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物三生萬
孔子講仁 ,孟子講義。他們講的都是普世價值,現代社會除了朝鮮和中國,沒有一個不講仁不講義的。所以,其他國家都在用仁義,新中國還沒用起來。參照西方國家,應該會有用
2樓:匿名使用者
有用,孟子的「政」、「王道」與現在西方國家的一些思想,多麼的相像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行,想想那種破壞力大的犯罪分子吧
孟子仁政思想的現代意義
4樓:樑清風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一方面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模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民賊,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孟子說:「夫仁政,必自經界始」。
所謂「經界」,就是劃分整理田界,實行井田制。孟子所設想的井田制,是一種封建性的自然經濟,以一家一戶的小農為基礎,採取勞役地租的剝削形式。每家農戶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吃穿自給自足。
孟子認為,「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只有使人民擁有「恆產」,固定在土地上,安居樂業,他們才不去觸犯刑律,為非作歹。孟子認為,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保障,統治者再興辦學校,用孝悌的道理進行教化,引導他們向善,這就可以造成一種「親親」、「長長」的良好道德風尚,即「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認為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擁護,這樣便可以無敵於天下。
孟子所說的仁政要建立在統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礎上。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是一種同情仁愛之心。但是,這種同情仁愛之心不同於墨子的「兼愛」,而是從血緣的感情出發的。孟子主張,「親親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政就是這種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體現。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5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仁政是一種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從孔子的「仁學」繼承發展而來。是孟子學說中的「仁政」、「民本」思想、「性善論」等政治理想之一。
"仁政"這種儒家思想在它誕生之後的很多個朝代中都作為統治者的思想。這種思想主要宣揚「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理論。
在當代的哲學研究中,這種思想還是具有先進性,時代性。
6樓:戀圈圈兒
孟子和他的王道
春秋末期,隨著****集權的逐步確立,廣大被剝削階級發出了不堪重負的呻吟。尤其是奴隸,農民等勞動人民,重重的政治枷鎖套在他們身上,戰爭,壓抑,管制,使得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人們無法喘息,這引發了廣大仁人志士的深切憐憫。究竟人民與君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關係,人民與君主在國家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孟子繼承了儒家思想,用他的王道學說回答了這一系列的問題,他的這一學說,把孔子的仁政思想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禮崩樂壞」的尷尬
孔門**3000,可謂桃李天下,孔子死後,儒家逐漸蔚為大觀,孟子無疑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儒學大師,被後人尊為「亞聖」
像那個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一樣,孟子「道既通」滿懷希望的踏上游宦之路。 輾轉於齊、宋、魯、騰、魏。從孟子的生平及其交遊看,他很早就成為了一個名士,長期周遊於列國,在列強最高統治集團外面轉悠,宣傳他的仁政思想,他這種宣傳也僅僅是止於「轉悠」。
這個時候,各個諸侯正忙於群雄逐鹿,**有心情聽他的所謂「仁政」這些話頂多是說說而已,實際上並不頂用。
孟子繼承並且發揚了孔子的社會批判思想,他對歷史的看法是:「一治一亂」聖王在世,天下太平,暴君在位,天下大亂。「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民無所安息」發展到今天「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
」目前正處於一個空前的衰亂時期,孟子為之痛惜不已。
除此之外,孟子還對當時連綿不絕的戰爭進行了強烈的抨擊:「今夫天下之人牧,為嘗不嗜殺人者。」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不惜:
「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這樣的亂世,他也不恤憤怒的吶喊:「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
與孔子一樣,孟子也以天下為己任,把改造社會視為自己的責任所在,他對未來充滿著信心,既然歷史的發展是「一治一亂」亂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聖人出現,天下自然會太平下來。 他在對現實的批判中,卻也容入了自己的希望。
