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科學家的小故事,最好以下,急需

2021-03-19 18:20:46 字數 5095 閱讀 6313

1樓:斷浪刀

畢昇活字印刷的故事 早先印書,都是把書刻在整塊整塊的木板上印。聽說師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師弟們紛紛向師兄取經。 畢昇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裡。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

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讚歎。一位小師弟說:

「《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你是怎麼想出這麼巧妙的辦法的?

」 「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昇說。 「你兒子?

怎麼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

就靠這『過家家』。」畢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

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

」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昇最有心。

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

」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科學或科學家的故事作文400字

2樓:作文小編

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bc~212bc)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斯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長大後飄洋過海到埃及的山歷山大里亞求學。

他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德的學生柯農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知識,最後通古博今,掌握了豐富的希臘文化遺產。

回到敘拉古後,他堅持和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們保持聯絡,交流科學研究成果。他繼承了歐幾里德證明定理時的嚴謹性,但他的才智和成就卻遠遠高於歐幾里德。他把數學研究和力學、機械學緊緊地聯在一起,用數學研究力學和其它實際問題。

保護敘拉古戰役中的機械巨手和投石機等就是最生動的一個例子,有力地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

在亞歷山大里亞求學期間,他經常到尼羅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節,他看到農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從尼羅河提上來澆地,他便創造了一種螺旋提水器,通過螺桿的旋轉把水從河裡取上來,省了農人很大力氣。它不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當代用於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進器的原始雛形。

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論槓桿》(可惜失傳)中詳細地論述了槓桿的原理。有一次敘拉古國王對槓桿的威力表示懷疑,他要求阿基米德移動載滿重物和乘客的一般新三桅船。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後左右安裝了一套設計精巧的滑車和槓桿。

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繩子,他讓國王牽動一根繩子,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群眾歡呼雀躍,國王也高興異常,當眾宣佈:「從現在起,我要求大家,無論阿斯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小塊放槓桿的支點,我就能將地球挪動。假如阿基米德有個站腳的地方,他真能挪動地球嗎?

也許能。不過,據科學家計算,如果真有相應的條件,阿基米德使用的槓桿必須要有88×1021英里長才行!當然這在目前是做不到的。

最引人入勝,也使阿基米德最為人稱道的是阿基米德從智破金冠案中發現了一個科學基本原理。

國王讓金匠做了一頂新的純金王冠。但他懷疑金匠在金冠中摻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無論從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問題。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當他慢慢坐進澡堂時,水從盆邊溢了出來,他望著溢位來的水,突然大叫一聲:「我知道了!」竟然一絲不掛地跑回家中。原來他想出辦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缸中,一些水溢位來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裝滿,再將一塊同王冠一樣重的金子放進水裡,又有一些水溢位來。他把兩次的水加以比較,發現第一次溢位的水多於第二次。

於是他斷定金冠中摻了銀了。經過一翻試驗,他算出銀子的重量。當他宣佈他的發現時,金匠目瞪口呆。

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金匠欺騙國王。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一條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

這條原理後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現代,人們還在利用這個原理測定船舶載重量等。

公元前215年,羅馬將領馬塞拉斯率領大軍,乘坐戰艦來到了歷史名城敘拉古城下,馬塞拉斯以為小小的敘拉古城會不攻自破,聽到羅馬大軍的顯赫名聲,城裡的人還不開城投降?

然而,問答羅馬軍隊的是一陣陣密集可怕的鏢箭和石頭。羅馬人的小盾牌抵擋不住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頭,他們被打得喪魂落魄,爭相逃命。

突然,從城牆上伸出了無數巨大的起重機式的機械巨手,它們分別抓住羅馬人的戰船,把船吊在半空中搖來晃去,最後甩在海邊的岩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毀人亡。馬塞拉斯僥倖沒有受傷,但驚恐萬分,完全失去了剛來時的驕傲和狂妄,變得不知所借。

最後只好下令撤退,把船開到安全地帶。

羅馬軍隊死傷無數,被敘拉古人打得暈頭轉向。可是,敵人在**呢?他們連影子也找不到。

馬塞拉斯最後感慨萬千地對身邊的士兵說:「怎麼樣?在這位幾何學『百手巨人』面前,我們只得放棄作戰。

他拿我們的戰船當遊戲扔著玩。在一剎那間,他向我們投**這麼多鏢、箭和石塊,他難道不比神話裡的百手巨人還厲害嗎?」

年過古稀的阿基米德是一位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在保衛敘拉古城時,他動用了槓桿、滑輪、曲柄、螺桿和齒輪。他不僅用人力開動那些投射鏢箭和石彈的機器,而且還利用風力和水力,利用有關平衡和重心的知識、曲線的知識和遠距離使用作用力的知識等。

難怪馬塞拉斯不費勁地就找到了自己慘敗的原因。當天晚上,馬塞拉斯連夜逼近城牆。他以為阿斯米德的機器無法發揮作用了。

不料,阿斯米德早準備好了投石機之類的短距離器械,再次逼退了羅馬軍隊的進攻。羅馬人被驚嚇得談虎色變,一看到城牆上出現木樑或繩子,就抱頭鼠竄,驚叫著跑開:「阿基米德來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北極圈更為寒冷,為何蚊子數量反而最多?

