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貼春聯源於哪個朝代,春節貼春聯起源於哪個朝代

2021-03-19 18:19:51 字數 3285 閱讀 7987

1樓:南北浮生

春節貼春聯的漢族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

根據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南朝《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萘,右鬱壟,俗謂門神。

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春聯」。

2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春節貼春聯起源於哪個朝代

3樓:穎灬彥

關於春聯的起源,最早應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謂桃符,其實就是兩塊桃木板。當時的桃符並不是過年時候才懸掛,是平時就一直懸掛在大門的,大體就像現在屋前的「泰山石敢當」。

那時的桃木板上也寫有名字,即神荼、鬱壘,桃木辟邪也正是來自二人的相關傳說。到後世,春聯的形成,此二人就直接當作了門神被人們張貼了。但以此為開端,過年的春聯也在慢慢形成了。

到漢朝,有相關記載,就直接言明,桃符是在正月初一懸掛的,具有辟邪驅鬼的作用。

真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在唐後的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後蜀最後一代皇帝孟昶(chǎng),好學能文,就標新立意的命令一個叫辛寅遜的文臣,在懸掛的桃符上書寫文字,這樣就有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一聯的產生,即第一幅春聯。

4樓:牛牛的天空下

春節貼春聯的漢族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

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貼春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當他行至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閹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

朱元璋當即揮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

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

「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

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

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明代:

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5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也叫「門對」、

「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漳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

「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當他行至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

原來主人是個殺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

聯。朱元漳當即揮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對春聯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6樓:匿名使用者

貼春聯起源於傳說,說原來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會在每年最後一天來吃人,人們就在這天燒竹節利用竹節炸裂的聲音來嚇走年,演變成了今天的爆竹,人們還會在門上貼紅紙,因為年怕紅色,演變成了今天的春聯

貼春聯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

7樓:year我不餓

歷史上的第一幅春聯要追溯到五代十國的「蜀國

」,在宋代時新年懸掛桃符,已經成為一種風氣。隨著紙張的出現,人們便將桃木板換成了紅紙張。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聯」的身份亮相。

正式被稱為春聯從而盛行全國始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過年張貼春聯。

最早的春聯叫「桃符」桃符在古代有祈福、祛災、驅鬼等說法,每到過年春節家家戶戶都在就自己家的們兩旁掛上桃符 用來祈福、祛災。這個就是春聯的前身了。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它以工整、對仗、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

8樓:為我心飛揚

春聯源於桃符,是我國古代人們在新年時掛在大門倆側的桃木板子。上面畫有神像,用以鎮鬼軀邪,祈求安泰。

桃符興起於南北朝,後來不畫神像,只寫《神荼》《鬱壘》倆個門神的名字,或寫上吉慶的話,這是春聯的胚胎。

五代後蜀主在亡蜀前一年的除夕自題桃符板於寢門: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後來改書於紙。

到了宋代,春聯廣泛應用。王安石的詩: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桃符換舊符就說明了這個事情。

9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

《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除夕 春節 元宵節 春聯的起源,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除夕 讀作ch x 英文 chinese new year s eve,又稱lunar new year s eve。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 歲除 那天晚上叫 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

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怎麼貼,怎麼區分大門左右,求順序

1 貼春聯的順序 首先要確認春聯的上下聯 春聯的上下聯一般是看橫批的。一般來說,橫批從哪邊開始讀哪邊就貼上聯。但因我國古代都是從右向左寫字 看書的,所以橫批也是從右向左讀。但有些春聯橫批左右都可以讀,如何區分上下聯呢 1 從內容看 上聯與下聯通常都有因果 遞進或時序等關係,張貼前結合橫批認真讀聯,弄...

過春節貼春聯的時候,福字不同的貼法代表什麼意義

一般情況下在過年的時候,福字都是倒著貼的,意思是福到了也就是福到家了的意思。福字的貼法就是代表有福氣,如果倒著貼就代表福氣到了,大概就是這麼兩個貼法。如果是正福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倒福就代表福氣要到了,不管怎麼貼,都是我們最美好的祝願。福字倒貼諧音福到了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在中國春聯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