「王道」學說及其實現
孔子思想體系中的兩大內容是仁與禮孟子更多的繼承了孔子學說中「仁」的學說。
那麼何謂「仁」?孟子指出:「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仁與人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他們互為表裡,而二者合起來就是「道」。「仁」的思想是孟子思想體系的靈魂,他從各個方面反覆對仁進行闡釋與完善。
孟子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是與生俱來的,稱之為「四端」。它們是「仁、義、禮、智」四德的基礎,這就是孟子的「性善論」。
其作為孟子社會理想的支撐點,在兩個方面同時顯示意義。
人人都有「惻隱之心」,作為統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於掌上」是件輕鬆易舉的事,「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提醒統治者要施行「仁政」。為政必須依仁而行,不仁只能自取滅亡。仁政是孟子政治學說和他的社會理想的最基本內容,而性善論則做為其內在的依據做著最好的闡釋。
通俗一點的說,在孟子看來,正是由於人性的善良——尤其是那些統治者本身善良,仁政才有實現的可能。
仁政的理想最終指向了「王道」,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孟子在其著述中精闢地闡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 不入 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減輕人民負擔,遵循自然規律,人們豐衣足食,雖死無憾,這就是「王道」。它是一個很大的範疇,大體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會政治;二是比較完善的倫理道德。
前者是其主要部分,孟子曾反覆地進行論述。
齊宣王曾向孟子請教「王政」。孟子的答案是:「……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徵,擇樑無禁,罪人不 老而無妻為鰥,老而無夫為寡,老而無子為獨,幼而無父為孤。
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所謂的王政,除了輕徭薄役,減少刑罰之外,還把對鰥寡孤獨,窮民無告者的深切憐憫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仁政」首先得把這些考慮進去。
孟子情形地認識到若要使一個國家的百姓有「恆心」則國家必須有「恆產」否則則四民不安。「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人們首先能活下來,然後才能言及仁義,這與「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竟然有某些互通之處。
因此孟子特別提醒國君們要注意本國的經濟生產:「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豸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其天,勿奪其田,數家之口可以無飢矣」五畝之宅,百畝之田,八口之家,耕織並重,不奪農時,減輕剝削,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這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樂土。
仁政是王道學說的中心思想與先決條件,孟子不斷地從各個角度,不同層面上進行**。
孟子發揮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也把孝作為「仁政」的根本。「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他指出:「事孰為大?
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
守身,守之本也」守身與孝順父母是根本,一切都應該由此入手。
孔子的仁愛主張在孟子這裡得到了全面的發揚光大,從而進入了「王道」的階段。與孔子的仁愛比較,基本精神雖然一致,內容卻更加豐富全面。孟子的許多設想要比孔子細緻精確很多,在王道境界中,俊傑在位,賞罰分明,賦稅徭役適度,人民豐衣足食,於是對國家也就出於內心的擁護: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為了這一理想的實現,孟子勸導人民依禮而行,請求統治者愛民親民,扶植小農經濟,減輕農民負擔,這就是王道學說的基本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時下偶爾翻閱三萬多字《孟子》,書中自始至終貫穿著孟子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而仁政思想是一種政治理論,是孟子的思想偏好。
在縱深的層次上,仁政思想有其哲學的依據。它是建立在對人的本質做出價值判斷的基礎上的。
孟子的個人認為,人的本質是有善惡的。人天生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心是為四端,「非由外鑠我也,我固之有也」。
(《孟子"告子上》)既然如此,人們就沒有必要向外尋求了,因為「四心」發自人的本性。但是這「四心」也常常會被矇蔽,「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孟子"盡心下》)因而要時常自省,且寡慾,以保持本心不被矇蔽。這就是孟子的「性善論」的哲學主張。他舉出了小兒掉於井來證明性善是人的本性,「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孟子"公孫丑上》)對於統治者來說,在進行政治統治的時候,之所以能夠實行仁政,是因為他有人人皆有的「惻隱之心」。如果君主把四心擴充,「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孟子在把惻隱之心運用於君主身上的時候,又用作「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公孫丑上》)。孟子的仁政,圍繞的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原則。
