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過雪山過草地時,遇到哪些困難

2021-03-19 18:20:35 字數 6081 閱讀 2367

1樓:淋漓盡致的

紅軍長征是非常艱難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行難

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感受到的首先是行難。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人和馬必須踏著草甸走,從一個草甸跨到另一個草甸跳躍前進。

2、食難

準備的青稞麥炒麵,需要用水煮和著吃,沒有水,幹吃很難受,且口渴難熬。

3、禦寒難

草地天氣,一日三變,溫差極大。早上,太陽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萬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雲密佈,雷電交加,暴雨冰雹鋪天蓋地而來,或者霧雨朦朧。

4、宿營難

草地淨是泥濘漬水,一般很難夜宿。行軍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個土丘、河邊、高地,比較幹一點的地方宿營。如果找不到比較幹一點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裡露宿。

白雪皚皚,氣候惡劣。

高原缺氧,胸悶氣短。

數月行軍,筋疲力盡。

供給不足,缺糧斷炊。

缺衣少穿,不堪寒冷。

紅軍過草地有哪些困難

2樓:

食難紅軍過草地

其次是食難。準備的青稞麥炒麵,需要用水煮著吃,沒有水,幹吃很難受,且口渴難熬。一下雨,青稞麥被淋溼了,就成疙瘩,再用開水和就成了稀麵糊糊,吃著不經餓。

如果直接吃黏疙瘩,又難以下嚥。還有不少同志在進草地之前來不及磨面,帶的就是青稞麥。這樣的青稞麥只能一顆顆咬著吃,帶的少,就一顆顆數著麥粒吃,儘量節省多吃一兩天。

咬青稞麥既吃不飽,還難於消化。一般戰士準備的乾糧,兩三天就吃完了。這時候,草地才過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

肉全部分給各連隊了。所以飢餓和疾病威脅著每一個人的生命。許多同志在戰場上沒有倒下去,卻在草地裡默默的死去。

紅軍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是怎麼過的

在極度缺乏食物的情況下,紅軍就靠吃野菜、草根、樹皮充飢。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輕則嘔吐瀉肚,重則中毒死亡。沒有能吃的野菜,就將身上的皮帶、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脫下來,還有馬鞍子,煮著吃。

有的戰士餓得實在沒吃的,就找別人屙的屎裡沒有消化的青稞麥,或者自己屙出來的,一粒一粒挑出來,洗了再用茶缸煮著吃。吃是這樣,喝也是這樣。有的戰士,人尿、馬尿都喝過。

實在是沒糧食了,一望無際的草地,沒有人煙,戰士們吃起了所有能吃的東西。

野菜,草,還有身上的皮帶,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鑼鼓的鼓皮。老紅軍們的回憶中,用這幾種辦法把難嚥的皮帶嚼進肚:

第一種,煮著吃。老紅軍郭才高他記得,先用刀將皮帶切成一條一條,然後要煮到最表面一層軟了,小心颳去,裡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第二種,烤著吃。老紅軍李文模說,烤到有些變色、變軟,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費了。烤了之後撕咬成一小塊嚼;嚼幾下,喝口水;嚼一天才捨得囫圇嚥下。

他說他一根皮帶吃了一個月。

第三種,先煮再烤。老紅軍蒲國恩有條戰友送的皮帶,最困難時解了下來,放在開水裡泡軟了,再埋在火堆裡烤,藉著裡面沒熄掉的火燒熟。

第四種,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熱,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鍋裡煮,等煮軟了切成絲,和野菜粥攪在一起。其實,大鍋裡才飄著幾根皮帶絲,看得見,撈不著……

除了皮帶、草鞋,還有野菜。冬莧菜、馬齒菜、苦菜、灰灰菜、大黃葉、野芹菜……吃到嘴裡都是菜。

野菜吃完了,吃草根。當發現草根可以充飢後,戰士們第一時間傳口信給後面的部隊——是甜的!

