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及其內容,古生物學研究內容

2021-05-10 22:28:37 字數 5054 閱讀 3200

1樓:中地數媒

古生物學是以化石為研究物件的,是研究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及其發展演化的科學。其研究範圍包括各地史時期地層中儲存的生物遺體和遺蹟,以及一切與生物活動有關的地質記錄。

古生物學的基礎工作包括化石的採集和發掘、處理和復原、鑑定和描述,並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分類分析,進而研究各類生物的形態、分類、生活方式、進化規律等,最終應用於其他方面的科學研究。在古生物學研究的化石中,有些生物體和化石個體較大,利用常規方法在肉眼下就能直接進行研究,這些化石稱為大化石(macrofossil)。但是某些生物類別,如有孔蟲、放射蟲、介形蟲、溝鞭藻和矽藻等,以及某些古生物類別的微小部分或微小器官,如牙形石、輪藻和孢子花粉等,形體微小,一般肉眼難以辨認,這些化石稱為微化石(microfossil)。

對於微化石的研究必須採用專門的技術和方法從岩石中將化石處理、分離出來,或磨製成切片,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和研究,這就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科——微體古生物學(micropaleontology),其中包括專門研究古代植物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的孢粉學(palynology),以及以更加微小的超微化石(nannofossil)為研究物件的超微古生物學(ultramicropaleontology)。

此外,在古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過程中,不斷與相關學科交叉和滲透,產生了一系列邊緣、交叉學科,如與地層學結合產生的生物地層學(biostratigraphy)和生態地層學(ecostratigraphy),與物理化學結合產生的分子古生物學(molecular paleontology)和古生物化學(paleobiochemistry),研究古代生物和無機、有機環境關係的古生態學(paleoecology),專門研究古代生物生活活動遺蹟及其生態環境的古遺蹟學(paleoichnology),研究地史時期動、植物地理分佈的古生物地理學(paleobiogeography)等等,以及研究古生物的結構構造,並用以啟發各技術領域的發明創造而形成的古仿生學等,都是近幾年以來飛速發展的新學科。

應當指出,古生物學首先是隨著地質學發展而誕生的,主要為地質學,特別是為地史學服務的,為地質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對於確定地層時代,劃分和對比地層,研究古地理、古氣候以及成礦條件和地殼演變等等,都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它與地質學具有更為密切的關係。

古生物學研究內容

2樓:中地數媒

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是研究地質時期的生物界及其進化的科學。palaeontology一詞為de blainville於2023年所採用,代替當時的同義名化石學(oryctology),明確其含義為限於生物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是地質學與生物學相結合的一門科學,在地質學科中被列為專業基礎課程。

與生物學對應,古生物學可分為古植物學(palaeobotany)和古動物學(palaeozoology),後者可再分為無脊椎古動物學(invertebrate palaeozoology)和脊椎古動物學(vertebrate palaeo⁃zoology)。根據研究物件的大小,古生物學又可分為:以形體微小的種類和生物某些微細部分為研究物件的微體古生物學(micropalaeontology),主要研究海洋中10μm以下的超微浮游生物化石的超微古生物學(ultramicropalaeontology),研究古老地層中所含生物的殘餘有機組分的古生物化學(palaeobiochemistry),以及從分子水平研究地史時期生物的分子古生物學(molecular palaeontology)。

同時,尚有研究地史時期生物分佈、分割槽及其演變的古生物地理學(palaeobiogeography),研究地史時期生物及其環境的古生態學(palaeoecology),研究地史時期氣候變遷的古氣候學(palaeoclimatology)等多個分支學科。

古生物學主要研究哪些方面?

