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理論和需求理論主要是馬克思提出的嗎

2021-05-29 20:27:11 字數 5558 閱讀 4814

1樓:星光常在水

不是。早在14世紀,就有穆斯林學者,開始模糊的討論供給和需求的理論。

亞當斯密提及過供給和需求的關係,不過國富論裡,對供給的論述有些偏頗,因為斯密認為供給的**是固定的。

學術界一般認為,是大衛 李嘉圖 在他所著的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裡,正式並系統的提出了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理論。

什麼是供求理論

2樓:少陵五老

馬克思的供求理論:

1.供求關係是商品經濟的基本關係。

商品經濟的許多範疇都可以統一到供求關係之中。如研究商品關係的那些基本範疇:生產與消費、價值與使用價值、商品與貨幣等相互對立的概念.

一旦把它們與市場相聯絡.實際表示的就是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在研究商品和價值的一般關係時不涉及市場,因而不以供求關係表示。

馬克思指出。在市場上。「互相對立的只是兩個範疇:

買者和賣者。需求和供給」。 「在商品的供求關係上再現了下列關係:

第一.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係,商品和貨幣的關係.買者和賣者的關係;第二.

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儘管二者可以由第三者即商人來代表」。

2.供給和需求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它們都由生產產生。處於對立地位的供給和需求彼此很難分清。在不同的角度說.

供給就是需求.需求就是供給。屬於增加供給的生產活動同時增加了對生產資料的需求.

和由於增加對勞動的需求而增加對消費資料的需求;換言之.生產中的生產需求也可以說是供給。馬克思在談到供給和需求的含義時說。

「要給需求和供給這兩個概念下一般的定義。真正的困難在於。它們好象只是同義反復」:

並認為供給和需求都決定於生產:「供給和需求是由生產本身決定的」. 深刻闡述了供給和需求的辨證關係。

供給與需求的這種辨證關係對於**進行經濟的「巨集觀調控」很有指導意義。

3.供給和需求雖然聞由生產決定。

但二者在量上沒有必然的聯絡:二者真正的聯絡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總勞動中社會用來生產這種物品的部分。

也就是這種物品的生產在總生產中所佔的數量.另一方面,社會要求用這種物品來滿足需要的規模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絡.

而只有偶然的聯絡」。這說明.供給和需求同由生產決定.

但供給和需求不必然任何時候在量上都相等。理論上假設的供求均衡只是在不均衡的波動中才存在.存在於平均數中。

由於在市場上「供給」是為了價值.提供的也是價值.而「需求」要的是使用價值。

價值是抽象勞動.供給的商品中雖然花費了「勞動」.但產品不為社會所需要.

供給成為「無效供給」。另一方面.從人的自然屬性來說.

需求具有無限性.但只有有相應貨幣購買力的需求才是能實現的「有效需求」。市場上只承認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

供求的這種「偶然聯絡」表明供給和需求都是一種社會行為。反映一種社會關係;它實質表示的是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者之間存在交換勞動的關係。

這種相互交換勞動的關係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4.供求關係不決定價值.但決定**的波動。

供求關係雖然是商品經濟的基本關係之一.但它對商品經濟的本質關係— 價值關係.卻沒有決定作用。

它只作用於價值的表現形式—**。**隨供求關係上下波動.但**與供求是互動關係.

供求的不平衡在「互動」作用下有自動消除不平衡的趨勢。說「趨勢」是指供求的不平衡的消除不是瞬間的事.有時可能波動得很強烈.

完全靠自身調節會給經濟執行造成損害.需要藉助外力調節。但由於不平衡有自動恢復的趨勢.

外力調節不能違背供求自動均衡的基本原理.這個原理就是供求和**的「互動」,達到均衡的最終調節力量郡來自「價值」:價值運動是市場運動,包括供求運動的真正動力。

5.供求關係的社會性和階級性。

供求關係的社會性是生產關係社會性質的表現。生產的方式既決定了供給的方式和供給的結構。這個結構又直接規定著衙求的結構。

「供求還以不同的階級和階層的存在為前提.這些階級和階層在自己中間分配社會總收入.把它當作收入來消費.

