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情歌
黃賓虹:將深厚的傳統修養、學識與對祖國山河的摯愛,化作渾厚華滋的筆墨風彩。
潘天壽:氣質中有農民的樸厚,他的學養卻完全是文人的。他融南北宗於一,突破明清以來花鳥畫清麗柔美的風範,創造了奇險雄勁的風格。
傅抱石、溥心畲、於非闇、賀天健、吳湖帆、李苦禪、黃君璧等,也都以各自不同的風貌豐富了傳統繪畫。這些近代畫家的作品與現代思潮、現代審美理想有著不同程度的距離,但他們表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識,也不同程度地滲透了當時人們的情感心理。
齊白石的真率與剛健,黃賓虹的深沉與熱烈,潘天壽的雄渾與骨力,傅抱石的恣縱與情致,都與現代精神相通,都在一定意義上突破了傳統文人畫的思想情感範疇。 在中國畫百年間的發展中,同時伴有融入、吸收世界美術元素的現象,這是一種世界文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大趨勢。被吸收、借鑑的外來美術主要有:
西方(美、法、意、俄等)、日本。
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西方美術思潮、論著、美術教育和美術作品被大量引入。伴隨著文化上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運動,提出了「美術革命」的口號。大批青年美術家留學日本與歐美,借鑑西方美術以改革中國繪畫的呼聲與實踐成為潮流。
蔡元培、康有為、陳獨秀、魯迅和畫家徐悲鴻、高劍父、劉海粟等,都倡導西方現實主義美術或學院派美術與傳統繪畫的融和。幾十年來,融和型中國畫成為主潮,是中國人民欲將古老的文明推向現代文明的願望和奮鬥在美術領域的表現之一。
以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為創始人的嶺南畫派,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繪畫。他們多曾留學日本,研究西方及日本近代美術,強調寫生、取材於現實、教育性和融會中外畫法──如光色、縱深感等。尤其在山水、花鳥和走獸題材的創作中,他們把居廉的沒骨畫法、撞水撞粉畫法和橫山大觀、田中賴璋等日本畫家的畫法糅合為一,努力創造一種奔放雄勁而又富於時代感的美。
嶺南畫派雖然雲集了廣東的一批中國畫革新者,並不是一個以描繪地方風情或景色為指歸的地域性畫派。他們以創造新國畫為己任的大膽探索雖不成熟,但卻造成了思想上的顯著影響。
受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和近代思想家康有為啟示的徐悲鴻,將歐洲寫實畫法與傳統技巧結合在一起,把維妙維肖的造型和憂國憂民、密切關注現代生活的藝術思想引入中國畫創作和教學,在20世紀50~70年代對中國畫的教育改革做出很大貢獻。
融和中西有廣闊的可能性與選擇性,可以融和成多種型別、形態與風貌。如陳之佛融東、西洋的裝飾性色彩於工筆花鳥而不露痕跡;張大千晚年的潑彩畫法,借鑑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某些因素而不改變畫面的傳統風神;李可染吸取西畫寫生法與寫實觀念卻不減弱傳統筆墨的作用;吳冠中用中國畫的材料工具、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色調觀念與方法表現傳統的詩情、境界等,都各有千秋。
在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中年畫家乃至剛剛跨入畫壇的青年畫家,在融和中西方面更是進行了多樣的嘗試與探索。賈浩義吸收西方抽象手法,以大塊墨色實現東方象徵主義;田黎明把東方對人與自然的情懷,與西方印象主義融為一體,追求光影在國畫中的表達;楊瑞芬將西洋用色意識與國畫三礬九染結合,用揉紙、接染等技法追求肌理,同時吸收日本裝飾繪畫、西方設計思想;蔣採蘋把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的巖彩畫,引入工筆畫創作和教學;等。緊緊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深刻地理解與學習傳統,是這一潮流的普遍特色。