也曾有過苦作甜。那次戰士偶然在一處窪地裡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還黏著幾片肉,老紅軍田仁乾幾人大喜過望,將它搬回營地集體分配:那幾片肉給婦女娃娃們,那骨架大部分給了兄弟部隊,只留下一小部分歸他們幾人,作為存糧慢慢吃。

最絕的是**。當時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蕭克的夫人要分娩了,**不聲不響用麻繩和針做了一個魚鉤,就這麼往水草裡一扔,居然還真釣上了魚。他的堂弟賀文玳回憶:

「也許是被紅軍精神感動了吧,魚也來貢獻。**吩咐炊事員熬了魚湯送去。後來,蕭剋夫人順利產下一男娃,因在紅軍土製的一碉堡所生,**就給娃子取名為碉堡……」

瘧疾**,紅軍戰士戴天福臨終前委託衛生員帶給***一個紙包,裡面是發給重病號的一小塊馬肉。衛生員流著淚說:「戴天福同志臨死的時候,讓我把這塊馬肉一定要交給***!

他說,他沒有什麼牽掛的,只盼望革命成功。請您多多保重身體。還讓我轉告警衛班的其他同志好好照顧您!

」周圍一個個七尺男兒,失聲痛哭……[1]

禦寒難紅軍過草地

再次是禦寒難。草地天氣,一日三變,溫差極大。早上,太陽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萬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雲密佈,雷電交加,暴雨冰雹鋪天蓋地而來,或者霧雨朦朧;夜間氣溫降至零攝氏度左右,凍得人們瑟瑟發抖。

紅軍戰士過草地前,大多衣單體弱,準備的棉衣、皮衣哪能夠幾萬人穿!為了禦寒,各人穿戴五花八門:穿著厚衣的有之,穿著單衣或夾衣的更多;裹著毯子的有之,更多的是披著各種獸皮;頭戴草帽斗笠者有之,頂著油布、打著雨傘者不少;腳穿皮鞋或獸皮靴子的有之,仍然穿著草鞋甚至赤腳的也不少。

太冷了,有的就喝點酒或咬點辣椒驅寒。但酒辣椒都帶的少,不夠用,兩三天後也沒有了。這樣在泥沼草地行軍,真可謂「飢寒交迫,凍餒交加」。

阿壩的同志講:他們訪問的老紅軍說,在草地的幾天裡,腳是溼的,衣服是溼的,到了宿營地,地是溼的,柴草是溼的,身上幾乎沒有幹過,能凍死人。飢寒、疲勞、疾病奪去了許多戰友寶貴的生命。

聶帥在回憶錄中寫道:過草地那些日子,天氣是風一陣雨一陣,身上是幹一陣溼一陣,肚裡是飽一頓飢一頓,走路是深一腳淺一腳。軟沓沓,水漬漬,大部分人挺過來了,不少人卻倒下去了。

宿營難還有宿營難。草地淨是泥濘漬水,一般很難夜宿。行軍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個土丘、河邊、高地,比較幹一點的地方宿營。

如果找不到比較幹一點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裡露宿。怎麼露宿?或者就地而臥,或者坐著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會。

女同志往往兩人依偎在一起,這樣還暖和一點。若有塊油布用樹枝架起遮擋風雨,就算是很好的條件了。有時晚上風雨交加,用樹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風雨,也擋不住寒冷,就會在風雨淋澆之下熬過一夜。

在草地裡露宿還擔心睡著後,跌倒或滾到深水泥沼裡去,這樣就沒命了。因此,有時幾個人輪流「值班」,以免發生不幸。

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來,往往會看到草地上長眠著一些戰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著背休息的戰友。紅1軍團有一個班,就是這樣整整齊齊地兩人一組,背靠著背,懷裡抱著槍支,像熟睡了的樣子就再也沒有醒過來。紅一方面軍有個收容隊。