3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古生物學是研究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及其發展的科學。古生物學全面地研究了古代生物的形態、分類、生活方式、生存條件和地史分佈等,古生物學還闡明瞭生物進化發展的基本途徑和規律。

古生物學的研究物件是從岩層中發掘出來的化石。通過對化石的考察,配合對含化石岩層的瞭解以及其他一些有關地質問題的研究,就能解釋古代生物中的各類問題。古生物學研究中最著名的就是驗證大陸漂移學說。

另外,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活著不同的生物,也沉積著不同的沉積物,通過對其中化石的研究,可推斷當時的古地理和古氣候,而且有些礦產,如煤、石油等的形成與生物密切相關,通過研究可瞭解這些礦產的成因。

古生物學都研究了哪些東西?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古生物學是研究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及其發展的科學。古生物學全面地研究了古代生物的形態、分類、生活方式、生存條件和地史分佈等,古生物學還闡明瞭生物進化發展的基本途徑和規律。

古生物學的研究物件是從岩層中發掘出來的化石。通過對化石的考察,配合對含化石岩層的瞭解以及其他一些有關地質問題的研究,就能解釋古代生物中的各類問題。古生物學研究中最著名的就是驗證大陸漂移學說。

另外,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活著不同的生物,也沉積著不同的沉積物,通過對其中化石的研究,可推斷當時的古地理和古氣候,而且有些礦產,如煤、石油等的形成與生物密切相關,通過研究可瞭解這些礦產的成因。

古生物學是研究什麼的?

5樓:中地數媒

古生物學是研究地史時

期生物介面貌和發展的科學,其研究物件為生活在地質歷史時期並在地層中儲存下來的古代生物遺體和遺蹟,以及包含這些遺體和遺蹟的圍巖。古生物學以化石為基本研究物件,其基礎研究工作包括化石的採集和發掘、處理和復原、鑑定和描述;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各類生物的生活方式、進化規律,以及所反映的古環境、古地理等資訊。

依據研究手段、內容和目的的不同,古生物學還可以進一步劃分成若干不同的學科,如微體古生物學、孢子花粉學、古生態學、生物古地理學、生物地層學、古生物化學、地球生物學等。近年,隨著化石作為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作用不斷顯現,以及國家古生物化石保護與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化石文化學、化石保護與管理學、化石仿生學等新興學科出現,成為古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古生物學的發展將注重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使用,注重學科的交叉與互補,注重將理論研究與現實生產力結合,注重對公眾的科學普及與教育。

古生物學的生物的進化

6樓:手機使用者

古生物是地史時期的生物,也遵循達爾文進化論的原則。進化論所指明的進化方式──分支進化、階段進化、輻射適應、趨異進化、趨同進化、平行進化、動態進化等同樣適用於古生物。除此以外,古生物進化

有自己的規律和特點。比較重要的規律有:①不可逆律,為比利時古生物學家l.

多洛所提出。它指出,無論是生物體或其器官,一經演變再不可能在以後生物界中恢復,一經消失也不可能再在後代或別處重現。例如,魚類演化為陸生哺乳類後,一部分哺乳類又回到海洋成為鯨類,但魚的鰭、鰓等都不能在鯨類中恢復,鯨類只能靠肺呼吸並以演變的四肢和尾起鰭的作用。

根據不可逆律,在較老地層中已經絕滅的化石物種,在較新的地層中不會再出現,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必具有不同的化石生物群。把層序律和不可逆律結合起來,就構成利用古生物學方法確定地層時代和劃分地層的基本原理。②相關律,為法國古生物學家g.

居維葉所提出。它指出,生物體的各部分發展是相互密切聯絡的,某部分發生變化,也會引起其他部分相應的變化。這是因為對環境的適應必然影響到許多方面。

例如哺乳類對肉食適應會引起牙齒的分化(適應於撕咬)、上下頜強化、感覺敏銳、四肢強壯、趾端具爪等一系列相關的變化。根據相關律,應用比較解剖學的知識,可以從通常儲存不完整的化石資料復原其整體,並可據以推斷其生態習性,以恢復古環境。③重演律,為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所提出。

它指出個體發育是系統發生的簡短重演。根據重演律,可以從個體發育追索生物所屬群類的系統發生,從而建立系譜,有助於正確分類。例如,將某些單體四射珊瑚從幼年期到成年期順序切片觀察,可看到內部構造初期為單帶型,繼之為雙帶型,最後變為三帶型。

這說明三帶型四射珊瑚的系統發生經歷了從單帶型到雙帶型到三帶型的過程。 研究古生物的地理分佈。發展迅速,被廣泛應用於古地理和古環境的重建、板塊運動歷史以至礦產形成分佈的**。