當你工作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躺在舒舒服服的床上,進入夢鄉有一樣東西可以讓你瞬間戰鬥力十足,兩眼放光,並且你會和它大戰好幾個回合,鬥智鬥勇,忽亮忽暗,一靜一動,順勢而發,或打完收工,或重頭再來,嗡嗡作響,煩不勝煩,在你見到它被拍扁,特別是黑中帶紅,胸中一口濁氣由心而出,極為舒暢,然而就在你以為可以安心就寢,奪命般的聲音再次響起,或奮起再戰,或蒙被投降,隨它們去吧。

溫度很關鍵

在夏天這樣的戰鬥時常發生,但敵軍也需要休息,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的溫度。我們的宜居溫度在20度上下,而它們也同在宜居。在此溫度它們極為活躍,或是補充能量,或是補充數量(繁殖與產卵);當溫度在10度以下,它們就暈暈欲睡提不起精神;當溫度達到35度以上,它會失去胃口,停止進食。

如果起了去北極地圈附近心思,我勸你趁早打消這個念頭,那些地方都是重災區。不是取決於溫度嗎,這又是為何?

北極苔原

蚊子遍佈全球各地,種類繁多,繁殖速度極快,有一些還會攜帶大量生化**,例如病毒與細菌。世界上兵力最為充足的就是北極苔原。

北極苔原,從這個名字可以瞭解到,它處於北極圈內並且是一個綠色的生態區。這裡的生態結構簡單,雖然天氣寒冷,導致降水稀少,但寒冷也可以減緩水分蒸發。

最關鍵的是地下有一層永凍土,因此雨水無法進入地下,使這裡形成了大量沼澤,成為了細菌和藻類的天堂,它們在這裡大量繁殖,互利互惠如同給這片地區蓋上了一件綠色的地衣。

水中魚兒的食物除了藻類植物,在水中繁殖的蟲卵也是它們的主要**,充足的水產是這裡成為了候鳥的宜居地。蟲卵的主要**就是蚊子,它是這裡生態圈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馴鹿最討厭的一環。

馴鹿就是一種聖誕老人坐騎,在相對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你會發現馴鹿總愛成群結隊,逆風狂奔,它並非是在遷徙,只是希望風和自己奔跑的速度可以使自己免遭叮咬。有人可能會想著至於嗎?那是你沒感受到什麼叫做「黑雲壓城城欲摧」:

實際上敵軍也分雌雄,只有雌性才吃葷,因為恆溫動物的血液可以促進它們補充數量,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而雄性一般吃素,食取植物的汁液和花蜜,在這個過程中也間接的為植物傳花授粉,這又是北極苔原生態圈不可或缺的一點。

由於北極圈部分地區過於寒冷,有些蚊子為了與大自然抗爭,硬是演化出了一定的抗寒能力。當然蚊子的數量不能永無止境,當它們太多,馴鹿的數量必然會下降。

北極圈的宜居地

或許你可以住在北極圈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例如北歐城鎮或加拿大北部等地,然而它們都離北極苔原這個彈藥庫不遠,蚊子會源源不斷向外輸送,特別是目前的氣候變化不容樂觀。

因此北極圈內已經成為了蚊子的樂土,科學家預計如果北極溫度上升2度,蚊子的幼蟲成活率則會提升約0.5倍,想躲蚊子的最好離北極圈遠點,除非你可以忍受荒無人煙和寒冷,生活在中心極地冰川之上。

收一個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5

4樓:一洩千里加強版

發明家的故事:貝爾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的人。他2023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202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的研究。

那是2023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裡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裡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裡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

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裡來!

」這句話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裡,**成功了!2023年3月7日,貝爾成為**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線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科學家的故事,有哪些科學家的故事

鄧稼先 1924 1986 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鄧稼先是安徽人,後來在北京大學當物理老師,1948年10月,鄧稼先去美國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工作。鄧稼先是中國核 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關於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24時整,對岸的川軍宿營了。紅四團指戰員高興極了,主力部隊立即輕裝快速前進。為防止戰士掉進大渡河,他們解下綁腿帶,一條一條接起來,拉著前進,克服了千難萬險,終於在29日6時到達瀘定橋,並很快消滅了橋西還在睡夢中的川軍自衛隊,佔領西橋頭和沿岸陣地。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

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 有趣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樣閃亮。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起頭,對著夜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奶奶笑著說 傻孩子,又在數星星了。那麼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你能數得清嗎?孩子說 奶奶,我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星和那顆星星,總是離那麼遠。爺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