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山海軒
潮汕習俗:拜神
潮汕人的信仰物件是龐雜的,無論是一塊石頭,抑或是一株老樹
2樓:樹楓樺
拜神,每天燒香,初一十五上廟拜神,過年過節等全民上面祈禱拜神;過年過節一定要吃大肥鵝;每天必喝茶,每家都有茶具;說話不能說『翻』等跟出海的船有忌諱的詞。 暫時就想起來這些!
潮汕人的習俗
3樓:天下相思
與拜神有關的習俗:
勞熱: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土地之神」一說的產生。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家裡、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勞熱」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出花園: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習俗,15歲(虛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凡是有15歲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陰曆七月初七乞巧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雄雞、鴨、豬肉)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從此可以走出花園。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鬼節」,也叫「盂蘭勝會」。「當天,潮州人在自家門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於地上,焚香禱祝,並把香插在房前屋後的地上。
擴充套件資料
禁忌過年時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
這一天嚴禁吃藥。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
這一天甚至忌殺生,但是,現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參考資料
4樓:哈哈
:「拜神」、「婚禮習俗」、「拜月娘」、「出花園」、「做粿」等等。
擴充套件資料:
「拜神」——每個月的初
一、十五都要拜神。在這裡拜神是一項文化活動,人們把需要拜神的日子稱之為做節,也便是節日。
「婚禮習俗」——婚禮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拜月娘」——中秋節在潮汕,賞月吃月餅並非重頭戲,拜月娘(月亮)和燒瓦窯才是不可或缺的。
「出花園」——即「成年禮」,15週歲那年便要擇日來答謝父母的養育生育之恩,代表長大懂事**,是家裡的大人了。
「做粿」——逢年過節,潮汕人會做「桃粿」,拜神、拜祖先
5樓:冷慢熱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漢族民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物件龐雜,影響非常廣泛。
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漢族勞動人民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1、相比於拜佛等宗教活動,「拜老爺」更具地方性和靈活性。「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曆為標準。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為固定的祭祀時間。這兩天一般在家裡舉行,形式較簡單。
主要是祭祀地主爺和天公,擺上香爐,燭臺,和供品,燒香祈禱後再燒冥紙。除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神的誕生日,形式隆重且莊嚴。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
家裡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滷鵝。
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迎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放鞭炮煙花等。
2、「拜老爺」除了燒香燒冥紙外,也有「問杯」形式。拿兩片由竹頭或木頭製成的杯,祈禱後摔到地上。如果兩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兩面都成正面,則是「穩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則為「聖盃」,是吉兆,預示著祈告內容可以實現。
這種形式也用於跟神的對話,聖盃則表示神靈同意你的請求,反之,則不同意你的請求。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里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
3、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神廟裡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陽神、月神、風雨雷電諸神、山川河流動植物諸神……)佛門諸神、道教諸神、帝王聖賢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
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