過草地,每天都有掉隊的。飢餓、寒冷,加上缺醫少藥,傷病員有增無減。當時既無醫院,又沒那麼多擔架,完全靠每個傷病員拄著棍子,尾隨著部隊走。

每天掉隊的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數都跟上隊伍,但也有不少同志跟不上。

後來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志願軍40軍118師師長鄧嶽,當時是個紅小鬼,病得迷迷糊糊,是靠拽著幹部團團長陳賡的馬尾巴才走出草地的。晚上露宿時,掉隊的同志三五人一夥背靠著背休息。第二天,收容隊同志去叫他們時,一推一摸,他們的身體完全冰冷僵硬,他們就以這樣的「睡姿」離開了這個世界。

特別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後兩天,像這樣靜靜地長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多達幾十人。

紅軍過草地

肖華上將後來在《長征組歌》中寫道: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這正是當年的真實寫照。

***是率領右路軍過草地的前敵總指揮,他在回憶錄中說:一方面軍一直長途跋涉,體力消耗太大,實在禁不住惡劣環境的折騰,過草地減員尤多。但一方面軍究竟犧牲了多少同志,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

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使部隊減員不少。阿壩自治州黨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個資料:紅軍三大主力在兩年數次過雪山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

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在回憶錄中說:紅軍過草地的犧牲最大,這七個晝夜是長征中最艱難的日子。走出草地後,「我覺得是從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間」。

紅軍右路軍過草地用了5天(8月21日——8月26日)。左路軍大概也是6天左右。

8月21日,紅軍右路軍開始進入草地。在草地行軍十分艱難,高原缺氧,天氣多變,風雨雪交加。泥濘,寒冷,飢餓,奪去了許多革命戰士的生命,這種情景真是前所未見。

我記得第一天3軍團政治部由毛兒蓋出發,袁國平和我及向仲華等,折了一些小樹枝搭了一個小棚,我們幾個人擠在一起過夜。下了一夜大雨,小棚無法擋雨,我們幾個人被雨淋得滿身透溼,無法入睡,只好背靠背擠在一起,講故事、說笑話、猜謎語或唱歌,總算熬到了天亮。第二天完全進入草地,矮小的樹木也見不著了。

開始還可以看到太陽,但過一陣子,便狂風大作,忽而又下起雪來。第3天過葛丘河,河寬不到20米,但水深齊腰,水流很急,水冷如冰,徒涉時還需幾人互相攙扶,否則會被急流沖走。不少戰士因體弱、缺氧和寒冷,過河上岸時倒下了。

第4天是在沼澤地內行走。

3樓:匿名使用者

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記憶尤其不能忘記。這裡所謂的「草地」(松潘草原)其實就是高原溼地,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沼澤地,下為泥質沼澤,又有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瀦水,終成錯覺。2023年8月21日起紅軍即開始涉足經過的草地,主要為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面積約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於地表過溼或有薄層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時,容易生長著喜溼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而由於水多又致使沼澤地土壤缺氧,在厭氧條件下有機物分解緩慢,只呈半分解狀態,最終形成了泥炭。泥炭吸水性強,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質分解過程更緩慢,養分也更少。因此,在這片泥炭沼澤地裡,上面生長著「燕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土浮結」和「燕土交陷」的泥炭層,而且還有補給沼澤的溪水流經其間。

2023年到2023年長征時,正是沿著川西北毛兒蓋—松潘—若爾蓋一線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草地,跋涉穿越了暗流叢生的茫茫沼澤,向甘南地區行進的。

此外,要知道,當地的氣候資訊並不是那麼宜人!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更成了漫漫澤國。沼澤地在山腳或者山谷中時下霧是一年四季常有的事情,和植物關係不大,但是像泥沼地那就關係較大了:

因為如果不是在秋冬兩季而是在夏天的下霧其實經常是沼氣,容易讓人中毒,對人和動物危險最大。這樣一來更是陰森恐怖,沒有生氣。紅軍三大主力在兩年數次過鳥獸絕蹤的大雪山與荒無人煙的水草地期間,行難、食難、禦寒難、宿營難,非戰鬥減員至少在萬人以上。