從「走向十字街頭」到「描繪工農兵」
中國畫自元代以來,漸漸封閉在士大夫和貴族的天地裡,極少描繪下層勞動者與繁雜的社會生活,也不把下層社會人作為欣賞的主體,文人畫成了貴族化的藝術。中華**時期,伴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的民主革命運動和啟蒙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美術家們也提出了「民眾的藝術」、「走向十字街頭」和「大眾化」的口號,中國畫在題材內容和形式表現上都與此相應,逐漸產生了深刻的變化。
在清末民初,用傳統繪畫手法描繪城市世俗生活和中外新鮮見聞的著名畫家吳友如,利用石印畫報作為他通俗作品的傳播手段,造成了廣泛的影響。五四運動前,著名國畫家陳師曾畫了《北京風俗圖》冊頁,用半寫意半漫畫的筆法描繪了北京街頭的人力車、潑水夫、算命者、磨刀者、掏糞夫、喇嘛僧、老西兒等。
20年代末30年代初,嶺南畫家黃少強、方人定也以走向十字街頭為旨,以同情的態度描繪城鄉勞動者的悲慘生活景象。北方的趙望雲則到冀南、塞上等地作農村寫生,以農民的痛苦生活作為畫材,並在天津《大公報》上**,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他不理睬「不遵師道」、「不法古人」、「任意塗抹」的指責,「捨去所有的師承、學校,一本自己創造的真精神」、「改變舊有的畫風……用『誠信之愛』,以喚醒群眾的勢力(王森然《群眾畫家趙望雲》,《大公報》)」。
馮玉祥為他的大量寫生配了詩,老舍、郭沫若等都著文加以肯定,把它視為一場藝術上的革命。
抗戰期間,國畫家沈逸千出入烽火戰場作戰地寫生,身居敵佔區的蔣兆和創作了《流民圖》,在四川大後方的一些畫家如關山月等,也到西北地區寫生……。他們緊踏著時代的腳步,把中國畫擴充套件到新的領域,使高雅、超逸的傳統繪畫走出逃避人生鬥爭的象牙之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畫開始普遍描繪現實生活,湧現了一批新的人物畫家,如石魯、黃胄、李斛等。走向十字街頭變成了描繪工農兵、歌頌工農兵,即便山水花鳥畫也聯絡現實社會內容,強調思想性與教育意義。
70年代末80年代以來,中國畫畫家漸漸總結歷史經驗,重新思考繪畫與現實的關係,湧現了一大批敢於創造又鑽研傳統的中青年畫家,中國畫壇呈現一片新氣象。
近現代中國繪畫有哪些著名的流派?
2樓:匿名使用者
六朝三傑
六朝三傑,指六朝時期,東晉的顧愷之、宋的陸探徽和樑的張僧繇三位畫家而言。顧愷之,多才多藝,精工詩賦、書法,擅長繪畫,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美稱。他的繪畫題材豐富,筆法剛勁,造詣極深。
有畫論著述流傳於世。陸探徽,最擅畫肖像畫,歷史人物畫。具有秀骨清象的畫風,成就最卓著。
他用筆頗有「連綿不端」的特點,被譽為「一筆畫」。張僧繇,他創造一種「沒骨」畫法,畫山水不用輪廓線,全採用色彩畫成。畫史上被稱為「張家樣」美稱。
這三位大畫家被評為「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各具特點,各有所長,故統稱為六朝三傑。
五代四大家
五代四大家,指五代時期四大山水畫家,即荊浩、關同、董源、巨然。荊浩、關同以描揮中原地帶實景為主,故稱「北方派」。荊浩擅長山水畫,又是一位理論家。
他對完整山水畫技法有獨到的建樹,是我國古代美術史有貢獻的偉大畫家。關同,是荊浩的**。他在繪畫上的成就超越了老師,開創了自己獨具的藝術風貌,被人稱為「關家山水」。
他的山水繪畫體現了荊浩的理論,反映了北方山水的特點。筆法超凡,公力極深。董源、巨然以描寫江南實景為主,稱為「南方派」。
董源的山水畫,最富江南景物特色,採用「山石披麻皴」技法,大有西歐風景畫的風采。巨然是董源的學生,擅畫江南草木繁茂的山水。題材多取江南丘陵江湖景象,繼承董源的傳統技法,又具獨創性。
北宋三大家
北宋三大家,指董源、李成、范寬三大畫家。山水畫的發展從五代到北宋,經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光輝時期。五代的董源在山水畫的描繪上,特別講求皴法與墨色的結合,為山水畫的創新開闢了道路。
北宋前期,山水畫成了當時畫壇的主流,藝術成就遠遠超過前人,代表人物就是李成、范寬。他二人主要描繪北方山水,代表著山水畫的發展水平。至於他們的藝術風格:
董源畫法平淡天真,樸實靜穆,有嶄絕崢嶸之勢;李成畫法墨潤的特色;范寬畫法雄峻深厚,有雄偉壯闊的風格。
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指南宋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四人,也稱「南宋四家」。北宋後期,畫院盛行著一種糅麗的畫風。宋室政權南遷後,許多畫家經歷了一場亡國的痛苦顛沛生活的煎熬,對殘破的祖國山河,淪亡的家鄉故土,有著一種深沉的感受。
在繪畫創作中很自然地形成了表現現實生活的蒼涼豪放的情調。由此引起了畫風的驟變,畫家們突破常規,刻意追求筆墨的表現手法,從而開拓了「水墨蒼勁」派畫風的新局面、南宋四大家就是標誌著這一重要發展的代表人物。他們都以善畫山水兼長人物著稱。
他們的畫風,不僅為當時山水、人物畫壇增添了異彩,而且對明代的浙派和院體山水畫都有重大影響。
元四大家
元四大家,指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吳鎮、王蒙、倪瓚四人。他們四人同處於一個時代,在思想意識和生活遭遇上都有共同的地方。他們隱居江湖,潔身自好,過著飄逸的生活,既不屈於統治者,又不敢公開反抗。
於是,在繪畫作品中表現出蕭索淡泊,蕭穆寂靜的情調,給人一種野趣逸然,平淡天真的感覺。在畫面上題詩,書以明志,就是從他們開始流行的。他們四人變革了繪畫使用的工具材料,用紙多於用絹;在表現技法上,強調水墨的運用。
黃公望的淺絳著色,吳鎮的濃重筆墨,王蒙的淡墨勾染、焦墨皴擦,倪瓚的側鋒幹筆的皴法,都是為了用簡練樸直的方法表現事物的形質神貌,取得了他們獨特的藝術成就,給後世畫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大名僧
四大名僧,也稱「四大高僧」,指明末清除畫家石濤、八大山人、石谷、弘仁。他們四人都託跡蠶、禪門,削髮為僧,在思想和藝術上又很接近,美術史家稱他們為當時畫壇的「四大名僧」。他們都擅長山水畫,各有其長,獨具風格。
在繪畫創作上,他們力求發揮其創造性,反對摹古,吸收精華尋求新意,因此取得創新成就。他們的風格特點:石濤的畫用筆簡練,淋漓奇古,常以神韻取勝;石谷的畫用筆沉著,蒼古淳雅,總以淳樸取勝;弘仁的畫用筆空靈,高簡幽疏,特以俊逸取勝。
他們的獨特畫風,對後來的「揚州八怪」有很大影響。至於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也無不受其影響。
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也稱為「揚州畫派」,指的是清朝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一群革新派畫家。「揚州畫派」 習慣上稱「揚州八怪」,究竟是哪八個畫家,歷來說法不一。主要畫家有:
金農、黃慎、汪士慎、鄭燮、李單、李方膺、高翔、羅聘八人。實際上不止八人,他們並不都是揚州人,只是久居揚州,靠賣畫為生,在思想和藝術上具有共同趨向,與當時所謂正統派的「四王、吳、惲」畫風不同,所以被人視為畫壇的「偏師」、「怪物」,遂有「揚州八怪」之稱。「揚州八怪」的這些畫家,大多數出身布衣,對豪紳貴族抱有不滿,憤世嫉俗;對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絡,疾苦與共。
他們繪畫創作題材,跟正統派不同。常以梅、蘭、竹、菊為題材,還喜歡畫一些被統治者鄙夷的市民生活和勞動者生活的題材。如乞丐、縴夫、破牆、破盆、鬼趣、蔥蒜、魚蝦、蜘蛛等等。
他們一般不畫山水,這也是一種厭惡庸俗習氣的表現。鄭燮喜歡畫竹石,寓意深奧。汪士慎、高翔畫梅或以繁枝見長,或以疏枝取勝。
金農畫梅在於不疏不繁之間。當時,皇家喜愛馬,黃慎偏愛畫驢;畫院畫家帝王仕女,黃慎偏要畫乞丐、逃荒的、瞎眼的……..。他們都竭力追求「四絕」,即能詩、能畫、會書法、會治印,樣樣都要創新。
他們的筆墨有一派的共性,也有自己的個性。黃慎作畫,以簡馭繁,於獷悍中見遒煉;破毫禿穎,於豪縱中見謹嚴。李方膺和李單任性揮酒都以氣魄筆力勝人。
鄭燮的書法化繪畫,潤筆水墨,虛實疏密,自得天趣。總之,「揚州畫派」在我國繪畫藝術發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突出地把傳統寫意派繪畫,推到一個新的高峰。我國近代中國畫大師們,無不繼承他們的傳統,加上自己的創造取得嶄新的藝術成就。
