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與漢語有什麼區別,或者說漢語與英語各自的

2021-03-19 18:28:00 字數 7064 閱讀 9902

1樓:

語言使用人群民族地域不同。語法,發音聲調,字元構成的規則,歷史,不同點很多啊。

漢語和英語有什麼區別?

2樓:華雪旗琬

中文主要講究「意」,而英語主要講究「形」。中文的語法比較靈活,只要意思表達正確,沒有語病和歧義就行,不像英語按照套路行事,有很多的固定搭配需要硬記,也許有的意思正確了但是從語法上來講卻是錯的,這就是所說的「形」。比如說有些搭配中to,in

,for

等一些介詞都沒有實際意義,它只是形式所需,語言習慣罷了。還有就是定語修飾的問題,英文中由於句式的需要常常用到定語後置這些,而中文很少這樣用,中文一般都是形容詞放在前面,被修飾的放在後面。大概就這兩方面吧!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

3樓:禽運旺瞿璧

一漢語和英語

在純語言方面的差別

1、漢語和英語單詞的造字構成的差別

2、漢語和英語在發音上的差別

3、漢語和英語在語法結構上的差別

二漢語和英語在文化上的差別

1、英語詞和漢語詞的語義差別

2、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差別

3、語言中禁忌的差別

4、肢體語言的差別

5、漢語和英語的區別產生了不同世界

4樓:嵇芙康春

這題要好好答夠寫一篇小**了。。

簡單來說

英語是屈折語,表音,注重形式

漢語是孤立語,表意,注重意合

5樓:線浩言業人

在上述例句中,英文和中文的區別在於:英文中表示對某件事情的驚訝或詫異時,用「我的天!」來表達,用詞比較文明、通俗;而中文則用了一種很不文明的詞語來表達。

6樓:寒莎莎象雅

英文和中文共同點是都是用來交流語言的工具,區別在於由於地域的差異,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但是方式不同罷了,所以要學會英文,入鄉隨俗,以免錯誤的表達而鬧出笑話,或讓對方誤解.中國在表達遇到麻煩時也有地域差別.如北京說----碰到倒黴事了.

鄭州說---咋這麼背啊

湖北說----老子碰到鬼了...

中文和英語有什麼不同?

7樓:小小小白

一、語言型別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資訊,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註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複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線,整個句子儘管表面上看錯綜複雜卻是一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裡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六、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8樓:匿名使用者

英語與中文在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例l:「是」還是「否」——思維方式差異

是非問句在漢語和英語中都很常用,看起來也很簡單,但對是非問句的應答卻反映出不同語言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如有一次老師組織外國學生去頤和園遊覽,當老師聽說一個叫約翰的學生不去時,想確認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去,就問:「約翰,你不去嗎?

」約翰回答說:「不,我不去。」

約翰的回答顯然是不合漢語習慣的。這不是語法形式或詞語用法造成的偏誤,而是其本族語和漢語在對是非問句的應答「是」或「非」時的著眼點不同。漢語中回答是非問句時的「是」或「非」,是對提問者所說的話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

如對「你不去頤和園嗎?」的肯定回答是:「對/是的,我不去。

」否定回答是「不/誰說的,我去。」英語對是非問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不是針對對方,而是表達答話人自己「去」或者「不去」的意向。「去」則做肯定回答,「不去」則做否定回答,不考慮是否與問話者的語氣相承。

所以英語中回答「aren't you going to the summer palace?」時,或者是「yes,i am.」或音是「no,i am not.

」外國人用自己民族的思維習慣套用漢語,在回答「你不去頤和園嗎?」時,就出現了以上的語用失誤。

例2:「這星期六」還是「下星期六」

一次,一個外國學生拜訪他的中國老師,老師想請他吃飯,就說:「你下星期六來我家吃飯,好嗎?」學生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並約好了具體時間。

過了兩天,到了星期六,學生來了。老師感到很意外。由於毫無準備,老師很尷尬。

幸好跟這個學生很熟,於是就說:「前天我說的是下星期六請你。你看,今天我什麼也沒準備……」學生說:

「前天你說下星期六請我吃飯,不就是今天嗎?」

這場誤會完全是對「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不少教材中和課堂上,給學生講「上星期」就是「last week」,「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這樣講不能說錯,但在實際運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與英語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時卻不是對應的,其區別是英語和漢語觀察時間的參照點不同。

