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孔子: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道家--老子: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法家--韓非子
韓非,漢族,戰國時期的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和荀子的樸素唯物主義融為一體,同時重視吸收墨家思想,集儒道墨法四大思想流派的精華於一身。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
***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韓非是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門。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
2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主要指自商代、西周到甲午戰爭以前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歷史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產生於夏代。
但由於缺乏信史資料,因此,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研究一般從殷商、西周時期開始。
經濟政治背景
夏、商、西周都是奴隸制社會。在奴隸社會,奴隸主佔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奴隸本身,政治上實行奴隸主**,而創造財富的奴隸卻處於牛馬不如的地位,生活毫無保障,人身沒有自由。國王是最大的奴隸主,國家機器以國王為中心,形成了君主制。
君主獨斷專行,對奴隸實行暴虐統治。奴隸常常被任意殺害,甚至成為奴隸主的殉葬品。為了擺脫悲慘的命運,奴隸們採取各種形式同奴隸主進行鬥爭。
這一時期,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奴隸主往往採用宗教和神權的說教對人民進行統治。
春秋末期至鴉片戰爭前的兩千多年裡,中國一直處於帝制社會。在帝制社會,為數不多的地主階級,擁有大部分土地,廣大農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土地。在政治上,實行地主階級君主**制,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建立起以地主紳士為中堅的龐大官僚機構,對人民實行殘酷的統治。
廣大農民沒有任何參政議政的權利,只有服從的義務。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矛盾是帝制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反抗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舉行了大小几百次的武裝起義。
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上所罕見的。
政治思想的分期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從內容上可劃分為殷周、春秋戰國、秦漢到鴉片戰爭以前等 3個時期。
殷周時期
商代、西周時期,中國處於封建社會,當時以祖先崇拜為特徵的宗教世界觀統治一切。在商、西周兩代,佔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與這種宗教世界觀密切相關的神權思想。統治者假借宗教迷信進行統治。
把神權和王權結合起來,宣揚君權神授,宣稱國王是受所謂至尊無比和主宰萬物的「上帝」之命來人間進行統治的。周取代商,給君權神授觀念以很大的衝擊。周統治者為了自圓其說,提出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觀點。
這樣,神的一元論逐漸過渡到天命人事並重的以德輔天的二元論。在周取代商的鬥爭中,周的統治者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保民」、「慎罰」等政治主張,這是中國民本思想的開始。(見彩圖[河南安陽小屯南地甲骨片,記有主宰人間的「帝」])
春秋戰國時期
這是中國從封建社會向郡縣制社會過渡和帝制社會形成的時期。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逐漸變為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引起了階級關係的變化,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日趨瓦解,出現了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面。這是一個社會大**,大動盪的時代,「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君臣無常位,社稷無常奉」,戰爭頻繁,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恢復社會秩序,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從各自的階級立場和認識出發,提出救世方案。當時社會動盪不安,統治者的政治控制不十分嚴格,社會上沒有絕對的權威,言論相對自由。特別是由於戰爭年代,各國很需要人才,知識分子的地位較高,因而他們言政議事也較為積極而較少顧慮,形成了百家爭鳴,學術空前繁榮的局面。
當時著名的思想流派有以孔丘、孟軻、荀況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以商鞅、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學說,以《老子》書為代表的道家學說,墨翟為代表的墨家學說,許行為代表的農家學說等。
儒家學派
的創始人孔丘幻想回到相對統
一、相對安靜的西周社會,以周禮為標準統一人們的言論和行動,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秩序。他向各國統治者呼籲「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用「仁者愛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對待人民和處理一切人際關係。他向統治者建議以德治國,以刑輔之,但同時又提出以寬濟猛,以猛濟寬的治國思想。
他要求人們加強道德修養,遵守中庸之道和忠恕之道。強調人治,主張「舉賢才」。生於戰國時期的孟軻則認為解決時局的關鍵是實現中國的統一,而只有「不嗜殺人」的仁人才能統一中國。