神明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何潮人會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個神明一起供奉呢。應該來說有一定的地理與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地區,也屬南蠻之地,自古以來天災較多,且文化發展較遲,原始宗教思想基礎導致了信神,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概念。
當人們在遇見自身無力支配的命運時,便容易萌發信神心態,人們所以信神、祀神,無論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於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有用處和好處的,企望「有求必應」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4、拜神這種東西其實是很難定位的,說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說它是一種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種好東西,人不能沒有信仰,人總要有一些精神寄託與精神力量支援,但信仰得太過的時候便成了迷信。
現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雖認為世界沒有神,但拜一拜神也無妨,起碼得到心靈上的安撫,所謂「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潮汕的這種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續了漢人對社會的各種傳統信仰。
而由於種種的拜祭活動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來,神廟也隨著多了起來,並漸漸成為民俗文化中一個典型的、有特色的組成部分。
潮汕人一心向善,希望通過「拜老爺」追求一份真善美,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通過「拜老爺」得到的庇佑。在不同時間,拜的老爺也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爺
初三,十七。媽祖
初四,十八。財神爺
初五,十九。五穀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國王
初八,二十二。壽星公
初九,二十三。觀音
初十,二十四。如來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蝨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拓展資料
1、潮汕,不是潮州(潮州一詞始於隋文帝開皇十年,距今不到兩千年)。公元前195年,西漢在秦時龍川縣以東建立諸侯國,國名「南海國」,這是唯一****認可的,其國境相當於揭陽戍(前214年)管轄範圍,包括了後來出現的閩越(前202至前110年)與南越(前203年至前111年)的昭義、綏安、程鄉。揭陽意為從山旮旯出來見到太陽。
潮汕泛指受潮汕文化影響的人文地理概念,自第一條潮汕鐵路開通之後盛名於世。
潮汕vs潮州,正如廣府vs廣州。主要區域歷代行政名稱:揭陽戍【秦(公元前214年)】、揭陽縣【漢(公元前111年)三國】、義安郡【晉、南北朝】、潮州【隋、唐、宋】、潮州路【元】、潮州府【明、清】、潮循道【**(道治潮安,包括汕尾地區)】、潮汕專區【解放後至2023年,包括汕尾地區】。
2、2023年提案建議合併升級潮汕地區。在繼 汕頭經濟特區 排名之後,2023年***批文成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潮汕也是海西經濟區、海上絲綢之路組成部分。
潮汕人vs潮州人,正如客家人vs梅州人。除原著民 主要由東南沿海一帶外來人口彙集,歷史**廣泛複雜,福建源較多。宋時就有移民海外,曾在此生長生活的人們外出時,都會響亮的以「自己人」、「潮汕人」相稱;潮汕人崇尚宗親,不同猶太人衍宗教,都是以善於經商揚名海內外。
明清以來政治束縛或生存壓力迫使一些人飄洋過海,分佈於粵瓊港澳臺、東南亞及歐美澳洲等沿海國家地區,因之原屬潮州府臣民,也自稱潮州人。今日,"潮汕人"稱呼更為廣泛。
6樓:退休隱士
拜神是潮汕人的傳統習俗,保佑平安。
7樓:未風雪
每月初一十五拜土地公(一般在初二和十六)、天神(一般是初一十五的凌晨)、伯公(可以節日再拜),沒有具體要求,平常果品都可以拜。
每到節日,以上三位神明都要拜,還有自家的祖先、灶神公。造神公上香時要加多兩支香在門口,這樣灶神才能進家。
每個節日有不同的習慣,而且不同地方的習俗也會有不同。比如有人清明直接上山掃墓,有些人家裡也要祭祖。再比如七月鬼節有人在月頭拜「姑爺」(也就是孤魂野鬼),有人在中旬或者月底,有人不用。
8樓:75屆司中校友
潮汕人很念心,才使潮汕平平安安!但是,有一部份人對拜神不是那麼甘心情願的,還心底裡理怨祖輩搞這麼多事情,所以還不是誠心誠意!
9樓:a水月芙蓉
過年時,大家會請來戲班子在臺上唱潮劇。特別是晚上,小販們在一旁賣各種過年特有的玩具和吃的,觀眾們在臺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初一潮汕習俗潮汕農村傳承500年的二月習俗,有人說迷信有人說信仰,你覺得呢
11樓:中農校友
潮汕人很念心,所以才風調雨順!
12樓:大風浪
拜神是潮汕人的傳統習俗,特別是婦女都很念心。
13樓:春菜葉
祖先留下來就這麼做了,拜神是傳統,保佑平安。老爺保號。
14樓:_小小家族
比較大型的 節日 要拜 「五果三牲」 錢紙 每個節日不同拜的東西也不同!
平時就 水果,肉都可以拜拜的。念心嘛~
15樓:匿名使用者
拜神是傳統,保佑平安。
16樓:大浪佛
潮汕人拜神的傳統很久了,祖先留下來就這麼做了。
17樓:珍妮芬
拜神的傳統是祖先遺傳下來的。
潮汕人有哪些風俗習慣?
