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意識的含義是什麼

2021-06-01 06:32:46 字數 1687 閱讀 5060

1樓:p軍團

我國古代哲學辯證觀有很高的成就,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學派在此領域內都有獨特的貢獻。例如,道家學派的創始者老子,在《老子》一書中關於事物相反相成的道理作了各方面的論述。他的重要哲學命題是: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40章)。「反」即向相反的方面變化。當事物發展到頂點,它不可避免地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而轉化到相反的方面以後,還要再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以便回到原初的狀態。

因此,老子所說的「反」含有對立轉化和返本復初的兩種含義。老子認為「反」才是事物變化的總規律,人們幾乎是無法加以抗拒的。因此,「物極必反」成為中國古代人們熟知的名言。

還要提出,古代傑出的兵書《孫子兵法》,其價值並不限於軍事,它實際上也是一部講哲學辯證觀的著作。在《孫子兵法》看來,人在「物極必反」的規律面前,並不是無能為力的。在軍事鬥爭領域,人們——優秀的軍事指揮家們可以認識並利用事物的辯證規律,制定符合實際所說的戰略戰術,從而指揮並取得戰爭的勝利,由此顯示出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稱辯證觀為「有對」之學,「萬物莫不有對」。《易傳》一書系統地從自然到社會論述了「有對」之學的許多方面。例如強調「變革」的重要性,即人們順應事物的變化趨勢,自覺地進行變革。

《易傳》的名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革命」一詞即出自這裡,認為商湯滅夏、武王滅商,這些都是順應歷史潮流的革命。

還有一點,《易傳》提醒人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當政者應當居安思危,不可以因表面無事而沉迷安和;只有保持頭腦的清醒,謙虛謹慎,紮紮實實地做事,這樣才能長治久安。 很明顯,中國歷史文化的「憂患」意識,是古代樸素辯證觀在政治思想領域內的表現。換言之,古代的「安危」觀念實際是「憂患」意識的另一種表述,其意義是相通的,受到憂國憂民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們的重視。

有了辯證觀,才有「憂患」意識;中國歷史上「憂患」意識影響之深遠,由於它不是個人一時的感言,也不是政事上的臨時措施,而是根植於辯證觀的政治哲學,由此才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憂國、憂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秦統一六國,建立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從這個時候起,「憂患」意識逐漸成為古代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就是說,人們的「憂患」總是與國家的興衰治亂聯絡在一起。

西漢時期,從更大範圍而立論的「國格」觀念應運而生。人們將「國格」作為衡量人的品德、操行、功業、學問的標準。例如史學家司馬遷將「國」擺在首位,稱讚「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觀點。

西漢初期的賈誼是一個思想敏銳、敢講真話、有強烈責任感的政論家。他心繫國運,給漢文帝上書,即著名的《治安策疏》,時當西漢立國20多年,政權日趨穩定,經濟有所恢**展。然而,賈誼卻根據他自己的觀察和研究,在上書中憂心忡忡地指出,「進言者皆謂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認為當時的「事勢」不容樂觀,有「可為痛哭」、「可為流涕」、「可為長太息」之處並不少。

他也正面地提出瞭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像賈誼這種警世危言正是責任感的表現,並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悲觀絕望。 到了宋代,「憂患」直指「天下」。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學者范仲淹在所寫名文《岳陽樓記》中,將此前的「憂患」意識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岳陽樓初建於唐代,宋仁宗時重修。范仲淹應友人之邀,曾訪問嶽州(今湖南嶽陽市)岳陽樓。這篇名文首敘登樓俯視洞庭湖的景觀,接著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意思是說,人們欣賞景物的感觸,會不會因環境的變遷而改變呢?在霪雨霏霏的日子裡登樓觀景,使人產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心情,可是在春和景明之際登樓,又會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結尾:

能否舉些例子關於那些有憂患意識的人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 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所有員工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 微軟公司還有三個月就要倒閉!這似乎是杞人憂天 令人費解的。其實不然,蓋茨這樣說是要求員工都要有憂患意識,要不斷進取在日本,自古以來就形成了舉國一致的 憂患意識 無論是政治家,還是老百姓,都經常說 日本沒有土地,沒有資源,有的只是陽光...

公安機關如何增強憂患意識,人為什麼要增強憂患意識?

關鍵是要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才會有人民受到傷害的時候的那種憂患意識。跑到網際網路上來,說明就沒有憂患意識。人為什麼要增強憂患意識?微軟公司總裁比爾 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所有員工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 微軟公司還有三個月就要倒閉!這似乎是杞人憂天 令人費解的。其實不然,蓋茨這樣說是要求員工都要有憂患意...

意識的含義本質,意識的本質是什麼,意識的意義又是什麼

意識的哲學定義 編輯本段 意識的哲學定義 意識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人腦把世界萬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大類後,從這兩大類具體事物中思維抽象出來的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是具體事物的存在 運動和行為表現出來的普遍性規定和本質,是每個具體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 自新 自律的主體性質和能力。意識是生物和非生物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