實行仁政,讓百姓能夠安定的生活,最起碼滿足他們基本的願望,「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梁惠王下》),這樣君主才能王。在孟子同時代以及孟子之前也有人提出民本的思想,不管出於何種目的。但孟子又把民本做了進一步的引申。
既然民是國家之本,那麼民的地位就高於君王的地位。「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盡心下》)這點才是孟子最高的理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都是在遊說君王的過程中提出來的,所以在提出自己的仁政思想後總要加上「可以王」、「仁者無敵」之類的結語,以期君王能夠接受自己的主張。
孟子作為周遊於列國的士人,推行仁政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讓君王擴疆展土,稱王天下。與其說這是目的,到不如說只是孟子實現自己理想的一個手段。孟子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到聖王時代。
然而,即使孟子丟擲了「可以王」的誘餌,還是沒有王能夠接納他和他的主張。
孟子的仁政思想並不僅包括單獨的幾點政治措施,它是一個政治思想體系。在孟子時代,它沒有被君主接納。在當今,對於正在向現代國家轉型的中國而言,孟子的仁政思想仍是不可取的,但可以借鑑。
孟子的思想是圍繞人治社會的,而中國轉型正是要從人治社會走向法治社會。簡單而言,人治社會就是政令圍繞君主及官吏,而法治社會是政令圍繞政治體制在法律法規框架內。人治社會存在權力沒有限制、政策不可預期、人亡政息等弊病,所以中國要想向現代民族國家轉型,就要從根本上改變人治社會的治理模式。
而孟子的思想要想付諸實踐,就得依靠君主的支援。在他的思想體系裡,至關重要的就是一個明君賢君的存在。因為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密不可分,所以這個明君還必須嚴於律己,本身就是個道德楷模。
而在法治社會,掌握行政權的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執政行為是要嚴格在法律範圍內活動的,他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政策制定和執行並不起關鍵作用。即使想要在政治執行的過程中表現自己的偏好,也必須通過正當的政治程式和法律程式。此其一。
孟子在他自己所設計的理想模式裡,知禮講義是人與人相處的重要規則。君與臣相處有道,君與民相處有道,官與民相處有道,長輩與晚輩相處有道,這些相處之道構成了仁政推行的倫理基礎。而在法治社會裡,政治的執行不受制於倫理情感、宗族關係,而是依靠政治體制,法律體系。
此其二。
目前有觀點說,孟子的民本對中國實現民主政治有可供借鑑的地方。這就要認清民本和民主是根本不同的兩個概念。孟子的民本思想是要求統治者重視老百姓的作用,要使民有道。
而民主是一種程式,**的產生、權力的運用都要依靠民主程式進行。此其三。
因此,孟子的仁政思想作為法制設計對轉型期的中國來說是不合時宜的,它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套人治思想,與法治相悖。但也不能說孟子的仁政思想對現時代就毫無意義。在法治框架內,仁政作為施政方針而存在,還是有可供借鑑之處。
其實, 「仁」與政結合便是「仁政」,主體偏向於政治範疇;與禮、義、智結合則是個人修養問題,更多的屬於道德範疇,而道德是個人自願的行為而不具備強制性。德治與仁政,在孔子和孟子看來都是以個人修養為前提的,如果能落在實處,而不流於形式,當然有它的作用。今天治國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黨有一系列的原則、綱領、宗旨,如果這些都能真正貫徹,當然利國利民,而一旦出於形式,便一無足觀。
而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氛圍,只要落到實處,從新農村建設緊鑼密鼓進行中,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這就是仁政的黨在辦仁政的事,民興國強的時代就會來臨。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有什麼價直與意義,結合現實談談自己的觀點。(要求
概括孟子的主要思想觀點並結合現實的社會生活談談孟子思想之於現代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一 性善論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 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箇中心環節。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 羞...
找出《寡人之於國也》中體現孟子仁政思想的句子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
鄰居家不太順當如果把他家的東西放在自己家會影響風水嗎運氣嗎
只要不把鄰居家從墳裡拿出來的五帝錢八帝錢等主黴運的東西放到你家,就不會影響你家的風水及運氣。這個是不會的,你想太多了。你們家順放什麼都好。有誰懂風水嗎?我家一直不順當,老公工作不順利,家裡老人孩子也老是生病,我要崩潰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呀 應該不是什麼風水的問題,這和我們的理念和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