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估計是2023年的一個檔案中
內涵是指物質的本質屬性,內涵必須與特定的「名詞」或者「概念」所對應,沒有概念,就沒有內涵。《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14〕4號中的第一條「堅持內涵式發展」
這裡的「內涵」指的是誰的內涵?「內涵式」又是什麼「式」呢?
我們經常講「雷鋒」式的人物,「焦裕祿」式的人物,這裡的雷鋒和焦裕祿已經有了明確的內涵,也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為他人的」思想。
教育部的檔案中出現了個「內涵式發展」,讓人搞不懂,而且在同樣一段文字中還出現了「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質量」又如何能提升呢?層次、水平可以提升,重物可以提升,質量只能用提高。
這種讓人混亂的說辭竟然在教育部關於提高教學質量的檔案中出現,實在讓人難懂!
從語法修辭上將,內涵只能講「充實」,而不能講發展!所謂「內涵式」和「外延式」實際上是忽略了語法修辭上的爛用。外延只能叫「擴充套件」。無論如何任何事物的「內容」是無法發展的。
在我國,是誰在什麼時候最早提出要實行素質教育
2樓:我不好吃
最早可說是孔子: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比較全面地提出了素質教育思想.在教育物件方面,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原則,主張人不論出身貴賤,不論品行善惡,不論聰明愚笨,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是否有了職業,都可以而且應該接受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孔子重視品德教育、美育陶冶和體育衛生,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人格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方法方面,孔子先於蘇格拉底首創了啟發式教學法,他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實行"因材施教",主張教學相長,以師生共同討論作為經常性的教學形式.全面總結孔子的素質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全面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推進教育改革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參考連線
一說在2023年:
素質教育應運而生,早在2023年即被提出.黨和國家堅決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即反對應試教育,堅決實施素質教育以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新課程改革應當知難而進.
參考連線
到20世紀80年代,大概2023年左右,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就開始提出素質這個概念,就是我們後來經常講的一個東西叫做「素質教育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那就是後來我們推進素質教育過程當中的一些扭曲的做法的一種定義。但是我覺得實際上最初素質教育的提出,他就有一個筐的作用。
比如我們把雙基、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這些東西,我把它概括起來,用一個東西來概括,用個什麼東西來概括呢?有些同志說,用素質來概括吧。因此素質教育就包含我們教育深化以後所拓展的那些內涵。
素質的提出緊跟著就引起了我們教育界的許多一線學校的重視,像北京8中在北京市是最早的一個,在2023年就倡導「著眼於未來,著力於素質」。在2023年制定一個非常完整的學校的素質教育大綱,提出學校應該立足於培養學校的哪些方面的素質和怎麼培養,這是我們現在能夠查到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素質大綱。
參考連線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近十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呈現出學校數量迅速增加,在校學生的數量迅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通常所講的「內涵式發展」和「外延式發展」,只是借用了形式邏輯關於概念的兩個基本特徵來說明學校教育發展的兩種形式和路徑,「內涵式發展」和「外延式發展」在內容上並不具有邏輯關係。「內涵發展」是對學校教育內涵的**,而「內涵式發展」更多的是從實踐層面對學校教育發展內容和發展路徑的**。從內容看,「內涵發展」和「內涵式發展」在邏輯特徵上有共同的指向,而「外延發展」與「外延式發展」則沒有任何聯絡。
5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內涵發展,就其實質而言,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的發展。既然科學發展的要義仍然是發展,那麼內涵發展的要義也應該是發展。科學發展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更好、更快、更全面、更協調的內涵式發展;內涵發展不是不要外延發展,而是使外延的擴充套件與內涵的豐富相互促進的科學發展。
內涵需要外延支撐,沒有一定的外延就不可能有內涵,沒有脫離了外延的赤裸裸的內涵。內涵發展無非是把只關注外延擴充套件的價值取向轉向外延擴充套件與內涵豐富相統一的價值取向。
一所大學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如何發展以及優先發展什麼的問題?這就是發展的理念、思路和戰略問題。
無論怎樣,發展需要一定的理念、思路、戰略和策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情必須想在前邊,我們才能獲得發展的主動權。
作為學校的主體,教職員工都應該思考這些問題;作為學校和院系的領導,更應該及時把教職員工的智慧集中起來,凝練成為不斷修正、擴充套件和清晰化的發展思路和戰略。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什麼意思?
