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的盡頭
在美洲,北美應該算是最早移民的第一個聚居地吧。
畢竟北美相比美洲其它地區,離歐洲最近,而且北邊的阿拉斯加離俄羅斯最近。
所以在航海時代,最新被發現的也是北美,北美也經歷過多次易主,先是荷蘭、後有西班牙、葡萄牙,而後又有法國、英國。
所以北美部分應該是最早移民的第一個聚居地。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同學,美洲大陸應該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早期移民去的聚集地在北美洲的西部,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幾千幾萬年前,美洲沒有人類居住。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這一情況才發生變化。當時北美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冰塊,人類很難在此居住。
但在這個時代的某個時刻,富有冒險精神的人開始進入這個新世界。
他們很可能是從西伯利亞步行穿過白令陸橋(bering land bridge)來到美洲。白令陸橋位於阿拉斯加和歐亞大陸之間,形成於最後一次冰河世紀末,消失於一萬年前。它現在被海水浸沒。
關於這些第一批美洲原住民何時到達以及他們來自**,仍然存在爭議
美洲大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哪一部分是早期移民的第一個定居地?
4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移民的第一個定居地是白令路橋的克魯維斯區域
5樓:清晨在雲端
亞美利加洲(americas)分為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和南亞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位於太平洋東岸、大西洋西岸。美洲位於西半球,自然地理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南緯60°~北緯80°,西經30°~西經160°,面積達4206.8萬平方公里,佔地球地表面積的8.
3%、陸地面積的28.4%,美洲地區擁有大約9.5億居民,佔到了人類總數的13.
5%。是唯一一個整體在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總稱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美洲又被稱為「新大陸」。
歐洲早期移民開闢北美殖民地的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好的話採納哦。。
摘要:17世紀初大量歐洲移民紛紛湧向北美,英國是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國。悠悠三百餘年,僅有幾百人的英國拓殖逐漸彙整合百萬移民的洪流。
受本國的政治、宗教、經濟、社會以及文化思想和北美的優越條件等動機的強大驅使和**,他們來到北美大陸,為大陸北部帶來了新文明。
關鍵字:英國 北美 成因 自然條件
約翰·史密斯說:「天堂與大地賜予人類最理想的居住場所。」北美洲這片富饒的土地在17世紀初是歐洲各國爭奪的地方。
在湧向美洲進行探險殖民活動的歐洲國家中,英國是後起之秀,起步晚,發展快。英國的大部分移民,都是為了取得更大的經濟機會才離開家鄉的。這種動機往往由於對宗教自由的嚮往和逃避政治壓迫而變得十分強烈。
我們集中從北美洲和英國兩個方面來論述英國早期移民到北美的原因,這對我們瞭解當時英國的國情和美國將來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北美洲的優越條件
人類遷移到另一片土地上生活,必定會選擇一個自然條件優越,適合人類生產、生活的地方。而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年代古老久遠,堪與歐亞比美。
(一)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北美洲地處西半球北部,與太平洋彼岸的亞洲遙遙相對,同大西洋對岸的歐洲、非洲成倚角之勢。北美洲北瀕北冰洋,東臨大西洋,南接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北美洲的東部是山地與高原,聖勞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
太平洋沿岸風景秀麗,樹木繁茂,氣候適宜。越過阿巴拉契亞山往西是一片寬廣的大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既無岡巒阻隔,又無岩石擋道。
整個北美洲的地勢呈凹字型:兩邊高,中間低。如果說中間大平原為未來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那末東西邊界瀕臨兩大洋的位置則給將來的對外**和國際交往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裨益。
(二)北美洲的自然資源
北美洲的土地上江河奔騰,湖泊遍地。多數大河發源於西部科迪勒拉山脈。美洲最大的水系是密西西比河,它同其他支流一起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內河航運
系統。這些河流不僅有灌溉農田之利,而且又有交通運輸之便。北美洲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北美洲還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大洲。西部拉勒美—落基山和內華達—喀斯喀德地區有大量金、銀、銅礦;科羅拉多—猶他高原有鐵礦,南部墨西哥高原有鐵、鉛、銀礦,阿拉斯加的南部和西部有銅、金礦等。豐富的礦藏資源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
