨特的釀造工藝,九江人民釀造出適合嶺南氣候條件下飲用的優質米酒。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的發展史,既是一部明清以來南海九江酒業的專業發展史,又是一部南海手工業、商貿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嶺南文化發展史的一部分,更見證了華人海外圖存的艱難歷程。
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與中國其他傳統技藝一樣,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獨創精神。這種精神隨著九江雙蒸酒從未間斷的內銷與出口,建立起跨越時空的文化影響力,這奠定了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具有珍貴的歷史、科學、人文、民俗、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2023年,九江鎮12個酒坊組成聯營社,成為九江酒廠的前身,併成為九江雙蒸釀造技藝的唯一傳承單位。發展至今,九江雙蒸酒年產量4萬多噸,暢銷於省港澳、廣西、海南甚至歐美唐人街。
九江有什麼歷史文化?
2樓:林寒
九江,簡稱 「潯」,古稱 「潯陽、柴桑、江州」,是中國江西省下轄地級市,是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長江以南沿岸,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經濟、政治、文化、科教、商業次中心城市,江西省雙核城市,長江十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著名優秀旅遊城市,有「江西北大門」之稱。九江地處長江與京九兩大經濟帶交叉點,是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東林寺)皆位其境內。
先秦夏、商時期,九江境地分屬荊州、揚州;春秋時分別屬吳國、楚國,有「吳頭楚尾」之稱;戰國時多有變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滅吳,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敗越,屬楚。[1]
商代設艾侯國,建都於修河上游,所轄範圍大致為今修水、銅鼓、武寧、永修一帶;武王克商後,除艾侯國,設艾監。春秋後期至戰國期間,在分封諸侯國之外,出現了縣邑,江西境內有番(pó)、艾2邑,其中艾邑轄區範圍大致與艾侯國、艾監相等。
秦漢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秦滅楚,以其地設3郡,其中九江郡轄區範圍包括今江西大部,郡治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漢高帝六年(前201),設豫章郡,治南昌;領縣十八,九江境內有五,依次為:第三彭澤(治今彭澤西南,包括湖口、彭澤、都昌及安徽東流一部);第五歷陵(治今德安);第七柴桑(治今九江西南,包括市區及九江、星子、瑞昌等地);第八艾(治今修水渣津附近,包括修水、銅鼓2縣);第十四海昏(治今永修東,包括永修、武寧、靖安、安義、奉新5縣);第十六鄡陽(治今都昌南,包括都昌縣和波陽縣各一部)。同時,設立尋陽縣,治所在今湖北省黃梅縣西南,其江南轄區一部在今九江境內。
永元十六年(104),分海昏設建昌縣。中平年間(184~189),分艾縣置西平縣;二年(185),析海昏、建昌置永修、新吳(今奉新)2縣。建安四年(199),析艾、海昏設西安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屬孫吳,柴桑隸武昌郡,尋陽隸廬江郡。各縣分屬武昌(柴桑)、豫章(艾、海昏、建昌、永修、新吳、西安、彭澤)、鄱陽(鄡陽、歷陵)、廬江(尋陽)4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西安縣為豫章縣。元康元年(291),分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10郡為江州,治豫章(今南昌)。永興元年(304),分廬江郡尋陽縣、武昌郡柴桑縣合立尋陽郡,治尋陽縣(江北),屬江州。