6樓:___耐撕
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途徑之一,與「教育外延式發展」相對。中國80年代從經濟學中移植過來的概念。依靠提高教育要素的質量和教育要素的效率,實現教育規模的擴大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通常指高等教育主要依靠挖掘原有學校潛力,利用其校舍、裝置、師資等已有條件,而不是建立新的學校和專業,實現規模的擴大和事業的發展。一般也需增加教育投資,但比外延式發展所需投資少。當教育有了一定規模,事業有了一定發展之後,應主要依靠內涵式來發展教育事業。
7樓:匿名使用者
近十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呈現出學校數量迅
8樓:蛙家居
據報道,日前舉辦的第十九次會議上中國領導人表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報道稱,教育部負責人表示,如今,面向未來,到了更加註重質量,讓質量更高、結構更為合理的階段。尤其是當下,高等教育仍存在東強西弱的不平衡問題,需要在結構上進行調整,而這些,都體現出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同時,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強大驅動力。「雙一流」建設承擔著科技創新的重大使命。
外,名師是大學之本。要在崗位設定、分類管理、考核評價、薪酬分配、人才引育、合理流動等各個環節系統梳理,革除制約教師隊伍發展的制度障礙,匯聚起與「雙一流」相稱的教師隊伍。與此同時,要革除關門辦學的舊弊端、克服無序開門的新問題,建立起高校與社會有機、有序聯絡的新機制、新秩序。
希望中國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可以取得重大的進步!
「教育先行」的內涵及其根據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先行論的主要根據是: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具有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決定教育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超前於經濟發展;教育週期比較長,要求人才培養必須先於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當代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
教育先行的必然性
1、教育先行是現代科技、生產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社會,生產對科技的依賴性日益加重。許多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在科技開發的引導下不斷湧現,技術換代日益頻繁,且科技成果應用於生產的週期愈來愈短。
據統計:第一臺機器從2023年發明到實際應用經過了100年,蒸汽機經過了84年,內燃機73年,**56年,電動機51年,發電機20年,到現代的真空管從發明到應用便縮短為13年,飛機14年,雷達15年,原子彈6年,鐳射2年。
本世紀中葉發生的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應用等為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使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水平愈來愈高,新興科技在生產中也日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要求勞動者所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也愈來愈高,要求人們受教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同時,對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教育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開發新的科技領域,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儘快應用生產實踐,就必須超前培養科研和生產人員。否則,就必將妨礙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和應用,延緩經濟的發展。
難怪日本人常說:「教育就是30年後的工業。」
本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許多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進行因素分析,經過多年摸索,他們終於發現了教育對經濟增長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丹尼遜對1948—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進行因素分析,發現教育和知識進展兩種貢獻因素相加,佔總增長的39%,是任何其他因素所無法比擬的。
前蘇聯經濟學家斯特魯米林以受不同教育程度勞動者的工資差別為比率,測算出蘇聯1940—2023年國民收入的增加部分中,有30%要靠提高勞動者的教育程度來取得。正因為教育對經濟發展的關係如此重大,要想進一步的高度地發展經濟,優先展發教育便勢在必行。