就氣候而言,北美洲的中部基本上屬於暖溫帶,植物生長期在200天以上,冬季溫和,降水量達1000—1500毫米;西南部地區則屬地中海式氣候,夏季乾燥,冬季溫和。北美洲的氣候適宜於農作物的生長,為後來的玉米、小麥、大豆、甘蔗、高粱、大麥、馬鈴薯、棉花、燕麥、番茄的高產以及畜牧業的發達提供了有利條件。這裡還有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由於地貌複雜多樣,大片高原以其壯觀的景色、雄偉的氣勢成為自然風景區。
最早來到新英格蘭的移民在寄回母國的信中,對這片新土地及其植物和耕作條件讚不絕口,有人稱塞勒姆一帶的土地是天底下最適合玉米和青草生長的地方;還有人提到,世界很難再找到比這裡更適合英國人體質的「有益健康的地方」了;他們相信,這裡的土地、河流、森林可以供每個人利用,只要付出勞動,人人都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的獨立生活。[1]聲名狼藉的冒險家托馬斯·莫頓說得更為誇張:「如果這片土地還不能算富饒,那整個世界就都是荒漠。
」[2]2023年弗朗西斯·希金森也對新英格蘭的自然條件和物產作了詳細介紹。他的結論是:「我們在陸地和海洋均看到豐富的儲藏,對新英格蘭人的舒適生活真是一種福佑。
」[3]
就這樣一片人們印象模糊的土地,在16世紀後成了一個歷史的新舞臺,眾多的種族和族裔人群在這裡活動和競爭。北美土地和資源的多樣性,為印第安人提供了生存資源,也使來自歐洲不同地方的移民能夠謀生和謀利,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多樣化的經濟、社會和生活方式。
二、英國內部因素的作用
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面臨著嚴重的失業和貧困問題,出現了大量移民,它是經濟、政治、社會和自然等諸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英國的宗教**
16世紀末17世紀初以來英國宗教的變化,為北美殖民提供了另一種動力。
在歐洲,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英國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出現了宗教改革運動。清教徒們主張清洗英國國教聖公會內部的天主教的殘餘影響。獨立派清教徒在道德上與天主教、信義宗、猶太教或其他信奉《聖經》教的教派沒有什麼根本區別,但是他們更加認真地遵守十誡和其他戒律,厭棄教會的繁文縟節和道德敗壞,希望取消主教、副主教和教區牧師一級以上的教職,廢除規定的祈禱詞,把教會改組成各獨立教區的一種自由聯合體。
他們自稱是上帝的「選民」。但是,清教運動在英國受到王室的壓制,清教徒慘遭**,不少清教徒被國王囚禁。2023年,詹姆士一世繼伊麗莎白為英格蘭國王,清教徒向國王提出《千人情願書》,但遭到拒絕。
詹姆士一世聲稱,如果清教徒不順從,就把他們統統趕出國外。1608—2023年,在國王的高壓政策下,諾丁漢郡斯克魯比村的獨立派教徒離開家鄉,漂泊到荷蘭的萊頓。然而,信奉加爾文教的荷蘭人只限他們從事一些低收入的工作,一些對這種歧視不滿的成員決定移居新大陸。
2023年9月,102名清教徒乘上「五月花」船隻離開荷蘭,向北美洲進發。兩個月以後,「五月花」號駛抵麻薩諸塞灣海岸,清教徒們就在這裡建立居民點—普利茅斯。為了按照他們自己的政治理想建立移民區,清教徒們在登岸前簽訂了《五月花號公約》。
2023年,約翰·溫斯羅普在北美洲建立「山巔之城」,藉此表明清教徒在這裡將嚴格根據本教的教義生活。2023年,卡爾弗特家族在馬里蘭州建立了第一個城鎮聖瑪麗城,它是為那些遭受英國國教**的天主教建立的避難所。2023年,威廉·佩恩在特拉河兩岸建立了「博愛之城」——賓夕法尼亞。
宗教因素對於最初移居北美洲的人來說的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英國的人口壓力
根據17世紀格雷戈裡·金提供的資料,2023年英格蘭人口為540萬。據後來的學者研究,在1540—2023年間,每10年的人口增長率一般在0.5%上下浮動。
2023年英國人口為3805841,2023年為4253325,2023年為4864762。[4]用今天的標準看,英國2023年前後的人口,不過和世界上某座大城市相彷彿;但按當時的尺度,15時節以來人口的增長,已經使英國變成一個十分擁擠的地方。牧師哈克盧特寫道,由於長期的和平與疾病的減少,英國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各行各業的人都太多。
人們無法相安無事地生活,都在想著吃掉別人;而且,國內還出現了許多遊手好閒和偷竊之徒,致使監獄人滿為患;所以,,將人口轉移到北美乃是必要的措施。約翰·溫斯羅普在遷移前也曾提到,「所有村鎮都在抱怨他們的窮人所造成的負擔。」[5]人口集中的城市,使社會問題顯得更加突出,更堅定了英國向海外移民的決心。
(三)英國的經濟推動
經濟是英國人向北美洲進行探察和殖民的根本原因。
在2023年左右,英國的市場已飽和,因果的民族產業受到致命打擊,呢絨出口一年竟下降了35%,金融市場也陷入混亂,英國經濟進入衰退時期。棉隊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英國**採取了一些反危機措施,諸如把歐洲大陸商人排擠出英國的勢力範圍,對本國商人實行優惠,強制把牧場還原為農場,限制紡織品生產,住址新來者從事**活動等,試圖從內部解決問題。但英國商人深知,只有開拓新的國外替代市場才識根本的解決方法。
為此成立了一些**公司,開拓與東方的**,如莫斯科公司、東方公司和利凡特公司,但這些公司多關心進口東方產品,而不是為英國過剩的羊毛和呢絨製品找尋市場。有的商人探索開闢經由北美洲到東方國家的商路問題,也就是吉爾伯特等人要尋找的同望東方的西北航道。但僅僅開闢與東方國家的**還不夠,因為這解決不了國內過剩的人口問題,因此只有建立「新的家園」才是出路。
加上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為母國提供巨大財富的示範效應和英國人對美爾蘭和北美殖民地的態度如出一轍,「從甲地獲得的經驗自然而然地被用於乙地」。[6]這都促使吉爾伯特和哈克呂特等人開始設想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因此,16世紀50年代對外探險和殖民活動再度興起,從根本上說是手經濟的推動。