據說過草地有三怕:一怕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汙泥吞噬。二怕下雨,沼澤區域氣候惡劣,晴空迷霧變幻莫測。

三怕過河,萬一踩不對地方一腳踏空,則易淺處沒膝,深處沒頂。何況泥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腳泡過還會紅腫甚至潰爛。一旦開拔,必須小心翼翼:

不論在高地還是低地,都會有危險的沼澤,一不小心掉進去即有可能喪命。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須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乃至被滅頂吞沒。

紅軍長征時最艱苦卓絕的就是過草地這一時段。紅軍過草地的犧牲最大,這七個晝夜是長征中最艱難的日子,走出草地後「我覺得是從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紅原日干喬大沼澤,紅軍長征中最最艱險的一段路程,就發生在這裡。

那麼,怎樣才能識別危險的泥潭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泥潭一般在沼澤或潮溼鬆軟泥濘的荒野地帶,看見寸草不生的黑色平地就更要小心了。

同時,應留意青色的泥炭蘚沼澤。有時水苔蘚滿布泥沼表面像地毯一樣,這是最危險的陷阱。如非要走過滿布泥潭的地方不可,應沿著有樹木生長的高地走,或踩在石南草叢上,因為樹木和石南都長在硬地上。

戶外指南里指導說,如不能確定走哪條路,可向前投下幾塊大石,試試地面是否堅硬;或用力跺腳,假如地面顫動,很可能是泥潭,就應繞道而行。

在過草地時,的確有不少戰友就在身邊陷進了沼澤,沒能再爬出來了!特別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後兩天,靜靜地長眠在草地的成片成堆,多達幾十人。但更多的活下來的人,是靠信仰的力量,靠戰友情、同志愛結成的巨大力量支撐下來的。

《過草地》一詩云,「綠原無垠漫風煙,蓬蒿沒膝步泥潭。野草水煮果腹暖,乾草火燒驅夜寒。坐地隨意堪露宿,臥看行雲逐浪翻。

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生動地描繪了當時雖無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但卻風餐露宿、艱辛而豪邁的行軍歷程。到了2023年7月,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糾正了張國燾錯誤,一起北上時又第三次過草地。這次上級要求,野菜不許多挖,柴和牛糞不許多燒,給後面的同志多留一些,每到宿營地連隊幹部都要巡視檢查。

個體方面,**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後來在延安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先,以期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

「心之所向,足至必達」。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紅軍官兵懷著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著嚴明的優良紀律和樂觀的革命精神,發揚了令人感動的階級友愛,沒有垮掉,沒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戰勝了自然界的困難,終於在死神的威脅下奪路而出。肖華上將後來在《長征組歌》中寫道: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這正是當年的真實寫照。而且就這麼繼續向前一路開拔了,否則怎能成就「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

紅軍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究竟要面對哪些困難

紅軍翻越雪山與過草地並列為最艱苦的行程。雪山有足以能留住冰雪的海拔高度,夏季溫度也在冰點以下 山腳下明明是夏天,山腰就成了春秋季,山頂則是肅殺的冬季。穿著單衣的紅軍翻越雪山時,越走越冷,指戰員們只好把揹包中的被子開啟披在身上,嚼著辣椒,在有力的政治動員下爬山。面對高度嚴寒和極度缺氧,指戰員們要靠自身...

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是不是錯誤的

是正確的,因為後路已經被幾十萬國兔給堵死了。不過其中也有錯誤的地方,例如第四方面軍在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反覆進出草地等等。不是,當時受蔣介石圍剿,中國的城市大多受國民 控制,並且國民黨軍隊多。而長征也是迫不得已的。不過草地就被團滅了。請問紅軍當時為什麼要翻雪山過草地?紅軍當時翻雪山過草地有以下幾點理...

紅軍過草地到底有多可怕紅軍過草地為什麼會死那麼多人?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勝利80週年,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記憶尤其不能忘記。1935年8月21日起紅軍即開始涉足經過的草地,主要為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面積約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於地表過溼或有薄層積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