東晉咸和年間(326~334),先後將尋陽郡治、尋陽縣治由江北遷至柴桑;鹹康六年(340),又將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駐尋陽。至此,州、郡、縣**政權同治尋陽。義熙八年(412),尋陽郡改名為江州郡;省尋陽縣,併入柴桑。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廢鄡陽,併入彭澤縣。元嘉元年(424),廢歷陵,併入柴桑縣;二年(425),廢海昏,併入建昌縣。樑太清二年(548),分彭澤置太原僑郡,轄晉陽、和城、天水3僑縣及彭澤;分柴桑置汝南僑縣;尋陽郡治遷入湓城(今九江市區)。
太平二年(557),分江州為二,立西江州,領尋陽及太原、高唐、齊昌、新蔡4僑郡。陳永定三年(559),置豫寧郡,治豫寧縣,轄艾、建昌、永修、新吳、豫寧5縣。天嘉六年(565),罷西江州,尋陽郡還隸江州。
隋唐五代十國
隋開皇三年(583),彭澤易名龍城縣。九年(589),廢除樑、陳二代所設的僑郡、僑縣:廢太原郡,並晉陽、和城、天水、彭澤4縣為龍城縣;廢豫寧郡,並永修、豫寧、新吳、艾4縣入建昌;廢尋陽郡,並柴桑、汝南2縣立尋陽縣;十八年(598),改尋陽縣為彭蠡縣;龍城複名彭澤縣。
大業二年(606),廢州設郡,形成郡、縣兩級行政建制;廢江州,改置江州郡;改彭蠡為彭城縣,隨後又改為湓城縣。三年(607),江州郡改為九江郡;復設豫寧縣。九江
唐初,江西地區屬江南道。武德四年(621),分湓城置潯陽縣;廢郡復州,江州領湓城、潯陽、彭澤3縣。五年(622),分湓城縣置楚城縣;割鄱陽縣雁子橋之南境置都昌縣;復置西平縣,與豫寧縣並存;設定浩州,轄彭澤、都昌、樂城、廣晉4縣;復置永修縣;析建昌設龍安縣(今安義境內);八年(625),廢浩州,省樂城併入彭澤縣;廢湓城入潯陽縣。
貞觀八年(634),廢楚城並潯陽縣。永淳元年(682),析建昌復設新吳縣。長安四年(704),析建昌置武寧縣。
景雲元年(710),改武寧為豫寧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為江南西道,轄洪、饒、虔、吉、江、袁、信、信、撫8州、37縣,其中江州轄潯陽、彭澤、都昌3縣。天寶元年(742),改江州為潯陽郡。
乾元元年(758),確立州、縣兩級建制,改潯陽郡為江州。寶應元年(762),豫寧複名武寧縣。貞元十六年(800)分武寧建分寧縣。
五代南唐順義七年(927)升蒲塘場為德安縣。升元元年(937),析建昌、武寧、奉新置靖安縣;二年(938),升湖口戍為湖口縣。三年(939),江州設奉化軍;升赤烏場為瑞昌縣;改潯陽縣為德化縣。
宋元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升星子鎮為星子縣;七年(982),設南康軍,治星子,轄星子、都昌、建昌3縣。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為東、西二路,江州屬江南東路,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5縣;改分寧縣為寧縣。開寶八年(975),江州降為軍事;寧縣複稱分寧縣。
大觀三年(1109),江州升為望郡。
南宋紹興二年(1132),江州改屬江南西路;九江境內各縣隸屬: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屬江州;星子、都昌、建昌屬南康軍;分寧、武寧屬洪州。建炎二年(1128),合江、池、饒,信4州為江州路。
四年(1130),升分寧縣為義寧軍。隆興元年(1163),廢義寧軍,復為分寧縣。
元代行省下設路、州、縣。至元十二年(1275),於江州置江東西宣撫司;十三年(1276),改為江西大都督府,隸揚州行省;十四年(1277),罷江西大都督府升江州路,改南康軍為南康路,轄縣未變;十六年(1279),江州路改隸黃蘄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復隸江西行省;二十三年(1286),於武寧縣置寧州,轄分寧、武寧2縣。元貞元年(1295),升建昌為州,屬南康路。
大德八年(1304),升分寧縣為寧州。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為九江府;改南康路為西寧府,次年改稱南康府。