漢語中說「下星期六」時,是以說話時的那個星期為參照點。例如,說話時是星期四,那麼說「下星期六,就是指過了這個星期以後下一個星期的星期六。而英語則是以說話時的這一天為參照點。

假如說話時是星期三,那麼說「下星期六」是指過了星期三以後即將到來的那個星期六。於是就發生了上面所說的誤會。

與此類似的還有「去年x月」和「明年x月」的理解也不同。漢語是以說話時的年度為參照點,如現在(2023年)說「去年3月」,則是指2023年3月。而英語則以說話時的月份為參照點,如現在是l992年5月,那麼英語中的「last march」月份,即2023年3月。

由於觀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樣,造成語言運用中的差異,常常導致交際中的失誤。

例3:「這」不是「那」

我們在上課時,比如課堂討論,當老師介紹一個故事後讓學生髮表見解時,學生常說「那是老師講的故事,我認為……」或者在談完自己的觀點後說:「那就是我的意見,我說完了……」

這裡兩處「那」都使中國人感到彆扭。「這」(this)是近指,「那」(that)是遠指。漢族中用於總結即回指時,把剛剛過去的當做「近」,因而習慣用「這」,如說了一段話後常說;「這就是我的意見。

」英語則認為已經過去的就是「遠」,所以用「that」,學生說漢語時也按照英語的思維和觀察事物的習慣說成「那就是我的意見。」使中國人聽起來很不地道。

從以上個具體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國人學習漢語在語言-語用方面的失誤不是因違反語法規則或用詞不當而引起的,是使用漢語語言形式或詞語時因思維方式和習慣的不同或觀察事物的角度、範圍有差異而造成語言表達和理解上的失誤。

9樓:匿名使用者

中文是以字為單位然後組合起來,組成字的是筆畫和結構,很複雜,沒什麼規律可言。

而英語就那麼多字母,基本單位是單詞,是字母排列,並且有字根,意思有可循之處,但英語比漢語複雜的地方就是時態,漢語加上時間詞就能表示時態,但英文還要有動詞形式和狀語的變化,還有人稱,漢語沒有,英語第三人稱要用第三人稱單數等等,形式也要變化。

10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詞語組成不同,還有語言習慣不同,然後還有語法啊,很多很多。

11樓:廣大雄偉

漢語的優點

漢語是c語言,高度靈活;

英語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漢語可以從基礎上構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達出來;

而英語則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達個性的需要;

漢語的最小單位是字,英語的最小單位是詞;

兩個漢字可以組成一個詞,而英語的詞就是詞;

比如汽車火車自行車都有車這個字;

於是抓住了共性和個性;

共性上加個性就是新概念;

可組合性非常強;

而英語的bus、car、bike沒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國人只要知道幾千個字就可以表達世界;

而英語由於沒掌握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每一個事物都要造一個詞;

描述世界需要極大的詞彙量;

十分愚蠢;

事實也是如此;

聰明人一般學不好英語,而死記硬背的笨蛋都出國了;

漢語裡沒有時態;

只有表示時間的詞;

因此不需要在動詞上變來變去;

只要把動作與為數不多的表時間的片語合

就可以清晰地表達時間中的動作;

而英語裡為了表示時間要把所有的動詞都變換形式;

這些動詞數以千計;

不是有表示時間的詞嗎?

為什麼還要在動詞上變化?

還是愚蠢;

英語只能橫排不能豎排;

豎排是神經病;

而漢語就沒有這個問題;

漢語從前就是豎排的;

漢語可以從右往左排;

在閱讀上沒有困難;

但是英語的單詞因為是表音的;

只能從左往右讀;

如果把英文語句從右往左排;

讀者必定跟吃了***一樣;

30分鐘後頭暈至死;

英語以空格作分隔符;

本身不表達任何含義;

卻佔一格;

浪費版面;

浪費bit天理難容;

而漢字沒有這個問題;

漢字之間不需要空格;

這個字與下一個字不會混淆;

這就是漢字的優勢;

漢字是方的,英語是長條的;

因此漢字寫的扁一些長一些都可以;

不會比例失調

而英語如果寫成方的就非常難看;

並且由於有的單詞長,有的短,都寫成方的;

也不知道佔幾行;

並且,由於英語的長

英語書一般也很長;

浪費紙,不環保;

這行的詞無法與上一行的詞對齊;

看上去亂七八糟的;