(四)英國**的鼓勵政策
在16—17世紀,英國國家的動員、組織和控制能力,較以前有了顯著的增強。向美洲的殖民和擴充套件,需要強有力的國家權利作為支援,而此時的英國,開始具備了這方面的條件。
西班牙的冒險家和商人,從「新大陸」源源不斷地運回大量財富,這不能不令都鐸諸王羨妒交加,決意效法。北美和英國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較近,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勢力未及的地區,對英國的殖民活動具有多種便利。英國人同樣指望在那裡開掘金銀礦藏,以增其富。
人們還看到了北美潛在的市場前景。一旦那裡有白人定居,同時印第安人又得到改造,就會為英國的製成品提供一個極大的消費市場。另外,從北美還有可能找到一條從西北通向亞洲和「南海」的通道,這條通道可以說是一條「致富之路」。
由此獲得的財富,定能增強因果的實力,從而在和西班牙等國的競爭中佔據優勢。
從戰略方面看,英國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對於和西班牙等國相爭,具有難以替代的價值。一旦戰爭爆發,英國可以從北美襲擊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的殖民地,同時,使英國的戰船得到救援和補給。[7]
由於北美洲的這種巨大的吸引力,使英國**採取政策促進人民向北美洲遷移。
(五)英國國民性格的影響
面對各種壓力,人們通常不止一種應付辦法。在有的人群,也許根本不會選擇遠走他鄉來擺脫貧困或**。許多英國人不惜冒險到北美去尋求新的機會,肯定和英國人的性格特點和遷徙習慣有聯絡。
就整體而言,不列顛諸島的居民並非安土重遷、固守本分的人,他們在17世紀以前的漫長歲月裡,就已習慣於通過前夕來尋求機會和謀取改善。英國很早就存在活躍的人口運動,而尤以16—17世紀為盛。具有的英國學者對某些地區的研究,在一個世紀後,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家庭僅有16%仍然留在原來居住的村落。
短距離的遷徙在英國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許多年輕人外出謀生,有舉家遷徙,有的人從邊遠的鄉村想中心城市移動,到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到倫敦盆地。在北美殖**動興起後,倫敦就成了一個主要的移民中轉站。同時還有大批英格蘭和蘇格蘭人移居愛爾蘭。
島內遷徙和移居北美,對早已習慣遷徙的人來說,只有距離上的差別。另外,歐洲大陸人口也時常遷入英國,特別是當英屬美洲向非英國移民敞開門戶後,許多 外國人假道英國前往美洲,其中難免有人出於種種緣故滯留未去。這使英國人種帶有明顯的混合性,混合的程度高於德意志人、荷蘭人或法國人。
在這個意義上說,不列顛諸島的人口運動是立體多向的。[8]英國國民的性格特徵對移**動產生著內部的推動作用。
英國國民的這種性格為英國的移**動又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條件
結束語美洲的發現為英國的商人、殖民者、探險家提供了廣闊的活動舞臺,他們雄心勃勃地向新大陸進軍,尋找他們的機會;君主們則熱衷於劃分勢力範圍,實現他們的殖民野心。在這種形勢下,英國移民由於對北美洲的嚮往和憧憬,逃避封建**和宗教**、經濟上的破壞、政治上的混亂、國家**獎勵政策以及英國國民自身性格等原因最終完成了向北美遷移的偉大事業。他們蜂擁而至,篳路藍縷,開發創業,合眾為一,建國興國,對北美的經濟和整個社會生活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在歐洲歷史上浩瀚的遷移運動,為以後全球局勢的變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草原》哪一部分寫景,哪一部分寫人
課文的第一段抄 寫景,後面寫人。第1自然段 講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第2自然段 講主人來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第3自然段 講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況。第4自然段 講進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況。第5自然段 講主客話別。草原 第一段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景物的 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的.作者初入草原,看...
項部指身體的的哪一部分
項部指從頸椎棘突尖向後擴充套件成三角形板狀的彈性膜層的這一部分。項韌帶常被認為與棘上韌帶和頸椎棘突間韌帶同源,向上附著於枕外隆凸及枕外嵴,向下達第7頸椎棘突並續於棘上韌帶,是頸部肌肉附著的雙層緻密彈性纖維隔。在人類項部中線區,兩側肌群之間存在結構豐富但不均一的結締組織。人們常常將這一區域的全部或區域...
如圖中的陰影部分代表大陸,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圖中等值線表示
右圖區域位於南半球,判斷的依據是等值線的數值由北向南逐漸降低 圖中海洋氣溫高於陸地氣溫,可判定是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相反,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故選 a 圖3中的陰影部分代表大陸,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圖中等值線表示 a 南半球7月等溫線b 南半球1月等 由圖可知溫度越向北溫度越高,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