明清明洪武初三年(1370),降建昌州、寧州為縣;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為5道、13府,其中九江道轄九江、南康、饒州3府;九江府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5縣;南康府轄星子、都昌、建昌3縣;寧縣、武寧則屬南昌府,弘治十六年(1503),復升寧縣為寧州。正德十三年(1518),分建昌置安義縣,隸南康府。
清代,九江境內各縣隸屬仍承明制。嘉慶六年(1801),改寧州為義寧州。咸豐四年(1854),太平軍改湖口為九江郡,以九江府為江西省;太平天國失利後,清復原制。
中華**
辛亥革命後,廢除府制。2023年改義寧州為義寧縣。2023年,全省設4道,轄81縣,其中潯陽道轄20縣。
同年,為避免道、縣同名,改德化為九江縣、義寧為修水縣、建昌為永修縣。2023年廢道,各縣均直屬省**。2023年設九江市政廳,次年改稱市**,2023年撤銷,併入九江縣。
2023年以後,江西省設行政督察區,其區劃變更頻繁,數量時有增減。以2023年全省設8個行政督察區,今九江境內各縣隸屬關係為:武寧、修水、永修屬第一行政督察區;都昌、彭澤、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廬山(3)
2023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設九江專員公署,析九江縣城廂設九江市。2023年4月,成立九江專區革命委員會。2023年2月,改為九江地區革命委員會,2023年改為九江地區行政公署。
2023年九江市從九江地區劃出,升為省轄市,市轄潯陽、廬山、郊區三區,2023年7月27日地市合併,同時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潯陽、廬山兩區,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代管縣級瑞昌市、共青城市,另設有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九江是文學家陶淵明、黃庭堅、白鷺洲書院創始人江萬里以及建築家雷發達的故鄉;東晉時,荊、江二州刺史陶侃,就是潯陽人。同時代的周訪、周楚、周撫一家兩代,為保衛晉室屢建功勳。北宋將領王韶(德安人),南宋將領餘玠(修水人),曾率部與吐蕃部落和蒙古軍作戰有功,分別官至樞密副使和兵部侍郎。
近代化運動中,九江湧現了維新志士陳寶箴及其子陳三立、孫陳衡恪、陳寅恪。武寧人李烈鈞湖口起兵,反對帝制維護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元老。
此外還有餘慶鰲、蔡公時、蔣彝、許德珩、吳徵鎰、袁隆平、潘際鑾、楊叔子、杜宣、畢必成 、黃遠生、陳邦柱、徐寶璜、陶博吾、蔡若虹、萬昊、沈德詠、樊友山等。
九江有哪些職業學校,江西九江有什麼大學?
一 普通高等院校 8所 1 本科院校 3所 九江學院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南昌理工學院共青校區 2 高職 高專 5所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九江職業大學 江西楓林涉外經貿職業學院 南昌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二 高等院校 1所,不含普通高校辦 九江廣播電視大學 九江船舶工業公司電大分校 九...
夏天到了,九江有什麼地方好玩的,夏天到了,九江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以下以du市區為中心,由近至遠 zhi的排列。市區dao 八里湖沙灘 長江邊版 煙水亭 潯陽樓 權鎖江樓 琵琶亭 甘棠湖.廬山區 三疊泉 石門澗 東林寺 西琳寺 剪刀峽 蓮花洞森林公園 好漢坡 鐵佛寺,還有各種漂流.九江縣 民生大千世界 中華賢母園.湖口縣 石鐘山 鞋山.星子縣 白鹿洞書院 秀峰 溫...
九江有哪些小學,九江市有那些小學
九江市雙峰 小學九江市潯陽區柴桑小學 九師附小 九江湖濱小學 東風小學 九江龍山小學 九江朝陽小學 九江石化子弟小學 九江市濱興小學 九江市人民路小學 江西省九江市新村小學 江西省九江市育新小學 九江發電廠子弟學校 九江儀表廠子弟學校 九江市潯陽區學洲小學 九江市玻璃纖維廠子弟學校 九江市5727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