他發揮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提出了仁政說,認為「政在得民」,並進一步發揮了西周後期的民本思想。他的學說被統治者視為迂闊,孟軻之後的荀況肯定儒家學說的某些方面,糾正了其不周世用的迂闊之處。他既主張尊君,亦提倡愛民;既提倡「隆禮」,亦主張重法,並對禮作了系統的發揮;他一方面宣傳仁義道德,同時也宣傳刑罰法治。
他認為「有治人,無治法」,提倡用人唯賢,反對用人唯親。
法家代表
商鞅、韓非主張富國強兵,提倡耕戰;尊崇暴力,強調法治,認為治理國家應該任法不任智,提出了「刑無等級」、「以刑止刑」的觀點,否認一切倫理道德,主張用武力進行統一;要求強化社會組織,對人民實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督。他們還主張絕對君權,宣傳**政治。
以《老子》書為代表的道家,主張一切順乎自然,提倡無為而治,嚮往小國寡民的社會生活,反對一切法律制度和物質文明。道家要求人們謙虛退讓,以退為進,「柔弱勝剛強」。它讚美「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道,反對「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人道。
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主張尚同,強調把天下的思想統一於天子,統一於天;主張尚賢,即用人唯賢;提倡兼愛,非攻,揭露不義之戰的罪惡。
農家學派的黨徒們主張君民共耕而食,無上下等級的區別。
秦漢到鴉片戰爭以前
這是以儒家學說為核心並吸收其他各家思想而形成的「三綱五常」說發展變化的時期。這一時期可分以下3個階段:
① 儒學獨尊和儒學神學化,即「三綱五常」說神學化階段。秦王朝實行法家政治統一了六國,但把法家學說絕對化,迷信暴力,導致速亡。漢代君臣和思想家們認為,秦的速亡是因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針對當時民生凋敝的情況,他們主張實行較為寬鬆的政策,藉以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穩定社會秩序,於是博採道、儒、法諸家之長的黃老之學便應運而生。黃老之學主張清靜,倡導無為而治,對人民的事務實行不干涉或少干涉的政策。但道家思想在本質上是消極的,只能在大的政治動亂後起暫時緩解作用,不能作為長期的政治指導方針。
由於秦王朝速亡的教訓,統治者雖然不肯完全放棄法家的政治學說,卻不願公開採用法家的主張,因而以溫和、穩健、文雅為特徵,強調入世的儒家學說便成為政治家和思想家推崇的學說。經過陸賈、賈誼等人提倡,到漢武帝時,董仲舒適時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所採納。董仲舒的儒學不完全是孔孟之道,是經過改造的,以儒家學說為骨幹,吸取了陰陽家、道家、法家某些思想的新儒家學說。
它在哲學上宣傳「天人相與」,政治上宣傳「君權神授」,倫理上提出系統的「三綱五常」說,並認為「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到了東漢,新儒學發展成為讖緯神學,蛻化成預卜吉凶的迷信。
② 儒學玄學化階段。晉初,國家暫時統一,不久又出現「八王之亂」,隨後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民族南北對峙,征戰無已,社會非常黑暗。由於社會動亂,統治階級內部的自相殘殺,知識分子常因言語不慎而遭大禍,社會上形成恐怖氣氛,人們不敢鮮明地表達政見,因而出現了提倡道家學說,宣傳虛無,主張無為而治的玄學。
何晏、王弼等玄學家通過註釋《老子》、《莊子》、《論語》、《周易》等諸子經典,建立起唯心主義的本體論,利用道家思想中的道和「自然」等範疇來論證三綱五常的合理性,宣傳「名教本於自然」,實行儒道結合,儒學被玄學化。此外,以曹操為代表的法家思想,鮑敬言的無君思想,傅玄的務實思想,《列子》書為代表的縱慾思想等在這一時期也有一定影響。
③ 儒學哲理化階段。隋、唐和兩宋仍奉儒學為官方政治哲學。為了強化儒學的吸引力和控制力,唐朝的韓愈著《原道》,把儒學提到「道」的高度來認識和宣傳,給儒學蒙上了一層哲理的色彩。
宋朝的統治者和一些知識分子總結了歷史經驗,又吸收當時流行的佛教、道教的某些內容,把儒學和佛道結合起來,使儒學哲理化,形成理學。以北宋程顥、程頤和南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是理學中的客觀唯心主義派別,而以南宋陸九淵,以及明代王守仁為代表的陸王心學是理學中的主觀唯心主義派別。儘管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哲學觀點不同,相互攻訐,但它們的思想核心都是為了維護「三綱五常」,論證皇帝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恆性,把君權和君主統治秩序天理化。
他們認為凡是同「三綱五常」教條相違背的便是「人慾」,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以此鎮壓人民的革命運動,限制人民的合理要求。他們還誇大人的精神作用,大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認為只要人的意誠、心正,天下便太平了。程朱理學在南宋中後期,取得了統治階級官方哲學的地位,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支配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達六七百年之久。
中國古代有哪些旅行方式 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們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貢獻
貶官。如蘇軾,貶官杭州在西湖留下白堤。出使。如張騫,出使西域為漢朝聯盟西域諸國打敗匈奴奠定基礎。自由行。如徐霞客,留下了遊記。受限與古 來代生產力水平,那自時候的人出行要麼步行,要麼騎馬,或者毛驢,有水路的話可以乘船。像盛唐時期的詩人幾乎個個是旅行家,走南闖北。邊塞詩人王昌齡,高適都到過邊疆,唐詩雙...
儒家 法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誰,中國古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代表是誰
先秦時期,是中國社會大變革時期,不僅各個國家輪番登場,更是產生了一大批學術流派,對以後的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儒家 代表人物有孔子 孟子 荀子等 儒家可以是對中國影響最深的學派了。儒家以人性本善論和人們恪守傳統的精神需求為理論根基,繼承發揚了周王道以民為本 禮樂教化 仁愛忠恕等...
中國古代帝皇陵寢有哪三種型別
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多規模巨大。威風八面。展示帝王威儀是中國古陵墓雕刻的一大特徵。動物界中的獅子 老虎以及傳說中的靈獸便成為帝王陵墓石刻的首選。當然,以動物作造型,也符合長期以來根植於中國古人心中的 人來自獸,獸齊於人,神為獸形,獸為神靈 的傳統理念。作為帝王精神的對應物,其造型往往可以折射出一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