因此形成那種由收入形成的衙求;另一方面,為了理解那種由生產者自身互相形成的供求。就衙要弄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全貌」。具體地說。

衙求的量取決於市場上用於購買的貨幣量。而這個貨幣量最終是由一定的分配關係決定的。一定的分配關係又取決於一定的社會性質和消費者的階級地位。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係中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能用於購買消費資料的貨幣始終只是「勞動力價值」。表現在分配上只佔社會總產品的相對較小份額。所以.

這種「需求關係」表現出生產與消費的對立關係。這才是凱恩斯所謂「有效衙求不足」的真正原因。

新古典經濟學的供求理論

(一)需求理論

西方經濟學把「衙求」擺在首位,該理論認為,決定衙求的因褒主要有五個:第一,市場**;第二,平均收入水平;第三,市場規模;第四,該商品的替代品的情況,包括數量、品種多少和**;第五,消費者的選擇偏好。一般假定除**外的其它因素在一定時期和地方是相對穩定不變的。

所以衙求被簡化成商品數量與**的函式關係,即衙求量隨**的變動而變動。正常商品(非吉芬商品)的衙求量與**呈反比例變化。將一定**下消費者願意購買量對應的資料繪製的表叫做「需求表」。

將表上數字繪在座標圖上得到「衙求曲線」。用橫座標表示僻求量,縱座標表示市場**;由於衙求量與市場**成反比。聽以「衙求曲線」是一條由左上向右下傾斜(負斜率)的曲線。

礙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是由「邊際效用遞減」律決定的,最先購買的一單位商品效用大。所以消費者願意出較高的**,以後每增加一單位,其「邊際效用」是「遞減」的;當數量很大時其邊際效用非常小。消費者只願意用非常低的**購買。

當個別消費者同時消費幾種商品時,在可支配收入的約束下.它在幾種商品中按照「邊際效用遞減」原理進行選擇。當消費每種商品的最後一單位商品的效用相等時。

消費者總效用最大。消費者的這種總效用最大化行為構成「消費者均衡」。

(二)供給理論

決定供給的因素也有好幾種:第一,市場**;第二,生產成本。生產者之所以供給商品是為了賺取利潤。

利潤是收益與成本的差額。在**一定時,成本越低,利潤率越高;生產者』怒意供給的商品量也越大。反之則越小。

第三。生產要素的**。它與生產者願供給的商品量呈反向變化:

第四。其它商品**的變化 其它商品**高些會促使生產者轉產其它。其它商品**低會促使其它向本領域轉產。

此外,自然災害、戰爭等突發事件往往使供給減少。

與需求類似,一般假設其它因素相對不變。只有市場**隨供給變動。正常商品**與供給量呈正比例變化,**越高供給量越大,**越低供給量越少。

將一定**下生產者意願供給的商品量列成表.稱為「供給表」:

同樣,將供給表上數字繪製在座標圖上可得「供給曲線」。由於供給量與市場**成正比,所以它是一條從左下向右上方傾斜(正斜率)的曲線。個別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在可投入資本量的約束下,按「利潤總量最大化」原則決定投資規模大小。

由於受制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生產者選擇在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點停止。這就是所謂的「生產者均衡」。

(三)市場均衡

同時分析衙求和供給情況.將惡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置於同一座標系內,兩條曲線的交點就是市場均衡點。均衡點對應的**就是市場均衡**,換言之.