2、教育先行是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知道,教育的直接功能是培養人。一個人受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其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教育的社會功能則是通過受教育者對社會的服務過程來體現。要培養人,特別是現代人,就必須以最新教育方式方法教給他以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政治倫理道德,使其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前沿力量。
人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中已不是單純地以體力與自然之間進行物質交換,而是以他所掌握的科技在他的精神、審美情趣和體力的支撐下,與越來越多的人造自然之間進行智力物化,且這種智力勞動的變換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益頻繁。
現代教育恰恰能發現和培養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使之全面發展,以適應隨之而來的就業機會和社會文化上的變遷。因此,要達到為未來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目的,教育也必須先行。
3、教育先行是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從其產生之日起,就受到社會的強有力的制約,並不斷調整自身以適應社會變遷。
在現代社會,教育如何更好地,有效地為未來的社會發展服務,關鍵的一條就是教育自身內部各要素(諸如教育的規模結構、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教育方針政策的制定、教育目標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規定、師資培訓等),必須考慮到今後一段時間的社會發展之所需,這些內部要素得不斷隨著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的發展而作必要的修整。
也就是說,這些東西在現代社會中都具有超前性,它們的整合則形成教育先行的強大內因。
擴充套件資料
先行教育計劃(head start project):
美國**為低收入家庭3-5歲兒童制定的一項教育計劃。始於20世紀60年代,通過提供教育,醫療,營養,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幫助,使家庭不好的兒童接受合適的教育,發展智力潛能。
教育先行的可能性
主觀方面:當代人們的教育意識日益增強,許多國家頒佈了義務教育法(我國是2023年),實施免費強制的義務教育。許多有識之士早已明確地認識到,誰掌握了科技,誰就掌握了勝利。
國與國之間的差距,表面上是經濟的差距,實質上乃是科技和人才上的差距,歸根結蒂則是教育上的差距。
可以說,教育是科技,是經濟。鑑於此,許多國家將發展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不惜血本予以高度重視,諸如相繼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投入,鼓勵從事教育事業等等,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飽嘗了「落後捱打」的苦頭,對發展教育尤為重視,以期通過大量的培養來振興民族經濟,增強國力。
客觀方面:強大的經濟後盾為教育先行提供了豐厚的物質保障。60年代伊始,世界經濟為各國花巨資辦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豐碩的資金投入和先進教育設施的採用大大加快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使之迅速走在社會其他事業的前列,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火車頭」。
再加上的由於科學文化和教育自身的變化發展,又為教育先行提供了足夠的內容。據悉,當今世界上的生物學教材每5年就要重寫一次。世界知識更新的週期也越來越短,18世紀為80—90年,19至20世紀初縮短為30年,近50年間又縮短為15年。
如今,一些學科領域中的知識更新週期已縮短為5—10年了。知識更新加快和不斷老化,迫使教育內容跟著改變。又由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的大發展,不斷地給教育實際工作提供新理論依據和理論指導,使教育方式、方法、內容、結構等更趨科學化、系統化。
墳頭的最先出現在什麼時候,每年都什麼時候上墳
當人類有了相當高的智慧時,他們就意識到,人死後不能就這樣放著,必須把它埋了。起初就是把死人埋了而已,並沒有豎起墓碑什麼的。後來,某個先人死了,他的後人也一樣把他埋起來,但是覺得,就這樣埋在荒山野嶺沒有任何標誌,怎樣來拜祭先人?就這樣埋著,不是有點不尊重先人嗎?又受迷信思想的影響,所以,就在埋死人的地...
戰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古代的戰車是誰最先發明的?
來自歐亞大陸南部沙漠地帶的閃米特人在大約公元前2300年的時候發明了戰車,可謂軍事史上的一大革新。然而戰車真正被應用到戰場並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則是和人類的另外兩項重大發明分不開的,那就是馬的馴養和冶鐵技術的發明和傳播。正是這兩項發明與戰車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極大的提高了遊牧民族的戰鬥能力,使得他們成功...
飛機是誰最先設計測的,飛機是誰在什麼時候哪裡造出來的?
年 月,美國的萊特兄弟將自己製造的 飛行者 號 飛機拉到東海岸的基蒂 霍克海灘,進行了充分的試飛準備。月 日,弟弟奧維爾 萊特和哥哥威爾伯 萊特分別駕駛著 飛行者 號 飛機,成功地飛行了四次,總共飛了 秒鐘,飛了 米遠。雖然只有短短時間和距離,但這卻是人類第一次真正地乘動力飛機飛行。飛機是什麼時候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