18樓:愛慢餅
潮汕人外出習俗
穿著——城鄉人們外出辦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齊整。若做新客或參加節日盛會,要穿上最漂亮最適時質地最好的衣服,農村人叫「做皮衫褲」。60年代以前,農民上圩市做買賣,多赤足。
80年代以後穿鞋著襪上圩市做買賣的日多。青年男女兒童,出門走親戚則多有穿新衣習俗。
潮汕人待客送客習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來,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紹客人身份、稱謂,要招呼客人坐在適當位置。遠道來客,還有遞巾洗臉之禮。
敬菸茶。敬菸茶是潮人最普遍禮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菸的人,客人到來,也會很熱切買菸。
潮人好臉子,敬菸要用高階煙,若無高階煙,常向客人道聲「對不起」。舊時,在農村,農民用煙筒吸菸,客人到來,為客人裝煙點火,遞煙筒時,常用手掌擦煙筒嘴,然後遞與客人。後來,有了紙菸,就給客人捲紙煙。
在清代,潮人還有敬檳榔風俗。乾隆《潮州府志》載:「蔞葉檳榔,無時釋口,親朋往來,不具酒茗,勿以為嫌,不設檳榔,便稱簡慢。
」後來,檳榔蔞葉,少有,旱菸捲菸普及,敬檳榔禮俗,遂為敬菸茶代替。
送客 農村送客較為熱情,凡客人有帶禮品來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禮物回敬,他們尊守古訓:「來而不往非禮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這種風俗,但不若農村之講究。
潮汕人(英文名:teochew people,hokkien),即明清時期所稱河洛人,近代所指潮州人,當代民系學裡所指河洛民系、潮州民系、潮汕民系,系歷代從中原南下福建後遷入粵東地區的早期漢人後裔,他們起源於中原、繁衍於潮汕、成名於海外,當代絕大多數潮汕人以潮州話(也稱"潮汕話",簡稱潮語,近似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常住潮汕本土的潮人約一千萬,常住國內其他地區的潮人超一千萬,遷居海外的則有一千多萬,故有"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之說,該群體在海內外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近代以來享有盛譽,為各國元首所重視。
潮汕人敢於闖蕩、善於經商,以"愛拼才會贏"為座右銘,他們在各大領域尤其是商界成就顯著 。故早在上世紀初便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
潮汕地區的前身是有著共同語言及民俗文化的潮州八邑地區 ,即今潮汕三市(2023年,汕頭市 分置為潮州市,揭陽市和汕頭市)和豐順縣,廣義上還包括汕尾市,另在過去的定義中還分佈加入潮州第九邑大埔縣、漳州市南部。
近年來,潮汕三市已逐步落實同城化,並討論構思規劃潮汕城際軌道。2023年3月,關於合併潮汕三市並升級為副省級"潮汕特區"的提案已提交全國兩會討論。2023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會長兼主席陳經緯再度提案,建言潮汕三市合併 。
潮汕人的習俗,潮汕人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與拜神有關的習俗 勞熱 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 土地之神 一說的產生。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 家裡 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 勞熱 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出花園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習俗,15歲 ...
潮汕人過年有什麼習俗,潮汕人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一 貼門 神 春bai聯du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zhi貼門神 對聯。每dao當大年三十版 日 或二十九 權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二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 最富意義...
潮汕人為什麼新娘出去要撐傘,潮汕人的婚禮習俗都有什麼?
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新娘出家的時候撐紅色的雨傘是有意讓笑義野滑遊的,因為紅色雨傘通常有早生貴子,兒孫滿堂,開枝散葉的意思,在深圳這邊的婚禮習俗,頌銷通常是在新娘踏出們的第一步開始,就讓伴娘開啟紅傘,然後一直護送著新娘上車,其寓意為新娘遮風擋雨,避免受邪氣的困擾。潮汕很多地方都有一點和客家相關的 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