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中的厭字是什麼意思

2021-03-19 18:19:58 字數 6228 閱讀 6369

1樓:繁華有一夢

厭:滿足的意思

學而不厭:謂學習沒有滿足的時候,比喻非常好學。

此句出自語本孔子·《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何有於我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是什麼?

2樓:一彈戲牡丹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是: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一、出處

春秋孔子《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三、造句

同學們都應該有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他人誨人不倦的精神。

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解讀

這一章緊接前一章的內容,繼續談論治學的方法問題。前面說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則說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在今天,我們仍在宣傳他的這一教育學說。

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人好學。

四、作品介紹

《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3樓:絕愛無塵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範,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

「身教重於言傳」,「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孔子在歷史上成為一個大教育家的兩個最基本的優點和特點。

4樓:笑看蘭花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的意思是: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5樓:匿名使用者

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簡單吧。

6樓:包子炸彈

學習應該不厭煩,教導別人應該要有耐心、不疲倦。

7樓:匿名使用者

努力學習而不自滿,教導別人不搞到厭倦。

8樓:冰藍蜂蜜

要不斷學習,而不感到厭煩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什麼意思?

9樓:幸福小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勤奮學習而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教誨學生從不倦怠。學習而不覺滿足,教誨別人而不知疲倦。

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常常與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他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品德,深入鑽研,提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生讚揚孔子教學的耐心,孔子謙遜地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

《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解讀

這一章緊接前一章的內容,繼續談論治學的方法問題。前面說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則說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在今天,我們仍在宣傳他的這一教育學說。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人好學。

造句

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10樓:心酸的回憶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釋義 :  學習而不知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處〗:《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釋義: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拼音: [xué ér bù yàn , huì rén bù juàn]

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 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相傳他有**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出處〗:《論語·述而》

完整內容: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6.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10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1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

「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12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3. 子之所慎:齊,戰,疾。

14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15.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

」子貢曰:「諾;吾將問之。」 入,曰:

「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

」曰:「怨乎?」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7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18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1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 .子不語怪,力,亂,神。

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6.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28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7.28)

29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30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1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3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3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34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不能學也。」

35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36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37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8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11樓:蒲公英艾艾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要不厭煩、討厭,教學生要不感到疲倦、勞累。

13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自己學習永遠不滿足,教誨人永遠不疲倦。~( ̄▽ ̄~)~

14樓:天秤吳慶勇

意思是指學習而不覺滿足,教誨別人而不知疲倦,語出《論語·述而》。

1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自己讀書的時候要多記,多背,學習不知道滿足,教海人不知疲倦。

16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要不厭其煩,不能怕麻煩,教育人要耐心,要不怕吃苦

17樓:一彈戲牡丹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是: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一、出處

春秋孔子《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三、造句

同學們都應該有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他人誨人不倦的精神。

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解讀

這一章緊接前一章的內容,繼續談論治學的方法問題。前面說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則說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在今天,我們仍在宣傳他的這一教育學說。

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人好學。

四、作品介紹

《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的意思

18樓:9點說史

意思是: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出處:戰國時期孔子的《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

這一章緊接前一章的內容,繼續談論治學的方法問題。前面說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則說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在今天,我們仍在宣傳他的這一教育學說。

擴充套件資料

「默」,靜默不語。孔子對「巧言」有多次告誡和警示,甚至自稱「予欲無言」,但孔子並不是完全排斥言的作用,否則就不會有後面的「誨人不倦」了。

為學,有個「默」的階段,就好像種子的萌發總要經歷與黑暗的抗爭,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個過程,就是《書•說命》所說的:「恭默思道」(注意:「思」不是「思考」,而是「睿」,通達的意思)。

這個過程需要多久?《國語•楚語》說的更加明確:「三年默以思道」。

「識」,知也。楊、錢把「識」解釋成「記憶」,絕對是亂來。如果非要把「識」和記憶聯絡起來,那麼,愛因斯坦說的「所謂『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與本章的「識」差可彷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是什麼,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什麼意思?

原文 論語 述而 子曰 默而識 zh 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譯文孔子說 默默地記住 所學的知識 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讀解這一章緊接前一章的內容,繼續談論治學的方法問題。前面說他本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此章則說他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反映了孔子教育...

印章中的篆書是什麼字,印章上的篆體字是什麼

這個印章文字是正的 不是題主映象過的吧 從右上角開始逆時針迴文旋讀的話是 靜顯密探。印章上的篆體字是什麼 印章上寫的字從右到左 分別是 周素娟 周素娟 方篆寫法 周素娟 小篆寫法 周娟章吧?沒研究過,看形狀像 釋文 靈州丞印 1 經典繁方篆 現代字型,所以只可能是現代仿刻的。2 印章字序的排列應是右...

梵字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梵」字是什麼意思

古 印度 文字。唐 王維 苑舍人能書梵字戲為之贈 詩 楚 辭共許勝 揚版 馬 梵字何人辨魯權 魚。清 沉濤 瑟榭叢談 捲上 塔下刻經咒甚多,有漢字,有梵字。指佛典。唐 皮日休 雨中游包山精舍 詩 老僧三四人,梵字十數卷。蘇曼殊 梵文典 自序 此梵字者,亙三世而常恆,遍十方以平等。拼音 f n 梵 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