他們的業績對近百年花鳥畫的影響是巨大的,為繪畫藝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途徑。
吳派 吳派,是和浙派相對峙的一個山水畫派。明朝初年,正當最高統治者提倡南宋院體畫風,風靡全國的時候,在江南蘇州一帶,卻有一批文人,在繼承「元四家」的傳統,但影響不大。直到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畫家出現後,「吳派」才鮮明地建立起來。
這些畫家影響顯著,自然形成一般力量。沈周居其首,文徵明是他的學生,是繪畫的全才,他既能畫青綠,也能畫水墨;既擅工筆,又精寫意。畫風秀麗細緻,溫雅靜穆。
「吳派」有這兩位大師,很快取得明代畫壇盟主地位。據可靠資料證明,「吳派」畫家多達八百七十六人。他們與浙派畫家不同,大多數是士大夫出身,能詩善畫,一生閒居過著詩畫生活。
但是,由於他們藝術思想的侷限和表現題材的狹窄,最後走入藝術的死衚衕。於是在畫壇上「吳派」盟主的地位為董其昌等人發展起來的華亭派所代替。
浙派 浙派,明代山水畫派之一。明代前期,最高統治者不喜歡「元四家」那種枯寂幽淡的作風,喜歡南宋畫院體畫的嚴整蒼勁的畫法,提倡馬、夏等人的畫風。戴進就成了當時畫壇的核心人物。
因他是浙江人,所以在他影響下的畫家被稱為「浙派」。這個畫派發展很快,繼戴進而起的是吳偉,是他助成了浙派的發展。後繼者又有陳景初、張路、吳珏、何適等人,都屬於浙派系統。
最後到藍英,他開始離開浙派的道路,畫風接近沈周。到明代末年浙派被吳派強大攻擊之下,終於在畫壇上銷聲匿跡了。
嶺南派嶺南派,現代畫派之一。以廣東番禺畫家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為代表。他們早年跟隨花鳥畫家居廉學畫,以後留學日本進修繪畫技法。
他們的作品,多數描繪我國南方風物,在繼承中國畫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融合了日本和西方畫法,創新筆墨,隨類賦色,別具一格。人稱「嶺南派」。這個畫派的目標,是革新中國畫,面向自然,注重寫生,吸取西方藝術的長處,把嶺南畫風推向新的高峰。
當代畫家黃幻吾,曾任蘇州美專教授,現任中國美協上海分會理事,為我國當代嶺南畫派聲譽卓著的老畫家之一。他曾應邀到日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等國講學和舉辦個人畫展,增進了對中西繪畫的瞭解,擴大了視野,使他的繪畫創作既保持和發揚了嶺南派的畫風,同時又形成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繪畫特色。他有畫集《黃幻吾畫集》。
對研究中國嶺南派的藝術風格與技法有很重要的意義。
京劇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在現代有哪些
1 譚派。代表人物譚鑫培,專演老生。2 餘派。代表人物餘叔巖,演老生,以唱腔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3 劉派。代表人物劉鴻聲,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4 楊派。代表人物楊小樓,演武生,講究 武戲文唱 5 梅派。代表人物梅蘭芳,四大名旦 之一,擅演青衣 花旦 刀馬旦各種角色。6 程派,代表人物程硯秋,四大...
我國的藝術大師有哪些,中國近現代頂級的國畫大師都有哪些?
書畫藝術 古代 王羲之 顧愷之 張擇端 鄭板橋 現代 齊白石 徐悲鴻 張大千 吳冠中 藝術 古代 不詳 現代 王洛賓 阿炳 劉天華 施光南 戲劇藝術 古代 不詳 現代 梅蘭芳 程硯秋 尚小云 馬連良 電影 古代 無 現代 太多了,自己想。太多了 你具體指哪類的?美術?影視?寫作?這麼多 中國近現代頂...
中國文化的標誌或代表人物及文化特色有哪些
請您參看南方人物週刊2009年11月23日47期總第188期2009中國藝術家權利榜,您會知道很多的 請您登入www infzm com往下翻 檢視該雜誌電子版 我在手機上 好辛苦的 無法提供連結 有良心就選我吧 中國文化的標誌或代表人物及文化特色有哪些 哪些元素 中國文化的標誌有哪些 這個範圍過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