主要研究內容是各時代的古生物地理區系,全世界顯生宙各紀的區系已初具輪廓。區系一般分為大區或域 (realm)、區(region)、分割槽或省(province),也有進一步分為亞省(subprovince)和地方中心 (endemic center)的。區系的劃分根據各家不一,一般大區和區的劃分比較注重緯度、溫度控制和地理阻隔控制,而較低的區系單位中,生物群落的不同往往起重大作用,因此和古生態學相重疊,瓦倫丁(1973)把古生物地理學視為洲際一級和全球一級的古生態學。

古生物地理學除了研究區系外,還應研究古生物的擴散、分佈、遷移、隔離、混合等現象,這方面工作正不斷深入。與間斷平衡論和分支系統學相結合,興起了替代分化生物地理學,它認為生物的分佈不是由起源中心向外擴散的過程,而是一個祖先類群由於地理隔離分支為兩個姐妹類群的過程,分支點在系譜上代表祖先類群,在地理上代表阻隔。其分析方法與分支系統學一樣,即尋找某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更近於與任何第三地區的關係,從而建立生物類群各分佈地區間相互聯絡的密切程度(歷史順序)。

分子古生物學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它涉及古生物學、分子進化與分子系統學、地質學、地球化學等科學分支的理論與方法。

分子古生物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分子古生物研究的基本概念、技術、方法、理論和原理以及國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進展,包括分子進化理論、分子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方法、古dna、古氨基酸、分子標記物、分子系統學、古生物與現代生物分子資料的綜合研究等方面。近代生物學研究的發展及現代技術手段的提高促進了傳統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擴充套件,並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分子古生物學研究方向就是將現代生物學新理論和技術方法應用於古生物學研究的過程,如研究古蛋白質分子及其分解產物,確定古氨基酸的排列順序,同時,也充分反映了當代古生物學研究的特點和目標,從分子水平上探索古生物進化、遺傳及化學成分等。

對氨基酸外消旋作用的測定已應用於絕對年齡的測定。 研究生物產生無機物晶體及不結晶的有機物、無機物物質以組成骨骼的過程與結果。一方面研究骨骼的礦物成分以及它們的形成機理,另一方面研究骨骼的微細構造(多角柱、交錯薄片、珍珠層、均質層等)。

其研究結果用於:①古生物的微細構造分類及其演化;②推斷古海洋環境因素及其變遷史。

古生物化學、分子古生物學和生物礦物學的研究領域有區域性重疊。 探索模擬古代生物的生理結構優點,為現代工藝設計提供有益借鑑。例如根據櫛龍類的重疊牙序列已設計出一種二重鑽頭;鴨嘴龍類交錯排列的多排牙齒(達400~500顆)不斷替換,可用於研磨、破碎裝備的設計等。

日本的古生物考古學,古生物學和考古學的關係

這位同學,你好 開設有古生物研究的大學,在日本還是很多的。大致有以下這些 北海道 東北地方 北海道大學大學院理學院自然史科學専攻地球惑星系統講座 北海道教育大學巖見沢校理科教育 山形大學理學部地球環境學科 関東地方 東京大學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地球惑星科學専攻,理學部地球環境學科 東京大學大學院総合文...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蛙卵琥珀,為何生物被封進琥珀就能儲存

因為琥珀是密不透風的,琥珀屬於化石的一種,這種化石的構造是極其複雜的,內部含有的一些化學物質也是具有防腐的效果,一般情況下琥珀內部就連空氣都很難進去,更別說那些有害物質了,自然是都被隔離在了琥珀的外面。其實在生物研究這個領域,琥珀一直被看成是古老自然界留給人類最珍貴的遺產,這主要是因為它能一直封存著...

被古生物學家公認的太古代具體時間段是

太古代 也叫太古宙,起始於內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結束 對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確定為38.4億年前 地球岩石開始穩定存在並可以保留到現在。太古宙結束於25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以甲烷為主的還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氣轉變為氧氣豐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氣。太古代是冥古代之後的地質時代,也是得到官方承認的第一個時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