漢字書寫自由;

可以倒筆畫;

而英語就不行,英語必須按照順序寫;

如果倒筆畫了;

將一塌糊塗;

英語單詞有長有短;

換行是個問題;

如果用-號;

一個單詞被分兩行看起來費勁;

如果整個單詞換到下一行;

對齊又很困難;

漢字的資訊含量非常大;

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義;

而英語則十分弱智;

一個詞的含義有限;

關於這個觀點各位可以參考文言文;

英語表音,而漢字表音形意;

在讀音上有啟發性;

而根據形可以直接想象客觀存在的樣子;

而英語缺乏相應的內涵;

moon與月亮沒有任何關係;

horse與馬也沒有任何形象上的聯絡;

機械的很;

漢語可以表意;

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

而sleep算什麼玩意?

不過是字母的組合

無法反映客觀實際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絡;

英語就是拼音;

漢語可以用拼音表達;

中國的小學生都會拼音;

可見英語之簡單;

事實上中國人完全可以把語言建立在拼音之上;

而拼音由聲母韻母構成;

可以很簡單地組合出漢語的發音來;

而英語就笨的跟笨蛋似的;

一個詞需要很多音標;

有人說漢語難學難寫難認;

要改成表音文字;

而英語能讀一般就會寫;

於是比漢語好;

其實那是放屁,崇洋媚外;

漢語拼音是中國的拼音文字;

比英語簡單得多;

完全可以做到能讀會寫;

但是中國人只把拼音當作識字的工具;

當作小兒科;

語言的目的是表達思想和客觀世界的;

而不是一些字形和聲音;

讀和寫,在語言表達世界方面;

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語言的含義;

是語言表達世界的能力;

而漢語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語強一萬倍;

從漢語本身就可以直接對映部分客觀世界;

而英語完全缺乏這個功能;

英語僅僅是語音的編碼;

而漢語則是音形意的編碼;

是立體的編碼;

閱讀英語時人們往往注意了讀音;

而忽略了含義;

然後再從音去檢索意;

這種音與意的對映全靠死記硬背;

語言反映了人的思維;

英語國家的人;

比中國人單純呆板幼稚的多;

他們巨集觀思維能力很糟糕;

處理事情缺乏靈活性;

做事偏激;

與阿拉伯的極端分子處於同一個檔次;

漢字輸入比英語麻煩;

這隻能說計算機笨蛋,而不能說明人笨蛋;

畢竟漢字是按照音形意編碼的;

現在的計算機和程式還沒聰明到能夠完美地處理漢字的程度;

計算機能夠很好地處理英語;

說明英語的水平也就是計算機的水平;

計算機不能很好地處理漢語;

說明足夠豐滿和複雜;

難道漢語的先進也是一種錯嗎?

世界變化發展

新的概念層出不窮

字母文字應付的辦法只好是造詞

過了上千上萬年之後

超負荷將把字母文字壓垮

整個世界唯有漢字獨領**!

現代漢語詞典與現代漢語規範字典有什麼區別

1 側重點不同.現代漢語詞典,以詞語的解釋為重點 現代漢語規範字典,以字音 字形 字義的標註為重點.2 服務物件不同.現代漢語詞典是一部中型詞典,服務物件主要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學習者和研究者.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從語文規範化的角度,服務物件主要是中小學師生 新聞出版工作者.3 編排體例不同,現代漢...

漢語拼音a與標了聲調的a讀法有什麼區別

a 輕聲 第一聲 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1.拼音聲調是指普通話中的聲調,通常叫四聲,即陰平 第一聲 用 表示,如l 陽平第二聲,用 表示,如l 上聲 第三聲 用 表示,如l 去聲 第四聲 用 表示,如 l 2.漢語中還存在著一種特殊聲調,叫做輕聲,有時也叫第五聲,在漢語拼音中不標調。輕聲雖然能夠起...

韓文與中文有什麼區別,韓國語和漢語的聯絡與區別

語言體系不一樣 韓語 阿爾泰語系 漢語 印歐語系韓語是音節文字 即 看到就能讀出來 但是意思不一定知道 3.韓語書寫是有空格的 漢語沒有 4.韓語的語序和漢語不同。韓語是主賓謂 漢語主謂賓5.語尾發達。韓語有嚴格的敬語 就是 私募你打 要 等 6.助詞發達。主語 賓語 狀語等後面都有不同的助詞。7....