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葉青斂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於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
唐代詩人來鵠詩云:『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發明之後,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
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
』在南宋出現用草紙裹**紮成卷形的爆仗.《武林舊事》:『至於爆仗,內藏藥線,一連百餘不絕.』此指用藥線串在一起的鞭炮.
明代黎淳有《爆竹》詩:『自憐結束小身材,一點芳心不肯灰.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所詠的是『**雷』,北方稱為『二踢腳』.
**的發明,本是為和平生活用的,後來用於戰爭,乃是人類的不幸;用於侵略戰爭,更是人類的大不幸.
二、宋 教坊自樂
良辰美景奈何天,淚眼裝歡又一年.堪喜歲首無官役,相聚青樓奏管絃.
宋代教坊妓女原屬宮廷,是為官妓;
『紹興年間,廢教坊職名,如遇大朝會、聖節,御前排當及駕前導引奏樂,並撥臨安府衙前樂人……』
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設酒庫賣酒,為招攬生意,『官私妓女,顧倩只應』.一年之內,難得休息.只有新歲初一有空閒自娛.
三、明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各處賀歲皆如此,贈予紙店大筆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
《清波雜誌》載:『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
文徵明《拜年》詩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清代《燕臺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飛,空車走.』
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
四、唐 飾梅花妝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點額顏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壽陽宮裡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為『人日』,
《事物記》載:東方朔最初置『人日』.
傳說 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臥含章殿,簷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為『梅花妝』.
此俗傳至唐宋 ,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塗脣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名目.
其實 ,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國時已經興起了;
長沙出土楚國女俑的臉上就有圓點的圖案可證.
到唐代發展為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為一種化妝時尚.
五、晉 饋春盤
立春鹹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
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
周處《風土記》:『元日造五辛盤.』
注云:『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是也.』
五辛盤又稱春盤.
《摭遺》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春盤饋貺.』
《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
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六、唐 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遊人元宵多留連.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
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
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
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濃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為元宵詩經典之作.
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
『金吾不禁夜』是說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七、宋 蠶卜
捉弄米粉狀蠶絲,內藏吉語待爾食.喜得佳兆雖自設,依然歡樂不可支.
宋楊萬里有《上元夜裡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佔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詩:『今年上元家裡住,村落無燈惟有雨.隔溪叢祠稍簫鼓,不知還有遊人否?
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云云.
既說是裡俗,可知是楊萬里家鄉江西吉州地方的風俗;也即南方養蠶地區的風俗.
八、明 走百病上城頭
姐妹元宵結伴遊,金吾不禁登城頭.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
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為遊百病走周遭,約束簪裙總取牢.偏有鳳鞋端瘦極,不扶也上女牆高.』
描寫當時成都婦女在元宵夜遍遊城牆為樂事
九、唐 送窮
年年晦日送窮神,柳車草船載出門.瀝酒再拜早離去;老窮方走新窮臨.
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西漢揚雄有《逐貧賦》.
據《金谷園記》雲:『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窮鬼.』
傳說窮神穿破衣,吃稀飯;在正月最後一天死去.
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為車、縛草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窮神,永不回來.至唐仍有此俗.
韓愈有《送窮父》文;姚合有《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元日,這首詩描寫了人們歡度春節的習俗
元日 這首詩寫了 春節 這個傳統節日的 燃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和門神 等習俗。原文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註釋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爆竹 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 一年已盡。除,逝去...
用文言文描寫老師,我像用文言文描寫我們的老師 怎麼辦啊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經天緯地,侃侃而談。韓愈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用文言文寫出春節的來歷,簡要說說春節的來歷和起源(100字)
昔者,有神獸名 年 性凶惡,每至年末 此處不妥 由巨潭出,食人畜。時人恐之,攜妻子邑人避於深山。當時是,恰一叟客來,人皆奔走哭號以避 年 故不待。唯村首老嫗以食食之。告之其險,避 年 於深山。叟捻鬚而笑,曰 若留吾,吾為若屬驅之。嫗搖首不信,勸之,凡三,叟皆笑而不語。夜半,年 果至,環四周,視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