均衡**由衙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相交共同決定。均衡**對應的產量是均衡產量.即衙求等於供給的產量。

如果生產在非均衡點進行.則**會高於或低於均衡**。

3樓:

供求理論即由供求關係衍生的理論,或者說是供給與需求的理論。當供給大於需求,產品或服務的**會下降,當需求大於供給,則**會上升。當然在某些領域還是存在特殊的情況。不過不多見。

供給和需求會在其平衡點上下運動,但是不會脫離平衡點單邊行動。

4樓:靠名真tm難起

供求定理:任何一種商品**的調整都會使該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引起均衡**的反方向的變動,引起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

)也就是說,均衡時的**和數量(需求量)均由供求決定。

供求定理不是供給定理和需求定理的總和。供求定理表明的是供求變動對均衡的影響;而供給定理和需求定理表示商品**變化對其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

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供求均衡理論。

5樓:匿名使用者

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供求均衡理論  雖然馬克思沒有建立系統的供給和需求理論.但涉及供求理論的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1.供求關係是商品經濟的基本關係。

商品經濟的許多範疇都可以統一到供求關係之中。如研究商品關係的那些基本範疇:生產與消費、價值與使用價值、商品與貨幣等相互對立的概念.

一旦把它們與市場相聯絡.實際表示的就是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在研究商品和價值的一般關係時不涉及市場,因而不以供求關係表示。

馬克思指出。在市場上。「互相對立的只是兩個範疇:

買者和賣者。需求和供給」。 「在商品的供求關係上再現了下列關係:

第一.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係,商品和貨幣的關係.買者和賣者的關係;第二.

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儘管二者可以由第三者即商人來代表」。

2.供給和需求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它們都由生產產生。處於對立地位的供給和需求彼此很難分清。在不同的角度說.

供給就是需求.需求就是供給。屬於增加供給的生產活動同時增加了對生產資料的需求.

和由於增加對勞動的需求而增加對消費資料的需求;換言之.生產中的生產需求也可以說是供給。馬克思在談到供給和需求的含義時說。

「要給需求和供給這兩個概念下一般的定義。真正的困難在於。它們好象只是同義反復」:

並認為供給和需求都決定於生產:「供給和需求是由生產本身決定的」. 深刻闡述了供給和需求的辨證關係。

供給與需求的這種辨證關係對於**進行經濟的「巨集觀調控」很有指導意義。 ‍

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供求均衡理論

6樓:匿名使用者

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供求均衡理論  雖然馬克思沒有建立系統的供給和需求理論.但涉及供求理論的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1.供求關係是商品經濟的基本關係。

商品經濟的許多範疇都可以統一到供求關係之中。如研究商品關係的那些基本範疇:生產與消費、價值與使用價值、商品與貨幣等相互對立的概念.

一旦把它們與市場相聯絡.實際表示的就是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在研究商品和價值的一般關係時不涉及市場,因而不以供求關係表示。

馬克思指出。在市場上。「互相對立的只是兩個範疇:

買者和賣者。需求和供給」。 「在商品的供求關係上再現了下列關係:

第一.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係,商品和貨幣的關係.買者和賣者的關係;第二.

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儘管二者可以由第三者即商人來代表」。

2.供給和需求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它們都由生產產生。處於對立地位的供給和需求彼此很難分清。在不同的角度說.

供給就是需求.需求就是供給。屬於增加供給的生產活動同時增加了對生產資料的需求.

和由於增加對勞動的需求而增加對消費資料的需求;換言之.生產中的生產需求也可以說是供給。馬克思在談到供給和需求的含義時說。

「要給需求和供給這兩個概念下一般的定義。真正的困難在於。它們好象只是同義反復」:

並認為供給和需求都決定於生產:「供給和需求是由生產本身決定的」. 深刻闡述了供給和需求的辨證關係。

供給與需求的這種辨證關係對於**進行經濟的「巨集觀調控」很有指導意義。 ‍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主要觀點,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主要觀點?

民族平bai 等和民族du 團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zhi論的核心dao。馬克思主義關版 於民族平等的含義 權是 第一,主張一切民族平等。認為民族只有大小和先進後進之分,絕無優劣之分,各民族都對人類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應該一律平等。國內各民族 世界各民族都應平等。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完全平等。即在...

簡述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主要內容

勞動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二重屬性。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 勞動物件 所用工具 操作方法 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形成的相互聯絡又對立的兩個方面。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

馬克思市場利率決定理論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的市場利率決抄定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總體上來看,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是以剩餘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的分割作為起點的。馬克思認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最終轉化形式,利息的這種性質就決定了利息量的多少隻能在利潤總額的限度內,利率取決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